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余弦、正切公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Exam 2考试知识点思维导图.
知识结构 三角函数.
10.2 立方根.
第三章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第三节 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 三角函数公式.
§3.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2.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数 学 分 析 第九章 定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学基本公式 主讲:师建国.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余角、补角.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课前探究: 给定一个角 , 角 的终边与角 的终边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高三专题复习研究 《三角函数》 成都市龙泉四中陈显亮.
导数的基本运算.
二.换元积分法 ò ( ) (一)第一类换元积分法 1.基本公式 把3x当作u,“d”后面凑成u 2.凑微分 调整系数 (1)凑系数 C x
7.1 複角公式.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Math2-4 内容预告 授 课 内 容 取对数求导法 导数基本公式 高阶导数 同学们好 现在开始上课 Math2-4.
复习: 什么叫做锐角三角函数(即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叫做锐角三角函数。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主讲人:贾国富.
第四模块 函数的积分学 第三节 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 §28.1 锐角三角函数(3) 平南县上渡初中何老师.
解直角三角形复习课 (一) A B b a c ┏ C.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 和正切公式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8.1 锐角三角函数(2) ——余弦、正切.
6.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1) 2019年4月17日星期三.
实数与向量的积.
2.6 直角三角形(二).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1)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祝 辉.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 多項式的除法 x3 + 2x2 – 5x + 6 = (x – 1)(x2 + 3x – 2) + 4 被除式 除式 商式 餘式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解三角形 赵伟.
第二章 三角函數 2-5 三角函數的圖形.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鄢陵县彭店一中 赵二歌.
1.4.3正切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高中数学选修 导数的计算.
三角函数 内蒙古五原一中 党国强 复 习 课.
1.4.3正切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华容一中 伍立华 2017年2月24日.
2.3.运用公式法 1 —平方差公式.
4.7 二倍角的正弦、 余弦、正切.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主讲教师 欧阳丹彤 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1-4 和角公式與差角公式 差角公式與和角公式 1 倍角公式 2 半角公式 和角公式與差角公式 page.1/23.
人教版必修4《三角函数》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4.2 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的性质.
1 試求下列三角形的面積: 在△ABC中,若 , ,且∠B=45° 在△PQR中,若 , ,且∠R=150° (1) △ABC面積 。
锐角三角函数(1) ——正 弦.
****九年级数学组汇报教学 课题:§ 锐角三角函数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九○三班.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三角函数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蓝波.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授课者:章咏梅.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余弦、正切公式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变式? 问题提出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是什么?它有哪些基本变式?

2.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固然能解决一些问题,但范围太窄,我们希望在此基础上获取一系列有应用价值的公式,实现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3.有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自然想得到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以及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对此,我们将逐个进行探究,让希望成为现实.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余弦、正切公式

思考1:注意到α+β=α―(―β),结合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及诱导公式,cos(α+β)等于什么? 探究(一):两角和与差的基本三角公式 思考1:注意到α+β=α―(―β),结合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及诱导公式,cos(α+β)等于什么?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思考2:上述公式就是两角和的余弦公式,记作 ,该公式有什么特点?如何记忆?

思考3: 诱导公式 可以实 现由正弦到余弦的转化,结合 和 你能推导出sin(α+β),sin(α-β)分别等于什么吗?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思考4:上述公式就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分别记作 , ,这两个公式有什么特点?如何记忆?

思考5:正切函数与正弦、余弦函数之间存在商数关系,从 、 出发,tan(α+β)、tan(α-β)分别与tanα、tanβ有什么关系 思考6:上述公式就是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分别记作 , ,这两个公式有什么特点?如何记忆?公式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思考7:为方便起见,公式 称为和角公式,公式 称为差角公式.怎样理解这6个公式的逻辑联系? 思考7:为方便起见,公式 称为和角公式,公式 称为差角公式.怎样理解这6个公式的逻辑联系? C(α-β) C(α+β) T(α+β) T(α-β) S(α-β) S(α+β)

思考1:若cosα+cosβ=a,sinα-sinβ=b,则cos(α+β)等于什么? 探究(二):两角和与差三角公式的变通 思考1:若cosα+cosβ=a,sinα-sinβ=b,则cos(α+β)等于什么? 思考2:若sinα+cosβ=a,cosα+sinβ=b,则sin(α+β)等于什么?

思考3:根据公式 ,tanα+tanβ可变形为什么? tanα+tanβ=tan(α+β)(1- tanαtanβ) 思考4:在△ABC中,tanA,tanB,tanC三者有什么关系?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思考5:sinx+cosx能用一个三角函数表示吗?

理论迁移 例1 已知 ,α是第四象限角, 求 , , 的值.

例2 求下列各式的值: (1)cos75°; (2 )sin20°cos50°-sin70°cos40°; (3) ; (4)tan17°+tan28°+tan17°tan28° 例3 求证: .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系列公式的基础,明确了各公式的内在联系,就自然掌握了公式的形成过程. 小结作业 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是两角和与差的三角系列公式的基础,明确了各公式的内在联系,就自然掌握了公式的形成过程. 2.公式 与 , 与 与 的结构相同,但运算符号不同,必须准确记忆,防止混淆. 3.公式都是有灵性的,应用时不能生搬硬套,要注意整体代换和适当变形.

作业: P131练习: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