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到力就一定可以找到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一为施力物体,一为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探究问题 1 、观察任意一 质点,在做什么运动? 动画课堂 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 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没 有随波迁移。 结论 1 :
Advertisements

人教版 力的分解 3.5 力 的 分 解 湖南师大附中 刘 静. 人教版 力的分解 F F1F1 F2F2.
平面向量.
第八章 一、 力 弹力.
精品课程《解析几何》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四章 空间力系 §4-1空间汇交力系.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十六章 动量守恒定律 第4节 碰 撞.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重 力.
运动与摩擦力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云石小学 谢勇波.
§3.5 力的分解 主讲教师:蔡潮生.
什么是合力(resultant force)、
温故自查 1.力的概念:力是 . 2.力的性质:(1)力不能离开 而独立存在;(2)力是物体之间的 作用;(3)力是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3.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 ;(2)改变物体的.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 英才网.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 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的共同作效果相同,那么那一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那一个力的分力。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摩擦力.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第1章 力物体的平衡 第一单元 力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 1.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力的性质
第三章 相互作用 5、力的分解.
小太陽兒童人文藝術學院兒童畫展 地點:住院大樓9F、11F外走道( )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看一看,想一想.
第二节 极限 一、数列极限 定义:.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5.3万有引力定律 一.历史的回顾 1.地心说和本轮理论(C.Ptolemy,约前150)
團體衛生教育護理創意競賽 報告者:護理科 計畫主持人邱馨誼講師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3.1 力偶 力偶矩矢 3.2 平面力偶系 3.3 空间力偶系. 3.1 力偶 力偶矩矢 3.2 平面力偶系 3.3 空间力偶系.
2-1.力与重力.
3.5 力 的 分 解.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注意:这里的F合为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公理.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第三节 弹力.
整体法隔离法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整体法、隔离法 ——物理教研组课程资源(肖翠峰提供)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O x y i j O x y i j a A(x, y) y x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复习.
力的等效替代与力的合成分解 1.知道什么是力的等效与力的替代。 2.学会寻找等效力。
第十章 机械的摩擦、效率与力分析 Mf = F21r =fvQr F21=fN21=fQ/sinθ=fvQ
§1-4 摩擦力 (friction force) 一.滑动摩擦力 二.静摩擦力.
研究摩擦力.
9.5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 纪迎春.
人教版 最新版 八年级下册 7.3 重 力.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物体的受力分析 物体的平衡.
位似.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提到力就一定可以找到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一为施力物体,一为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 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使受力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 力是矢量: ①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②力的作用线:通过力的作用点,沿着力的方向所引的直线叫力的作用线。

2.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重力 ①产生: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地球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的作用,与物体的状态无关. ②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③大小:G=mg ④作用点:物体的重心. 万有引力: ①产生: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

②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M越大,F越大;与物体的距离有关,r越大,F越小。 弹力 ①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弹力。 ②条件: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绳子 ③方向:总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N N N

F=f ④大小: f =K x (胡克定律) K为倔强系数(单位:N/m) X为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单位:m) T ⑤作用点:在使它发生形变的物体上。 摩檫力 (1)静摩檫力: ①产生:相互接触且相对静止的两物体之间, 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F f F=f

②大小:与沿接触面切线方向的外力F大小相等.( 0~f max) (2)滑动摩檫力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且有弹力存在; ①产生条件: 物体间有相对运动发生。 ②大小: f =µN µ为动摩檫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也跟接触面的情况有关。

③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v v F外 f f v 光滑 F f v G f=0

3.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图示法 (力的三要素) 例:作用在物体A点上水平向右大小为5N的力. 1N 标度 A  5N 力的合成 ①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②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③力的合成法则: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F1 F合 O F2 注意:平行四边形定则对所有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都是适用的. ④对作用于同一点的多个分力求合力,只要依次作平形四边形即可. ⑤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F1+F2≥F合≥︱F1–F2 ︱

y 力的分解: F Fsin  力的正交分解法 O Fcos x 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 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大小,求两个分力的方向. 注意: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的关系,因此合力与分力不能同时参与运算.

4.力矩 转动轴:物体在转动的时候,它的各点都作圆周运动,这些圆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叫作转动轴. 力臂:力与转动轴之间 的距离.由转动轴向力的作用线或力的作用线延长线作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力臂. O L A 力矩:M ①计算: 力矩=力*力臂 M=F·L ②单位:牛·米 F ③力矩是使物体转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N 受力分析:  N 匀速 F牵 ƒ阻 G G N  T  G G

ƒ的计算: Fy F=25N N 已知: m=5kg ƒ 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30N. Fx 匀速 求 G 解: ④代入数据求解: ①受力分析:4个力。 Fy=G–N=5×10-30N=20N ②力的分解:对F进行分解。 Fx=√F²–Fy²=√25²-20² =15N ƒ=Fx ③列平衡方程: G=N+Fy µ=ƒ/N=Fx/N=15/30=0.5 注:N=N‘=30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