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 4 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教材作者:王社良 课件制作:黄 炜、丁怡洁 课件审查:李晓文.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总纲 分绪论、混凝土结构(基本概念、基本构件、)、砖混结构、结构抗震部分。
第七章 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 本章要点 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工作特性;两种不同的受压破坏特征及由此划分成的两类偏心受压构件,两类偏心受压构件的判别 结构侧移和构件挠曲引起的附加内力 两类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圆形截面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力特性及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九章 混凝土构件变形\裂缝及延性、耐久性
第5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及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 学习目标 1.了解变形和裂缝极限状态限值规定。 2.理解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的基本假定、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抗裂度计算原理。 3.掌握轴心受拉构件抗裂度计算方法。
框架梁纵向钢筋长度计算 ——通长钢筋长度计算 主讲:吕文晓.
房屋结构设计 刘建平:副教授.
10.5 张拉控制应力和预应力损失 一、张拉控制应力scon
结构抗震设计 第4章 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第三章 砌体结构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第一节 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对《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若干问题的探讨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王亚军
模块1-1 混凝土结构的一般概念 混凝土结构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混凝土结构——以混凝土为主要材料制成的结构。 分类: 混凝土结构 配筋混凝土 配置受力钢筋、钢骨、钢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配置预应力钢筋形成预应力) 素混凝土——无钢筋或不配置受力钢筋 本书主要讲述配置受力钢筋为特点的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结构。
混凝土结构设计 第2章 楼盖和楼梯 教材作者:梁兴文 课件制作:丁怡洁 课件审查:梁兴文.
任务三 某多层工业房屋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
《 混凝土及砌体结构 》 复习提纲 OK.
混凝土结构 主讲: 鲍鹏玲.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第10章) 皖西学院 土木工程专业 进入.
§13.6 变形计算 预加力引起的上挠度δpe(反拱) PCB挠度由偏心预加力Np引起上挠度和外荷载所产生的下挠度组成。
第15讲 压型钢板-现浇混凝土组合板的设计 楼面和屋面结构的布置方案与设计 楼面和屋面结构的类型与布置原则
第七章 弯曲应力 目录 下节.
沈阳工业大学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程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 Design Principle for Concrete Structure
建筑与结构.
工程结构设计原理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系 结构教研室 2005年8月.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力学多媒体课件
§2.3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 粘结力的定义 定义:当钢筋于混凝土之间产生相对变形(滑移),在钢筋和混凝土的交界面上产生沿钢筋轴线方向的相互作用力,此作用力称为粘结力。
学习情境7 SMT元器件检验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第6章 弯 曲 6.1 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6.2 梁的内力与内力图 6.3 弯曲时的正应力与强度计算 *6.4 梁的变形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章 筏形基础 设计计算:地基计算、内力分析、强度计算、以及构造要求等。 荷载准永久组合 非抗震设防 非抗震设计整体倾斜.
钢筋砼条形基础特点 及适用范围、构造要求.
第二节 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 一、设计步骤 二、单向板的概念: 三、结构平面设置: 四、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二章 建筑结构材料 第 二 讲 教学目标: 1. 理解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规定; 2. 掌握混凝土的各项力学指标及变形性能。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10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课程名称: 土木工程专业德语 几种常用建筑材料的德语表达 浙江科技学院 金韶霞.
地基附加应力之三——空间问题 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 基础底面形状, 即为荷载作用面 平面问题 荷载类型,
项目五:键的选择和强度验算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课程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
第八章 受扭构件的 受力性能与设计 学习目标 ▲掌握矩形截面受扭构件的破坏形态、变角空 间桁架计算模型、受扭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第九章 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第一章 函数 函数 — 研究对象—第一章 分析基础 极限 — 研究方法—第二章 连续 — 研究桥梁—第二章.
3.1 习 题(第三章)
第4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第五章 受压构件的截面承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5受扭构件的强度计算 提 要 本章的主要内容: 开裂扭矩的计算,各种截面的受扭抵抗矩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的配筋特点和构造要求
单元10 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受弯构件板和梁的构造要求。 (2)理解梁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分析的过程及结论。
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 课程设计.
第6章 弯 曲 应 力 1.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梁兴文 王社良 李晓文 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3年8月.
第六章 Excel的应用 一、Excel的单元格与区域 1、单元格:H8, D7, IV26等 2、区域:H2..D8, HS98:IT77
第4章 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 4.4 函数(一).
第九章 混凝土构件的变形、裂缝 宽度验算与耐久性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CONCRETE STRUCTURE
位移法 —— 例题 主讲教师:戴萍.
6.3.2 强 度.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多跨静定梁 主讲教师:戴萍.
4.7 二倍角的正弦、 余弦、正切.
《材料力学》实验 力学性能试验 一、拉伸试验 二、压缩试验 三、剪切试验 四、扭转试验 电测应力分析实验 电测法基本原理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3章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 思考题 计算题.
第7章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设计 7.1 概述 剪力墙侧向刚度大 、承载能力大、是结构体系中的主要的抗侧力结构单元。 实体墙: 整体墙
第五章 受弯构件的斜截面 承载力 主 页 目 录 上一章 下一章 帮 助.
第五章 受弯构件斜截面的 受力性能与设计 学习目标 ▲掌握剪跨比的概念、斜截面受剪的三种破坏 形态以及腹筋对斜截面受剪破坏形态的响;
本章重点 了解配筋率对受弯构件破坏特征的影响和 适筋受弯构件在各个阶段的受力特点; 掌握建筑工程和公路桥梁工程中单筋矩形
结构施工图识读——框架扁梁制图规则及识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第 4 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教材作者:王社良 课件制作:黄 炜、丁怡洁 课件审查:李晓文

主要内容: 重点: 概述 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分析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主要内容: 概述 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分析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T型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重点: 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分析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1 概述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 混凝土受弯构件应用举例 结构中常用的梁、板是典型的受弯构件。 矩形板 空心板 槽形板 4.1 概述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2 受弯构件的截面形式 单筋矩形梁 双筋矩形梁 T形梁 T形梁 I形梁 环形梁 4.1 概述

1 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示意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在梁的纯弯段内,沿梁高布置测点,量测梁截面不同高度处的纵向应变。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 正截面受弯性能试验示意 百分表 位移计 应变测点 在梁的纯弯段内,沿梁高布置测点,量测梁截面不同高度处的纵向应变。 采用预贴电阻应变片或其它方法量测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从而得到荷载不断增加时钢筋的应力变化情况。 在梁跨中的下部设置位移计,以量测梁跨中的挠度。 4.2 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2 梁的挠度、纵筋拉应力、截面应变试验曲线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梁跨中挠度 实测图 纵向钢筋应力 实测图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2 梁的挠度、纵筋拉应力、截面应变试验曲线 梁跨中挠度 实测图 纵向钢筋应力 实测图 纵向应变沿梁截面高度分布实测图 4.2 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3 适筋梁正截面受力的三个阶段 弹性阶段(Ⅰ阶段) 4.2 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3 适筋梁正截面受力的三个阶段 带裂缝工作阶段( Ⅱ阶段 ) 4.2 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3 适筋梁正截面受力的三个阶段 破坏阶段( Ⅲ阶段 ) 4.2 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4 适筋梁正截面受弯三个受力阶段的主要特点 4.2 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受压区混凝土先压碎,钢筋不屈服,破坏前没有明显预兆,为“脆性破坏”。钢筋的抗拉强度没有被充分利用。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5 正截面受弯的三种破坏形态 (1) 适筋破坏形态 受拉钢筋先屈服,受压区混凝土后压坏,破坏前有明显预兆——裂缝、变形急剧发展,为“塑性破坏”。 (2) 超筋破坏形态 受压区混凝土先压碎,钢筋不屈服,破坏前没有明显预兆,为“脆性破坏”。钢筋的抗拉强度没有被充分利用。 (3) 少筋破坏形态 构件一裂就坏,无征兆,为“脆性破坏”。未能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4.2 正截面受弯性能的试验研究

1 基本假定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平截面假定 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 (1)截面平均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 基本假定 平截面假定 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 (1)截面平均应变符合平截面假定; (2)截面受拉区的拉力全部由钢筋负担,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作用; 4.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分析

1 基本假定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3) 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的表达式为: 当 (上升段)时 当 (水平段)时 式中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 基本假定 (3) 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的表达式为: 当 (上升段)时 当 (水平段)时 式中 (4)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理想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 钢筋应 力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其相应的强度设计值,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 变取0.01。 4.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分析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2 受压区等效矩形应力图形 等效原则:合力大小C相等,形心位置yc一致 4.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分析

3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 相对受压区高度 —— 相对界 限受 压区高度 有屈服点的钢筋 无屈服点的钢筋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3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 —— 相对受压区高度 —— 相对界 限受 压区高度 有屈服点的钢筋 无屈服点的钢筋 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仅与材料性能有关,与截面尺寸无关。 4.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分析

4 最小配筋率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 对于受弯的梁类构件 确定原则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仅从承载力考虑: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4 最小配筋率 确定原则 仅从承载力考虑: 考虑到混凝土抗拉强度的离散性以及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不利影响等,最小配筋率 的确定还需受到裂缝宽度限值等条件的控制。因此, 的确定是一个涉及因素较多的复杂问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 对于受弯的梁类构件 对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 ,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 4.3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分析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 基本计算公式 截面应力计算图形 4.4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2 适用条件 防止发生超筋破坏 防止发生少筋破坏 4.4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 截面复核 已知: 、 、 、 、 、 、 求: 未知数: 、 基本公式: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3 截面复核 已知: 、 、 、 、 、 、 求: 未知数: 、 基本公式: (1)当 且 时,用基本公式直接计算 ; (2)当 时,说明是超筋梁,取 , ; (3)当 时,说明是少筋梁,分别按素混凝土构件和钢筋 混凝土构件计算 ,取小值。 4.4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 截面设计 已知: 、 、 、 、 、 求: 未知数: 、 。 基本公式: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 ,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4 截面设计 已知: 、 、 、 、 、 求: 未知数: 、 。 基本公式: (1) , (2)当 时,说明是超筋梁,改用双筋梁或增大截面尺寸重新计算; (3)当 时,用基本公式直接计算 ; (4)如果 ,说明是少筋梁, 取 。 4.4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 构造要求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截面尺寸 简支梁可取h=(1/8 ~ 1/16)L0 梁宽b可按b=(1/2~1/3.5)h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5 构造要求 截面尺寸 简支梁可取h=(1/8 ~ 1/16)L0 梁宽b可按b=(1/2~1/3.5)h 简支板可取h = (1/25 ~ 1/35)L0 纵向钢筋 梁常用HRB400级、HRB335级钢筋,板常用HPB235级、HRB335级和HRB400级钢筋; 梁受拉钢筋为一排时 梁受拉钢筋为两排时 平板 的确定 4.4 单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1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应用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构件的应用 双筋截面是指在受压区配置较多受压钢筋,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必须考虑受压钢筋的受压作用的情况。在受弯构件中,采用双筋截面一般不够经济,双筋截面主要用于以下情况: 当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受建筑使用和施工条件限制而不能增加,而计算又不满足适筋截面条件时,可采用双筋截面。 梁的同一截面有可能承受异号弯矩时,也出现双筋截面。 当某种原因截面受压区已存在的钢筋面积较大时,宜考虑其受压作用而按双筋梁计算。 此外,还有提高延性、减少变形、兼作架立筋的作用。 4.5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2 基本计算公式 双筋矩形截面计算简图 纯钢筋部分 单筋部分 4.5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 适用条件 防止发生超筋破坏 保证受压钢筋强度充分利用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3 适用条件 防止发生超筋破坏 保证受压钢筋强度充分利用 双筋截面一般不会出现少筋破坏情况,故可不必验算最小配筋率。 4.5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 截面复核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已知: 、 、 、 、 、 、 、 、 、 求: 未知数: 、 基本方程: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4 截面复核 已知: 、 、 、 、 、 、 、 、 、 求: 未知数: 、 基本方程: (1) 当 时,直接用基本公式求 (2) 当 时,取 , (3) 当 时,取 , 4.5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 截面设计(1) x = xb 已知: 、 、 、 、 、 、 、 求: 、 基本方程: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5 截面设计(1) 已知: 、 、 、 、 、 、 、 求: 、 未知数: 、 、 ,需补充一个条件。 基本方程: (1)若 按单筋计算 (2)若 按双筋计算 补充方程: x = xb ,直接用基本公式计算 4.5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 截面设计(2) 已知: 、 、 、 、 、 、 、 、 求: 基本方程: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未知数: 、 。 (1) , ,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5 截面设计(2) 已知: 、 、 、 、 、 、 、 、 求: 未知数: 、 。 基本方程: (1) , , (2)若 说明给定的 太小, 可假定 未知,按第一类情况处理 (3)若 ,说明给定的 太大,偏于安全的简化计算: 4.5 双筋矩形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1 T形截面梁的应用 4.6 T型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2 T形截面梁翼缘的计算宽度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2 T形截面梁翼缘的计算宽度 T形截面梁翼缘内的压应力分布不均匀,且分布宽度与多种因素有关。为简化计算,通常采用与实际分布情况等效的翼缘宽度,称为翼缘的计算宽度或有效宽度。 4.6 T型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T形截面梁翼缘的计算宽度 4.6 T型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 两类T形截面梁的判别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第一类T形截面 界限情况 第二类 T 形截面 截面校核 第一类T形截面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3 两类T形截面梁的判别 第一类T形截面 界限情况 第二类 T 形截面 截面校核 第一类T形截面 第二类T形截面 截面设计 第一类T形截面 第二类T形截面 4.6 T型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4 第一类T形截面梁的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4 第一类T形截面梁的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为防止发生超筋破坏,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 。对第一类T 形截面,该适用条件一般能满足,可不验算。 为防止发生少筋破坏,受拉钢筋面积应满足 。 4.6 T型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5 第二类T形截面梁的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为防止超筋脆性破坏,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 。 第4章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 5 第二类T形截面梁的基本公式及适用条件 为防止超筋脆性破坏,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 。 为防止少筋脆性破坏,截面配筋面积应满足: 。对于 第二类T形截面,该条件一般能满足,可不验算。 4.6 T型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