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知此发心,如地如纯金,亦如上弦月,如火大宝藏。 当知如宝源,如海如金刚,如须弥药王,亦如至亲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Advertisements

所建立“总说”中的三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故置于第一品之末。 承上:问:彼法有何功德须此庄严,强欲令他恭敬信受耶?偈曰:
第37修法:天人之苦.

继宣说所证真如之后,宣说修行能成熟他众的殊胜功德威力品。
现代人 不缺知识, 缺的是 道德、信仰、文化。. 现代人 不缺知识, 缺的是 道德、信仰、文化。
当知此发心,如地如纯金,亦如上弦月,如火大宝藏。 当知如宝源,如海如金刚,如须弥药王,亦如至亲友。
二规教言论 思考题讨论.
自主创业.
佛学的智慧与慈悲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蒋劲松
思考与目录 一、造了十不善业有没有果报?如果有,异熟果、等 流果、增上果等是什么?在没感受果报之前该怎 么办?(忏悔的必要)
宣教的中国 xuan jiao de zhong guo
第五十七课.
吸烟 有害健康 导语: 你知道吸烟会引发什么疾病吗? 你知道吸烟会有什么后果吗? ● 中国优秀少儿报刊 ● 全国少儿报刊推荐读刊
喜大加行大,义大出生大,菩萨之思者,起具二利心。
譬如金成器 本论所安立 譬如花正敷 缘外名句而闻得分别了知 譬如食美膳 缘内如理思维而得解 譬如解文字 缘修现证见密真如不可思议 譬如开宝箧 以无分别智断俱生二障圆成证得.
中观总义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圆道法师 辅导.
10.2 立方根.
九相成熟尊,能令他成熟,法性相续增,恒为众至亲。
喜信寂静悲,忍慧具威力,不夺具支上,佛子成熟相。
第67-68课.
释教三字经注释 唐思鹏.
前行实修法法师辅导  第9修法—思维暇满之赞颂 .
月称论师 造.
根基︰佛性 文章取材: 祖古‧乌金仁波切.
怎样面对痛苦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1.
遍行承诺证悟胜,以四类性义差别, 为殊胜乘皈三宝,彼谓皈依之第一。 是因初此决定难,彼数千劫修行难, 成就利众义重大,故此大乘皈义胜。
处行生果大,许佛子修行,恒诺大忍大,大义真修行。 自他平等心,或爱他胜己,他利胜己想,自利即他利。
《经庄严论》是菩提心的一个很甚深的研究和修行,……华智仁波切的《大乘经庄严论》的略说和窍诀,讲得非常非常的殊胜,讲得很有加持力。所以我们还是应在实际行为当中去修持菩提心。
Rainbow Home Church 注目耶稣之三十四 做饥渴慕义的人.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I’ve got the joy, joy, joy I've got the joy, joy, joy, joy down in my heart Where? Down in my heart! Down in my heart to stay I've got the love of Jesus,
野地的花 Flowers of the Field
3.7叠加定理 回顾:网孔法 = 解的形式:.
What a Friend We Have in Jesus (耶稣恩友)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发心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1) Meekness and Majesty 溫柔卻又威嚴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福 Blessings.
地球生病了
主啊!陶造我 Lord! Mold me 祢是陶匠,我是泥土 You are the potter, I am the clay. 陶造我,塑造我, 更像祢 Mold me, transform me so I can be like you.
⑴当∠MBN绕点B旋转到AE=CF时(如图1),比较A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4.2 证明⑶.
我与救主同行 , 在他話的光中 何等荣耀照亮我路程 当我听主命令, 他就于我同行 信靠順服者, 主必同行
Web安全基础教程
【菩提道次第廣論 】
微声盼望 Whispering hope.
Harvard ManageMentor®
定理21.9(可满足性定理)设A是P(Y)的协调子集,则存在P(Y)的解释域U和项解释,使得赋值函数v(A){1}。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野地的花.
我与救主同行 , 在他話的光中 何等荣耀照亮我路程 当我听主命令, 他就于我同行 信靠順服者, 主必同行
发心偈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 居士的行为.
5 老板 Boss 领导者 和 区别 44 Leader 个 妙手回春PPT作品 2013年9月23日 号作品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十善菩薩之修學內容 釋開仁,佛法度假 2012年7月5日.
轮回过患 人类痛苦之爱别离苦 加拿大多伦多慧灯禅修班 Apr 5, 2019 Fri.
日式素雅商务模板 Office2010 and above, click to select the picture, right, Format Picture, fill, or image texture fill, file, select the image to your quest.
Gathered in the Upper Room
个人简历.
如何做一个标准的居士 居士的行为.
Kneels in humility and washes our feet
第七课 佛法融入生活.
自耶稣来住在我心 生命圣诗419.
超星电子书 让更多的人读更多的书.
IT 方法 INTOSAI IT 审计培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当知此发心,如地如纯金,亦如上弦月,如火大宝藏。 当知如宝源,如海如金刚,如须弥药王,亦如至亲友。 发心之本体 发心之分类 当知此发心,如地如纯金,亦如上弦月,如火大宝藏。 当知如宝源,如海如金刚,如须弥药王,亦如至亲友。 当知如摩尼,如日寻香音,如王如仓库,如路亦如乘。 发心如泉水,如雅音大流,佛子之发心,宣说如大云。 是故功德富,欢喜真发心。 发心之比喻 发心 舍极应发心,思他利得方,大密见最真,弃乐趋寂灭。 具慧生胜心,即护无边罪,增二恒善慈,乐喜苦亦喜。 利他尚不惜,身命受疲惫,岂能以他害,趋入行恶业? 悟法皆如幻,生如入乐园,或兴或衰时,悉无惑苦惧。 自德利生喜,故意生幻变,严宴胜处戏,非悲尊不具。 悲尊勤他利,无间亦执乐,世间他依处,生苦焉能惧? 恒依大慈师,他苦逼恼心,他事近在前,他劝诚惭愧! 首荷有情担,众尊缓行丑,自他种种缚,精进当百倍。 赞叹发心之功德

舍极应发心,思他利得方,大密见最真,弃乐趋寂灭。 具慧生胜心,即护无边罪,增二恒善慈,乐喜苦亦喜。 发心之本体 一、远离菩提心者失坏四安乐; 二、生起胜义菩提心时不怖轮回恶趣苦; 三、菩萨安住浊世不失善根之理; 四、菩萨于轮回不论兴衰不退菩提之行; 五、广说视投生如入花园; 六、菩萨于施身等苦不生疲厌退转之心; 七、未经俗交菩萨成众生不请之友; 八、教诫菩萨须百倍精进 不发心过失 赞叹发心 得不作护 得不退心 遮畏苦心 发心之分类 发心之比喻 发心 舍极应发心,思他利得方,大密见最真,弃乐趋寂灭。 具慧生胜心,即护无边罪,增二恒善慈,乐喜苦亦喜。 利他尚不惜,身命受疲惫,岂能以他害,趋入行恶业? 悟法皆如幻,生如入乐园,或兴或衰时,悉无惑苦惧。 自德利生喜,故意生幻变,严宴胜处戏,非悲尊不具。 悲尊勤他利,无间亦执乐,世间他依处,生苦焉能惧? 恒依大慈师,他苦逼恼心,他事近在前,他劝诚惭愧! 首荷有情担,众尊缓行丑,自他种种缚,精进当百倍。 赞叹发心之功德

8-1舍极应发心,思他利得方,大密见最真,弃乐趋寂灭。 一、宣说远离大乘发心者失去四种安乐之理,殊胜菩提心相合于菩萨与如来,舍弃了大士应为或极应理之发心的声闻缘觉失去四种安乐: 1、为将其他众生安置于断除二障的断圆满及证悟二无我的证圆满中,菩萨的安乐菩萨才有,对一个有情成办微小利益尚且比获得自利更为心喜,更何况说将他们安置于断证圆满中了?因此,为了成办无量众生圆满之利益所生的无量无罪殊胜安乐,声闻缘觉已失去,因为他们舍弃了它的缘故。

8-1舍极应发心,思他利得方,大密见最真,弃乐趋寂灭。 2、由了知获得利乐众生的种种方便,菩萨生起殊胜安乐,而声闻缘觉仅了知自己从轮回痛苦中解脱的方便中生起相似的欢喜,没有菩萨的欢喜那么广大。 【方便如六度:从究竟意义上讲,它是一种智慧福德双运的出世间见解的果位,非常高深。从世间来讲,布施、持戒等每个六波罗蜜多的环节,都可以起到提高人的素质、提升人格、净化人心和绿化心境等大的作用。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从世间企业的理念出发写了一本专门讲六波罗蜜多的书,通过六波罗蜜多来净化人心。】

8-1舍极应发心,思他利得方,大密见最真,弃乐趋寂灭。 3、大深密义就是大乘所说抉择诸法无生无灭自性离戏的深义,词句也是以意趣及秘密的途径宣说的深密,由如实证悟这种深密,菩萨具有殊胜安乐,而声闻缘觉不具有这种安乐,他们仅领受了知人无我与相似道的安乐。

8-1舍极应发心,思他利得方,大密见最真,弃乐趋寂灭。 4、菩萨们如实获得现见诸法究竟或最殊胜真如空性大平等等同虚空的无尽大乐,而声闻缘觉不具有这种,仅证悟了诸有实法有的同时人无我,因此没有如实证悟真如。 声闻缘觉由于没有发殊胜菩提心而舍弃了这四种安乐,趋至远离近取蕴寂灭轮回苦的涅槃,说明应当断除喜爱声闻缘觉果而发殊胜菩提心。 大宝积经:若能自他利,彼人善可叹,亦得世名称,及得究竟道. 若能生起菩提心,也能最快生起出世间修行的境界,如阿底峡尊者。 佛于多劫深思维,见此觉心最饶益, 无量众生依于此,顺利能获最胜乐。

8-2 具慧生胜心,即护无边罪,增二恒善慈,乐喜苦亦喜。 二、宣说若生起胜义菩提心则无有忧愁恶趣与轮回苦的畏惧: 具慧也就是具有证悟无我智慧的菩萨,最初生起成为无上殊胜菩提心的胜义菩提心,即刻心完全防护损害无边众生之业三门不善品的罪行,获得此后不犯之法性戒。由获得不造罪之戒而无有堕三恶趣的畏惧。 前行引导文:有人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证悟了空性而造罪,到底是有害还是无害呢?” 帕单巴仁波切回答说:“如果真正彻悟了空性,就绝不会造罪,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 反例 大天五事:‘余所诱无知,犹豫他令入;道因声故起,是名真佛教。

8-2 具慧生胜心,即护无边罪,增二恒善慈,乐喜苦亦喜。 发菩提心的菩萨善法、悲悯有情两种相续增长,因此恒时处于善法中,具足慈爱有情的缘故,享乐也欢喜,受苦也欢喜,所以恒常无有忧愁的畏惧, 也就是指 由善业所感,领受天人众多安乐也欢喜, 由慈心增长,为利其他痛苦有情,感受三恶趣寒热等众苦也欢喜,甘愿取受,永时欢喜,不会对轮回厌恶。 因此,教诫切莫背离发菩提心而应当取受。 大宝积经:智者于苦乐,不动如虚空,善观察烦恼,我我所俱离。

8-2 具慧生胜心,即护无边罪,增二恒善慈,乐喜苦亦喜。 华严经:此菩萨得欢喜地已,所有怖畏,悉得远离。所谓不活畏、恶名畏、死畏、恶道畏、大众威德畏,如是怖畏,皆得永离。 何以故? 此菩萨,离我想故,尚不爱自身,何况资财,是故无有不活畏。 不于他所,希求供养,唯专给施一切众生,是故无有恶名畏。 远离我见,无有我想,是故无有死畏。 自知死已,决定不离诸佛菩萨,是故无有恶道畏。 我所志乐,一切世间,无与等者,何况有胜,是故无有大众威德畏。 菩萨如是,远离惊怖毛竖等事。 教证等

8-2 具慧生胜心,即护无边罪,增二恒善慈,乐喜苦亦喜。 大般涅槃经: 有大乐故名大涅槃,涅槃无乐,以四乐故,名大涅槃。何等为四? 一者断诸乐故,不断乐者则名为苦,若有苦者,不名大乐。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涅槃之性无苦无乐,是故涅槃名为大乐。以是义故名大涅槃。 复次善男子,乐有二种,一者凡夫,二者诸佛.凡夫之乐无常败坏是故无乐,诸佛常乐无有变异故名大乐. 复次善男子,有三种受,一者苦受,二者乐受,三者不苦不乐受。不苦不乐是亦为苦。涅槃虽同不苦不乐,然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教证等

8-2 具慧生胜心,即护无边罪,增二恒善慈,乐喜苦亦喜。 二者大寂静故名为大乐,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何以故?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故名大涅槃。 三者一切知故名为大乐,非一切知不名大乐,诸佛如来一切知故名为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四者身不坏故名为大乐,身若可坏则不名乐,如来之身金刚无坏,非烦恼身、无常之身,故名大乐,以大乐故名大涅槃。 教证等

8-3 利他尚不惜,身命受疲惫,岂能以他害,趋入行恶业? 三、若想:安住在此轮回中时,众生众多倒行逆施,难以忍受,为此菩萨如何不生厌烦,怎会不退失自己的善法? 何时得地的菩萨悲心广大爱他胜己,为利益其他众生,全然不顾惜自己的生身性命,布施身命而为利众生,于多劫中甘受或承受布施头肢等极度疲惫剧苦的菩萨, 又岂能以其他众生对他进行杀害等损害而反过来进行报复等做趋入相应恶业?永远不可能。为此,应当信解发菩提心。

8-3 利他尚不惜,身命受疲惫,岂能以他害,趋入行恶业? 沙门四法 极爱一子之地 福德引身适,智巧令心安,为众处生死,菩萨岂疲厌. 罪感恶趣身,遭饥渴等苦,彼止恶修福,他世无苦楚.由痴生意苦,贪嗔怖欲等,彼依无依慧,迅速得消除.若以身心苦,全然损无害,乃至世间际,引世何厌离?苦短尚难忍,何况时久长?无苦安乐时,无边有何妨? 《父子相会经》中说:“世尊,具有于诸法转乐之等持,何者获得此等持,彼菩萨于所缘之诸法皆感乐受,亦不曾感受非苦非乐之等舍,虽遭有情地狱折磨,也安住在乐想之中……” 教证等

8-4 悟法皆如幻,生如入乐园,或兴或衰时,悉无惑苦惧。 四、于此轮回中菩萨不管是兴是衰,都不会退转菩提行,菩萨以证悟内外诸法如幻如梦等智慧资粮与福德资粮为利众生于天界人间如愿受生,证悟了舍弃前面身体而受生他世如同进入美丽乐园般, 纵然兴盛时成为天王、人君,也如下文所说无有贪著等烦恼束缚的畏惧,如上所说现见诸法如幻的缘故。 同样,到了舍弃天界身体受用的死亡衰败时,菩萨也无有离开身体受用的痛苦畏惧,因为了知如幻、生如入乐园的缘故。 因此,菩萨们不管是乐是苦,都不会退道,为此教诫理应学修菩提道。

8-4 悟法皆如幻,生如入乐园,或兴或衰时,悉无惑苦惧。 无著菩萨: 菩萨观一切诸法如似知幻,若成就时于烦恼不生怖。 菩萨观自生处如入园苑,若不成就时于苦恼亦不生怖. 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 菩萨于世法,远离分别心,如空火不烧,菩萨惑无染. 米勒日巴尊者在讲老年的痛苦的时候也说:老年人在被人踩在头上的时候,也好像是一个证悟者一样不睬不理的。 麦彭仁波切在《二规教言》里讲:对于什么都分不清楚的人是无愧者。 大方等大集经:修舍心时发心修集一切善根是方便. 教证等

8-4 悟法皆如幻,生如入乐园,或兴或衰时,悉无惑苦惧。 大智度论:问曰:云何结使未断而能不随? 答曰:正思惟故,虽有烦恼而能不随。复次思惟观空无常相故,虽有妙好五欲不生诸结。譬如国王,有一大臣,自覆藏罪,人所不知。王言,取无脂肥羊来,汝若不得者当与汝罪。大臣有智,系一大羊以草谷好养,日三以狼,而畏怖之,羊虽得养肥而无脂。牵羊与王,王遣人杀之,肥而无脂。王问,云何得尔。答以上事。菩萨亦如是,见无常苦空狼,令诸结使脂消,诸功德肉肥。 教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