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Square Distributio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习题课 一、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及应用 二、导数和微分的求法 导数与微分 第二章.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资 料 连续型资料 离散型资料 大样本 小样本.
一、能线性化的多元非线性回归 二、多元多项式回归(线性化)
第四章 概率、正态分布、常用统计分布.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6.6 单侧置信限 1、问题的引入 2、基本概念 3、典型例题 4、小结.
完全随机设计多样本资料秩和检验.
08-09冬季学期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姜旭峰,胡玉磊.
四种命题 2 垂直.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一、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二、积分上限函数求导法则 三、微积分基本公式.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第四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4.3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微积分基本公式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4.5 广义积分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三篇 医学统计学方法. 第三篇 医学统计学方法 医学统计学方法 实习2 主讲人 陶育纯 医学统计学方法 实习2 主讲人 陶育纯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本讲义可在网址 或 ftp://math.shekou.com 下载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6章 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统计量 关于分布的几个概念 由正态分布导出的几个重要分布 样本均值的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 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例1 :甲击中的环数; X :乙击中的环数; Y 平较高? 试问哪一个人的射击水 : 的射击水平由下表给出 甲、乙两人射击,他们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第十章 方差分析.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密度 一、概率密度的概念与性质 二、常见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 三、小结.
第七章 参数估计 7.3 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八章 常用统计分布.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习题 一、概率论 1.已知随机事件A,B,C满足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计算 (1)A,B,C相互独立 (2)A,B独立,A,C互不相容
抽样和抽样分布 基本计算 Sampling & Sampling distribution
模型分类问题 Presented by 刘婷婷 苏琬琳.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完全随机设计多组资料的比较 赵耐青 卫生统计教研室.
用计算器开方.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4章 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 4.4 函数(一).
第16讲 相似矩阵与方阵的对角化 主要内容: 1.相似矩阵 2. 方阵的对角化.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4课时 绝对值.
楊志強 博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系 教育統計學 楊志強 博士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系
第一部分:概率 产生随机样本:对分布采样 均匀分布 其他分布 伪随机数 很多统计软件包中都有此工具 如在Matlab中:rand
第四节 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 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又称多重比较(multiple comparison),其目的是推断究竟哪些总体均数之间存在差别。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5.2 抽样分布   确定统计量的分布——抽样分布,是数理统计的基本问题之一.采用求随机向量的函数的分布的方法可得到抽样分布.由于样本容量一般不止2或 3(甚至还可能是随机的),故计算往往很复杂,有时还需要特殊技巧或特殊工具.   由于正态总体是最常见的总体,故本节介绍的几个抽样分布均对正态总体而言.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平方和可以分解为三项: (10.10).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第十五讲 区间估计 本次课讲完区间估计并开始讲授假设检验部分 下次课结束假设检验,并进行全书复习 本次课程后完成作业的后两部分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第八章 假设检验 8.3 两个正态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假设检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Chi-Square Distribution 第四章 卡平方( )测验 Chi-Square Distribution 一、χ2 的定义与分布 二、方差同质性的卡方(χ2)测验 test for homogeneity among variances 三、适合性测验 test for goodness of fit 四、独立性测验 test for independence

1、卡平方检验(Chi-square test); 2、符号检验(Sign test); 卡平方检验属于非参数方法,即不依赖于总体基础分布进行的统计检验方法,称做非参数方法(Nonparametric)或分布不定方法( Distribution-free methods)测验。 非参数检验方法主要包括: 1、卡平方检验(Chi-square test); 2、符号检验(Sign test); 3、秩和检验(Sum of ranks test)。 2

一、χ2 的定义与分布 卡平方(χ2 )定义为n个独立的U2之和,或称作相互独立的多个正态离差平方值的总和: 即: 为标准正态离差。 若研究的对象为同一总体,ui=u,σi=σ ,则 当ν1 =1或ν1=2时,F分布曲线呈反向“J”型; 当ν1≥3时,曲线呈偏态。

(1)其概率密度函数图是非对称的,与自由度有关。 (2)函数曲线与χ2轴间的面积为1。 一、χ2 的定义与分布 卡平方分布的几个特点: (1)其概率密度函数图是非对称的,与自由度有关。 (2)函数曲线与χ2轴间的面积为1。 (3)χ2值落在区间【a,+∞】中的概率为α。最小为0,最大为+∞。 (4)自由度小时呈偏态,随着自由度增加,偏度降低,至∞时呈对称分布。 4

由于所研究的总体 µ 未知,需对μ由样本来估计: 一、χ2 的定义与分布 由定义: 由于所研究的总体 µ 未知,需对μ由样本来估计: 因为: 因此, v=n-1,自由度为独立的正态离差个数。 χ2、u、t、F 的比较: 依定义 ,当只有一个正态离差时u2=χ2, , 。当S的自由度无限增大时, 此时χ2的v=1。 ,当S22的自由度无限增大, ν为S22自由度。 5

K.Pearson(1900)根据χ2定义的从属性状导出了用于次数资料分析的χ2计算公式。 一、χ2 的定义与分布 K.Pearson(1900)根据χ2定义的从属性状导出了用于次数资料分析的χ2计算公式。 式中O为观察次数,E为理论次数,i=1……K,为计数资料的分组数,自由度为ν,依分组数及其相互独立的程度而定。 χ2为 ui2 或 (O-E)2/E 之和,所以χ2所以具有可加性。 6

二、 方差同质性的卡方( )测验 2.1 一个样本方差与给定总体方差比较的假设测验 χ2多应用于多个样本间方差的比较。 二、 方差同质性的卡方( )测验 χ2多应用于多个样本间方差的比较。 2.1 一个样本方差与给定总体方差比较的假设测验 可应用于检验单个样本方差(S2)所代表的总体方差与给定总体方差值C是否有显著差异。 做两尾测验时, H0:σ2=C; HA:σ2≠C。 显著大于或小于C的χ2值是 或 例7.3:水田表层施硫酸铵,4个小区的产量517、492、514、522Kg,欲测验这些样本是否从方差为50Kg2的总体中抽出。 7

查附表6:v=4-1=3时,α/2和(1-α/2 )水平χ2的临界值为: 4个产量517、492、514、522Kg,是否来自总体方差为50的群体。 依据: 计算样本方差S2为: [(5172+4922+5142+5222)-20452/4]÷(4-1)=175.58 设 H0:σ2=50 ; HA:σ2≠50,α=0.05。 计算卡方得: 查附表6:v=4-1=3时,α/2和(1-α/2 )水平χ2的临界值为: 现计算χ2=10.54,在0.22~9.35范围外,所以,H0被否定,即所取样本与方差为50的总体不同。 8

一个样本方差与给定总体方差比较的特点 ① 上例是测验样本方差是否来自给定总体方差,即是否从该总体中抽出。用两尾假设检验:即:H0: σ2=C, HA: σ2≠C; ②如果要测定样本总体方差>给定总体方差C,则要做一尾反假设测验:即:H0:σ2≤C HA: σ2>C 算得, 则否定H0,用右尾; ③如果要测定样本总体方差<给定总体方差C,也要做一尾反假设测验:即:H0:σ2≥C HA: σ2<C 算得, 则否定H0,用左尾; 如检验上例结果的总体方差是否真大于50kg2? H0:σ2≤50 HA: σ2>50 查附表6, 算得的 P<0.05 则否定H0,即总体方差大于50. 9

一个样本方差与给定总体方差比较的特点 ④ 应用卡方分布可以由样本方差S2给出一个总体σ2的置信区间,此区间内所有总体σ2的概率为1-α,进而可推出其置信区间的关系式; 例7.3 求上例资料总体方差σ2的95%置信限. 各项已知,代入上式: 因为: 即:56.3≤σ2≤2394.5 (不对称) 10

一个样本方差与给定总体方差比较的特点 ⑤ 利用置信限也可作显著性测定; 即7.5≤σ≤48. 由于v=3 太小,方差置信区间较大. 一般: n≤30时,单个样本方差用卡方分布测验显著性和估计置信区间n≥30时,卡方分布近似对称,近似服从N(0,1) 分布。因此用u 测验和估计置信区间 ⑥ 两样本间方差的比较,用卡方测验,不如 F 测验方便。 11

2.2 几个样本方差的同质性测验 Bartlett测验--一种近似的χ2测验 当多于3个以上样本时,每一个样本均可估得一方差,用卡方可测验各样本方差是否来自相同方差的总体的假设。 若有 k个独立的方差估计值. 即: H0: 各具有v1,v2,v3个自由度,需计算合并均方: Bartlett卡方: 上式中: vi =ni -1, ni 为样本容量(vi =k) c为校正数 校正数 12

求得的χ2 不论矫正与否,均v =k-1; 若不显著,不必矫正,接受H0 ,若χ2与χ2α,v 接近,则应矫正 校正数 若用常用对数计算: 求得的χ2 不论矫正与否,均v =k-1; 若不显著,不必矫正,接受H0 ,若χ2与χ2α,v 接近,则应矫正 若 ,否定H0 即这些样本所属总体方差不同质。 13

例7.4: 3个样本方差为4.2, 6.0, 3.1 ,自由度为4,5,11,测验其是否同质。 例7.4: 3个样本方差为4.2, 6.0, 3.1 ,自由度为4,5,11,测验其是否同质。 与 t 测验对比:测定冬小麦品种东方红3号的蛋白质含量(%)10次,得其平均数为14.3,方差为1.621;测定农大139号的蛋白质含量5次,得其平均数为11.7,方差为0.135。试测验两品种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显著性。 H0:3个样本的总体相等,HA:不全相等(不要用不等号表示) 数据计算 I Si2 vi viSi2 lnSi2 vi lnSi2 1 4.2 4 16.8 1.43508 5.74032 2 6.0 5 30.0 1.79176 8.95880 3 3.1 11 34.1 1.13140 12.44540 ∑ 20 80.9 4.35824 27.14452 由上表计算合并方差: 14

查表6,当v =k-1=3-1=2时, 0.744在0.5~0.75之间,P>0.05,接受H0。 说明本例的几个方差是同质的。 I Si2 Vi ViSi2 lnSi2 Vi lnSi2 1 4.2 4 16.8 1.43508 5.74032 2 6.0 5 30.0 1.79176 8.95880 3 3.1 11 34.1 1.13140 12.44540 ∑ 20 80.9 4.35824 27.14452 校正数 查表6,当v =k-1=3-1=2时, 0.744在0.5~0.75之间,P>0.05,接受H0。 说明本例的几个方差是同质的。 本例的核心是,对于非正态总体的资料,必须对原始数据进行对数转换,否则,所测验的是非正态性的,而不一定是方差的异质性。 15

三、适合性测验 test for goodness of fit 3.1 适合性测验的方法 例1:玉米花粉的碘染色反应中,F1代花粉经碘染色后有3437粒呈蓝色,3482粒呈非蓝色。如果等位基因的复制是等量的,在配子中的分配也是随机的,那么F1代碘反应的比例应该是1:1,问实际观察值是否符合理论假设。回顾 计算: 目的:欲求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是否一致,故可用χ2测验。 理论分布值应该为(3437+3482)÷2=3459.5。 花粉粒碘反应的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 碘反应 观察次数 理论次数 O-E (O-E)2/E 蓝色 3437(O1) 3459.5(E1) -22.5 0.1463 非蓝色 3482(O2) 3459.5(E2) +22.5 总数 6919 0.2926 16

(1)、设立无效假说,即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差异是由抽样误差所引起,即H0:花粉粒碘反应比例为1:1与花粉粒碘反应比例不成1:1。 (O-E)2/E 0.1463 0.2926 (1)、设立无效假说,即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差异是由抽样误差所引起,即H0:花粉粒碘反应比例为1:1与花粉粒碘反应比例不成1:1。 (2)、确定显著水平α=0.05 (3)、在无效假设为正确的前提下,计算超过观察χ2值的概率。试验观察的χ2值愈大,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之间的差异程度也愈大,两者符合程度的概率就愈小。 (4)、依据计算概率值的大小,决定接受或否定无效假设。 实际应用时通常不需要计算具体的概率值,若实得 时,则H0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α属于小概率事件。H0 被否定;相反H0则被接受。 计算结果∑[(O-E)2/E]=0.1463+0.1463=0.2926。 查表:卡方表(附表6),当ν=k-1=2-1=1时, 0.2926<3.84,所以接受H0。即认为观察次数与理论次数相符,接受F1代花粉粒反应比例为1:1的假设。 17

碘反应 观察次数 理论次数 O-E (O-E)2/E 蓝色 3437(O1) 3459.5(E1) -22.5 0.1463 非蓝色 3482(O2) 3459.5(E2) +22.5 总数 6919 0.2926 连续校正 依据卡方测验的定义,卡方(χ2)分布是连续性的,而次数资料是非连续性的,由间断性资料计算的数值有偏大的趋势(尤其在ν=1时),因此需要作连续校正。校正的方法是将各偏差的绝对值均减0.5,校正后的卡方值用χc2表示。 即: =0.1399+0.1399=0.2798 计算结果卡方值仍然小于χ20.05,1 =3.84。结论与原计算结果相同。 18

3.2 次数分布的适合性测验 例7.7: 分析大豆品种单株粒重的变异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调查数据如表。 一般的计算方法: 3.2 次数分布的适合性测验 例7.7: 分析大豆品种单株粒重的变异是否符合正态分布。调查数据如表。 一般的计算方法: (1)、提出理论分布的可能类型; (2)、计算理论分布次数(E); (3)、实际频次与理论次数比较(计算χ2 值); 19

表 大豆单株粒重观察分布与理论正态分布的适合性测验 表 大豆单株粒重观察分布与理论正态分布的适合性测验 单株产量 次数(o) P 理论次数(E=n×p) χ2 组 限 组中值 0.5~5.5 3 7 -26.43 -2.065 0.0195 4.5 1.389 5.5~10.5 8 5 -21.43 -1.674 0.0277 6.3 0.268 10.5~15.5 13 -16.43 -1.284 0.0525 12.0 2.083 15.5~20.5 18 -11.43 -0.893 0.0863 19.8 0.164 20.5~25.5 23 32 -6.43 -0.502 0.1219 27.9 0.603 25.5~30.5 28 41 -1.43 -0.112 0.1477 33.8 1.534 30.5~35.5 33 37 3.57 0.279 0.1545 35.4 0.072 35.5~40.5 38 25 8.57 0.670 0.1386 31.7 1.416 40.5~45.5 43 22 13.57 1.060 0.1068 24.5 0.255 45.5~50.5 48 19 18.57 1.451 0.0712 16.3 0.447 50.5~55.5 53 6 23.57 1.841 0.0405 9.3 1.171 55.5~60.5 58 28.57 2.232 0.0201 4.6 0.426 60.5~65.5 63 33.57 2.623 0.0084 1.9 0.637 65.5~70.5 68 1 38.57 3.013 0.0044 1.0 0.00 14组 n=229 =31.93 S=12.8 v =14-3=11 χ2=10.393 20

(1)、提出理论分布的可能类型;(本题为测试正态分布) (2)、计算理论分布次数(E); n=229 31.93 S=12.8 v =14-3=11 χ2=10.393 (1)、提出理论分布的可能类型;(本题为测试正态分布) (2)、计算理论分布次数(E); 或由附表2得 第一组 E=0.0195×229=4.47 χ2=(7-4.5)2/4.5=1.389 第二组 E=0.0276×229=6.32 χ2=(5-6.3)2/6.3=0.268 第三组 E=0.0525×229=12.02 χ2=(7-12)2/12≈2.083 21

(3)、实际次数与理论次数比较(计算χ2 值); n=229 31.93 S=12.8 v =14-3=11 χ2=10.393 (3)、实际次数与理论次数比较(计算χ2 值); =1.389+0.27+2.068+……+0.637+0.00=10.393 (4)、自由度ν=14-1-2=11,因扣去组数的自由度1,估计2个参数µ和σ的自由度2个,查附表6,当ν=11,χ2=10.393 的概率p在0.25~0.50之间值(或当ν=11时0.05水平的χ2值为19.68,10.39<19.68) ,说明观察分布与理论分布无明显差异。接受,大豆单株粒重的差异符合正态分布。 为保证χ2的准确性,一般应注意: ①、总观察次数一般不少于50, ②、分组数最好不少于5组, ③、每组理论次数(尤其是首尾组)一般不应少于5, 22

四、独立性测验 test for independence 独立性测验主要是探求两个变数间是否相互独立,是次数资料的一种相关研究。例如种子灭菌与否和麦穗发病两变数之间,若相互独立,表示发病与灭菌高低无关,若不相互独立,表示有关。 无效假说是H0: 两变数相互独立, HA:两变数彼此相关。 将所得次数资料按两变数做两项分组,排成纵横相依表。 ② 根据假说算出每一组格的理论次数, ③ 其自由度随两个变数各自分组数而不同,横行分r组,纵行分c组,则:v=(r-1)(c-1) ④ 观察的 接受H0; 否定H0。 23

4.1 2×2表的独立性测验 例7.8 从右表中资料分析灭菌与不灭菌的发病穗数有无相关? 分析:这是2×2表,纵横行各为 处理 病穗数O(E) 健穗数 总数 种子灭菌 26(34.7) 50(41.3) 76 未灭菌 184(175.3) 200(208.7) 384 210 250 460 例7.8 从右表中资料分析灭菌与不灭菌的发病穗数有无相关? 分析:这是2×2表,纵横行各为 两组资料:v =(r-1)(c-1)=1,须做矫正。 假设:H0: 两变数相互独立,灭菌与发病数量无关, HA:两变数有关; α=0.05 计算: 各组格的理论次数=该组格的横行总和×纵行总和÷总观察次数 Q1,1=26 (E1,1=76×210÷460=34.7), Q1,2=50 (E1,2=76×250÷460=41.3), Q2,1=184(E2,1=384×210÷460=175.3), Q2,2=200 (E2,2=384×250÷460=208.7) 24

P<0.05, 否定H0 , 灭菌与否和发病数量不独立,有相关。 处理 病穗数O(E) 健穗数 总数 种子灭菌 26(34.7) 50(41.3) 76 未灭菌 184(175.3) 200(208.7) 384 210 250 460 查附表6:v =1 为3.84 即: P<0.05, 否定H0 , 灭菌与否和发病数量不独立,有相关。 25

4.2 2×c表的独立性测验 2×c为:横行为2,纵行≥3,v =(2-1)(C-1)=C-1。一般不需矫正。 (例7.9)共分析193份野生大豆,223份栽培大豆,求大豆Aph等位基因是否因物种而不同。表7.9 物种 等位基因型 O(E) 总计 1 2 3 野生大豆 29(23.66) 68(133.87) 96(45.47) 193 栽培大豆 22(27.34) 119(143.13) 2(52.53) 223 51 267 98 416 H0:等位基因频率与物种无关, HA:两者有关。 求各组格理论次数,代入 26

依据假设计算各组格观察次数的相应理论次数, 与29相应的E=(193×51)/416=23.66、 等位基因型 O(E) 1 2 3 总计a 野生大豆 29(23.66) 68(123.87) 96(45.47) 193 栽培大豆 22(27.34) 199(143.13) 2(52.53) 223 总计b 51 267 98 416(T) 依据假设计算各组格观察次数的相应理论次数, 与29相应的E=(193×51)/416=23.66、 与22对应的E=(223×51)/416=27.34、 与68对应的E=(193×267)/416=123.87 . . . . . . . . . . . . 与2相应的E=(223×98)/416=52.53 分析: v=(2-1)(3-1)=2。查附表6,χ20.05,2=5.99<154, 由于χ2>χ20.05,2(154>5.59),P<0.05,否定H0,接受HA。 即:不同物种等位基因频率有显著相关。 27

4.3 r×c表的独立性测验 横行r≥3,纵行c≥3, v =(r-1)(c-1),v ≥4,不需做矫正。 例7.10 下表列出了不同灌溉方式下水稻叶片衰老情况的资料,试测水稻叶片衰老情况是否与验灌溉方式有关。 灌溉方式 绿叶数O(E) 黄叶数O(E) 枯叶数O(E) 总计 深灌 146(140.69) 7(8.78) 7(10.53) 160 浅灌 183(180.26) 9(11.24) 13(13.49) 205 湿润 152(160.04) 14(9.98) 16(11.98) 182 481 30 36 547 H0: 稻叶衰老情况与灌溉方式无关,HA: 稻叶衰老情况与稻叶片衰老情况有关。α=0.05。 28

结果χ2=5.62<χ20.05,4,P>0.05,故接受H0,即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叶片的衰老没有影响。 绿叶数O(E) 黄叶数 枯叶数 总计a 深灌 146(140.69) 7(8.78) 7(10.53) 160 浅灌 183(180.26) 9(11.24) 13(13.49) 205 湿润 152(160.04) 14(9.98) 16(11.98) 182 总计 b 481 30 36 T=547 依据假设计算各组格观察 次数的相应理论次数, 与146相应的E=(481×160)/547=140.69、 与183对应的E=(481×205)/547=180.26… 与7对应的E=(30×160)/547=8.78…… 与16对应的E=(36×182)/547=11.98 ν=(3-1)(3-1)=4,查附表6,χ20.05,4=9.49, 结果χ2=5.62<χ20.05,4,P>0.05,故接受H0,即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叶片的衰老没有影响。 =547-{[1462/(160×481)+1832/(205×481)+ ……132/(205×36) +162/(182×36)]-1}=5.62 29

8, 9,15, 17, 22, 25, 27

-2. 065查表:-2. 07得0. 01923,-2. 06得0. 01970,因为2. 065介于2. 07与2. 06之间,所以(0 -2.065查表:-2.07得0.01923,-2.06得0.01970,因为2.065介于2.07与2.06之间,所以(0.01923+0.01970)÷2≈0.0195 -1.674查表:-1.67得0.04746,-1.68得0.04648,因为1.674 较1.67大0.004,所以 0.04746-[(0.04746-0.04648)×0. 4]=0.04746-0.000392 =0.04706 ≈0.0471 -1.284查表:-1.28得0.10027,-1.29得0.09853,因为1.284 较1.28大0.004,所以 0.10027 -[(0.10027-0.09853)×0. 4]=0.10027-0.000696 =0.09957 ≈0.0996

1、单个样本百分数的假设测验 测试百分数β所属总体百分数与某一理论值或期望值p0的差异显著性。 样本百分数的标准误为: 故有 Test of percent hypothesis 1、单个样本百分数的假设测验 测试百分数β所属总体百分数与某一理论值或期望值p0的差异显著性。 样本百分数的标准误为: 故有 例1.1:紫花与白花大豆杂交,在F2代共得到289株,其中紫花208株,白花81株。如果花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遗传学原理,F2代紫花与白花分离的比例应为3:1,即紫花理论数为p=0.75,白花为q =1-p =0.25。问该试验是否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的遗传规律? 6

推断:接受H0:p=0.75,即该试验中大豆花色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试验中的p=0.7197与p=0.75的差别属于随机误差。 单个样本百分数的假设测验 假设:H0:p=0.75;HA:p≠0.75。α=0.05, 作两尾测验u.05=1.96。 样本百分数的标准误 计算: 查附表 3 得:u.05=1.96,│u│(1.19)<u0.05,所以p>0.05。 推断:接受H0:p=0.75,即该试验中大豆花色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试验中的p=0.7197与p=0.75的差别属于随机误差。 返回

参数估计-最小二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