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二端口网络 14.1 二端口网络 一端口:流入一个端子电流等于流出另一端子电流 二端口:满足端口条件的2对端子 举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等数学( XJD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返回 高等数学( XAUAT ) 高等数学( XJD ) 求导法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求导方法 高阶导数 微分法则 导数与微分关系图导数与微分关系图.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第四节 复合函数求导 法则及其应用 一、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二、初等函数的求导问题 三、一阶微分的形式不变性 四、隐函数的导数 五、对数求导法 六、参数形式的函数的求导公式.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基本电路理论 第四章 电阻性网络的一般分析与网络定理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学位课程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04年6月.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第3节 二次型与二次型的化简 一、二次型的定义 二、二次型的化简(矩阵的合同) 下页.
网络线图如图所示,已知部分支路电流,求电流i2。
2.6 节点电压法. 2.6 节点电压法 目的与要求 1.会对三节点电路用节点电压法分析 2.掌握弥尔曼定理.
第二章(1)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网络图论初步 2. 支路(电流)法 3. 网孔(回路)电流法 4. 节点(改进)电压法.
第2章 电路分析方法 2-1 基本概念 2-2 常用方法 2-3 几个定理 2-4 电路分析 网络、串联、并联、电源
第三章 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 第三讲:结点法 重点:结点法的正确应用 难点:含无伴电压源的结点电压方程.
1.9 支路电流法 上节课我们给大家讲了基尔霍夫定律,有了这个基础,再结合我们以前学过的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的特点,复杂电路基本上就可以求解了。当然求解复杂电路的方法很多,我们本节只给大家介绍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支路电流法。
第三章 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本章重点: 回路电流法 节点电压法.
电路分析教案 孙 宏 伟.
3.3 节点电压法 一、节点电压法 在具有n个节点的电路(模型)中,可以选其中一个节点作为参考点,其余(n-1)个节点的电位,称为节点电压。
第 17 章 非线性电路 重点 非线性电阻元件特性 非线性直流电路方程 图解法.
1.8 支路电流法 什么是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的推导 应用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支路电流法的应用举例.
第四节 节点分析法 一、节点方程及其一般形式 节点分析法:以节点电压为待求量列写方程。 R6 节点数 n = 4 R4 R5 R3 R1
电工电子技术 电子电路教研室.
项目二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时间:6次课,12学时).
合肥市职教中心 李劲松.
第二章 电路分析方法 龚淑秋 制作.
第2章 电路分析方法 习题课.
电力系统潮流计算 西安交通大学电力工程系 康小宁.
4.1 叠加定理 (Superposition Theorem)
电路基础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INF )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是分析电路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把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作为变量,直接应用基尔霍夫的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列方程,然后联立求解,得出各支路的电流值。 图示电路有三条支路,设三条支路的电流分别为: 、 、 节点的电流方程 : 节点a: 节点b: 这两个方程不独立,保留一个。
2.4 节 点 电 压 法 (Nodal Analysis) 节点法是为了减少方程个数、简便手工计算过程的又一类改进方法。
第2章 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三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 函数的四则运算的微分法则 二 反函数的微分法则 三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及微分 形式不变性 四 微分法小结.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第八章 微波网络 8.1 微波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微波网络的定义: 低频电路网络: 微波网络:
基本电路理论 第三章 线性定常电阻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学位课程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04年7月.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本章重点 首 页 引言 2.1 电路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3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习题1.1: 一个四端元件的端子分别标为1、2、3、4。已知U12 =5V,U23 =-3V,U43 =6V。 (1)求U41 ;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本章重点 首 页 引言 2.1 电路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3
第2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5 回路分析的矩阵方法 广义支路及其特性方程的矩阵形式 广义支路及其图 特性方程
3.7叠加定理 回顾:网孔法 = 解的形式:.
3.3 支路法 总共方程数 2 b 1、概述 若电路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2 线性网络的几个定理 §2.1 叠加定理 (Superposition Theorem) 1、内容
第三章 电路定理 3.1 齐次性定理和叠加定理 齐次性定理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5章 网络定理 5.1 叠加定理 5.2 替代定理 5.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5.4 最大功率传递定理 5.5 互易定理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二章(2) 电路定理 主要内容: 1. 迭加定理和线性定理 2. 替代定理 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二章 双极型晶体三极管(BJT).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第一章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电路和电路模型 2. 电压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电路元件 4. 基尔霍夫定律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第二章(1)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网络图论初步 2. 支路(电流)法 3. 网孔(回路)电流法 4. 节点(改进)电压法.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课件-第16章.
第16讲 相似矩阵与方阵的对角化 主要内容: 1.相似矩阵 2. 方阵的对角化.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1.5电路的线图 回顾: + U1 - I1 - U4 + - U2 + I2 n · I4 I3 + U3 -
回顾: 支路法 若电路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可列方程数 KCL: n-1
6-1 求题图6-1所示双口网络的电阻参数和电导参数。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第7章 耦合电感、理想变压器及双口网络 7.1  耦合电感 7.2  耦合电感电路分析 7.3  理想变压器 7.4  双口网络 7.5* 应用性学习.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 S域分析法)
第四章 电路原理 4.1 叠 加 定 理 4.2 替 代 定 理 4.3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4.4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实验四 双口网络测试 主讲教师:余善好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第 3 章 电 路 定 理 1 置换定理 2 齐性和叠加定理 3 等效电源定理 4 特勒根定理 5 互易定理 6 对偶原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14章 二端口网络 14.1 二端口网络 一端口:流入一个端子电流等于流出另一端子电流 二端口:满足端口条件的2对端子 举例:

14.1 二端口网络 三端网络可以用二端口等效代替 推广:一个n端网络可用n-1端口等效代替,反之不行 14.1 二端口网络 三端网络可以用二端口等效代替 三端网络只须用两个独立的端子电流 和两个独立的端子间电压来描述 推广:一个n端网络可用n-1端口等效代替,反之不行 本章研究对象:线性、无独立源、零状态二端口

14.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一、 导纳参数方程 矩阵形式: 端口电流向量 端口电压向量 Y(导纳) 参数矩阵 短路转移导纳 14.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一、 导纳参数方程 矩阵形式: 端口电流向量 端口电压向量 Y(导纳) 参数矩阵 短路转移导纳 & 短路输入导纳 短路输出导纳

对称二端口的输入与输出端口对换以后,二端口特性保持不变 14.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互易及对称情况: 若互易: 则此二端口是互易二端口。 反之如果Y 参数满足 如果同时满足 和 则称为对称二端口。 对称二端口的输入与输出端口对换以后,二端口特性保持不变

解:用电流源置换两个端口,列节点电压方程 14.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例题14.1:求二端口的Y参数矩阵。 与节点电压方程形式一致! 分析:求二端口参数的方法: ①定义、 ②实验测试、 ③列方程 解:用电流源置换两个端口,列节点电压方程 互易

14.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例题14.1:求二端口的Y参数矩阵。 解:用定义法求解

14.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二、 阻抗参数方程 矩阵形式: Z(阻抗) 参数矩阵 端口电压向量 端口电流向量 开路转移阻抗 14.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二、 阻抗参数方程 矩阵形式: Z(阻抗) 参数矩阵 端口电压向量 端口电流向量 开路转移阻抗 开路输入阻抗 & 开路输出阻抗

14.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一般情况,当存在可逆矩阵时,有 互易条件: 对称条件: 和 特殊情况, 14.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一般情况,当存在可逆矩阵时,有 互易条件: 对称条件: 和 特殊情况, 有时不同时存在 Z 参数矩阵和 Y 参数矩阵 无Z参数矩阵 无Y参数矩阵

14.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例题14.2:求二端口的 Z 参数矩阵。 解:用电压源置换端口的外接电路。 求Z 参数宜列 14.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例题14.2:求二端口的 Z 参数矩阵。 求Z 参数宜列 回路电流方程 消去 整理: 解:用电压源置换端口的外接电路。 Z参数矩阵为 对称二端口

14.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例题14.3:求二端口的 Z 参数矩阵。 解:用电压源置换端口的外接电路。 列回路电流方程 14.2 短路导纳参数和开路阻抗参数 例题14.3:求二端口的 Z 参数矩阵。 有2个回路电流变量,只需列2个方程 整理得: 解:用电压源置换端口的外接电路。 Z参数矩阵为: 列回路电流方程 非互易二端口

14.3 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 二端口有四个端口变量,任取两个为自变量,另两个为 因变量,可以有六种形式函数关系,下面介绍其余四种 14.3 传输参数和混合参数 二端口有四个端口变量,任取两个为自变量,另两个为 因变量,可以有六种形式函数关系,下面介绍其余四种 一、 传输参数方程 矩阵形式: 互易性条件: A 传输参数矩阵 对称条件: 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