正義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東西民主思潮專題課堂報告 當代兩種自由主義之爭 〈新自由主義部分〉 授課教授:蕭欣義 教授 報 告 人:林俊霖 報告日期: 2006/4/27.
Advertisements

103 學年度社工系生涯規劃課程 國考秘笈分享及學職涯多元開展 講座活動記錄. 活動日期: 102 年 11 月 25 日 活動地點:慈濟大學 2C108 主辦單位:慈濟大學 講師 : 刑志彬 花蓮縣社會處社工師 參與人數: 53 人.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課程網頁: 第三講:康德倫理學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課程網頁: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和构建和谐社会 —关于民生问题的思考
羅爾斯正義論背景.
公德與和諧社會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組員: 賴昱廷、馮仕熙、邵品超、劉承智、林祐任
西方哲學人文經典選讀 課程網頁:
大学生公正意识调查 组员:黄心雨、蔡浩然、彭春皓、孙昱.
使徒行传罗马书小测验 一、 保罗写罗马书时曾经去过罗马几次? 1.一次 2.三次 3.四次 4.零次 5.两次 二、罗马书是在哪里写成的?
哲學概論 課程網頁:
成人發展與適應-參訪門諾醫院長期照護部:居家照服工作、日間照顧中心、 護理之家
羅爾斯正義論 第1週 課程導論.
自然法 羅爾斯 楊智傑 老師.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二週:論「道德」 談道德就是說教?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平等 組長:劉圳家 組員:黃御嘉 賴冠豪 郭宇安 吳孟豪 蔡沛松 指導老師:邵維慶老師.
Utilitarianism John Stuart Mill.
政治哲學 劉俊麟 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哲學概論 課程網頁: 第十一講: Right and Wrong.
The Power of Moral Theories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第十五講:羅爾斯「正義論」(一)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第7週:John Rawls The Case for Equality
Rawls on Justice as Fairness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 第十一週::羅爾斯的正義理論 正義的社會為什麼應該照顧弱勢族群?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倫理傳統簡介 婆羅門-印度教 佛教 早期中國傳統 猶太教 基督教 伊斯蘭教.
羅爾斯的正義論.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十二、十三講: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by John Rawls.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By John Rawls
羅爾斯正義論 第16週 Chapter IX. §78-79, 82, 85.
第十六講:羅爾斯「正義論」(二)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Definition of Trace Function
自由主義:第八講 課程網頁: Liberalism By Ronald Dworkin.
我們這一班 目錄 四年一班 溫馨的班級 我的老師 我的同學 自我介紹 猜猜我的朋友 我的歡樂 流行的遊戲 藝術畫廊 戶外活動 你以經來了
How to design a writing task with designated genre
經濟學 學經濟.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By John Rawls
A Theory of Justice(1) John Rawls.
第二-1章 生命尊嚴與品質   「太陽不會無為而照的。」 ---史懷哲 「未經檢驗的生命不值得生存。」 ---蘇格拉底.
自由主義(liberalism) 課程網頁:
自由主義(liberalism) 課程網頁: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第10週 Chapter IV. §39-40 Chapter V. §47-48
羅爾斯正義論 第1週 課程導論.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9 November Active Reading: Intermediate:
羅爾斯正義論 第4週 Chapter II. §13-17.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A Theory of Justice (3) John Rawls.
第6週 LectureⅢ Political Constructivism §1-5, 8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問題:在一個人人都為自己打算的社會中,怎有可能會有倫理準則呢?
罗尔斯的正义论.
第10週 LectureⅤ The Priority of Right and Ideas of the Good §1-5
羅爾斯正義論 第6週 Chapter III. §26-30.
應用倫理學 第3週 道德理論 結果主義與非結果主義的理論.
康德倫理學.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第2週 Chapter I. Justice as Fairness §1-7
多元文化概論.
A Theory of Justice (2) John Rawls.
羅爾斯正義論 第11週 Chapter VI. §51-54.
自由主義第十講 課程網頁: A Liberal Theory of Justice (I) By John Rawls.
On Liberty: Chapter 1 Introductor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正義論

羅爾斯(John Rawls)

一、前言 (一)效益主義的正義觀: (二)羅爾斯對效益主義正義觀的批判: (2)優點:簡單、不會產生道德衝突。  (1)定義:以效益原則(principle of utility)決定正義,即能夠在各種可能的選項中達成最大效益的政策,就是合乎社會正義。  (2)優點:簡單、不會產生道德衝突。 (二)羅爾斯對效益主義正義觀的批判:  (1)簡化道德問題:把個人理性選擇原則運用到社會,只在乎總效益不管分配。  (2)沒有正視人的差異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ersons) 。

二、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 (一)方法:契約論  (1)人是自由、平等的。  (2)制度是透明的。 (二)對象:社會正義是提供社會基本結構在分配面向上的一個標準,這個標準不同於其它的價值,譬如:效率。

二、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 (三)區別三個程序正義的概念:  (1)完全程序正義(perfect procedural justice):    a)存在一個獨立的標準決定什麼樣的分配是公平的;這個標準的定義先於程序。    b)有可能設計一個程序實現這個結果。  (2)不完全程序正義(imperfect procedural justice):    a)和完全程序正義的第一個特點相同。    b)找不到一個可行的程序,確保這個結果可以實現。

二、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 (3)純粹程序正義(pure procedural justice): a)對於什麼樣的分配是公平的,並不存在一個獨立的標準。 b)存在一個公平程序,根據這個程序所造成的結果就是公平。 c)決定正義結果的這個程序,必須實際被執行。

二、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 (四)原初立場(the original position): (1)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 a)立約者不知道有關自己的特殊知識,但卻知道有關人類社會的一般性的知識。 b)可能的質疑:意義不明、不理性。 (2)立約者的特點:理性的(rational)和互不關心的(mutually disinterested),不必假設立約者是利己或利他。

二、正義即公平(justice as fairness) (五)正義原則的證成: (1)區別「正義概念」(concept of justice)和「正義觀念」(conception of justice)。 (2)原初立場設計的合理性可以證成其推論結果。 (3)深思熟慮判斷(considered judgment)和反思的均衡(reflective equilibrium)。

三、正義二原則 (1)對最差階級有利(差異原則 difference principle) (一)平等自由權:每一個人對最廣泛的基本自由,和他人一樣具有平等權利。 (二)安排社會和經濟不平等,使之能同時:  (1)對最差階級有利(差異原則 difference principle)  (2)地位和職務對所有人開放(機會均等原則 fair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四、正義二原則的討論 (一)和一般正義觀(the general conception of justice)比較: (二)自由的優先性: 一般正義觀主張所有的社會價值都應該平均分配,除非任何不平等分配對每一個人都有利。 (二)自由的優先性: 第一原則優先於第二原則,而第二原則中的機會均等原則優先於差異原則。

五、推論正義原則的一些背景 (一)對的優先性(the priority of right): (1)正義原則限制可允許的生活方式。  (1)正義原則限制可允許的生活方式。  (2)倫理語詞對錯(the right)和好壞(the good)的關係   a)目的論(teleological theory),如效益主義:用結果的好壞定義行為的對錯。   b)義務論(deontological theory),如羅爾斯的理論:行為對錯的判定獨立於結果的好壞。  (3)原初立場和政治中立

五、推論正義原則的一些背景 (二)基本必需品(primary goods):  (1)定義:一個理性人不論他想要得到的是什麼,都還是必須具有的東西。  (2)從基本結構的角度來看,權利、自由、機會、權力、所得、財富、自尊等,是社會基本必需品,這個概念作為立約者選擇的依據。 (三)選項的設計提供立約者五種最可能的選項,其中包括效益主義的正義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