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週 Social Contract Theory and the Motive to be Moral 倫理學 第6週 Social Contract Theory and the Motive to be Moral
前 言 無商不奸,致富有「理」? Carl擁有一家非常賺錢的汽車廠,他把成功歸功 於願意長時間工作又很有「能力」的員工。 前 言 無商不奸,致富有「理」? Carl擁有一家非常賺錢的汽車廠,他把成功歸功 於願意長時間工作又很有「能力」的員工。 Carl的專長是設計欺騙性廣告。銷售人員盡可能 哄抬車價,慫恿顧客貸款買超過自己財務能力的 車。修車工人幫顧客換根本用不到的昂貴配備。 Carl和他的員工回到家裡,一點也不會想起他們 的行為道不道德的問題。
前 言 在人類如此強大的利己心之下,什麼樣的動機可 以推動我們總是遵守道德規範? Q:為什麼要有道德?(Why be moral?) 前 言 在人類如此強大的利己心之下,什麼樣的動機可 以推動我們總是遵守道德規範? Q:為什麼要有道德?(Why be moral?) 兩個構成要素: (1)社會為什麼需要道德規範? (2)我為什麼應該有道德? 探討社會契約論(social contract theory)的觀點。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Part One:社會為什麼需要道德規範? 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觀點 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Part One:社會為什麼需要道德規範? 霍布斯(Thomas Hobbes)的觀點 社會秩序和道德的利益 Part Two:我為什麼應該有道德? 柏拉圖(Plato)的觀點 賽局理論(game theory)的觀點 理性自利原則(principle of rational self-interest)
一、社會為什麼需要道德規範? (一)霍布斯論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 代表作:《利維坦/巨靈論》(Leviathan, 1651) 人總是出於感知到的自利而行動;尋求滿足、躲 避傷害。 傷害他人的相同能力、滿足自身目標的欲望,導 致社會的不穩定。 在自然狀態裡,人們彼此掠奪、傷害→所有人對 抗所有人的戰爭狀態。
一、社會為什麼需要道德規範? 自然狀態對個人不利,自利但理性的人們於是放 棄某些自由,同意一個社會契約,設下規則。 由主權者(sovereign)監督契約的履行,個人因為擔 心被懲罰,所以會遵守規則。 有這種契約後才產生道德、正義和不正義。 假設多數人在多數時間都遵守規則,將活得較好。 霍布斯對「社會為什麼需要道德規範」的回答: 沒有它,生活將是「孤獨、貧乏、令人難受、粗 野且短暫的」。
一、社會為什麼需要道德規範? (二)霍布斯式的道德和《蒼蠅王》(Lord of the Flies): 一群6到12歲的男孩漂流到無人居住的太平洋小島, 拉爾夫(Ralph)、傑克(Jack)、羅傑(Roger)、西蒙 (Simon)、小豬(Piggy)等人必須創造自己的社會系 統…… 高汀(William Golding):當有利益衝突或片刻道德 倦怠時,人性裡的惡魔就會透過恐懼、歇斯底里 和暴力來主宰人,最終走向死亡。
一、社會為什麼需要道德規範? 認知到程序性規則的重要→以民主方式選領導者。 儘管有分工,但很快就出現不勞而獲的狀況。 西蒙(宗教意識)和小豬(哲學和文化)的死亡, 指出人心中深刻的邪惡。 最後救起拉爾夫(文明)的英國海軍,象徵兩種 警告。 眼鏡→人類有誤用科技來污染環境的強烈傾向、 創造武器的能力將導致全球自毀。
一、社會為什麼需要道德規範? (三)社會秩序和道德的利益: 確立並遵守道德規則帶來的社會利益: 1.讓社會免於分裂。 2.減少人類的痛苦。 3.促進人類的繁榮興盛。 4.以正義和有秩序的方式解決利益衝突。 5.給予稱讚和指責、賞罰和罪惡感。 道德是社會的活動。如果世界只有一個人,就不 存在道德。
哲學桂冠獎 徵稿 徵文題目: 1.人文組:在民主社會,執政者的私德是否重要? 2.社會組:應該立法禁止假新聞嗎? 3.自然組:道德問題可以靠科學解答嗎? 4.生命教育組:有道德的人比較快樂嗎? 以通俗文字進行嚴謹論辯,篇幅5000字以內。 首獎獎金三萬元,貳獎二萬元,三獎一萬元,佳 作2名五千元。得獎作品將集結出版! 收件截止日期:2019年4月8日。
二、我為什麼應該有道德? (一)蓋吉氏(Gyges)的故事: 蓋吉氏是個牧羊人,偶然取得可讓自己隱形的神 奇戒指。蓋吉氏利用隱身術殺了國王、引誘皇后, 最後更竊據王位。 請問:假如你有隱形戒指,你會做什麼? 保證違反道德不被懲罰,以確定個人從事道德行 為的真正動機。 結論:沒有人心甘情願遵守道德,那只是不得已 的次佳選擇。
二、我為什麼應該有道德? 蓋吉氏故事的現代版: Jim是個大好人,卻被哥哥Jack陷害而遭定罪囚禁, 飽受騷擾虐待。他出獄後變成遊民、健康狀況很 糟,人們都盡可能避開他。 Jack是個邪惡的人,但他善於掩飾,擁有成功的 事業、美麗的妻子,又是好幾個慈善團體的董事, 深受人們尊敬和讚揚。 請問:你會選擇過Jim還是Jack的生活?
二、我為什麼應該有道德? (二)柏拉圖的觀點:應選擇過道德的人的生活。 1.靈魂和諧:不道德腐蝕、道德則純化靈魂,一個 人的快樂跟其道德正直性成正比。 靈魂的三個部分:感性慾望(appetite)、血氣(spirit)、 理性。 身體健康和道德(正義)的類比。 好人儘管貧窮、運氣不好,仍能在單純的快樂中 找到喜悅。 [批評]:Jack雖邪惡,但過得比Jim好。
二、我為什麼應該有道德? 2.宗教的回應:神將根據人的德或惡來給予獎賞或 懲罰。靈魂不朽,好人最終會過得比較好。 考量正義和不正義的人在人世間和死後會獲得什 麼,人們將把正義的生活視為較好的。 [批評]:無法確知是否有神或死後的生命。有數百 萬人沒有宗教信仰。
三、道德、自利和賽局理論 (一)賽局理論: 社會契約論者嘗試從賽局理論的研究,解決道德 和自利的衝突。 呈現不同情境,玩家做能帶給自己最大利益的選 擇→證明做有道德的人對個人有利。 賽局模式:壟斷(Monopoly)、 囚犯兩難(Prisoner’s Dilemma)、合作或欺騙(Cooperate or Cheat)。
三、道德、自利和賽局理論 (二)Game 1:囚犯兩難 Sam和Sue被派去敵國臥底當間諜,不幸遭到逮捕, 被囚禁在單人牢房,禁止會見。他們在出國前都 簽下保密協定,承諾絕不供出彼此的真實身份。 左:Sam的監禁時間 右:Sue 的監禁時間
三、道德、自利和賽局理論 兩人都依據「個人利益最大化」的動機,會得出 「違反承諾對自己最有利」的結論。 最終將得到第二糟糕的結果 → 遵守道德規範不符 合個人利益。 囚犯兩難給的教訓:秘密地違反規範比較好。 [批評]:這個賽局模式錯誤地把道德選擇描述成單 一事件。
三、道德、自利和賽局理論 [補充]:囚犯兩難改良版:允許兩人事前溝通 參賽者各有兩顆球:平分(Split)、全拿(Steal)。 1.兩人都選「平分」:兩人平分累積獎金。 2.一人選「平分」,另一人選「全拿」:選「全拿」 者拿走全部獎金。 3.兩人都選「全拿」:兩人一毛錢都拿不到。 請問:面對55萬新台幣的獎金,你會如何選擇?
三、道德、自利和賽局理論 (三)Game 2:合作或欺騙 兩個玩家各有「合作」和「欺騙」兩張卡片,他 們在每回合須同時舉出卡片,莊家會依結果付獎 金或處罰款。總共玩二十回合。 左:莊家給你的 右:莊家給我的
三、道德、自利和賽局理論 結論:長期的理性自利將要求你我合作。 道德是人們要在文明社會裡維持最小利益所必須 付出的代價。 對「我為什麼應該有道德?」的回答:我允許對 自己有些不利,以得到整體的長期利益。
三、道德、自利和賽局理論 [補充]:賽局理論的線上互動體驗 1.合作或欺騙 網址: http://serendip.brynmawr.edu/playground/pd.html 2.信任的演化(中文版) 網址:https://audreyt.github.io/trust-zh-TW/ 嘗試不同策略,看看能否證實「就長期而言,相 較於欺騙,合作對個人比較好」?
四、總是有道德的動機 聰明的不道德者問題:當一個聰明人可以違反道 德規範而不會被發現,又不至於破壞整個社會體 系時,他仍將違反規範。 這個人甚至會鼓勵道德教育,使更多人願意遵守 道德規則。
四、總是有道德的動機 (一)道德和利益的弔詭: David Gauthier的論證: (1)如果一個行為是道德上對的,那麼去做它必定是 合理的。 (2)如果去做這個行為是合理的,那麼去做它必定對 我有利。 (3)但有時候道德的要求跟自利的要求不相容。 (4)因此,一個道德上對的行為必定是合理的且不必 是合理的,這是個矛盾句。
四、總是有道德的動機 [批評]: 前提(2)採取的「理性自利原則」有問題。 在某些情況下,人有好理由去做違反自身利益的 事。例如,冒險救人。 理性自利原則不適當地假設,人總是基於滿足其 知覺到的最佳利益來行動→心理利己主義 (psychological egoism)。 [下一章詳談]
四、總是有道德的動機 [可能的反駁]:保持忠實、誠實、慷慨或親切或許 違反個人的短期利益;但長期很可能是最佳利益。 [評論]: 上述觀點指出,若要獲得道德生活的利益,人必 須擁有某種可信賴的品格。 只要個人是理性的,那麼道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 發展道德品格是合理的。 從「整體生活」,而非個別的違規行為設想。
四、總是有道德的動機 對於在正常社會脈絡裡長大的人來說,內在和外 在懲罰的結合可緊密連結明智(prudence)和道德。 這種觀點可能不適用沒有道德感的人,但無須對 此感覺氣餒。 Gregory Kavka:不道德者得意地表示道德並不值 得,就像自吹自擂的盲人說,因為歌劇的票不值 得買,讓他省了一大筆錢。 請問:這種調和道德和自利的觀點有說服力嗎? 為什麼?
四、總是有道德的動機 (二)修正後的理性自利原則: 道德觀點的選擇是理性的。缺乏道德利益的生活 不是理想的生活。 理性自利原則修正如下: 如果選擇包含做行動A的可能性的人生計畫L是合 理的,那麼選擇L必定對我有利(或至少不違反 我的利益),即使A本身可能不符合我的自利。
四、總是有道德的動機 化解道德和利益的弔詭:個別的道德行為可能偶 爾會跟個人利益相衝突,但包含該行為的整體生 活計畫及其帶來的事物不違反個人利益。 品格是重要的,且習慣使人們做出可預測的行為。 從修正後的理性自利原則回答以下問題: (1)如果我有蓋吉氏的戒指,我應該道德地行動嗎? (2)假設我可以成功違反社會契約,我應該違約嗎?
四、總是有道德的動機 道德不能保證成功或快樂。但道德的人已為此做 好準備。 羅爾斯(John Rawls):類似愛的危險,愛使人成為 不幸命運和他人不正義的人質。面對邪惡的環境, 正義的人做的是他納入所有考量後他最想做的事, 沒有被厄運擊敗。
四、總是有道德的動機 面對道德生活的脆弱性,我們可以做什麼? 創造更道德的社會、教養小孩擁有道德敏感性和 良好習慣,盡可能減少這種脆弱性。 當政治秩序越正義,好人越可能有好報,而自利 和道德越可能匯聚。 請問:這種從整體生活形式給出的回答,能夠說 服你總是遵守道德規範嗎?為什麼?
結 語 社會契約論對道德動機的解釋: Q1:社會為什麼需要道德規範? 答:道德是社會控制的必要機制。 Q2:我為什麼應該有道德? 結 語 社會契約論對道德動機的解釋: Q1:社會為什麼需要道德規範? 答:道德是社會控制的必要機制。 Q2:我為什麼應該有道德? 答:偶爾允許讓自己承受某些不利,將可能獲得 整體的長期利益。 下週課程主題:利己主義、自利和利他主義 (Egoism, Self-Interest, and Altruism)。
閱讀教材 指定閱讀:Louis P. Pojman and James Fieser, Ethics: 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 2017. Chapter 5 Social Contract Theory and the Motive to be Moral. 延伸閱讀: 1.林火旺,《基本倫理學》,2004。第二篇 第六章 為什麼要有道德? 2.辛格(Peter Singer),《生命,如何作答?》, 2008。第七章 一報還一報。 3. Don Ross, “Game Theory,”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19), URL = <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spr2019/entries/g ame-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