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氣 通 天 论
生气通天,通,通应; 天,自然界指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互相通应。 【题解】 生气,生命之气,包括阴精和阳气。 生气通天,通,通应; 天,自然界指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互相通应。
主要内容: 1.论述了阳气对人身的重要性 2.论述了阳气的各种病理 3.阐述阳气与阴精的关系及阴阳不和的病理。
一 、人体生命的根本在于阴阳 养生要旨:传精神,服天气,通神明
二. 阳气的生理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二、阳气的生理 1.维护生命的作用: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2.温煦作用:“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向太阳一样温煦人体。“阳盛则热”“气有余便是火” “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3.卫外功能:“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4.随昼夜消长而变化.
“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 《类经附翼·大宝论》
阳气随昼夜阴阳消长而变化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旦慧、昼安、夕加、夜甚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三、阳气的病理 (一) 受四时邪气而发病 不断感受四季邪气,阳气衰竭。
因于寒 病机:卫阳被遏,腠理闭塞 症状:体若燔炭,无汗 趋势:汗出而热散 提示:用发散法
因于暑 实证病机:暑邪迫汗外泄,暑热扰动心神。 症 状:多汗,烦躁不安,呼吸喘粗 虚证病机:暑邪迫汗外泄,耗气伤阴,心神失养。 症 状:多汗,烦躁不安,呼吸喘粗 虚证病机:暑邪迫汗外泄,耗气伤阴,心神失养。 症 状:多汗,神昏嗜卧,喃喃自语 ( “虚则郑声” )
因于湿 病机:湿蒙清阳,郁而化热,留恋筋脉 症状:首如裹,筋脉拘挛(四肢僵硬) 或筋脉松弛(四肢痿软)
因于风气 病机:风邪伤阳,阻遏津液气化 症状:肿(水肿)
(二)、阳气功能失常所引起的多种证及其病机
〖串讲〗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 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 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 汩汩乎不可止。
〖分析〗 1.阳亢精绝 病因:平素烦劳过度。 病机:阳亢阴亏,复加暑热煎灼, 致阴精衰惫,发生突然昏厥, 临床表现:突然昏厥,或耳闭、目盲。 来势骤急,类似于今之中暑。
〖串讲〗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 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 其若不容。 注释:菀,通郁;容,通用。
☓ 〖分析〗 2.阳气厥逆 病 因:由大怒等情致过激。 病 机:怒则气上,血随气升,气血上迫郁于头 面部出现突然昏厥。 病 因:由大怒等情致过激。 病 机:怒则气上,血随气升,气血上迫郁于头 面部出现突然昏厥。 临床表现:除昏厥外,可见筋脉弛纵不收。 预 后:有伤于筋,手足驰纵,不能为己所用(瘫痪)。 类似于现代中风。 ☓
〖串讲〗 汗出偏沮,使人偏枯。 注释:沮,通阻。
〖分析〗 3.阳气偏阻 病 机:阳气(卫阳)不足,偏阻一侧, 不能温运全身。 临床表现:局部汗出,有可能出现局部肢体 枯萎不用的病症。
〖串讲〗 汗出见湿,乃生痤疿。劳汗当风, 寒薄为皶,郁乃痤。 注释:痤、疿、皶,皆皮肤病。
〖分析〗 4.阳气郁遏 病 因:汗出见湿(可泛指汗出感受外邪)。 病 机:阳气受水湿之气郁遏,宣泄不畅, 或形劳汗出,坐卧当风,迫聚于皮腠, 病 因:汗出见湿(可泛指汗出感受外邪)。 病 机:阳气受水湿之气郁遏,宣泄不畅, 或形劳汗出,坐卧当风,迫聚于皮腠, 郁而化热。 临床表现:易生疖子、痱子、疮疖、粉刺。
〖串讲〗 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 注:高,同膏;梁,同粱。
〖分析〗 5.阳热内盛 病 因:嗜食膏粱厚味。 病 机:肥者令人内热,阳热蓄积, 腐肉酿脓。 临床表现:生大的疮疡。 病 因:嗜食膏粱厚味。 病 机:肥者令人内热,阳热蓄积, 腐肉酿脓。 临床表现:生大的疮疡。 趋 势:极易患此类病症。 提 示:糖尿病患者易生疮疡。
6.阳气开合不得,邪气留恋 -------变证 〖分析〗 6.阳气开合不得,邪气留恋 -------变证 大偻:为邪入筋 陷脉为瘘:为邪入脉中 善畏惊骇:为邪入脏腑 痈肿:为邪入肉里 风疟:为邪入俞穴 魄汗:久病致虚
〖分析〗 7 .阳气挡隔------上下不并,阳 气不通 “气有余便是火” 。
〖小结〗 从病因而言 劳倦过度之烦劳 情志过极之大怒 饮食不节之高粱之变 外邪的侵袭 人体阳气的病理
从病机而言(7点) 阳亢精绝 阳气厥逆 阳气偏阻 阳气郁遏 阳热内盛 阳虚邪恋 阳气挡隔
四 阴阳关系
起,里。 亟,极。 形容阴精频繁地响应阳气的需求。
(一)阴精与阳气的关系 ⒈相互为用,相互依存: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⒉互相制约: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 ⒊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⒋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二)阴阳失和的病理变化
(三)“四时之气,更伤五藏” 感而即发(冬病):因于寒,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寒 留连后发(春病):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感而即发(暑病):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 暑伏而后发(秋病):夏伤于暑,秋为HAI疟。
感而即发(秋病):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湿伏而后发(冬病):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
感而即发(春病):因于气为肿;因于露风,乃生寒热。 风伏而后发(夏病):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
〖小结〗 外感时邪,不仅可以感而即发,伤害本脏;也可以伏而后发,损害他脏。 某些疾病的发生具有季节性特点。
五、 饮食太过损伤五脏精气 饮食五味是人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五脏精气之本源。 但若饮食太过,也可成为损伤五脏精气的重要原因。
夫五味入胃,各歸所喜,故酸 先入肝,苦先入心,肝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腎。 久而增氣,物化之常也,氣增而久,夭之由也。 ----- 《至真要大論》
So much for this
形容势盛。
辟,襞也。 辟积,即衣服的褶子。引申为重复。
足 足,足以。 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