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延安大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132 第四章 烯烃和炔烃.
Advertisements

有机化学反应历程 若按底物键的断裂方式分类: 若按反应物与产物之间的关系分类: 常常有些反应是几种反应类型的综合:
第三章 烯 烃 主要内容 1、烯烃的类型、结构和命名 2、烯烃构型的表示方式(顺式和反式,E型和Z型) 3、一些常用的不饱和基团(烯基)
8.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第八章 卤代烃 一、分类 饱和卤代烃(卤代烷) 一元卤代烃 卤代烃 不饱和卤代烃 二元卤代烃 卤代烃 卤代芳烃
丁基橡胶可用于制造汽车内胎,合成丁基橡胶的一种单体A的分子式为C4H8,A氢化后得到2—甲基丙烷。完成下列填空:
有机化合物命名方法.
第九章 卤代烃.
机反应中的 加成和消有除反应.
杂化轨道理论复习 C原子 — sp3杂化.
第四章 炔烃 二烯烃 第一节 炔烃 第二节 二烯烃 小结.
第六章 炔烃和共轭双烯 Ⅰ 炔烃(alkynes) 一.结构与命名 一个键两个键 随S成分增加, 碳碳键长 缩短;
第六章 卤代烃 亲核取代反应(4学时) [目的要求]: 1. 掌握卤代烃的命名, 了解卤代烃的分类。 2. 掌握卤代烃的性质和制备;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五)重要有机反应的反应机理.
第七章 炔烃和二烯烃 教学要求: 1、掌握炔烃的结构(sp杂化) 、异构、命名及化学性质。 2、掌握共轭作用。
第二章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反应   2.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及其层次   2.2 有机化合物的类型及其反应   2.3 有机反应机理概述.
第七章 三萜以及苷类 定义 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指基本骨架,不包括糖),可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 分类 从结构上分两大类: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存在形式:游离形式(苷元) 苷的形式(与糖结合)
高等有机化学 多媒体课件 天津大学理学院 余 志 芳.
专题2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同分异构体.
2007年考研辅导(有机化学) 朱传方
第1节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有机化学》选修5 北京第十五中学
有机化学.
第三章 烯烃 §3-1 炔烃 §3-2 二烯烃.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延安大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教研室.
第六章 卤代烃.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1、掌握卤代烷的命名、异构,熟悉一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第十章 卤 代 烃 (8学时) 10.1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法 10.2 卤代烃的制法 10.3 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第四章 烯烃.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烃的衍生物知识总结.
第八章 卤代烃 2018/11/19.
第八章 卤代烃 Hydrocarbon Halides
第五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同分异构现象及电子效应
第五章 卤代烷.
第四章 烯烃和环烷烃 (Alkenes and Cyclic Hydrocarbons)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Alkynes and Dialkenes)
第三章 环烷烃 §3.1 分类与命名 §3.2 化学性质 §3.3 结构与构象 §3.4 制备与用途.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
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卤代烷的性质 第三节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第四节 卤代烯烃与卤代芳烃 第五节 几种重要的卤代烃
有机化学 第九章、卤代烃.
第四章 脂环烃(Alicyclic Hydrocarbons)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本要点: ABn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与中心A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第三章 单烯烃-教学要求 掌握烯烃的系统命名法,学会几何异构体的顺反和Z、E命名方法。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第六章 卤代烃 教学内容 一、命名、分类与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三、脂肪族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四、不同卤代烃对亲核取代反应的活性比较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 主讲人 李晓萍 2010年10月 8日
第五章 脂环烃 主讲人 李晓萍 2010年10月13日
xhu. edu. cn/G2S/Template/View. aspx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Ionic Polymerization 离子聚合 史素青 Polymer Chemistry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第4章 烃 生化教研室 夏花英 8403 课程代码:22680b57e1.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1.烯烃的结构。 2.烯烃的化学性质。 3.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4.自由基加成机理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第三章 烃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与甲烷 第二节 烷烃及其同系物 第三节 乙烯和烯烃 第四节 乙炔和炔烃 第五节 苯与芳香烃
2019/5/15 第三章 单烯烃.
第一节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环烷烃的性质 第三节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
专题辅导二 有机反应.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第四章 炔烃和共轭双烯 第一节 炔烃(alkynes) 炔烃通式?.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第一节 羧酸分类和命名 一.命名、物性 1. 根据俗名命名 酒石酸 马来酸 -乙氧基醋酸 2019/7/9.
第五章 烯烃 exi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有机化学 Organic Chemistry 延安大学化工学院 有机化学教研室

概述: 官能团:碳碳双键 通式:CnH2n ,与单环烃相同,有一个不饱和度。 烯烃与单环环烷烃互为构造异构体。 不饱和度计算公式: 若分子中有卤素原子,将卤素看作氢原子;氧、硫不计。 1 2 4 2

一. 烯烃的结构、异构和命名 (Structure , Isomerism and Nomenclature of Alkenes) 1. 烯烃的结构 分子中有 C为sp2杂化 平面结构 π键的极化度大,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及反应活性。 2. 烯烃的异构 碳链异构 构造异构 双键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 立体异构(顺、反异构)

当两个双键碳原子上各连有不同取代基时,有顺反异构体。 例: 例:丁烯 3. 烯烃的命名(IUPAC) 规则:a. 选主链:选择含双键的最长碳链作主链,称某烯。

b. 编号:从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编号。 c. 确定取代基、双键的位置。 d. 写法 例: 2,4-二甲基-2-己烯 4-甲基-2-戊烯 3-甲基-2-乙基-1-丁烯 2,5,5-三甲基-2-己烯

1-十五碳烯 a. 烯基命名 乙烯基 烯丙基 丙烯基 异丙烯基 1-丁烯基 2-丁烯基 b. 顺反异构命名 顺-2-丁烯 反-2-丁烯

顺-3-甲基-2-戊烯 反-3-甲基-2-戊烯 (Z)-3-氯-2-戊烯 c. Z,E命名 Z型:同一个碳上的两个基团按次序规则,两个碳上的 较优基团在双键同侧的为Z型。 E型:同一个碳上的两个基团按次序规则,两个碳上的 较优基团在双键异侧的为E型。

反-2,4-二甲基-3-乙基-3-己烯 (Z)-2,4-二甲基-3-乙基-3-己烯 (Z)-3-甲基-2-氯-2-戊烯 顺-3-甲基-2-氯-2-戊烯 (Z)-1,2-二氯溴乙烯 例:写出下列化合物的全部立体异构体并命名: *

(2E,4R)-4-氯-2-戊烯 (2E,4S)-4-氯-2-戊烯 (2Z,4S)-4-氯-2-戊烯 (2Z,4R)-4-氯-2-戊烯 例: (2Z,5R)-3-甲基-5-溴-2-己烯

4. 环烯烃的命名 规则:编号总是从双键开始。 环戊二烯 4-甲基环己烯 2,3-二甲基环己烯 二环[2.2.1]庚-2(3)-烯 二环[2.2.1]庚-1(2)-烯

二. 烯烃的相对稳定性 (Relative Stability of Alkenes) 结论:① 反式异构体较顺式异构体稳定。 ② 双键碳原子上取代基多的烯烃较稳定。 燃烧热 氢化热 例: 2711 118.9 2708 114.7 燃烧热及氢化热数值越小越稳定。 < < < <

三. 烯烃的制备 (Preparations of Alkenes) 1. 醇脱水 醇在酸(硫酸或磷酸)催化下,加热脱水生成烯烃。 84% 79 ~ 87% 注意:醇脱水符合扎衣切夫规律,生成较稳定的烯烃 (扎衣切夫烯烃)。

例: + 80% 20% 醇在酸催化下脱水制烯烃的缺点:有重排现象。 为了减少酸对设备的腐蚀,避免重排现象,工业上常采用Al2O3作催化剂,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气相脱水,制烯烃。 100%

2. 卤代烷脱氢卤 + 70% 30% 卤代烷脱氢卤主要产物是:扎衣切夫烯烃 卤代烷脱氢卤制备烯烃属于消去反应。

四. 消去反应的机理 ( Mechanism for Elimination Reactions) 根据两部分基团(质子,卤素负离子)离去的先后,有三种机理: E1(单分子消去) E2(双分子消去) E1CB 1. E1(单分子消去) 单分子消去与单分子亲核取代反应相似,分两步: 以叔丁基溴为例:

机理: 第一步 过渡态1 中间体 第二步 快 快 过渡态2

从图中可看出,第一步为决定整个反应速度的步骤。 由于E1和SN1的中间体都是碳正离子,所以碳正离子也可和亲核试剂结合得到取代产物。 消去产物 碳正离子 E 反应坐标 取代产物 从图中可看出,第一步为决定整个反应速度的步骤。 由于E1和SN1的中间体都是碳正离子,所以碳正离子也可和亲核试剂结合得到取代产物。 因此E1和SN1是相互竞争的。

E1反应的特点:分两步,有中间体碳正离子生成,一级反 应,若结构允许,常常伴随重排。 E1反应的择向:扎衣切夫烯烃。 + (主)

当β-H的酸性较强,X不易离去时, β-H先离去,按E1CB历程进行。 + (主) Hofmann烯 ( 双键两边取代基较少的烯烃 ) 中间体:碳负离子 碳负离子稳定性: > > >

3. E2(双分子消去) 以正丙基溴为例: 机理: + + 反应特点:二级反应,没有中间体生成,一步完成,完全 协同的反应。 E2反应具有较大的同位素效应。 同位素效应:指反应体系中由于有同位素标记原子存在 而造成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 + + + + + 由于在决定反应速度步骤中涉及C-D、C-H键断裂,D比H重,所以kH>kD。 能线图与SN2形状相似。

实际上消去反应很复杂: C-Br先松动按 E1。 C-H、 C-Br同时松动,π键同时也在形成按E2。 C-H先松动按E1CB。 4. 消去反应的立体化学(E2) 实验证明:大部分E2消去为反式共平面消去。 顺式消去 L H

反式消去 稳定 例: 解释2-溴丁烷发生消去反应, 反式异构体的量是顺式的3倍。 思路:①. 失去哪个β-H。 ②. 以αC-βC键为轴,画出满足反式共平面的各种构象。 稳定

稳定 例:顺-4-叔丁基溴环己烷和反-4-叔丁基溴环己烷发生消 去反应得到同一产物,但顺-4-叔丁基溴环己烷的反 应速度为后者的500倍,为什么?

不符合反式共平面消去 符合反式共平面消去 例: 例: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产物: 1.

2. 3. 4. 注意:先考虑反式共平面,再考虑扎衣切夫烯烃。

5. 消去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 消去反应与取代反应的底物都是卤代烷,试剂都是带负电的实体或多电子基团,所以试剂既可以进攻卤素的β-H发生消去反应也可以进攻卤素的α-C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1). 伯卤代烷 倾向于发生SN2亲核取代反应。 例: + 注意:①. 当卤代烷结构复杂,可能发生消去反应。

+ 取代产物 + 消去产物 99 1 91 9 40 60 ②. 当试剂是强碱、浓碱,而且碱的体积大时易发生消去。

③. 某些含活泼β-H的一级卤代烷以消去为主。 2). 叔卤代烷 倾向于发生E1消去反应。即使在弱减(例:Na2CO3水溶液)条件下也发生E1反应。 只有在纯水或纯的醇溶液中以溶剂解反应为主, 即SN1反应。 (主) (主)

+ 81% 19% + 7% 93% 3). 仲卤代烷 仲卤代烷介于伯卤代烷与叔卤代烷之间,比较复杂。 强碱有利于发生消去反应。 碱性弱、亲核性强的CN-、N3-有利于发生取代反应。

+ 88% 12% 70% 75%

五. 烯烃的反应 (Chemical Reactions of Alkenes) 概述: 结构特点: 含有双键,一个σ键一个π键。 π键较弱,易被打开,加两个原子或原子团转变为σ键。 典型反应是加成反应。 烯键是富电子键, 所以容易与亲电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1. 加卤化氢 +

①. 机理 慢 快 + 碳正离子 在慢步骤中发生亲电试剂进攻双键,叫亲电加成反应。 ②. 卤化氢的反应活性 H I > HBr > HCl ③. 加成取向 符合马尔科夫尼可夫(V. M. Markovnikov)规律: 氢总是加在含氢较多的双键碳上。简称马氏规则。

什么情况是马氏加成?什么情况是反马氏加成? 例: + + (80%) (20%) (主) (主) 反马氏加成 (主) 什么情况是马氏加成?什么情况是反马氏加成?

结论:反应的主产物是稳定的碳正离子形成的产物。 a. 从反应机理分析 + 稳定 (主) + 稳定 (主) 结论:反应的主产物是稳定的碳正离子形成的产物。

b. 从双键碳上电子云偏转情况分析 δ + δ– δ– δ+ 练习:完成下列反应: 1. 2. 3. 4.

注意:烯烃加卤化氢,反应中间体是碳正离子,由于稳 定性不同,反应变的复杂。 例: + 83% 17%

+ 重排 (稳定) 17% 83%

例:解释下列反应: 解: + 例:解释下列反应: +

重排 + 重排 –βH+ 例:完成反应 +

2. 水合 a. 常用催化剂:H2SO4、H3PO4 b. 符合马氏加成 c. 机理 亲电加成 + –

d. 有重排现象 + H2O 3. 加醇 + 符合马氏加成 4. 加卤素 + a. 反应活性 > > > (通常指Cl2、Br2)

b. 机理 δ+ δ– – 慢 亲电加成 ① 二者为同一化合物 ② ① ② 溴鎓离子

c. 立体化学 反式加成:两个溴从双键的两边加上去。 对于烯加氯较复杂,中间体可能是碳正离子也可能是鎓正离子,若中间体是鎓正离子则是反式加成。 例: + + 例: + 一对对映体

5. 加次卤酸(氯或溴的水溶液) δ+ δ– + δ+ δ– 例: + 机理:亲电加成 立体化学:反式加成 +

烯烃与溴化氢加成,条件不同得到的产物不同。 6. 与溴化氢的自由基加成 烯烃与溴化氢加成,条件不同得到的产物不同。 无过氧化物 符合马氏加成 90% 有过氧化物 反马氏加成 95% 过氧化物效应:由于过氧化物存在,使反应速度加快,生成 反马氏加成产物。 ROOR +

机理: + + + + (主) + + …… 注意:只有 HBr有过氧化物效应。 例: ROOR +

7. 硼氢化–氧化反应 硼氢化-氧化反应(hydroboration)是美国化学家布郎(H. C. Brown)发展的一类重要反应,在有机合成中有广泛的用途,其中之一就是烯烃间接水合。 + 硼氢化反应 氧化反应 最终相当于双键上加了一分子水。 ① 硼烷试剂:BH3 甲硼烷 BH3·THF或BH3·diglyme B2H6 乙硼烷

② 反应过程: + + + ③ 烷基硼烷的氧化机理: + + +

+ + + +

不经过碳正离子而是经过环状过渡态,一步完成,不重排。 + ④ 顺式加成: δ- δ+ + π络合物 四元环过渡态 不经过碳正离子而是经过环状过渡态,一步完成,不重排。 最终水分子中H和OH在双键的同一侧加上去。

例: + ⑤ 反应特点: 反马氏加成 顺式加成 不重排 一般生成的中间产物三烷基硼不用分离 ⑥ 应用: 用来制备伯醇或仲醇,产率较高。 而烯烃酸催化水合得仲醇或叔醇。

例: 93% 例: 98% + 例: 85%

8. 臭氧化反应 + ① 反应过程 重排 分子臭氧化物 臭氧化物 + + +

② 应用 a. 从烯烃制备醛、酮。 + b.由产物推测烯的结构 + + +

规律:双键碳上有两个氢为甲醛。 双键碳上有一个氢为醛。 双键碳上无氢为酮。 例:推结构 烯烃经臭氧化还原水解后得下列产物,推测原来烯的结构。

1). 烯烃被冷的、稀的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邻二醇。 9. 高锰酸钾氧化 1). 烯烃被冷的、稀的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邻二醇。 例: 立体化学:顺式加成 H2O

2). 烯烃被热的、浓的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低级的酮 例: 2). 烯烃被热的、浓的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低级的酮 或羧酸,端烯生成CO2和H2O。 +

+ 应用:用于合成。 月桂酸 1-十三碳烯 84% 也可用于推测结构。

10. 过氧酸氧化 烯烃被过氧酸氧化生成环氧乙烷及同系物。 酸性水解得反式加成产物。 例: + +

水解机理: - 常用的过酸: 过氧乙酸 过氧苯甲酸 间氯过氧苯甲酸

间氯过氧苯甲酸 MCPBA Mete Chloro Perbenzoic Acid 环氧乙烷是生产涤纶的重要原料,工业制备方法: 这是一个绿色化学反应,原子利用率=44 / 44=100% 应用:用于合成反式二醇。

11. 催化加氢 催化剂 常用催化剂:Pt Pd Ni Raney Ni 立体化学: 顺式加成 机理: 催化剂

例: 例:

12. 聚合反应 聚合:由许多分子连接在一起形成大分子的过程。 200℃,200MPa 例: (高压)聚乙烯 四氟乙烯 聚四氟乙烯 机理:自由基链反应 催化剂: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 K. Ziegler G. Natta

与高温、高压下聚合得到的聚乙烯(高压聚乙烯)比较:性能不同,反应机理也不同。 60~70℃,1MPa 例: (低压)聚乙烯 与高温、高压下聚合得到的聚乙烯(高压聚乙烯)比较:性能不同,反应机理也不同。 异丁烯的二聚: 异丁烯 2,4,4-三甲基-1-戊烯 + 试写出此反应的机理? (是离子型聚合机理) 2,4,4-三甲基-2-戊烯

13. α-H的反应 α 碳为SP3杂化,有烷的性质,可发生自由基卤代反应。 烯烃官能团:可以发生烯烃的一些反应。 例: 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①. σ-π超共轭效应,σ键电子离域到π轨道中,使α-C 上的活性增大。 α-H的自由基取代反应: 为什么α-H易发生取代反应? ①. σ-π超共轭效应,σ键电子离域到π轨道中,使α-C 上的活性增大。 ②. 由键裂解能看: 键裂解能 360KJ/mol 烯丙基自由基 435KJ/mol 乙烯型自由基

稳定性: 烯丙基自由基 > 乙烯型自由基 烯丙基自由基 > 叔自由基 > 仲自由基 > 伯自由基 > 乙烯型自由基 α-H溴代试剂: N-溴代丁二酰亚胺,简称NBS

例: 练习:写出溴与( E )-2-丁烯加成的主要产物(用费歇尔投 影式表示)。 +

练习:

练习;一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8H1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 2mol氢加成; C8H12经臭氧化后,用Zn与H2O分解, 得一个二醛: 请推测其构造式。 答: 练习:以1-甲基环己烷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 ±

练习:写反应机理: 答: -

人物介绍: 马尔科夫尼可夫(V. W. Markovnikov, 1839–1940,俄国化学家) 马尔科夫尼可夫生于苏联高尔基城附近的农村,在高尔基城的亚历山罗夫贵族学校读中学。1856年,入喀山大学法学系读书,同时旁听布特列洛夫的有机化学课程,并在布特列洛夫实验室进行实习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为化学实验室助手。1862年布特列洛夫患病,他开始讲授无机化学,次年,讲授分析化学,1865年,答辩硕士论文,题目为《论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其后被送到国外留学二年,先后在拜耳实验室和柯尔贝实验室等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回国后,在喀山大学任副教授。1869年,获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化合物中原子相互影响的一些材料》,任教授。

1871--1873年任诺沃罗历斯克大学教授。1873年一直在莫斯科大学任教授。他发展了布特列洛夫的结构理论,其中最重要的为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马尔科夫尼可夫的规则,这个经验规则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他对高加索石油进行过长时间的调查。

布郎(H. C. Brown, 1912–) 布郎发现了硼氢反应,在这方面工作很出色,获得了197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金,1981年获得美国化学会普里斯莱奖金化学奖。 1912年他出生于英国,1936年在芝加哥大学取得学士学位,1938年又在该校取得博士学位。布郎在毕业后随其原来当研究生的导师H. I. 施莱辛格(Schlesinger)从事金属硼氢化合物的研究,使大量制取二硼烷的方法取得成功,并由此发明了硼氢化钠及其生产方法。自此之后,硼氢化钠就成为化工生产上极为重要的选择性还原剂。1943年布朗转到韦尼(Wayne)大学并从事空间张力方面的研究,使他在国内锋芒初露,1947年他被珀杜(Purdue)大学聘任,并继续其硼化学方面的研究,发明了著名的硼氢反应。这个反应被认为是过去卅年中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反应。1978年曾一度退休,1981年他仍在珀杜大学研究用有机硼来合成昆虫激素。

卡尔·齐格勒 (Karl Ziegler)德国人(1898--1973) 久里奥·纳塔 ( Giulio Natta) 意大利人 (1903-1979) 20世纪50年代,德国化学家齐格勒 和意大利化学家纳塔 分别独立发展了TiCl4和AlEt3组成的齐格勒一纳塔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存在下,乙烯在较低的压力和温度下聚合成低压聚乙烯,其性能与高压聚乙烯不同,反应机理也不相同。丙烯在此催化剂作用下,聚合成聚丙烯。为此二人在1963年12月10日共享诺贝尔化学奖的崇高荣誉。

练习:完成下列反应: 1. 2. 3. 4. 5.

6. + 7. 8. 9.

10. Give the organic products of the following reactions: + b c +

练习:完成下列反应:

练习:由甲基环戊烷合成 h υ 解:

练习:为下述反应提出合理的机理

解: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