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5章 相量法基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5章 相量法基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5章 相量法基础

2 第5章 相量法基础 5.1 数学基础 5.2 相量法的基本思想 5.3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3 本章要求 1.了解相量法的数学基础; 2.正确理解正弦量、相量、相量模型及相量图等概念;
3.熟练掌握正弦量与相量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元件伏安特性和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4.初步掌握相量法分析正弦稳态电路。

4 5.1 数学基础 1 复数基础 1)复数的表示形式 a、代数式 b 、 三角函数式

5 根据欧拉公式 ,得 c、 指数形式 d、极坐标形式 F的共轭复数 2)复数的运算 (1) 加减运算 ——常采用代数式 设 , 则

6 F1+F2 F1-F2 2)复数的运算 (1) 加减运算 ——采用图解法 F1 F2 Re Im o F1 Re Im o F2 F1-F2

7 (2) 乘除运算——常采用极坐标形式 设 , 则 模相乘 角相加 (3) 旋转因子 模相除 角相减 复数 F• ejθ 相当于F逆时针旋转一个角度θ ,而模不变。故把 ejθ 称为旋转因子。

8 特殊旋转因子 设F = Fej +1 +j 注意:+j, –j, –1 都可以看成旋转因子。

9 【例5.1】 计算复数 原式 【例5.2】 计算复数 原式=

10 5.1.2 正弦量 1.正弦量及其三要素 1)正弦量:电路中瞬时值以时间t为变量,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或电流。 正弦量的瞬时值表示式可表示为
正弦量 1.正弦量及其三要素 1)正弦量:电路中瞬时值以时间t为变量,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压或电流。 正弦量的瞬时值表示式可表示为 例如:

11 i Im 2)正弦量的三要素 设正弦交流电流: 初相角:决定正弦量起始位置 角频率: 决定正弦量 变化快慢 幅值:决定正弦量的大小
2 i O Im 设正弦交流电流: T i 角频率: 决定正弦量 变化快慢 初相角:决定正弦量起始位置 幅值:决定正弦量的大小 幅值、角频率、初相角成为正弦量的三要素。

12 i (1)周期与频率 周期T:变化一周所需的时间 (s) 频率f: (Hz) 角频率: (rad/s) 例:已知 f=50Hz,求T 和ω。
2 i O 周期T:变化一周所需的时间 (s) T 频率f: (Hz) 角频率: (rad/s) 例:已知 f=50Hz,求T 和ω。 [解] T=1/f =1/50=0.02s, ω=2πf =2×3.14×50=314rad/s

13 i Im (2) 初相位 (i) 相位角: 反映正弦量变化的进程。 随时间t变化。 初相位 : 表示正弦量在 t =0时的相位角。 
2 i O  相位角: 反映正弦量变化的进程。 随时间t变化。 初相位 : 表示正弦量在 t =0时的相位角。 不同初相时的正弦波形 一般规定:|| 。 在波形图上,与wt+φ=0相应的点,称为零值起点,用s表示。计时起点是wt=0的点,即坐标原点0。初相角就是计时起点对零值起点(即以零值起点为参考)的电角度。

14 相位差 : 规定: | |  (180°)  两同频率的正弦量之间的相位角或初相位之差。 例如: 电压超前电流 电压落后电流

15 特殊相位关系  = (180o ) ,反相  = 0, 同相  = /2:u 领先 i /2 同样可比较两个电压或两个电流的相位差。

16 两个正弦量进行相位比较时应满足同频率、同函数、同符号,且在主值范围比较。
计算下列两正弦量的相位差。 不能比较相位差

17 (3)幅值和有效值 瞬时值和幅值 瞬时值中的最大的值称为幅值或最大值,用带下标m的大写字母表示, 如:Im、Um 有效值
正弦量在任一瞬间的值称为瞬时值,用小写字母表示,如 i、u等。 瞬时值中的最大的值称为幅值或最大值,用带下标m的大写字母表示, 如:Im、Um 有效值 在工程应用中常用有效值表示交流电的幅度。一般所讲的正弦交流电的大小,如交流电压380V或220V,指的都是有效值。 有效值:与交流热效应相等的直流定义为交流电的有效值。设一交流电流和一直流电流I 流过相同的电阻R,如果在交流电的一个周期内交流电和直流电产生的热量相等,则交流电流的有效值就等于这个直流电的电流I。

18 R 交流 i R 直流I 物理意义 有效值也称均方根值 有效值必须大写

19 同理: 正弦量的三角函数式也可以表示成: 注意:
工程上说的正弦电压、电流一般指有效值,如设备铭牌额定值、电网的电压等级等。但绝缘水平、耐压值指的是最大值。因此,在考虑电器设备的耐压水平时应按最大值考虑。 测量中,交流测量仪表指示的电压、电流读数一般为有效值。

20 已知正弦电流波形如图,=103rad/s, 1.写出 i(t) 表达式;2.求最大值发生的时间t1 t i o 100 50 t1 由于最大值发生在计时起点右侧

21 正弦电流电路 激励和响应均为同频率的正弦量的线性电路(正弦稳态电路)称为正弦电路或交流电路。 研究正弦电路的意义 正弦稳态电路在电力系统和电子技术领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正弦函数是周期函数,其加、减、求导、积分运算后仍是同频率的正弦函数; 正弦信号容易产生、传送和使用。

22 正弦信号是一种基本信号,任何非正弦周期信号可以分解为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分量。
结论 对正弦电路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3 5.2 相量法的基本思想 在分析求解正弦电路时,将遇到正弦量的加减、积分和微分等运算,在时域形式下进行这些运算十分繁复。相量法是利用欧拉公式,通过借用复数表示正弦信号,可以使正弦电路分析得到简化。

24 5.2.1 正弦电量的相量表示 设正弦电流 利用复数,也可表示为 可见正弦量i有唯一与其对应的复数指数函数F(t)。
正弦电量的相量表示 设正弦电流 利用复数,也可表示为 可见正弦量i有唯一与其对应的复数指数函数F(t)。 取F(t)的复常数 来表示正弦量 i,称为i的幅值相量,写为 分别是正弦量 i 的振幅和初相角

25 也可以以正弦量的有效值为模,初相角为辐角构建出正弦量的有效值相量,即
可见: 同样可以建立正弦电压与相量的对应关系: 注意 用相量表示正弦量,并不是说相量就等于正弦量。

26 正弦量的相量图 幅值相量图 有效值相量图

27 【例5.5】已知 试用相量表示i, u . 解: 【例5.6】若 试写出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 解:

28 正弦量的计算 1.同频率正弦量的加减运算 …… 设: 则: 是正弦量i对应的相量

29 结论:同频正弦量的加减运算变为对应相量的加减运算
可由 , 【例5.7】 已知 ,求:i1 + i2 ; 解:由题意得

30 所以

31 2正弦量的微分、积分运算 微分运算 积分运算 i的n重积分的相量 说明,可用相量的代数运算来替代同频率的正弦量的加减、微积分运算。

32 5.3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5.3 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 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同频率的正弦量加减可以用对应的相量形式来进行计算。因此,在正弦电流电路中,KCL和KVL可用相应的相量形式表示: 表明:流入某一结点的所有正弦电流用相量表示时仍满足KCL;而任一回路所有支路正弦电压用相量表示时仍满足KVL。

33 2. 电阻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时域形式: 频率相同 有效值关系 UR=RI u=i 相位关系 相量形式: 相量关系: 时域模型
相量模型 相量形式: 相量图 相量关系:

34 3. 电感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时域形式: 频率相同 有效值关系 相位关系 相量形式: 相量关系:

35 感抗和感纳 XL= U/I = L=2fL,称为感抗,单位为 (欧姆) BL=-1/ L =-1/2fL, 称为感纳,单位为 S 感抗的性质 表示限制电流的能力; 感抗和频率成正比。 w XL 由于感抗的存在使电流落后电压。 相量表达式

36 3. 电容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时域形式: 频率相同 有效值关系 相位关系 相量关系:

37 容抗与容纳 ω |XC| XC= 1/ω C 称为容抗,单位为 (欧姆) B C = ω C, 称为容纳,单位为 S 容抗表示限制电流的能力; 容抗的性质 容抗和频率成反比 0, |XC| 直流开路(隔直) ω ,|XC|0 高频短路 由于容抗的存在使电流超前电压。 相量表达式

38 4.受控源的相量形式 VCVS: u2( t ) = u1( t ) U2 = U1 . VCCS:
i2( t ) = gu1( t ) I2 = gU1 . CCVS: u2( t ) = ri1( t ) U2 = rI1 . CCCS: i2( t ) = i1( t ) I2 = I1 .

39 对于一个正弦稳态交流电路,若将电路中所有电压和电流都用它们所对应的相量代替,将所有的电路元件都用它们的相量模型表示,则可得到原电路对应的相量模型。
相量法的优点 把时域问题变为复数问题; 把微积分方程的运算变为复数方程运算; 可以把直流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接用于交流电路。

40 【例5.8】图 示电路,已知 解:由题意得 相量模型

41 【例5.9】图示RLC并联电路中,已知 V ,求 解:由题意得 相量模型

42 【例5.9】图示RLC并联电路中,已知 V ,求 解:由题意得 根据KCL


Download ppt "第5章 相量法基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