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色谱法基本原理 2. 初步掌握薄层层析操作
二 实验原理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是有机化合物分析、分离的重要方法之一。 原理:以相分配原理为依据。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溶解性能的不同或其它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在混合物的溶液流经该种物质时,通过反复的吸附或分配作用,将各组分分开。 流动的混合物溶液称为流动相; 固定的物质称为固定相 根据操作条件的不同,色谱法分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
在层析法中选用何种吸附剂视被分离的化合物性质而定。理想的吸附剂应具有如下条件: 1、能够可逆地吸附待层析物质 2. 不能使被吸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粒度大小应使展开剂以均匀的流速通过 常用的吸附剂有:硅胶、纤维素、淀粉、氧化铝 影响色谱分离的另一因素是洗脱剂,洗脱剂的选择主要根据样品的极性、溶解度和吸附剂的活性等因素。溶剂极性越大,洗脱能力越大 溶剂极性如下: 己烷或石油醚< 环己烷< 四氯化碳 < 二硫化碳 < 甲苯 < 苯 < 二氯甲烷 < 氯仿 < 乙醚 < 乙酸乙酯 < 丙酮 < 乙醇 < 甲醇 < 水 < 乙酸
实验原理 薄层色谱:又称TLC。是将固定相均匀地涂在薄板, 依靠毛细作用力或重力,使流动相通过固定相的一种色谱。 适用于有机物的鉴定、纯度的检验、定量分离和反应过程的监控,而且常用于柱层析的先导,寻求事宜的分离条件。 操作过程如下:在洗净的玻璃板上均匀的涂上一样层吸附剂,干燥后,活化后,将样品溶液用毛细管点加于薄层板一端,晾干 后置盛有展开剂的展开槽内,待展开剂前沿接近顶端时,将色谱板取出,干燥后喷显色剂,或者在紫外灯下显色。 比移值:
实验原理 去痛片(索密痛)是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其主要成分有阿司匹林、非那西汀和咖啡因等,这几种成分都能用薄层色谱方法进行分析。 阿司匹林 非那西汀 咖啡因
三 本实验涉及的基本操作 1 薄层板的铺制与活化 2 用薄层色谱分析去痛片成分
四 实验仪器 载玻片 每人4片,使用后洗净,交给老师。 层析缸 每人一个 毛细管 每人2根 样品 去痛片4人一片 标准样: 载玻片 每人4片,使用后洗净,交给老师。 层析缸 每人一个 毛细管 每人2根 样品 去痛片4人一片 标准样: 2%咖啡因的乙醇溶液 2%非那西汀的乙醇溶液 流动相:12:1的1,2-二氯乙烷:乙酸, 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硅胶(GF254)
实验内容 (1)薄层板的制备 取载玻片 4片,洗净晾干。在50 mL烧杯中,放置3g 硅胶GF254,加入0.5%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8mL调成均匀的糊状,用滴管吸取此糊状物,涂于上述洁净的载玻片上,用手将带浆的玻片在玻璃板或水平的桌面上做上下轻微的颠动,并不时转动方向,制成薄厚均匀、表面光洁平整的薄层板,涂好硅胶的薄层板置于水平的玻璃板上,在室温放置1 h后,实验室整体放入烘箱中,缓慢升温至110℃,恒温 0.5 h,取出,稍冷后备用。 制板时要求薄层平滑均匀,为此,应将吸附剂调得稍稀些,否则,吸附剂调得很稠,就很难做到均匀
(2)样品液的制备 四位同学一组,领取去痛片一片,用玻璃钉研成粉状。用一小块棉球塞住一支玻璃漏斗的颈部,将粉状药末转入其中,下面用小锥形瓶接液,取5ml 95%乙醇淋洗药末,萃取液收集备用。
实验内容 (3)点样 取2块制好的薄层板。分别在距一端1 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横线作为起始线, 并用铅笔轻轻的画出所要点样的位置,取管口平整的毛细管插入样品溶液中,在一块板的起点线上点去痛片混合样。然后再点非那西汀、咖啡因,共点3个点。 另一块板上点去痛片混合样,然后再点阿司匹林样品。共点2个点。 点标准品时点样后的毛细管一定要放回原先的瓶中,以免误放造成标准品污染。点样时,使毛细管平面刚好接触到薄层即可,切勿点样过重而使薄层破坏。
实验内容 (4)展开 用12:1的1,2-二氯乙烷:乙酸为展开剂,待样点干燥后,小心放入已加入展开剂的层析缸中进行展开,不要使样点浸入层析液中,点样一端应浸入展开剂0.5 cm,观察展开剂前沿上升至离板的上端0.5-1 cm处时取出,尽快用铅笔在展开剂上升的前沿处划一记号,晾干后在紫外灯下观察分离的情况,确定去痛片成分。测定值和参考值误差在20%以下,即可认为可能为同一化合物。如误差超过 20%,则需重新点样并适当增加展开剂中醋酸的比例。 (5)由上面分析结果计算个组分的比移值,确定药片中的主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