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风 剂 方剂学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以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痰剂.
Advertisements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一、定义 凡以清热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泄 火、凉血、解毒以及滋阴透热等作用,主治里热证 的方剂,统称为清热剂 。 属于八法中的 “ 清法 ” 。 概说.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第十三章 治风剂 概 述 一、定义 以辛散疏风或熄风止痉药物为主,具有疏散 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头 痛头 痛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第 第十五节 头痛. 一、概述 返回目录 (一)头痛的概念 头痛即指由于外感或内伤,致使脉络绌急 或失养,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病人自觉头部 疼痛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证,也是一个常见 症状,可以发生在多种急慢性疾病中,有时 亦是某些相关疾病加重或恶化的先兆。 下篇:内科病证第.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普通高等教育 “ 十五 ” 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方 剂 学.
第十四章 治燥剂 概 述 以轻宣辛燥或甘凉滋润药物为主要组成,具有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称之。 一、定义.
大家是不是 想我啦,哎! 我又来了。. 第九章 安神剂 1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 安神作用,以治神志不安疾患的方 剂,统称为安神剂。 2 、使用注意事项: ①神志不安虽有虚实之分,但常互 为因果,故宜注 意标本兼顾,即 重镇与滋养配合; ②重镇多为金石,滋养多属滋腻。 故不宜多服、久服。
第八章 解 表 药解 表 药.  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于治疗表证的 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一. 含义 :
治风剂 学习目标: 掌握:川芎茶调散、大秦 汤、羚角钩藤汤、 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 熟悉:治风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应 用注意事项。 熟悉:小活络丹、牵正散、消风散、大定风 珠。 了解:玉真散。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药为主组成, 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称为治风剂。 概述 · 定义.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治风剂  概念 : 凡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  痉的药物为主组成, 有  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  的作用, 治疗风病的方剂, 统 称治风剂。  立法依据 : 外风宣散, 内风平熄。  适应范围 : 风证。
解 表 剂.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 李瑞红
【定义】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病证的方剂,统称为安神剂。
解表剂 概念: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可以解除表证的方剂,称为解表剂。
第十四节 安神药 定义:凡以宁心安神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心神不宁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适应证:
春 温.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二十二章 平肝熄风药.
平肝息风药 一、含义:平肝潜阳或息风止痉为主要功效,治 二、功效:平肝潜阳,息风止痉。 三、主治: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头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 谢 炜
头痛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 内科教研室.
第三章 热 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第十五单元 补血药.
定义: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等作用,用以治疗表证的方剂,统称为解表剂。
中风病的中医治疗 临邑县中医院副院长 内三科主任 唐东一 电话:
中药学总论 董振华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医教研室.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三节 补血药.
王 付 制作.
目的与要求: 掌握:子晕的定义与辨证论治; 熟悉:子晕的病因病机、诊断及鉴别诊断; 了解:子痫多由子肿、子晕病情加重发展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第一节 祛风湿药及方剂.
46、 痹 证.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王 付 制 作.
中风的中医治疗 广药附一院中医科 胡任飞.
第二十一章 安 神 药.
二、选择题 (一)A1型题 1. 平胃散主治证的病机是 : A.湿滞脾胃 B.湿热中阻 C.外寒内湿 D. 脾虚失运 E.湿热下注
凡是由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等药物为主组成,具有疏散外风或平熄内风等作用,以治疗风证的方剂,统称治风剂。
安神剂 【概念】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具有安神定志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疾患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第四节 祛风湿药 定义:凡是以祛风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风湿痹证的药物,称为祛风湿药。
第十六节 息风止痉药 定义:凡以平息肝风,制止痉挛抽搐为主要作用,用于治疗肝风内动证的药物,称为息风止痉药。
经行感冒.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燕梅
痉 病 痉病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第四章 祛风湿药.
安神药 一、含义: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 治疗心神不宁病证为主的药物,叫安神药。 二、功效:宁心安神。 三、分类:重镇安神,养心安神。
痉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内科教研室 杨少锋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安 神 剂.
四、肝与胆病辨证 中医诊断教研室 修宗昌.
胃阴亏虚.
祛 湿 剂.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中 风 病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消 食 剂.
开 窍 剂.
张锡纯的汇通观与用药心得.
痉 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治 风 剂 方剂学教研室

·治风剂· 一、概念: 组成:以辛散祛风或熄风止痉的药物为主; 作用: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治证:风病。 *风邪致病的特性: A:善行而数变(起病急、发展迅速) B:风性主动(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 C:风为百病之长(证型:风热、风寒、风湿、风痰等)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疏散外风—风邪侵犯人体肌肤、筋骨、关节、经络所 致之证。 *侵犯肌表:头痛,恶风等表证(参见解表剂) ·治风剂· 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 1、疏散外风—风邪侵犯人体肌肤、筋骨、关节、经络所 致之证。 *侵犯肌表:头痛,恶风等表证(参见解表剂) *上犯头目:头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 (头风)—川芎茶调散 *中于经络:口眼歪斜,手足不能运动—大秦艽汤 *与湿热相搏于肌肤:皮肤瘙痒、湿疹—消风散 风邪 *与痰湿瘀阻于肌肉、筋骨、关节:肢体挛痛,麻 木,屈伸不利(风湿痹证)—独活寄生汤(参见 祛湿剂) *中于经络:口眼歪斜(风瘫)—牵正散 *风毒阻于经络:口噤不开,手足拘急,角弓反张 (破伤风)—玉真散。

脏腑 风):眩晕头痛,中风昏倒,半身不遂— 功能 镇肝熄风汤 失常 *阴虚动风(肝肾阴血亏虚、虚风内动) 瘛疭神疲,脉气虚弱—大定风珠 ·治风剂· 2、平熄内风—肝肾功能失常所致之内风病。 *热极动风(肝经邪热炽盛,热极动风): 高热抽搐、痉厥—羚角钩藤汤 *阴虚阳亢、气血上逆(肝肾阴虚,阳亢化 脏腑 风):眩晕头痛,中风昏倒,半身不遂— 功能 镇肝熄风汤 失常 *阴虚动风(肝肾阴血亏虚、虚风内动) 瘛疭神疲,脉气虚弱—大定风珠 *血虚生风(血虚风动):筋脉拘挛,手足 — 阿胶鸡子黄汤

三、使用注意: 1、治风之法首辨风病的类型。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 2、辨别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性的虚实,配伍相应的药物, ·治风剂· 三、使用注意: 1、治风之法首辨风病的类型。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 2、辨别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性的虚实,配伍相应的药物, 可与祛痰、清热、化湿、化痰、活血祛瘀等法配合。 3、外风与内风兼夹者,立法用方,应该分清主次,全面 照顾。

第一节 疏散外风 配伍用药:以辛散祛风药为主,配合清热、祛湿、散寒、养血、活血药等 代表方:川芎茶调散、大秦艽汤、 小活络丹、牵正散、消风散

·治风剂· 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 荆芥(去梗,各四两) 白芷 羌活 甘草(各二两) 细辛(一两) 防风(去芦,一两半)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 【组成】 【用法】 薄荷 ·川芎茶调散· 【组成】 川芎 荆芥(去梗,各四两) 白芷 羌活 甘草(各二两) 细辛(一两) 防风(去芦,一两半) 薄荷叶(不见火,八两) 【用法】 薄荷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证或头风头痛证。 上犯头目: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 袭表,邪正交争:恶风发热,目眩,鼻塞; ·川芎茶调散· 【主治】 外感风邪头痛证或头风头痛证。 上犯头目: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 袭表,邪正交争:恶风发热,目眩,鼻塞; 风邪外袭之征:舌苔薄白,脉浮。 【病机】风邪循经上犯头目,阻遏清阳。 【治法】疏风止痛。 风邪

臣:羌活—祛风止痛;善治太阳经头痛。 君:川芎—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尤善治 【方解】 少阳、厥阴经头痛。 白芷—祛风止痛;善治阳明经头痛。 ·川芎茶调散· 【方解】 君:川芎—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尤善治 少阳、厥阴经头痛。 臣:羌活—祛风止痛;善治太阳经头痛。 白芷—祛风止痛;善治阳明经头痛。   * 羌活、白芷与川芎相须为用,增强祛风邪,止头痛之力,以祛少阳、厥阴、阳明、太阳四经之风邪而治四经之头痛。

佐:细辛—辛散搜风,散寒止痛,通鼻窍, 并治少阴经头痛。 荆芥、防风—疏风止痛。 (重)薄荷—辛散疏风,清利头目, 制诸药之温燥。 ·川芎茶调散· 佐:细辛—辛散搜风,散寒止痛,通鼻窍, 并治少阴经头痛。 荆芥、防风—疏风止痛。 (重)薄荷—辛散疏风,清利头目, 制诸药之温燥。 清茶—苦寒清上降下,清利头目,且 制约诸祛风药之温燥、升散。 使:甘草—调和诸药。 细辛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头痛,鼻塞,脉浮等。 3、临证加减: ·川芎茶调散· 【临床应用】 1、本方为治疗外感风邪头痛的常用方。*《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头痛,鼻塞,脉浮等。 3、临证加减: 若头痛属风寒者,可重用川芎,并酌加苏叶、生姜等以加强祛风散寒之功; 若头痛久而不愈者,可加全蝎、僵蚕、桃仁、红花等以搜风活血止痛。 4、现代运用: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鼻窦炎所引起的头痛,属风邪上犯者。 5、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镇痛、镇静、抗炎、解热、抗缺氧能力等作用。

·治风剂· 大秦艽汤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秦艽(三两) 川芎 独活 当归 白芍 石膏 甘草(各二两) 羌活 防风 白芷 黄芩 白术 茯苓 生地 熟地(各一两) 细辛(半两) ·大秦艽汤· 九味羌活汤去术、八珍汤去参 + 秦艽、独活、石膏 【组成】 秦艽(三两) 川芎 独活 当归 白芍 石膏 甘草(各二两) 羌活 防风 白芷 黄芩 白术 茯苓 生地 熟地(各一两) 细辛(半两) 【用法】 石膏

气血痹阻,筋脉失养:口眼歪斜,舌 正邪相争,营卫不和:恶寒发热,肢 风邪郁而化热:苔黄。 【主治】 风邪初中经络证。 ·大秦艽汤· 【主治】 风邪初中经络证。 气血痹阻,筋脉失养:口眼歪斜,舌 络脉空虚 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 正邪相争,营卫不和:恶寒发热,肢 风邪入中 节疼痛; 风邪郁而化热:苔黄。 脉弦细或脉浮数 【病机】 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 【治法】 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君:秦艽—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臣:羌活、独活 佐:当归、白芍 【方解】 防风、白芷、细辛 熟地、川芎 疏风散邪,搜风通络。 ·大秦艽汤· 【方解】 君:秦艽—祛风清热,通经活络。 臣:羌活、独活 防风、白芷、细辛 佐:当归、白芍 熟地、川芎 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以化生气血,寓扶正御风。 生地、石膏、黄芩—清泄郁热,制祛风药之温燥。 疏风散邪,搜风通络。 (即四物汤)养血活血柔筋。 *四药相配:一则使筋脉得养,令舌体柔和,手足 强健;二则“济风药之燥”,使祛风而不伤阴血。

·大秦艽汤· 使(兼):甘草—和中、调药。 甘草 *配伍要点:搜散风邪与养血活血法相合, 祛邪与扶正并举。

1、本方适用于风邪初中经络之证。*《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口眼歪斜,舌强不语,手足不能运动等病程较短,并兼有表证。 ·大秦艽汤· 【临床应用】 1、本方适用于风邪初中经络之证。*《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口眼歪斜,舌强不语,手足不能运动等病程较短,并兼有表证。 3、临证加减: 若无内热,可去黄芩、石膏、生地等清热之品; 若夹痰湿,去生地、石膏、加陈皮、胆南星 若阴天,多湿气,故加生姜以祛风散湿; 若心下痞属于气滞者,加枳实以行气消痞。 4、现代运用: 面神经麻痹、脑血栓形成、 脑血管痉挛、脑出血性中风、脑缺血性中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属风中经络者。

·治风剂· 消 风 散 《外科正宗》

·消风散· 【组成】 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仁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各一钱) 甘草 木通(各五分) 【用法】 蝉蜕

* 有谓: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胜则动”、“痒自风来”。 毒湿郁于肌肤、腠理之间:皮肤斑疹色红,瘙痒; ·消风散· 【主治】 风疹、湿疹。 * 有谓:风性“善行而数变”、 “风胜则动”、“痒自风来”。 毒湿郁于肌肤、腠理之间:皮肤斑疹色红,瘙痒; 湿热浸淫:斑疹抓破后渗出津水,或遍身云片斑点; 病邪尚浅:舌苔白或黄,脉浮数有力。 【病机】 风毒与湿热相搏,浸淫血脉, 郁于肌肤腠理。 【治法】 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君:荆芥、防风 疏风散邪而止痒。 臣:苍术—祛风燥湿 佐: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方解】 ·消风散· 【方解】 君:荆芥、防风 疏风散邪而止痒。 牛蒡子、蝉蜕 (止痒必先疏风) 臣:苍术—祛风燥湿 苦参—清热燥湿 除湿清热 木通—渗利湿热 佐: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当归、生地、胡麻仁— 滋阴润燥,养血活血;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 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①疏风药+祛湿药+ 清热药+养血药; ②外透内清,上疏下渗。

皮肤疹出色红,瘙痒,或抓破渗出津水,脉浮数。 3、临证加减: 临床应用时,视风、热、湿之偏盛而加减治之。 ·消风散· 【临床应用】 1、本方是治疗风疹、湿疹的常用方剂。 2、辨证要点: 皮肤疹出色红,瘙痒,或抓破渗出津水,脉浮数。 3、临证加减: 临床应用时,视风、热、湿之偏盛而加减治之。 如风毒盛者,加连翘、银花以疏风解毒; 湿热盛者,去胡麻仁,加地肤子、车前子以清热利湿; 血热盛者,加赤芍、紫草以清热凉血。

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 经性皮炎、玫瑰糠疹、银屑病、急性肾炎等属风毒湿热 者。 5、现代研究: ·消风散· 4、现代运用: 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稻田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 经性皮炎、玫瑰糠疹、银屑病、急性肾炎等属风毒湿热 者。 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抗过敏、免疫抑制、抗炎等作用。 6、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附方】

·治风剂· 羚角钩藤汤 《通俗伤寒论》

羚羊角片(先煎,一钱半) 霜桑叶(二钱) 川贝母(去心,四钱) 鲜生地(五钱) 双钩藤(后入,三钱) 滁菊花(三钱) ·羚角钩藤汤· 【组成】 羚羊角片(先煎,一钱半) 霜桑叶(二钱) 川贝母(去心,四钱) 鲜生地(五钱) 双钩藤(后入,三钱) 滁菊花(三钱) 茯神木(三钱) 生白芍(三钱) 淡竹茹(鲜刮,与羚羊角先煎代水,五钱) 生甘草(八分) 【用法】水煎服。

【主治】 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 充斥内外:高热不退。 内扰心神:烦闷躁扰,甚则神昏。 肝经热炽 热极动风, 头晕胀痛, ·羚角钩藤汤· 【主治】 肝经热盛,热极动风证。 充斥内外:高热不退。 内扰心神:烦闷躁扰,甚则神昏。 肝经热炽 热极动风, 头晕胀痛, 手足抽搐,甚至发为痉厥。 风火相煽 灼伤阴液:舌绛而干,或舌焦起刺, 脉弦而数。 【病机】 肝经热盛,热极动风,灼伤阴液。 【治法】 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君:羚羊角—清热凉肝,熄风止痉。 【方解】 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 臣:霜桑叶—散热清肝。 滁菊花—清热平肝。 ·羚角钩藤汤· 【方解】 君:羚羊角—清热凉肝,熄风止痉。 钩藤—清热,平肝,熄风止痉。 臣:霜桑叶—散热清肝。 滁菊花—清热平肝。 *羚羊角、钩藤相合,增强凉肝熄风、清热止痉之力。 *桑叶、菊花共用,助君药以清散肝热而熄风。

川贝母、淡竹茹—清热化痰,以防痰闭心窍。 茯神木—舒筋解挛,宁心安神。 使:甘草—调和诸药。 *地黄、白芍相须为用,以滋养阴液,柔肝舒筋。 ·羚角钩藤汤· 佐:鲜地黄—清热凉血,滋阴增液。 生白芍—滋阴养血,平肝熄风,缓急舒筋。 川贝母、淡竹茹—清热化痰,以防痰闭心窍。 茯神木—舒筋解挛,宁心安神。 使:甘草—调和诸药。 *地黄、白芍相须为用,以滋养阴液,柔肝舒筋。 *配伍要点:羚羊角 + 钩藤; 桑叶 + 滁菊花。

1、本方为治疗肝经风热的常用方剂。*《名医论方》 1、辨证要点: 高热,烦燥,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 2、临证加减: ·羚角钩藤汤· 【运用】 1、本方为治疗肝经风热的常用方剂。*《名医论方》 1、辨证要点: 高热,烦燥,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 2、临证加减: 热盛者,可加大青叶、夏枯草等以增强清肝之效; 热邪内闭、神志昏迷者,可配合紫雪、安宫牛黄丸等以清热开窍; 神昏痰鸣者,可加天竺黄、姜汁以清热豁痰; 抽搐甚者,可加全蝎、蜈蚣以增强熄风止痉作用。

*本方具有解热、镇静、抗惊厥、促进意识恢复的作用。 ·羚角钩藤汤· 3、现代运用: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原发性高血压、妊娠子痫、脑溢血、休克型肺炎、小儿脐风等属肝经热盛,热极生风者。 4、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解热、镇静、抗惊厥、促进意识恢复的作用。

·治风剂·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生龙骨(捣碎,五钱) 生牡蛎(捣碎,五钱) 生龟板(捣碎,五钱) 生杭芍(五钱) 玄参(五钱) 天冬(五钱) ·镇肝熄风汤· 【组成】 怀牛膝(一 两) 生代赭石(轧细,一两) 生龙骨(捣碎,五钱) 生牡蛎(捣碎,五钱) 生龟板(捣碎,五钱) 生杭芍(五钱) 玄参(五钱) 天冬(五钱) 川楝子(捣碎, 二钱) 生麦芽(二钱) 茵陈(二钱) 甘草(一钱半) 【用法】水煎服。

【病机】 *肝阳偏亢,阳亢化风,气血逆乱; *肝肾阴亏。 【治法】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中风先兆 ·镇肝熄风汤· 【主治】 肝阳上亢,气血上逆之类中风。 肝肾阴亏,肝阳偏亢, 头目眩晕,目胀耳鸣 阳亢化风,风阳上扰。 脑中热痛,面色如醉 亢阳上扰于心:心中烦热。 亢阳犯胃,胃失和降:时常噫气。 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歪斜 风阳上扰 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 中风 血气逆上 移时始醒;醒后不能复原 脉弦长有力。 【病机】 *肝阳偏亢,阳亢化风,气血逆乱; *肝肾阴亏。 【治法】 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中风先兆

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平肝潜阳,又敛阴安神。 ·镇肝熄风汤· 【方解】 君:怀牛膝— 重用之引血下行以降折亢阳 — 补益肝肾。 臣:代赫石— 降气镇逆,平肝潜阳。 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平肝潜阳,又敛阴安神。 *怀牛膝、代赫石均量重而用,相互配合,重在引血 导气下行,又能平肝镇逆,以治气血并走于上之证。

佐: 生龟板、生杭芍—滋阴柔肝,潜阳熄风。 ·镇肝熄风汤· 佐: 生龟板、生杭芍—滋阴柔肝,潜阳熄风。 玄参—滋水养阴以制浮火。 天冬—养阴滋肾而清火。 *龙、牡、龟、芍与代赫石相须为用,其重镇潜阳而熄风之力尤强。 *玄参、天冬配合白芍,重在滋阴以制阳,柔肝以熄风。与重镇之药相配又增强滋阴潜阳而熄风之效。 清泄肝阳之有余,条达肝气之郁滞, 茵陈 川楝子 以利于肝阳的平降镇潜。 生麦芽

使:甘草—和中调药,与麦芽相伍,养胃和中。 ·镇肝熄风汤· 使:甘草—和中调药,与麦芽相伍,养胃和中。 * 配伍要点: a. 怀牛膝 + 代赫石; b. 配伍茵陈、川楝子、生麦芽之意。

1、本方为治疗内风的常用方剂。*《医学衷中参西录》 1、辨证要点: 头目眩晕,脑部胀痛,面色如醉,心中 烦热,脉弦长有力。 ·镇肝熄风汤· 【运用】 1、本方为治疗内风的常用方剂。*《医学衷中参西录》 1、辨证要点: 头目眩晕,脑部胀痛,面色如醉,心中 烦热,脉弦长有力。 2、临证加减: 若心中热甚者,加生石膏以清热; 痰多者,加胆星以清热化痰; 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山萸肉以补益肝肾。

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血管性头痛、甲状腺机 能亢进、眩晕综合征、癫痫小发作、癔病性晕厥、神经官 ·镇肝熄风汤· 3、现代运用: 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血管性头痛、甲状腺机 能亢进、眩晕综合征、癫痫小发作、癔病性晕厥、神经官 能症、月经前期紧张症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 4、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降压作用;可以预防及治疗阴虚阳亢的中风证。 5、类方比较: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 【附方】

·治风剂· 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天麻 钩藤 石决明 山栀 茯神 黄芩 川牛膝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原方未著用量) 【组成】 【用法】 水煎服。 ·天麻钩藤饮· 天麻 钩藤 石决明 山栀 茯神 黄芩 川牛膝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原方未著用量) 【用法】 水煎服。 天麻

阳亢化风:头痛,眩晕,脉弦数。 化热扰心:失眠,舌红,苔黄 。 【主治】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天麻钩藤饮· 【主治】 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阳亢化风:头痛,眩晕,脉弦数。 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化热扰心:失眠,舌红,苔黄 。 【病机】 肝肾阴虚,肝阳偏亢,肝风上扰。 【治法】 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方解】 君:天麻—熄肝风,平肝阳,定眩晕; 钩藤—清肝热,平肝阳。 臣:石决明—咸寒清热,质重潜阳。 川牛膝—引血下行,直折亢阳 ; ·天麻钩藤饮· 【方解】 君:天麻—熄肝风,平肝阳,定眩晕; 钩藤—清肝热,平肝阳。 臣:石决明—咸寒清热,质重潜阳。 川牛膝—引血下行,直折亢阳 ; — 活血祛瘀。 *二者相伍,平肝熄风之力增。 *二药相配,助君平肝熄风。

益母草—活血利水,利肝阳之平降(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天麻钩藤饮· 佐:栀子 黄芩 益母草—活血利水,利肝阳之平降(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杜仲、寄生—补益肝肾。 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 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得清而不致上扰; *配伍要点: ①治标+治本,以治标为主。 ②平肝熄风药+清降肝热药+活血利水药。 (天麻、钩藤+黄芩、栀子+川牛膝、益母草)

1、本方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有效方剂。 2、辨证要点: 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3、临证加减: ·天麻钩藤饮· 【临床应用】 1、本方是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的有效方剂。 *《杂病证治新义》 2、辨证要点: 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3、临证加减: 舌红干,脉细数,肝肾阴虚较甚者,可去益母草之活血利水,加白芍、菊花以滋阴清热。 肝阳上亢,风痰内扰之癫痫,加石菖蒲、胆南星、菊花、白芍。

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脑血栓形成、脑出血、 脑梗死、面神经痉挛、更年期综合征、高血脂症、 颈椎病、耳源性眩晕等属肝阳上亢者。 ·天麻钩藤饮· 4、现代运用: 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脑血栓形成、脑出血、 脑梗死、面神经痉挛、更年期综合征、高血脂症、 颈椎病、耳源性眩晕等属肝阳上亢者。 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镇痛、镇静、催眠、抗惊厥、降压、改 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治风剂· 大定风珠 《温病条辨》

生白芍(六钱) 阿胶(三钱) 生龟板(四钱) 干地黄(六钱) 麻仁(二钱) 五味子(二钱) 生牡蛎(四钱) 麦冬(连心,六钱) ·大定风珠· 【组成】 生白芍(六钱) 阿胶(三钱) 生龟板(四钱) 干地黄(六钱) 麻仁(二钱) 五味子(二钱) 生牡蛎(四钱) 麦冬(连心,六钱) 炙甘草(四钱) 鸡子黄(生,二枚) 鳖甲(生,四钱) 【用法】 阿胶

【主治】 真阴大亏,虚风内动证。 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瘛疭。 真阴大亏 神体失养:神倦,脉气虚弱,舌绛苔少, 有时时欲脱之势。 【病机】 ·大定风珠· 【主治】 真阴大亏,虚风内动证。 水不涵木,虚风内动:瘛疭。 真阴大亏 神体失养:神倦,脉气虚弱,舌绛苔少, 有时时欲脱之势。 【病机】 温病热邪久羁,灼烁真阴 真阴大亏,虚风内动。 或因误下、妄攻,重伤阴液 【治法】 滋阴熄风。

【方解】 君:鸡子黄—滋阴潜阳,养血熄风。 阿胶—滋阴补血。 臣:生白芍 甘草 五味子 — 收敛真阴 干地黄—养阴生津。 ·大定风珠· 【方解】 君:鸡子黄—滋阴潜阳,养血熄风。 阿胶—滋阴补血。 臣:生白芍 甘草 五味子 — 收敛真阴 干地黄—养阴生津。 麻仁—养阴润燥 麦冬—养阴润肺。 *鸡、胶相配,滋养阴液以熄风。 酸甘化阴,滋阴柔肝,缓急舒筋。 *臣药相配,滋水涵木,以助君力。

鳖甲 滋阴潜阳,重镇熄风。 生牡蛎 *配伍要点: ① 阿胶+鸡子黄;生白芍、五味子+甘草。 ② 填补真阴,重在治本。 ③ 酸收与潜降并行。 ·大定风珠· 佐: 生龟板 鳖甲 滋阴潜阳,重镇熄风。 生牡蛎 使:甘草—调和诸药。 *配伍要点: ① 阿胶+鸡子黄;生白芍、五味子+甘草。 ② 填补真阴,重在治本。 ③ 酸收与潜降并行。

1、本方用于温病后期,真阴大亏,虚风内动之证。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神倦瘛疭,舌绛苔少,脉虚弱。 3、临证加减: ·大定风珠· 【临床应用】 1、本方用于温病后期,真阴大亏,虚风内动之证。 *《名医论方》 2、辨证要点: 神倦瘛疭,舌绛苔少,脉虚弱。 3、临证加减: 若气虚而气短或气喘者,加人参以补气生津; 汗出者加龙骨、小麦以收涩止汗; 心悸者加茯神以宁心定悸。 4、现代运用: 乙型脑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佝偻 病、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等属阴虚动风者。 5、名词解释:瘛疭

组成:甘草六钱 干地黄六钱 生白芍六钱 麦冬五钱 阿胶三钱 麻仁三钱 生牡蛎五钱 生龟板一两 生鳖甲八钱 用法:水煎服。 ·大定风珠· 三甲复脉汤 《温病条辨》 【附方】 组成:甘草六钱 干地黄六钱 生白芍六钱 麦冬五钱 阿胶三钱 麻仁三钱 生牡蛎五钱 生龟板一两 生鳖甲八钱 用法:水煎服。 功用:滋阴复脉,潜阳熄风。 主治:温病邪热稽留下焦,热深厥甚。脉细促,心中澹澹大动,甚则心中痛者。

(3)桑叶、菊花在桑菊饮与羚角钩藤汤的配伍 意义有何不同? (4)试述川芎茶调散的制方原理。 (5)天麻钩藤饮与镇肝熄风汤在功效、主治上 ·治风剂·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疏散外风剂配伍的基本规律。 (2)试述镇肝熄风汤中配伍茵陈、川楝子、 麦芽的意义? (3)桑叶、菊花在桑菊饮与羚角钩藤汤的配伍 意义有何不同? (4)试述川芎茶调散的制方原理。 (5)天麻钩藤饮与镇肝熄风汤在功效、主治上 有何异同? (6)结合方证病机分析大定风珠的组方配伍特 点。

【病例分析】 1、患者,男,52岁。有高血压病史,近日来头目眩晕, 目胀耳鸣,面色如醉,脑部热痛,心中烦热,口苦咽干,左 ·治风剂· 【病例分析】 1、患者,男,52岁。有高血压病史,近日来头目眩晕, 目胀耳鸣,面色如醉,脑部热痛,心中烦热,口苦咽干,左 上肢渐觉不利,舌红少苔,脉弦长有力。 *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病例分析】 2、患者,女,21岁。昨日去公园游玩后,出现皮肤瘙 痒,颜面及四肢皮肤有红色斑疹,部分呈现云片斑点,抓 ·治风剂· 【病例分析】 2、患者,女,21岁。昨日去公园游玩后,出现皮肤瘙 痒,颜面及四肢皮肤有红色斑疹,部分呈现云片斑点,抓 破后渗出津水,微恶风发热,舌苔薄黄,脉数。 *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病例分析】 3、患者,男,15岁,学生。因冒雨参加学校运动会后,遂觉头痛发热,几天来持续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而数。 ·治风剂· 【病例分析】 3、患者,男,15岁,学生。因冒雨参加学校运动会后,遂觉头痛发热,几天来持续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而数。 分析:辨证: 治法: 选方: 处方: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清茶调下。常服清头目。 ·川芎茶调散·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清茶调下。常服清头目。

上十六味,锉,每服一两,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大秦艽汤· 【用法】 上十六味,锉,每服一两,水煎,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消风散· 【用法】 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 ·大定风珠· 【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去滓,入阿胶烊化,再入鸡子黄,搅令相得,分三次服。

长于凉肝熄风,清热止痉,并 能柔润舒筋。羚角钩藤汤 多用治肝热盛,引动肝风而见高热烦躁,四 肢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等证者。 ·镇肝熄风汤· 长于凉肝熄风,清热止痉,并 能柔润舒筋。羚角钩藤汤 多用治肝热盛,引动肝风而见高热烦躁,四 肢抽搐,舌绛而干,脉弦数等证者。 均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用治肝风内动而见 头目眩晕,烦躁,脉弦有力者。 善于重镇降逆,潜阳熄风,并能滋阴液,舒 肝气。多用治肝肾阴亏,肝阳上亢而动风, 镇肝熄风汤 气血逆上之类中风证。临证以头目眩晕,脑 部胀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等为特征。 而且不论中风之前,中风举发或中风之后, 凡其病机相符者,均可应用。

*外生(外受风邪而致)—外风证(真中风); ·治风剂· *外生(外受风邪而致)—外风证(真中风); “肉不坚,腠理疏,则善病风。”《内经》 *内生(由内脏病变所致)—内风证(类中风); “肝风内动”、“风从内生”《素问》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病机十九条》 风病

·川芎茶调散· 名医论方 汪昂 “此足散阳药也。羌活治太阳头痛,川芎治少阳头痛,细辛治少阴头痛,防风为风药卒徒,皆能解表散寒,以风热在上,宜于升散也。头痛必用风药者,以颠顶之上,惟风可到也。薄荷、荆芥,并能消散风热,清利头目,故以为君,同诸药上行,以升清阳而散瘀火。加甘草者,以缓中也。用茶调者,茶能上清头目也。(《医方集解》)

·大秦艽汤· 名医论方 汪昂 “此六经中风轻者之通剂也。以秦艽为君者,祛一身之风也;以石膏为臣者,散胸中之火也。羌活散太阳之风,白芷散阳明之风,川芎散厥阴之风,细辛、独活散少阴之风,防风为风药卒徒,随所引而无所不至也。大抵内伤必因外感而发,诸药虽云搜风,亦兼发表,风药多燥,表药多散,故疏风必先养血,而解表亦必固里,当归养血,生地滋血,川芎活血,芍药敛阴和血,血活则风散而舌本柔矣。又气能生血,故用白术、茯苓、甘草补气以壮中枢,脾运除湿,则手足健矣。又风能生热,故用黄芩清上,石膏泻中,生地凉下,以共平逆之火也。” (《医方集解》)

·羚角钩藤汤· 名医论方 何秀山 “肝藏血而主筋,凡肝风上羚,症必头晕胀痛,耳鸣心悸,手足躁扰,甚则瘛疭,狂乱惊厥,与夫妇妇子痫,产后惊风,病皆危险。故以羚、藤、桑、菊熄风定痉为君。臣以川贝善治风痉,茯神木专平肝风。但火旺生风,风助火势最易劫伤血液,尤必佐以芍、甘、鲜地酸甘化阴,滋血液以缓肝急。使以竹茹,不过以竹之脉络通入脉络耳。此为凉肝熄风,增液舒筋之良方。”(《重订通俗伤寒论·六经方论》)

·镇肝熄风汤· 张锡纯 名医论方 “治内风证,其脉弦长有力,或上盛下虚,头目时常眩晕,或脑中时常作疼发热,或目胀耳鸣,或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或口眼渐形歪斜,或面色如醉,甚或眩晕,至于颠仆,昏不知人,移时苏醒;或醒后不得复原,精神短少,或肢体痿废,或偏枯。 … …是以方中重用牛膝以引血下行,此为治标之主药。而复深究病之本源,用龙骨、牡蛎、龟板、芍药以镇熄肝风,赭石以降胃、降冲。玄参、天冬以清肺气,肺中清肃之气下行,自能镇制肝木。 … …盖肝为将军之官,其性刚果,若但用药强制,或转激发其反动之力。茵陈为青蒿之嫩者,得初春少阳升发之气,与肝木同气相求,泻肝热兼舒肝郁,实能降顺肝木之性。麦芽为谷芽之萌芽,生用之亦善将顺肝木之性是不得抑郁。川楝子善引肝气下达,又能折其反动之力。”(《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

·天麻钩藤饮· 胡光慈 名医论方 “本方为平肝降逆之剂。以天麻、钩藤、生决明之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以平肝降逆;并辅夜交藤、朱茯神以安神镇静,缓解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眩晕、失眠之良方。”(《杂病证治新义》)

·大定风珠· 李畴人 名医论方 “方中阿胶补肺阴,五味子收肺气,白芍和脾,鳖甲育真阴,龟板潜肾阴,牡蛎敛阳和阴,麦冬、熟地养金壮水,麻仁润肠,甘草立中,鸡子黄取其混元之意。酸甘化阴,咸降其火,庶几水火有既济之效,心神宁而得安寐也。”(《医方概要》)

《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川芎茶调散· 川芎药材及原植物 《本经》:“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用药法象》:“其用有四,治风湿隐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肿毒,利凝滞腰膝之气是也。” ·消风散· 牛蒡子药材及原植物 《用药法象》:“其用有四,治风湿隐疹,咽喉风热,散诸肿疮疡肿毒,利凝滞腰膝之气是也。”

·消风散· 蝉蜕 《本草衍义》:“治头风眩晕,皮肤风热作痒,破伤风及疔肿毒疮、大人失音,小儿惊风天吊,惊哭夜啼,阴肿。”

《本草纲目》:“手足不遂,黄疸,烦渴病须之,取其去阳明之湿热也。” ·大秦艽汤· 秦艽药材及原植物 《本草纲目》:“手足不遂,黄疸,烦渴病须之,取其去阳明之湿热也。”

·羚角钩藤汤· 《本草纲目》:“入厥阴肝经甚捷… … 肝主木,开窍于目,其发病也,目黯障翳,而羚羊角能平之。肝主风,在合为筋,其发病也,小儿惊痫,妇人子痫,大人中风抽搦,及筋脉挛急,历节掣痛,而羚羊角能舒之。” 羚羊角

《本草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羚角钩藤汤· 钩藤药材及原植物 《本草纲目》:“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除心热,小儿内钓腹痛,发斑疹。”

《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镇肝熄风汤· 牛膝药材及原植物 《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

·大定风珠· 龟板 《本草纲目》:“其甲以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

·大定风珠· 鳖甲 《本经》:“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阴蚀,痔(核),恶肉。”

·大定风珠· 牡蛎 《本草备要》:“咸以软坚化痰,消瘰疬,结核,老血疝瘕。涩以收脱,治遗精崩带,止嗽敛汗,固大小肠。”

用法:每服四钱,用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 功用:养血活血,祛风止痛。 主治:血虚有热,风邪外袭。皮肤疮疥,或发赤疹瘙痒。 ·消风散· 当归饮子 《济生方》 组成:当归(去芦) 白芍 川芎 生地黄(洗) 白蒺藜(炒,去尖) 防风(去芦) 荆芥穗各一两 何首乌 黄芪(去芦) 甘草(炙),各半两 用法:每服四钱,用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 滓温服,不拘时用。 功用:养血活血,祛风止痛。 主治:血虚有热,风邪外袭。皮肤疮疥,或发赤疹瘙痒。

主治:肝阳上亢证。头晕目眩,耳明目胀,心悸健忘,失眠 ·镇肝熄风汤· 建瓴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生怀山药(一两) 怀牛膝(一两) 生赭石(扎细,八钱) 生龙骨(捣细,六钱) 生牡蛎(捣细,六钱) 生地黄(六钱) 生杭芍(四钱) 柏子仁(四钱) 用法:磨铁锈浓水,以之煎药。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安神。 主治:肝阳上亢证。头晕目眩,耳明目胀,心悸健忘,失眠 多梦,脉弦硬而长。

俗称“抽风”,是小儿惊风的一个症状。瘛,是 筋急击缩;瘲,是筋缓纵伸。瘛瘲是形容手足时伸时 缩抽动不止的状态,是肝风内动的证候。 ·大定风珠· 【瘛瘲】 俗称“抽风”,是小儿惊风的一个症状。瘛,是 筋急击缩;瘲,是筋缓纵伸。瘛瘲是形容手足时伸时 缩抽动不止的状态,是肝风内动的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