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衛生與安全 第三章 食品腐敗與中毒
學習目標 了解造成食品腐敗原因與過程 認識法律規定之食品中毒定義 防止食物腐敗之方法
腐敗 定義: ~當品在採收、製造或儲存過程中,因受到環境變化、酵素作用及微生物繁殖等作用分解,而失去人類之「可利用」性時,稱為腐敗 食品安全與餐飲衛生管理方面,失去可利用性的意思,簡單的說,就是失去可食性,內含有害物質、病菌或其有害產物,或使人噁心之食品
腐敗 可利用性 vs 可食性 三高~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 鈉 油脂 糖 因此,食品失去其可利用或可食用性,是稱為腐敗之主要原因
腐敗現象 腐敗現象係指:產生異(臭)味、變色、失去光澤、改變原來外觀與原來味道,而不為人們所接受,例如: ~水果軟腐、長灰黴或黑黴、發酸 ~酸醃菜變色、變軟、凹陷 ~牛奶變酸、產氣、變色、黏綢、生鹼及味道改變 ~麵包發黴、生黏 ~肉類生黏、發酸或變綠
腐敗現象 ~魚肉變軟、流出汁液、腐敗變臭 ~蛋生綠腐點、黑腐點 ~小麥、大麥的麥角病 ~脂肪酸敗
腐敗過程變化 (一)蛋白質:被微生物之酵素分解,形成聚胜肽、簡式胜肽及胺基酸 ~會產生苦味 (二)脂肪:被分解為脂肪酸與甘油等產物,而脂肪酸氧化時,會產生另人不快之異味或酸敗氣味 ~油脂由於溶液氧化,且飲食過量時將有礙健康,因此油炸過程中,如何減低吸油量,是一相當重要的課題
腐敗過程變化 (三)醣類:被分解成糊精、雙糖與單糖等糖類,然後再被發酵成為 ~酒精發酵 ~乳酸發酵 ~丙酸發酵 ~丁酸發酵
腐敗過程變化 (四)酵素性褐變:主要是因為酵素催化所造成,主要由以下三個因子所造成: ~酵素:多酚氧化酶,使蘋果及馬鈴薯變黑 ~基質:酚類化合物,當作褐變反應基質 ~氧氣:必須之成分之一 當這三種因子存在時,先產生黃色之中間產物,繼而聚合成黑色素,此過程即是所謂的酵素性褐變
腐敗過程變化 預防褐變方法有: ~使用氧化劑來抑制多酚氧化酵素:vit C ~浸泡酸性物質:檸檬酸 ~減少與氧氣作用:氮氣 ~浸漂白劑:亞硫酸鹽 ~浸泡鹽水 ~應用柵欄技術 ~使用遺傳工程技術
腐敗預防方法(食品保存方法) 一般預防食品腐敗方法,有加熱或低溫處理;除此之外,水分控制、煙燻、空氣調節、鹽醃、pH值調整、輻射、使用化學物質、加壓或包裝等等,用來預防食品腐敗或增加食品可利用性 方法如下: (一)加熱密封:可除去空氣,抑制微生物生長,減少酵素性褐變機會,及防止脂肪酸敗 (二)低溫處理:冷藏或冷凍,為不適合微生物生存之環境
腐敗預防方法(食品保存方法) (三)水分控制:降低水活性,以抑制微生物生長 (四)煙燻處理:煙燻或烤過的食物,可以產生特殊的化合物(醛類、酮類及酚類等),這些化合物具有殺菌,減緩油脂的氧化及防止食物變質的功效;但也會形成致癌的物質,尤其是烤焦的部分
腐敗預防方法(食品保存方法) (五)儲存環境之空氣調節:真空包裝即將食品包裝容器內的空氣全部抽掉,以達道抑制細菌生長之目的;或打入氮氣或其他鈍氣等氣體也可達到目的 (六)鹽醃或糖漬:添加大量的鹽或糖,可以讓細菌脫水而死亡
腐敗預防方法(食品保存方法) (七)pH值調整:一般以4.6為分界點,因為肉毒桿菌在<4.6時不易生存;食品加工時,常以人為方式降低pH值,以避免高溫殺菌而破壞食品的質地或風味 (八)照射技術:目前已有30個國家批准使用,包括台灣,品項包括麵粉、穀類、馬鈴薯、洋蔥、大蒜、水果等等 ~利用鈷60產生的加馬射線最普遍
腐敗預防方法(食品保存方法) 照射放射線功用: ~抑制馬鈴薯、洋蔥及大蒜等根莖菜類在儲存期間發芽 ~延緩水果的後熟 ~穀類的殺蟲 ~香辛料的殺蟲滅菌 ~肉類和魚貝類的保鮮
腐敗預防方法(食品保存方法) (九)化學物質:指添加食品添加物,例如,防腐劑等。 (十)加壓:一般加壓可以殺死許多不產孢子類細菌 (十一)包裝:包裝除了具有傳統裝填內容物、保護級輸送儲存功能外,其他方面功能還有增加方便性、作業性、展示性、防盜換性、防偽性及環保性等功能
食品中毒定義與分類 餐廳用餐後發生嘔吐或拉肚子症狀,另一為將其他化學物質當作食鹽而導致發生急性化學性中毒,同樣是中毒,兩者有何差別? 第一種狀況,衛生單位是否以食物中毒案件方式處理,由於其處理方式與嚴重性,差別很大: ~衛生稽查不合格時,業者處以罰緩並改善 ~含有食品中毒有關聯的病原菌等時,最重可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並得併科罰金
食品中毒的定義 依據流行病學及美國疾病防治中心採用之定義,二人或二以上,攝取相同的食物,而發生相似的症狀,並且自可疑的食餘檢體及患者糞便、嘔吐物及血液等人體檢體,或者其他有關環境檢體中分離出相同類型的致病原因,則稱為一件「食品中毒」 攝食肉毒桿菌或急性化學性中毒時,雖只有一人,也可是為一件「食品中毒」
分類 (一)感染型食品中毒:病原菌在食品中繁殖,產生大量之菌體,被人體食用後所產生的致病作用;如沙門氏菌及腸炎弧菌 (二)毒素型食品中毒:食物中,有細菌或其他來源產生的毒素或化學物質,當人體食用後即引發毒素型食品中毒;如肉毒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
分類 (三)中間型食品中毒:食物中,含有會在人體內產生毒素的有害細菌;例如病原性大腸桿菌、仙人掌桿菌及魏氏桿菌 (四)黴菌型食物中毒:人體食用的食物中,含有黴菌所產生的毒素,所引發的食品中毒;例如黴菌毒素(mycotoxin)或黃麴毒素(aflatox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