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華文小說選讀 99-2期初 第二至四週.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公路纵断面设计》 —— 纵断面设计的要求 道桥系 二○○七年五月. 纵断面设计的一般要求 1 .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各项规定。 2 .为保证汽车能以一定的车速安全舒顺地行驶,纵坡应具有 — 定 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及过于频繁。尽量避免采用极限纵坡 值.缓和坡段应自然地配合地形设置,在连续采用极限长度的.
Advertisements

黃文琛 台灣首府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1. 全球化 全球化是一個由不同主體參與的歷史進程。對於各主 體來說,參與既是一個認識全球化的過程,也是一個 反思自我的過程,更是一個行動的過程。只有這樣, 才能把握好全球化這把雙刃劍。 2.
风险社会背景下国际传播的 新变化研究 主讲:严功军 四川外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重回土地.簡單生活 花蓮小農的「半農半社工」之路
桃花源記 陶淵明.
第十八章 胸部损伤病人 的护理.
研究主題:全球化 管理學 GIANT(捷安特) 第六組 四技資一甲 組長: 王怡婷 組員: 邱姵綺
分论坛二:04 山东交通学院 绩效考核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山东交通学院 李景芝
臺中市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說明會 臺中市政府社會局 103年3月11日.
不了解管理的昨天, 也就不了解管理的今天。
叙事学导引 ——以《桥边的老人》为例.
简明天文学 一、天文学简史 银河系猎户座马头星云.
通識選修課程-社會領域 全球化與當代社會 授課教師:莊明哲 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兼主任 國立政治大學法學博士.
政府採購法規概要 報告人:杜國正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企劃處.
郭英調 台北榮民總醫院 教學研究部 感染科醫師 國立陽明大學 副教授
聖保祿 St. Paul.
彰化高中 第八課 應用行政法 壹、社會秩序的維護 貳、交通事故的處理 参、校園規範與權利救濟 肆、國家賠償與補償.
第十四周 (第4章第5、6、7節) 人事機關與考銓制度.
中國文化大學 國際暨兩岸事務處 處長 李孔智博士
教学目的:了解基础性、公益性投资项目的概念、特点,掌握基础性、公益性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
之 魔 析 妖 鬼 解 怪 大 沈家仪小组出品.
書名:打噴嚏 班級:奈米一乙 學號:4A01402 姓名:游丞睿 任課老師:張秀惠老師
世界文化遗产.
刑 法 总 论 讲 义.
第六章 展開審計工作.
公共伦理学 2017/3/17.
世界绝美的 24 种硬币.
屏東縣推動健康促進學校計畫 實務分享 報告人 屏東縣彭厝國小 李宗鴻.
金融犯罪研究 主讲教师——吴允锋 副教授,法学博士 华东政法大学刑法教研室主任
刘志华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技术系 基于BLOG的教育叙事研究 刘志华 山西大同大学教育技术系
論文指導寫作 105年度人事行政研究發展徵文寫作指導研習班.
老子選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小國寡民〉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圖片來源 《老子壁像》
3DS MAX 机绘效果图表现技法 —— 李诚.
行政學(上) 【Public Administration (1)】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工 程 力 学 主讲教师:李林安.
第九章 长期资产及摊销 2017/3/21.
103學年度員林高中 五分鐘說書比賽.
公民與社會總複習(三)1.2 師大附中 魏嘉美.
第十四章 转向系.
崇拜即將開始,請大家安靜片刻, 預備心靈敬拜上帝。
关于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行现状的调查
预测股市将不涨,可亮出卖出认购期权(Short Call) 招数,获得权利金,增加收益,持股者也可使出此招,为股票锁定卖出价。这一剑法在到期日股价低于行权价格时,能获得全部权利金收入。
認知行為治療 許瑞紋 臨床心理師.
第二章 城市规划概论 规划的概念和特征 城市规划的概念和发展 城市规划体系 城市规划的职能、内容、程序.
身體、健康、醫療.
影片另附 八月九日生於廣東省潮安縣。 初名福森,字選堂,號固庵。 1917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天 地 会.
2.1 权力的概念.
公民與社會第二冊 第一章 國家的形成與目的.
高效能太陽能車 指導老師: 蔡志成,王國禎 教授 組員 張友倫( ) 溫承豫( ) 李志健( )
德国 Beck 公司 ————————专业压力传感器生产者.
人力資源管理之功能與角色 1.1 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1.2 人力資源管理的理論演進 1.3 人力資源管理的功能
漫談親職教育 郭金美 明道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Spring, 2012.
创建三维模型(二) 1. 创建标准基本体 课堂练习——创建凉亭模型 课堂练习——创建茶几模型 2. 创建扩展基本体.
Ch8 組織的基本概念 管理學:整合觀點與創新思維3/e.中山大學企管系 著.前程文化 出版.
脚踏实地 笑迎未来 第一临床医学院 赵社文.
網路遊戲版 幸福農場168號.
第1章 初识3DS MAX 的神奇功能 本章应知 了解3DS MAX 6的工作界面、菜单栏、主工具栏、辅助工具栏、命令面板、工作区、动画播放区、视图工具的基本功能。 本章应会 1. 使用文件菜单能打开、新建、重做、保存3DS MAX文件 2. 会使用命令面板命令在视图中建立三维立体模型.
第三节 认知治疗 一、认知治疗的基本理论 二、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
陳博志
指導教師:張華南 老師 組別:第十二組 組員: 施冠珍 林愷庭 江美瑋 林宛臻
國立臺北大學97學年度第一學期 「教師教學專業社群發展」 補助計畫成果報告
要我為你做甚麼? 可10:36,51 (Mark 10:36,51).
授課教師:顧忠華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特聘教授
第二章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演进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THOUGHTS AND THEORY.
上帝的 公義&赦免 〈約翰壹書 一章 5/10節〉.
生活輔導 壹、校園自殺事件之輔導策略 一、自殺成因 (一)生物學觀點 生理變化,內分泌功能不均衡,導致心
第4章 材质与贴图 4.1 材质的基本概念 4.2 材质编辑器 4.3 贴图 4.4 贴图坐标 4.5 材质类型 4.6 阴影类型
選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現代華文小說選讀 99-2期初 第二至四週

關於楊 翠(1) 1962年10月13日生,台中人。 忠明國小、懷恩中學、台中女中,輔仁大學歷史系學士、東海大學歷史所碩士、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 曾任《自立晚報》副刊編輯、《自立週報》全台新聞主編、《台灣文藝》執行主編、台中縣社區公民大學執行委員、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中興大學台灣文學所副教授、「國家藝術基金會」董事 「賴和文教基金會」董事 。

關於楊 翠(2) 研究領域包含台灣文學、台灣婦女史、性別文化研究。 著有散文集《最初的晚霞》、學術論文《日據時期台灣婦女解放運動》、博士論文《鄉土與記憶:七0年代以來台灣女性小說的時間意識與空間語境》、二二八口述歷史《孤寂煎熬四十五年》,並與施懿琳、鍾美芳合著《台中縣文學發展史.田野調查報告書》、與施懿琳、許俊雅合著《台中縣文學發展史》、與施懿琳合著《彰化縣文學發展史》,研究以原住民文學、女性文學、台灣婦女史為主,相關研究論文二十餘篇。

關於楊 翠(3) 創作以散文與文化評論見長,作品散見各報,內容多有關性別、文學、歷史、文化諸議題,富含社會關懷與文化批判 曾擔任台灣副刊「非台北觀點」、台灣副刊「理性與感性」、勁副刊「五肆運動」、聯合副刊「幸福紀念日」等專欄作者。

關於楊 翠(4) 我是人格分裂的五年級生,不斷擺蕩在兩極之間的天秤座。紫微命盤中的陰陽背反,光暗同源。 我成長在極具浪漫主義美學的一九七○年代, 我的致命傷就是──可以因為浪漫而死。 總是游移於天秤兩端,在隨興流浪與安居母鄉之間,交替兩張生命地圖。

關於楊 翠(5) 最大的願望,是去一個不知名的異地乘坐火車,一個人漫無目的旅行。 然而,比起旅行或流浪,我更想找一塊安居地, 安養我已經蒼老疲乏的靈魂與軀體。 要就飄浪,要就安居,我是這樣繪製自己的兩張生命地圖。 對於這個冷暖人間,我也總是交替兩種心情。 總是想要轉身離去,告別一切,以孤獨餵養自己 卻又在每一個當下,更深,更用力地,走進這個世界。

「現代性」的翻譯、實踐與思辯 ──1911-1949年中國小說發展的新航道

影響1911-1949之間,影響中國小說發展的因素 晚清以來的文學生態、西方文學作品的譯介、社會經濟環境的改變、文學與現實政治的對話等等。 外部:面臨內外交逼的處境,列強以各種方式不斷敲擊中國的大門,商人、傳教士帶進來不同的、西方的、「現代的」文化元素,衝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與思考模式。 內部:歷經不間斷的政治鬥爭、戰爭、文化鬥爭,晚清至民初的小說發展,就是在這一塊詭譎的土壤上生長出來的。

「故事」的生產與傳播──晚清以來的「小說革命」 背景: 列強的入侵、西方文化的進入、國內民智運動的興起,以及都市化和商業興起、識字率提昇、傳播市場的發達,小說的「作者群」與「讀者群」都快速擴大。 1902-1911,以『小說』命名的雜誌,大約有21種 專門發表小說的文藝雜誌外,許多刊物也都附有『小說欄』

小說革命的內容 視小說為批評社會的利器。 容納了文人、新知識份子、維新和革命志士的小說作者群,即為中間層的文化傳播者。 除了描述現實事件(如中日戰爭、庚子事變、反美華工禁約),以及富有啟蒙意識(如鼓吹婦女解放、廓清迷信、提倡君主立憲與排滿革命)的作品外,還有批判官場黑暗腐敗、與揭露亂世社會眾生相的小說。 這些小說突出了動盪與維新時代中,社會上下層因循茍且、腐朽醜陋的一面;在求變求新思潮的燭照下,中國舊日積習的邪惡本質得以益發彰顯,也因此愈不能為人所接受與容忍。

小說革命的內容 《黃繡球》、《女界鐘》、《未來世界》等宣揚女權思想; 《孽海花》、《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等對科舉制度與封建官場的批判; 《掃迷帚》、《玉佛緣》、《瞎騙奇聞》等對民俗文化與宗教信仰課題的思考; 《中東大戰演義》、《孽海花》、《夢平倭奴記》對中日甲午戰爭的悲憤; 《轟天雷》、《癡人說夢記》、《文明小史》等對戊戌維新的觀察; 《恨海》、《劍腥錄》、《鄰女語》、《庚子國變彈詞》等對義和團與庚子事變的反思;《黃金世界》、《苦社會》對美國限制華工法案的批判; 《新中國未來記》、《未來世界》對漢/滿族群關係及中國政治體制的思索……

1911-1949通俗小說 通俗小說的生產與傳播,包括鴛鴦蝴蝶派、武俠小說、偵探小說、同志書寫等。 通俗小說與市場、媒體密切相關,媒體既推助通俗小說的生產,另一方面,傳播媒體、市場所代表的「消費大眾」,也會影響通俗小說的主體與美學。從晚清以來,這些通俗小說,通過在報紙媒體上連載,開始正式與文化/文學產銷機制緊密扣連

通俗小說 的生產 清末民初,當中國現代報紙出現的時候,通俗小說就成為了中國報紙內容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的通俗小說從坊間製作、民間流傳進入了「連載」時期。20世紀二三十年代,出版社開始介入、製作通俗小說,通俗小說進入「系列」時期,武俠小說的「蜀山系列」、「鶴鐵系列」,偵探小說的「霍桑系列」、「魯平系列」,社會小說的「家庭叢書」、「工商叢書」、「娼門叢書」等等此時鋪天蓋地地遍及上海等地的大街小巷。與此同時,電影也開始與通俗小說聯姻。

通俗小說/張恨水 張恨水(1895-1967),則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重要的通俗文學作家,他寫過一百多部中、長篇小說。他的重要作品《金粉世家》,在《世界晚報》連載了近五年,掀起一股閱讀熱潮。《金粉世家》寫京城富豪之家的衰落史,有社會生活百態、家族成員糾葛、複雜的愛情故事。《啼笑因緣》也是描寫富家子弟的愛情故事,攙雜著軍閥對人民的蠻橫的現實議題,「表現了普通人的情感生活,反映了時代精神,人物情節寫來情真意切,懸念層迭,體現了他通俗小說的現代意識。

通俗小說/偵探小說 偵探小說的出現與發展,也與上海這座城市關係密切,上海的現代化城市景觀、複雜的社會環境,容易刺激偵探小說家的書寫靈感,作者、出版機構的發行地也大多是在上海。 偵探小說的繁盛期在二○年代前後,程小青的「霍桑系列」,以偵探霍桑和助手包朗搭擋探案,猶如福爾摩斯與華生的組合,其中有不少是在報刊連載,造成偵探小說的閱讀風潮;程小青的「霍桑」及其他角色,同時也反映了當時上海的社會現實

通俗小說/偵探小說 可以說霍桑所代表的道德價值觀,其實就是程小青自身的價值觀,基本上仍是尊循傳統教誨的,而程小青作品中的人物、場景、事件,都是發生在中國的,同時又有上海租借的獨特風情,在一定程度上的確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

晚清與五四 在現代性的視閾下,晚清所遭遇的中國「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既是中國社會在西方文化進逼下不得不進行現代化的開端, 也是中國文學傳統中斷,文學觀念、體式、語言和審美體驗都向「西」轉的「新」文學的開端。 在倡導自由、平等人文精神,推崇科學理性,改造國民性,對古典文學傳統袪魅,文學形式平民化等現代性的追求上,晚清與五四,具有一種歷史的同一性

五四文學革命的精神 延續晚清以來的社會關懷、文化反思與政治批判,倡導自由、平等人文精神, 包含對「文學」的意義(寫什麼?為何而寫?為誰而寫?)、文學表現形式的根本思考, 以後者而言,即是使用新語體(白話文)、開創新文類的革命,這便牽涉到了文學審美觀的問題。 也就是說關於「文學該寫什麼」(主題內容)、「文學該怎麼寫」(藝術美學)的問題。 核心母題即是「文學是什麼」?

五四新文學運動的時間與重要媒介 媒介:《新青年》雜誌(1915-) 時間:五四文學革命運動的開端,定位在1917年1月,這一年至少發生兩件事情,具有「文學革命運動」的指標性意義; 其一,胡適在《新青年》發表著名的〈文學改良芻議〉一文; 其二,此時蔡元培聘請陳獨秀擔任北京大學文學科學,《新青年》由上海遷往北京。就後者而言,《新青年》吸收了許多北京大學教授參與編輯與寫作,新文化運動結盟成統一戰線:「《新青年》和北京大學的結合標誌著現代報刊文化和現代大學文化的聯合。」

關於《新青年》雜誌 原名《青年雜誌》,1915年9月由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最初發行量1000份。 1916年,陳獨秀接受當時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的邀請,1917年1月出任該校的文學院院長,《青年雜誌》也就遷移到北京出版,並改名為《新青年》。 《新青年》是新文化運動期間,知識分子反傳統,提倡民主和科學與重要園地。 1918年《新青年》刊載了胡適、劉半農等人以白話文寫的新詩,其後,全部採用白話文和新式的標點符號,成為第一部語體文雜誌。 1918年5月,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了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新青年創刊號,陳獨秀的創刊詞《敬告青年》 自由的而非奴隸的 進步的而非保守的 進取的而非退隱的 世界的而非鎖國的 實利的而非虛文的 科學的而非想像的 「國人而欲脫蒙昧時代,羞為淺化之民也,則急起直追,當以科學與人權並重。」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八項主張 須言之有物、 不模仿古人、 須講求文法、 不作無病之呻吟、 務去濫調套語、 不用典、 不講對仗、 不避俗字俗語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革命」對象是「三大主義」 推倒雕琢的阿諛的貴族文學,建設平易的抒情的國民文學。 推倒陳腐的鋪張的古典文學,建設新鮮的立誠的寫實文學。 推倒迂晦的艱澀的山林文學,建設明瞭的通俗的社會文學。

「文學革命」的改革面向 內容 形式 語言 思想

小說中「現代性」、 「傳統性」、 「本土性」的複雜辯證 翻譯西方•詮釋現代•探尋本土 小說中「現代性」、 「傳統性」、 「本土性」的複雜辯證

傳統性∕現代性∕殖民性,全球性∕在地性 小說與時代始終維持高度的對話性。現代華人(文)社會所面臨的課題,是傳統性與現代性的過渡、交替、交混與辯證, 以及由帝國主義或殖民政權所帶來的「殖民現代性」所引致的社會、文化與生活變遷, 另一方面則是西方資本主義在全球所開展的跨國企業、文化消費體系, 以及在這樣的現實情境之下,現代華人(文)社會所形構的「世界觀」──包括「西方想像」與「自我想像」,以及「本土」與世界的關係等等,這些課題,都是現代小說中的重要議題

關於日治時期的文學/文化運動幾個追求目標 「現代性」 「世界性」 「台灣性」 「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台灣是世界的台灣」

關於日治時期的文學/文化運動幾個追求目標 「現代性」是相對於傳統文化/文學而言,欲追求現代的價值觀、表現形式; 「世界性」則是將台灣與世界並置,追求更寬廣的文化/文學視野。 「台灣性」是指追求台灣文化的主體性、特殊性、優質性; 「現代性」(相對於傳統性) 「世界性」(相對於日本性、殖民性) 「台灣性」(Paul Ricoeur所言之敘事認同(敘事認同」(narrative identity)(identity for itself)

台灣文化協會會歌:(蔣渭水) 我等都是 亞細亞 黃色的人種 介在漢族 一血脈 日本的百姓 所以天降 大使命 矚咱緊實行 我等都是 亞細亞 黃色的人種 介在漢族 一血脈 日本的百姓 所以天降 大使命 矚咱緊實行 發達文化 振道德 造就此才能 欲謀東洋 永和平 中日要親善 我等須當 比西洋 和睦此弟兄 糾合東亞 諸民族 締結大同盟 啟發文化 作連鎖 兩兩得並行 可免黃白 起戰爭 世界就和平 我等一舉 天下利 啟可自暴棄 但願最後 完使命 樂為世界人 世界人類 萬萬歲 台灣名譽馨

黃呈聰,< 論普及白話文的新使命 >1923 【現代性與世界性】 現在所謂歐米的文化國家, 都是從人道的見地, 施行文化政策, 沒有威壓民權, 是 尊重民意, 所以國家和人民都一樣發達起來。總是人民若是沒有教育, 文化程度很低的時候, 就不能做一個輿論來移動政治的方針, 他便就要愚弄民眾做出許多的怪事了。所以我們普及這個民眾的白話文是最要緊的。

黃呈聰, < 應該著創設台灣特種的文化 >1925 【台灣性】 我們台灣是固有的文化, 更將外來的文化擇其善的來調和, 造成台灣特種的文化,這特種的文化是適合台灣自然的環境, 如地勢、氣候、風土、人口、產業、社會制度、風俗、習慣等──不是盲目的可以模仿高等的文化, 能建設創造特種的文化始能發揮台灣特性, 促進社會的文化向上

關於台灣性與世界性 關於黃呈聰論「台灣特殊性」 是以自身文化為主體,創造性地「將外來的文化擇其善的來調和」,亦即揉和現代性與世界性,如此方能「建設創造特種的文化始能發揮台灣特性」。在一九二0年代,黃呈聰即清楚地指陳,「台灣特殊性」與現代世界文化絕非對立性的存在,反倒是相互融合、彼此創發的;「台灣特殊性」也絕非「盲目模仿」現代世界文化,若無自身的風格,就沒有成為「現代世界文化的一員」的存在價值。

張我軍,< 糟糕的台灣文學界 >, 1924 【現代性與世界性 】 台灣的一班文士都戀著壟中的骷髏, 情願做個守墓之犬, 在那裡守著幾百年前的古典主義之墓。----致使我文學界還是暗無天日, 愁雲慘霧, 百鬼夜哭, 沒有一些活氣,與現代的世界的文壇如隔在另一個世界似的, 這是多麼可痛的事啊!

黃石輝, < 怎樣不提唱灣文學界 >, (1930) (台灣性) 你是台灣人, 你頭戴台灣天, 腳踏台灣地, 眼睛所看的是台灣的狀況, 耳孔所聽見的是台灣的消息, 時間所歷的亦是台灣的經驗, 嘴裡的所說的亦是台灣的語言, 所以你那枝如椽的健筆, 生花的彩筆, 亦應該去寫台灣文學了。

傳統性∕現代性∕殖民性,全球性∕在地 傳統性∕現代性的雙重反思 殖民性∕現代性∕階級性的多重支配 現代性∕文化帝國主義∕地方社會∕世界想像

日治時期台灣文學的幾個空間向度 台灣 日本 中國 東亞 世界

關鍵詞 文學改革、文體改革 文言一致、白話文 世界性/現代性/傳統性/本土性 近代文學、歐美文藝思潮 振興文化、文化啟蒙、文化普及、大眾

「文學革命」的改革面向 內容:寫什麼(主題意識) 形式:怎麼寫 (美學技巧)(美學典律) 語言:用什麼寫(白話文)(語言典律) 思想:為何寫?為誰寫? 作家 作品 社會 讀者

現代性,建議參考書籍 安東尼.紀登斯(Athony Giddens),趙旭東、方文譯,《現代性與自我認同》,台北:左岸文化,2000 黃瑞琪,《現代與後現代》,台北:巨流,2000 Matei Calinescu著,《現代性的五副面孔》,北京:商務,2002【現代主義、先鋒派、頹廢、媚俗藝術、後現代主義】 Ulrich. Beck著,汪浩譯,《風險社會:通往另一個現代的路上》,巨流,2004 顧忠華編,《第二現代:風險社會的出路》,巨流,2001

現代性風險:Ulrich. Beck風險社會(risk society) 是人為的;人類的知識造就風險;風險超出知識之外,也超出知識所能涵蓋的界域之外──如專業化、如科技一方面專業分工,一方面各分工領域又彼此關聯 因為分工,個人不將整個系統的問題視為自身問題 結合認識(更好的知識)與無知(無所察覺、不去察覺) 風險的跨時、地化。 【科學與科技理性所導致的風險】──生活型態、環境、教育、媒體、價值觀、--- 以日本核災風險為例

異化與風險 關於異化:(Alienation;原意:屬性不同)(Entfremdung,又譯疏離) 馬克思( Mark)論異化 人與他的「類本質」的異化。 工人之間的異化,這是因為資本主義將勞動化約為市場上待價而沽的商品,而非社會關係。 工人與其勞動產品的異化,因為產品脫離工人自身的控制,反而成為異己的、敵對的關係。 工人與其勞動行為本身的異化,勞動成為無意義的活動,無法帶來真正的滿足。

異化與人為風險 現實生活中,人們所創造出來的各種制度或是產品之類的,本來是為人們服務的, 然曾幾何時,我們所欲駕馭的東西,卻慢慢的反倒過來駕馭了我們,並宰制我們的生活, 人無法輕易的從中脫離,這種物質與人類間微妙的變化,就是所謂的「異化」 科技理性、物質取代了人的主體──風險激生

現代性 用紀登斯(Anthony Giddens)的話語,做為使用上的簡明操作型定義: 在其最簡單的形式中,現代性是現代社會或工業文明的簡稱。比較詳細地描述,它涉及:(1)對世界的一系列態度、關於實現世界向人類干預所造成的轉變開放的的想法;(2)複雜的經濟制度,特別是工業生產和市場經濟;(3)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包括民族和民主。

現代性 簡單地說,「現代性」是起源於西南歐,伴隨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城市發展與啟蒙運動而來的近代西方文明特性,它包含了經濟生產模式、社會結構、文化傳播、人際關係、信仰體系、自我認同等「制度結構層次」與「個人精神構造層次」。

現代性移植之反思 「現代性」、「傳統性」之概念界定,若加上特定「地域」、「國族」的元素,形成一組對照組;如: 西方(城市):現代、進步、民主、自由、富裕、優--- 東方(鄉村):傳統、落後、封建、保守、貧窮、劣---

關於「現代性」移植之反思 現代性的移植、旅行路徑 誰翻譯誰? 誰需要翻譯誰? 思潮旅行中的主/客體及”本土化”課題 翻譯行動中的主/客體與”本土性”課題 本土化與土吐話

關於「現代性」之反思 「現代性」詮釋權的思辨──誰的「現代性」 「世界性」概念的反思──世界地圖的核心與邊陲?我在「世界」的位置?我與世界的關係?×──地圖的權力政治 「全球化」概念的反思──誰化誰?

傳統性與現代性 「傳統性」的基本屬性是地方性、過去取向、親屬關係、社群關係、宗教宇宙觀; 「現代性」的基本屬性則是個人的、未來的、反省的(對傳統而言)、抽象體系的。

關於現代性 社會背景:資本主義的經濟體制穩固,科技進步,工業化、都市化,社會型態轉型(農—工商)傳統社會結構解體,新秩序尚未建立,人對自身與環境之認識產生變化,人與人的關係也產生變化。 理性化【除魅】【rationalize】、科學、民主 韋伯(Max Weber)論理性化──價值理性與工具理性

現代性對傳統性的反思 封建體制──禮教吃人。禮教剝離了它的內涵,異化,僅存形式 禮教吃人──對一部份人而言,禮教成為一種文化展演;對另一部份人而 言,禮教奪去他們的主體、自由與生命【舉女性為例】 禮教吃人──家族制度是禮教的核心執行、再生產場域 魯迅〈狂人日記〉集體討論

現代性/傳統性 現代中國新文化運動中,知識份子經由「西方現代性」對「傳統中國性」的反思 現代中國知識份子解讀下的西方現代性──向外:帝國主義強權、蠻橫的文化支配;內部:科學、理性、民主、人權 中學/西學;體/用─── 傳統中國性:封建、迂腐、僵化、老朽、怠墮、虛矯、傲慢、自欺欺人 魯迅《阿Q正傳》集體討論 狂人與阿Q──兩種角色的文化象徵意義與反思性

魯迅《阿Q正傳》 時間:寫於1921至1922, 目的「希望寫出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 阿Q的「精神勝利法」之詮釋 阿Q的欺弱怕惡 以對自我民族的深度批判, 呈現深摯的民族情愛, (參與式的批判)

現代性、上帝之死與烏托邦 烏托邦概念最初是基於一種空間聯想(topos utopia烏有之地) 文藝復興時期、地理大發現時期──空間想像(遙遠島域和未被發現之地); 近來轉向時間性(未來性) 烏托邦主義的兩種時間弔軌──歷史夢魘使得現實不可忍受;未來(差異與變化之父)又被禁止達到完美(完美只能重複它自己)──虛無主義、頹廢

關於「殖民現代性」之反思 現代性的移植、旅行、翻譯

現代性的移植:殖民現代性 殖民現代性──殖民者操弄現代性,進行殖民地人民的管理 法律、警察 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