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Advertisements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 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辨证论治概述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定义 1、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 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第四章 卫气营血辨证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 1 )概念: 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 要表现的一类证候。 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1. 卫分证.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温 病 教 研 室.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 精气学说 精气学说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第二章 阴阳五行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三节 望舌苔.
第四章 病因病机.
温 病 学.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节 腰痛 腰痛 返回目录.
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第八章 防治法则 王德海 动物医学院中兽医教研室.
中医诊断学 Diagnostics of TCM 第一章 问 诊 Interrogation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
第九章 外感病辨证.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十章 诊法与辨证综合运用.
第三节:问 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介绍.
中医基础理论 课程电子讲稿 绪 论.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第五章 病 机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阴阳学说.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经行感冒.
便秘.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第八章 病 机.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胃阴亏虚.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内伤发热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董振华.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第五章 八纲辨证 主讲:赵中玮.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中兽医基础与临床 》实验教学 中兽医教研室 郑州牧专.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要通过症状、体征等疾病现象而表现出来,人们总是通过疾病的现象去认识疾病的本质。

证实际上包括证候、证名、证型等概念 证候—如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为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 证—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对通过四诊所收集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的诊断性结论。是对疾病发展到某一阶段的病因、病性、正邪关系及病势等所作的高度性概括,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疾病变化实质。 证实际上包括证候、证名、证型等概念 证候—如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为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体征; 证名—是对该具体证所赋予的特定名称,如上述为太阳表证等,是对证的本质的概括; 证型—临床较为常见的、规范的证名 。

“证”、“病”与“症”、“征”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病—是对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和规律的概括; 症—即症状,指病人自己主观体会到的痛苦或不适 感觉,如头痛、腹胀、眩晕等; 征—即体征,指医生或病人自己可以发现的客观病 理征象。如水肿、目赤、舌红、脉数等。

症状、体征与病、证的关系: 病和证的关系: 在临床上必须辨证与辨病结合 。 症状和体征是疾病的临床表现,是诊病辨证的 最基本的依据 ; 病、证代表疾病的本质; 是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病和证的关系: 一病的不同时段可以出现多证——治疗上:同病异治; 一证可见于多病之中——治疗上:异病同治; 在临床上必须辨证与辨病结合 。

辨证——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症状、体征等进行分析、综合,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因病性与病位等做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过程。 论治——又称施治,就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立了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等。

八纲辨证 八纲——就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纲辨证——医生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进行 分析综合,以概括病变部位的浅深,病情性质的 寒热、邪正斗争的盛衰和病证类别的阴阳,从而 归纳为表证、里证、寒证、热证、虚证、实证、 阴证、阳证八类基本证候。

一 表 里 表里——是辨别病变部位、病情轻重和病势趋向 辨病位:人体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在内,属里。 的两个纲领。 表里辨证具有辨病位、测病情和病势的意义 辨病位:人体的皮毛、肌腠、经络在外,属表;脏腑(血脉、骨髓)在内,属里。 测病情:外邪袭表,多是疾病初起,一般比较轻浅;脏腑受病,多是病邪深入,一般比较深重。 测病势:外感病人病邪由表入里,为病势进而加重;病邪由里出表是病势退而减轻。 一 表 里

表证——是指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一) 表 证 表证——是指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侵入机体所致病位浅在肌肤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初期阶段。 特点:起病急,病程较短,病情较轻,病位浅 临床表现: “有一份恶寒,便有一份表证” 常见的证型: 一 表 里

里证——是表示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之中。 (二) 里 证 里证——是表示病变部位在脏腑所致的证候。多见于外感病的中、后期阶段,或内伤疾病之中。 形成里证的途径有三: 一是表证不解,病邪传里侵犯脏腑而成; 二是外邪“直中”即直接侵犯脏腑而成; 三是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产生。 特点: 一 表 里

(三)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主要审察寒热症状、内脏证候是否突出,舌象、脉象等变化,并参考起病原因,发病缓急、病情轻重、病程长短等因素。 表证:新起恶寒发热并见,头身疼痛等症常见,内脏症状不明显,舌象变化不明显,脉象多浮;多有外因可查,起病较急,病情较轻,病程短等; 里证:但寒不热或但热不寒,内脏证候为主,舌象多有变化,常见沉脉及其他多种脉象;起病较缓,病情较重,病程较长。 一 表 里

(四)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一 表 里 1、表里同病 2、表里转化 表证和里证同时在一个病人身上出现的,叫表里同病 表证、里证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有表证入里和 里邪出表两种。 表证入里: 里邪出表: 一 表 里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病性)的两个纲领。 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辨寒热就是辨阴阳之盛衰。 病邪有阴邪和阳邪之分,正气有阳气与阴液之别 阳邪致病,或机体阳气偏盛,则表现为阳盛则热的 实热证;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 辨别疾病性质的属寒属热,是治疗时用温(热)药或寒(凉)药的依据。 二 寒 热

(一) 寒 证 寒证——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一) 寒 证 寒证——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寒邪,或过服生冷寒凉;或体弱、内伤久病,耗伤阳气,阴寒偏盛所致 证型:实寒证、虚寒证、表寒证、里寒证; 临床表现: 二 寒 热

(二) 热 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机体机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热邪,或素体阳盛,或寒邪入里化热,或情志内伤,郁而化火,或过服辛辣温热之品而使体内阳热过盛,或体弱,内伤久病,耗伤阴液,致使虚热内生。 证型:实热证、虚热证、表热证、里热证; 临床表现: 二 寒 热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二 寒 热 寒证与热证鉴别表 面色 四肢 寒热 口渴 大便 小便 舌象 脉象 寒证 苍白 不温 怕冷 不渴或热饮不多 稀溏 清长 舌淡苔白润 迟 热证 红赤 灼热 发热 口渴喜冷饮 秘结 短赤 舌红苔黄干 数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1、寒热错杂 二 寒 热 2、寒热转化 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寒证,又有热证,寒热交错,称为寒热错杂。 常见证型:上热下寒证、上寒下热证、表寒里热证(寒包火)、表热里寒证 2、寒热转化 寒热转化有寒证化热和热证转寒。 寒证化热: 热证转寒: 二 寒 热

3、寒热真假 (1)真热假寒 由于内热过盛,阳气被郁不能外达,会出现一些假寒的现象。“阳盛格阴”、“阳极似阴”。 二 寒 热 治疗:寒因寒用 (2)真寒假热 治疗:热因热用 二 寒 热

真热假寒 临床表现:恶寒、四肢厥冷,大便下利,苔黑,脉沉等,好像是寒证。 但病人虽然恶寒,却不欲盖衣被; 虽四肢厥冷,但体温增高,胸腹灼热; 虽大便下利,但其气味特别臭秽,或夹燥屎; 舌苔虽黑,但干而不润; 脉虽沉,但按之有力。 更见咽干口臭,渴喜冷饮,舌质红绛,唇红或焦 故寒象是假,内热才是疾病的本质。 真热假寒

真寒假热 临床表现:身热、面红、口渴、咽痛、 躁扰不宁、脉大等,好象是热证。 但病人虽觉身热,却欲加衣被,并有四肢逆冷; 面色红为时隐时现,而不似真热之满面通红; 虽口渴却欲热饮,且饮水不多; 咽喉虽痛,但不红肿; 虽躁扰不宁却疲乏无力; 脉虽大,但按之无力; 并可见到尿清、便溏、舌淡苔白等症。 故热象是假,阳虚寒盛才是疾病的本质。 真寒假热

虚实——是用以概括和辨别正气强弱和邪气盛衰的两个纲领。 属虚属实是由邪气和正气相互斗争所决定的,实证主要取决于邪气盛方面,虚证主要取决于正气虚方面。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治疗:虚证宜补,实证宜泻。 三 虚 实

(一) 虚 证 虚证——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 三 虚 实 病因: (一) 虚 证 虚证——指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衰退所表现的证候。虚证反映人体正气虚弱、不足而邪气并不明显。 病因: 临床上有血虚、气虚、阴虚、阳虚的区别。 三 虚 实

(二) 实 证 实证——是指邪气过盛,脏腑功能活动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三 虚 实 (二) 实 证 实证——是指邪气过盛,脏腑功能活动亢盛所表现的证候。 病因:一是外感六淫邪气侵犯人体,二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以致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停留在体内所致。 临床表现: 三 虚 实

(三)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三 虚 实 虚证与实证鉴别表 病程 体质 形态 疼痛 二便 舌象 脉象 虚证 久病 虚弱 精神萎靡,身倦乏力,气弱懒言 隐痛喜按 大便稀溏,小便清长 舌淡嫩少苔 细弱 实证 新病 壮实 精神兴奋,声高气粗 疼痛拒按 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苔厚腻 实而有力 三 虚 实

(四)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1.虚实夹杂 三 虚 实 2.虚实转化 在同一病人身上,既有虚证又有实证,虚实证候夹杂出现,称为虚实夹杂。 以实证为主而夹有虚证称为实证夹虚; 以虚证为主而夹有实证称为虚证夹实 。 2.虚实转化 实证转虚: 虚证转实: 三 虚 实

3.虚实真假 三 虚 实 (1)真实假虚 本来是实证,大实反见某些虚羸现象,称为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治疗:通因通用 (2)真虚假实 本来是虚证,反见充实之状,称为真虚假实。 “至虚有盛候” 治疗:塞因塞用 三 虚 实

如热结肠胃,痰食阻滞,湿热内蕴,瘀血停蓄,大积大聚,以致经脉不通,气血不能畅达,因而出现一些类似虚证的假象,如神情默默、不愿多言,身体倦怠,大便下利,脉象沉细等。 病人虽神疲懒言,但语声高亢而气粗; 身虽倦但动之觉舒; 大便下利却泻后反快; 脉虽沉细但按之有力; 因而病变的本质是实而不是虚。 真实假虚

真虚假实 如脏腑虚衰,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因而出现腹满,腹痛,呼吸喘促,二便秘涩,脉沉等类似实证的假象。 病人虽然腹部胀满,但有时减轻,不似实证之常满不减; 腹虽痛,但不拒按,而是按之痛减; 虽喘促但气短息弱; 大便虽秘而腹部并不坚硬胀满; 脉虽沉,但重按而无力; 并可有舌淡胖,面色萎黄或苍白等症, 因此病变的本质是虚而不是实。 真虚假实

阴阳——是概括病证类别的一对纲领。 四 阴 阳 阴阳辨证是基本的辨证大法,“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临床上凡见兴奋、躁动、功能亢进、色泽明亮等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一般都可归属为阳证; 凡见抑制、沉静、衰退、功能低下、色泽晦暗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一般都可归属为阴证。 四 阴 阳

(一) 阴 证 阴证—是指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证候。 四 阴 阳 (一) 阴 证 阴证—是指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的证候。 其病属寒,属虚。此类病证,机体反应多呈衰退的表现。多见于病久体弱者,病势一般较缓。 主要临床表现有: 四 阴 阳

(二) 阳 证 阳证—是指体内热邪壅盛,或阳气亢盛的证候。 属热,属实。此类疾病,机体反应多呈亢盛的表现。 主要临床表现有: 四 阴 阳

(三)亡阴证 亡阴证—是指体内阴液大量耗损,而表现阴液衰竭的病变和证候。 四 阴 阳 主要表现:汗热味咸而粘,如珠如油,身灼肢温,呼吸短促,虚烦燥扰,恶热,渴喜冷饮,面色潮红,皮肤皱瘪,小便极少,唇舌干燥,舌红,脉细数无力。 病因:是在病久而阴液亏虚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或因壮热不退、大吐大泻、大汗不止、严重烧伤致阴液暴失而成。 治疗:救阴— 四 阴 阳

(三)亡阳证 四 阴 阳 亡阳证—是指体内阳气严重耗损,而表现出为阳气虚脱的病变和证候。 主要表现:冷汗淋漓,汗质稀淡,神情淡漠,畏寒,肌肤不温,手足厥冷,呼吸气微,面色苍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而润,脉微欲绝。 病因:是在阳气由虚而衰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或因大汗、失精、大失血等阴血消亡而阳随阴脱。 治疗:回阳救逆— 四 阴 阳

八纲之间的关系,主要有证候相兼、证候错杂、证候转化、证候真假。 1、证候相兼 表实寒证、表实热证、里实热证、里虚寒证、里虚热证等; 2、证候错杂 表里同病(表里实寒证、表里实热证、表实寒里虚热证、表实热里虚寒证、表实寒里虚热证); 寒热错杂(上热下寒证、上寒下热证、表寒里热证、表热里寒证); 虚实夹杂(虚证夹实、实证夹虚); 五 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3、证候转化 表里出入(表证入里、里邪出表); 寒热转化(寒证化热、热证转寒); 虚实转化(实证转虚、虚证转实); 4、证候真假 寒热真假(真热假寒证、真寒假热证); 虚实真假(真实假虚证、真虚假实证)。 五 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1、证、辨证的概念及证与病、症、征的区别与联系; 2、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纲的概念、证候及鉴别要点; 3、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相兼、错杂、转化、真假。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