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6-4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P1 P2 P2 P1 1、叠加法(superposition method)的基本概念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全微分方程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二、积分因子法 三、一阶微分方程小结. 例如 所以是全微分方程. 定义 : 则 若有全微分形式 一、全微分方程及其求法.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1 热烈欢迎各位朋友使用该课件! 广州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2 工科高等数学 广州大学袁文俊、邓小成、尚亚东.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Chapter 6 Simple Statically Indeterminate Problems 第六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第十章 能 量 法.
- 2-1 画以下各杆的轴力图,并求指定截面上的内力。 解:求截面内力用截面法,轴载直杆截面上内力为轴力。
工 程 力 学(2) 直播课堂 安徽电大:姚志刚.
第七章 弯曲应力 目录 下节.
重 点:轴力影响下刚度方程 位移法方程 稳定方程 难 点:杆端转角位移刚度方程
材料力学 第五章 弯曲变形.
第四章 弯曲应力 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帅 心 涛.
第五章 梁弯曲时的位移 §5-1 梁的位移——挠度和转角 §5-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及其积分 §5-3 按叠加原理计算梁的挠度和转角
弯曲内力 弯曲的工程实例和基本概念 弯曲内力--剪力和弯矩 剪力方程、弯矩方程、剪力图与弯矩图 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集度间的关系
第七章 弯曲变形.
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土木工程系建筑力学多媒体课件
第6章 弯 曲 6.1 弯曲的概念与实例 6.2 梁的内力与内力图 6.3 弯曲时的正应力与强度计算 *6.4 梁的变形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 伯努利方程 小结、作业 1/17.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材料力学 第八章 弯曲变形.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第 9 章 弯 曲 §9-1 剪力和弯矩. 剪力和弯矩图 §9-2 剪力图和弯矩图的进一步研究 §9-3 弯曲正应力
10 能量法 10.1 概述 10.2 应变能·余能 10.3 卡氏定理 10.4 用能量法解超静定系统.
第5章 弯曲变形 主讲教师:鞠彦忠 2018年11月21日星期三.
第9章 能量法 Energy method.
3.7叠加定理 回顾:网孔法 = 解的形式:.
地基附加应力之三——空间问题 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 基础底面形状, 即为荷载作用面 平面问题 荷载类型,
第六章 弯 曲 强 度.
机械力学与设计基础 李铁成 主编.
第四模块 函数的积分学 第三节 第二类换元积分法.
高等数学 西华大学应用数学系朱雯.
3.1 习 题(第三章)
线段的有关计算.
第 6 章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6-1 超静定问题及其解法 §6-2 拉压超静定问题 §6-3 扭转超静定问题 §6-4 简单超静定梁.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第6章 弯 曲 应 力 1.
5 梁弯曲时的位移 5.1 梁的位移——挠度及转角 5.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5.3 积分法计算梁的变形 5.4 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4) 若A可逆,则 也可逆, 证明: 所以.
位移法 —— 例题 主讲教师:戴萍.
6 简单的超静定问题 6.1 超静定的概念 6.2 拉压超静定问题 6.3 扭转超静定问题 6.4 简单超静定梁.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静定结构的受力分析 —多跨静定梁 主讲教师:戴萍.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材料力学(乙) 复习课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6月18日.
第四章 弯曲内力.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材料力学(乙) 第十章 动载荷与交变应力(1)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6月10日.
材料力学(乙) 第八章 能量法(2) 赵 沛 浙江大学交叉力学中心 浙江大学工程力学系 2019年5月21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 = §6-4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P1 P2 P2 P1 1、叠加法(superposition method)的基本概念 §6-4 用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1、叠加法(superposition method)的基本概念 对于线性系统,各变量是关于系统的线性函数。 则其解可以线性叠加。 如果方程 和 均为线性 则: A B P1 P2 A B P2 A B P1 + =

2、叠加法求弯曲变形 基于杆件变形后其轴线为一光滑连续曲线和位移是杆件变形累加的结果这两个重要概念,以及在小变形条件下的力的独立作用原理,采用叠加法(superposition method)由现有的挠度表可以得到在很多复杂情形下梁的位移。 当梁上受有几种不同的载荷作用时,都可以将其分解为各种载荷单独作用的情形,由挠度表查得这些情形下的挠度和转角,再将所得结果叠加后,便得到几种载荷同时作用的结果。

例1 求梁的挠度和转角,yc,A。 a P = q a A B q C 解: = a A B q C + a A B C P

B A 组合方法一:增减载荷法 例2 求图示悬臂梁的 yc A B C C C (1) C B (2)

组合方法二:逐段刚化法 方法: 将杆件系统分解为n段,分n次变形。假设每次只有一段变形,其它段均作为刚性处理(可以使用刚性体的力学原理),然后进行叠加,求得变形量。

= + 例3 求图示悬臂梁的 yc 先假设 BC 段刚性,只有 AB 段变形 牵带位移 再考虑 BC 段的变形 ( AB 段刚性 ) A B

先取微分长度,形成微集中力dP=qdx,代换后知: B A P 组合方法三:等价积分法 例4 求图示悬臂梁的 yc A B C 先取微分长度,形成微集中力dP=qdx,代换后知: C x dx 积分

组合方法四:等价悬臂梁法(仅适合简支梁受到对称荷载) 例5 求图示简支梁的yC 解: A P A B C EI 2EI 由于对称:梁在C点的转角为0,可以视为一悬臂梁在C点固定,在A点受集中力作用。 A点所产生的位移恰好与C点的位移数值相同。 P A B C

+ = 注意:一般已经给出悬臂梁法受集中力(力偶)作用所产生的位移和转角,即: P A A A M M=a*P/2 a a a A B A

= + = + P/2 P P/2 P P/2 P/2 组合方法五:利用对称性(仅适合求简支梁中点位移) 从数学知识,任何实矩阵都可以分解为对称矩阵和反对称矩阵之和的形式: [ F ]= [ F ]symm + [ F ]antisymm, 对于轴对称的结构,力也可以同样分解. 例如 P/2 P P/2 A B = A B + 例6:已知悬臂梁受集中力作用所产生的端部位移和转角。求图示梁在中点的挠度,fc a A B P a/2 C A B P/2 P/2 = +

B A P B C D 在对称力P/2和支座反力P/2作用下,中截面的的挠度fc可以用端部的挠度fB表示

§6-5 简单的静不定梁 与杆件静不定问题的解题方法类似,除了平衡方程外,还需要建立变形协调方程(compatibility equation),并建立力与位移或变形之间的物理关系,即物理方程或称本构方程(constitutive equations)。 解静不定梁基本步骤: 1、选定并解除冗余约束,代之以多余约束反力,形成基本静定基。(注意:基本静定基的形式并不唯一。) 2、建立平衡方程 3、针对原冗余约束条件,建立变形协调方程 4、按照弯曲变形的公式建立物理方程 5、联立求解平衡方程、物理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解得多余约束反力

已知:A端固定、B端铰支梁的弯曲刚度为EI、长度为l。 例8 已知:A端固定、B端铰支梁的弯曲刚度为EI、长度为l。 B A l q 求: 梁的约束力

B MA YA XA YB A l q 解:1、平衡方程: XA=0 YA+YB - ql=0

= + q 2、变形协调方程: l yB=yB(q)+yB(FBy)=0 q 3、物理方程: l yB(q)=ql4/(8EI) MA YA XA YB A l q 2、变形协调方程: yB=yB(q)+yB(FBy)=0 = yB(q) B l q 3、物理方程: yB(q)=ql4/(8EI) yB(FBy)= - Ybl 3 /(3EI) + l yB(YB) B YB A

由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物性关系联立解出: XA=0 , YA =5ql /8 , B MA YA XA YB A l q 解:4、综合求解 XA=0 YA+YB - ql=0 yB=yB(q)+yB(YB)=0 yB(q)=ql4/(8EI) yB(YB)= - Ybl 3 /(3EI) 由平衡方程、变形协调方程、物性关系联立解出: XA=0 , YA =5ql /8 , YB =3ql /8 , MA= ql 2/8

§6-6 提高弯曲刚度的一些措施 强度:正应力: 剪应力: 刚度: 稳定性: 都与内力和截面性质有关。

英(T.Young)于1807年著«自然哲学与机械技术讲义 »一书中指出: 一、选择梁的合理截面 矩形木梁的合理高宽比 R b h 北宋李诫于1100年著«营造法式 »一书中指出: 矩形木梁的合理高宽比 ( h/b = ) 1.5 英(T.Young)于1807年著«自然哲学与机械技术讲义 »一书中指出: 矩形木梁的合理高宽比 为 请记住:当梁上下对称时, 强度与抗弯截面模量Wz相关;刚度与惯性矩Iz相关。

1、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选择抗弯模量大的截面 合理截面 1、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选择抗弯模量大的截面 例如:以圆形截面为基准,在面积相等的情况下,比较其它截面 z D 对于正方形 z a

圆环形截面 矩形截面 z D 0.8D a1 2a1 z

框形截面 0.8a2 a2 1.6a2 2a2 z 工字形截面与框形截面类似。

显然:工字形、槽形截面比矩形截面合理, 矩形截面比圆形截面合理。

2、根据材料特性选择截面 对于抗拉和抗压不相同的脆性材料最好选用关于中性轴不对称的截面

二、采用变截面梁 最好是等强度梁,即 若为等强度矩形截面,则高为: P x 同时 在工程应用中则广泛采用变截面梁,如:在机械工厂中,行车多采用鱼腹梁形状。

三、合理布置外力(包括支座),使 M max 尽可能小 P L/2 M x + PL/4 M x 3PL/16 P L/4 3L/4 M x qL2/10 P=qL L/5 4L/5 对称

M x q L 40 2 qL 50 - M x L/5 q 32 2 qL - M x q L/2

四、防止薄壁梁的侧向屈曲 1.矩形纯弯梁的临界载荷 L M x y z

2.工字钢形截面纯弯梁的临界载荷 L M x y z h 由上可见,I y过小时,虽然强度和刚度较高,但侧向失稳的可能性却增大了,这点应引起注意。

五、选用高强度材料,提高许用应力值 同类材料,如钢材“E”值相差不多,“s”相差较大,故换用同类材料只能提高强度,不能提高刚度和稳定性。 不同类材料,E和G都相差很多(钢E=200GPa , 铜E=100GPa),故可选用不同的材料以达到提高刚度和稳定性的目的。但是,改换材料,其原料费用也会随之发生很大的改变!

 刚度设计举例 对于主要承受弯曲的零件和构件,刚度设计就是根据对零件和构件的不同工艺要求,将最大挠度和转角(或者指定截面处的挠度和转角)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即满足弯曲刚度设计准则(criterion for stiffness design): 上述二式中w和分别称为许用挠度和许用转角,均根据对于不同零件或构件的工艺要求而确定。

解:根据要求,所设计的轴直径必须使轴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轴承B处的转角不超过许用数值。为此,需按下列步骤计算。 已知:钢制圆轴,左端受力为FP,FP=20 kN,a=l m,l=2 m,E=206 GPa,其他尺寸如图所示。规定轴承B处的许用转角θ =0.5°。 B 试:根据刚度要求确定该轴的直径d。 解:根据要求,所设计的轴直径必须使轴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轴承B处的转角不超过许用数值。为此,需按下列步骤计算。

解:根据要求,所设计的轴直径必须使轴具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轴承B处的转角不超过许用数值。为此,需按下列步骤计算。

由挠度表中查得承受集中载荷的外伸梁B处的转角为 2.根据刚度设计准则确定轴的直径根据设计要求

2.根据刚度设计准则确定轴的直径根据设计要求, B 2.根据刚度设计准则确定轴的直径根据设计要求, 其中,的单位为rad(弧度),而θ的单位为(°)(度),考虑到单位的一致性,将有关数据代入后,得到轴的直径

作业 6-18(a), 6-21,6-24

本章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