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增高及颅内压监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病案导入 病人李某,女, 38 岁,持续高热一周,体温持 续在 39.0~40.0 ℃,以发热待查于上午 8 时入院。入 院时体温 40 ℃,脉搏 110 次 / 分钟,呼吸 28 次 / 分钟, 血压 120/80 mmHg, 神志清楚,面色潮红,口唇干裂, 食欲不振。 请问:根据病人情况需做哪些护理措施?
Advertisements

1 重点 第二章 院外急救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 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者进行现场救护、 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即在病人发病或受伤 开始到医院就医之前这一阶段的救护。
急性酒精中毒患 者的护理. 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 再来一杯 二锅头 ! 急性酒精中毒 案例 16-4  张泽举, 48 岁,患有高血压病 3 年,嗜烟酒 20 余年。因参加宴席饮高度白酒约 300ml ,呕吐 胃内容物 4 ~ 5 次,昏迷 0 . 5h 急诊人院。人院查 体: T37.
老年人跌倒的护理 社区护理学教研室. 教学目标 掌握跌倒的概念 掌握跌倒的危险因素 掌握老年人跌倒护理评估的主要项目 了解各种内在危险因素引起老年跌倒的机制 针对老年人的实际情况制定预防跌倒的方案 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对跌倒老人进行整体护理.
妊娠合并症妇女的护理.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说出妊娠、分娩、产褥对心脏病的影响。 2. 简要说出心脏病心功能分级和早期心力衰竭的诊断。 3. 简要说出心脏病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法。 4. 详述妊娠合并心脏病病人的重点评估内容、常见的护理问题、护理 措施。 二、技能目标 5. 能对模拟病人实施评估、提出具体的护理问题及实施护理。
中医护理 —— 鱼腥草 护理 1334 班 小组成员:郭丽丹 43 杨专 39 张建 35 李晓敏 27 陈燕红 25 张良州 8 分工合作: 收集整理 43 郭丽丹 35 张建 27 李晓敏 讲解 39 杨专 25 陈燕红 8 张良洲.
肠梗阻护理查房 蚌医一附院中医科 陈晴晴. 肠梗阻的定义: 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通过肠道 时,称为肠梗阻 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其发病率仅 次于胆道疾病和急性阑尾炎,列第三位 。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病患,男, 55 岁。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多年。一周前 左手发麻、无力发作两次,自愈。 3 小时前左下肢突感 乏力,继之逐渐出现左侧上下肢偏瘫,说话不清,并逐 渐加重,但神志尚清,送急诊。检查:生命体征平稳, 神清,说话不清,颈软,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 -) , 腹平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血压 165/100.
第四章 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中 国 医 科 大 学朱 闻 溪.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 陈茂君. 目 录 颅脑和脊髓先天性畸形及其治疗 1 颅内肿瘤及其治疗 2.
颅 脑 损 伤颅 脑 损 伤 外科教研室. 第一节 概述 无论在平时或战时,颅脑损伤的发生率占全身各处损 伤的 10 ~ 20 %,仅次于四肢伤而居第二位,其死亡率却 居首位。 平时多见闭合性损伤和少数锐器,火器所致的开放伤 ;战时主要为火器性颅脑损伤。
探讨重度( >40mg/kg )百草枯中毒 患者的程序化、目标化治疗 武警浙江总队医院重症监护室 杨彦楠.
肠 梗 阻. 定 义 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 容物不能正常运行,顺利 通过肠道,称肠梗阻 病因和分类 按基本病因分为三类 机械性肠梗阻 临床最常见 常有下列三种原因.
病例讨论分析.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左枕顶叶脑出血病例-1例 医院: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参赛医生: 梁一鸣 科室: 神经外科 职称: 副主任医师.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手足外科护理查房 断指再植 吴桂英.
外伤性脾破裂的护理.
Tuberculous Meningitis 夏晓玲
Tuberculous Meningitis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 神经外科.
第五章 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体育卫生 第二节 女子的体育卫生 第三节 中年人的体育卫生 第四节 老年人的体育卫生.
第七课 神经外科学 第十九章 颅内压增高 中国药科大学临床药学教研室 周晓辉.
第7章 隔离技术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基础护理教研室.
生活护理技术 项目一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项目二 排泄护理技术 项目三 促进呼吸功能护理 项目一 冷热疗法 项目二 标本采集 项目三
颅内压增高 病人的护理.
颅 脑 创 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 浙医二院急诊医学科 唐路平.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僵、麻、晕、瘫、流口水,首先脑塞通丸 脑血管疾病典型病例介绍及常见问题解答 编写:李旭勇等 编审:韩勤学.
颅内肿瘤.
第十九章 颅内压增高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第六节 颅脑损伤 温医附一院放射科 王美豪.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 (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nursing) 护理系外科教研室 岑晓勇.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TCD在脑出血中的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 倪俊.
脑积水 湘雅医院神经内科 杨杰.
防治高血压 护理新举措.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必存用于脑干出血的优秀病例 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参赛医生: 卢秀芳 科室: 神经内科2组 职称: 主治医师.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脑内出血的治疗进展 中国卒中培训中心 赵性泉.
颅内压增高 吴承远 刘玉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必存在脑出血的应用 医院 忻州市中医医院 参赛医生: 高旭清 科室: 神经内科 职称: 副主任医师.
病例分享 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
呕 血 与 便 血 授课教师:朱佩琼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颅内压增高.
第19章 颅内压增高 第一节 概述.
粪 便 检 查 主讲老师:沈萍.
消化功能调节药.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盆腔炎的护理 梅剑娟.
第三节 老年人脑出血 湘南学院 颜建辉.
颅内压增高症 外科教研室.
颅脑疾病病人的护理 外护教研室:黄玉红.
颅脑损伤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颅 内 压 增 高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 陶 进 皖 南 医 学 院 弋 矶 山 医 院
颅内压增高 吴承远 刘玉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颅内压增高危象 神经内科 杨丽华.
脑积水 脑积水(hydrocephalus)是指脑脊液循环障碍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和脑室扩大。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颅内压增高及颅内压监护

(一)颅内压的形成ICP 1. 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颅腔容积固定不变,约为1400--1500ml。脑组织体积为1150—1350cm3,占80%以上。脑脊液总量约150ml,占10%左右,血液量占2%--11%,变动较大。

2.颅内压主要是来自心脏周期性波动及受到呼吸运动的影响导致脑血管的波动而产生的压力 3.颅内压是指颅腔内容物对产生的颅壁的压力,以脑脊液压力为代表。

正常值: 成人为70-200mmH2O(0.7-2.0Kpa), 儿童为50-00mmH2O (0.5-1.0Kpa).

(二)颅内压的调节与代偿 1. 脑脊液的调节为主:吸收加快,分泌减少,被挤出颅腔。脉络丛每min产生脑脊液约0.3~0.5ml,每日为400~500ml,颅内压增高时脑脊液吸收量增加,可达每min 2ml。 2. 脑血流减少,颅内静脉系统血液被挤出颅腔。 3. 脑组织: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减少,形如受压的“海绵”。 4. 允许增加的颅内临界容积为5% (<70ml)。

(三)外伤所致颅内压增高的原因 脑外伤后早期颅内压增可能由以下一种或多种因素引起: 1、 脑体积增加:外伤后脑水肿。 1、 脑体积增加:外伤后脑水肿。 2、 脑脊液量的增加: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 3 、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导致充血性脑肿胀。 4.、颅内占位性病变:血肿、较大块的异物进入脑内。 5、颅腔狭小:凹陷性颅骨骨折。 6、大的静脉窦栓塞。 7、通气障碍:高碳酸血症导致脑血管扩张→充血性脑肿胀。 8、去脑强直所致全身肌张力增高。 9、外伤后癫痫持续状态。

脑外伤后迟发性颅内压增高(伤后3~10天)可由以下因素所致: 1、外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多为出血性脑挫裂伤所致)。 2、脑血管痉挛。 3、严重的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所致的通气功能障碍。 4、迟发性脑水肿:多见于儿童患者。 5、低钠血症。

(四)颅内压增高的病理生理 影响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1) 年龄:婴幼儿颅缝未闭,老年人脑萎缩。 (2) 病变扩张的速度:颅内容积代偿有其特殊的规律,在颅内容积增大的早期,由于颅内容积代偿的功能较强,颅内压不增高或增高不明显。随着容积的逐渐增大,代偿功能逐渐耗竭,当代偿功能发展到一个临界点时,即使少量的容积增加也将引起颅内压的明显上升。此即体积/压力曲线

容积与压力关系

(3) 病变部位:中线及后颅凹病变易阻塞CSF循环通路,引起脑积水;大静脉窦附近病变影响静脉回流,可早期出现颅高压。 2.伴发脑水肿的程度:炎性病变脑水肿较明显,颅内压增高可在早期出现。 3.全身情况不佳者易继发脑水肿。如尿毒症、肝昏迷。

(五)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CBF=脑血流量, MAP=平均动脉压 CVR=脑血管阻力,CPP=脑灌注压. 1.  脑血流量降低和脑缺血 CBF=脑血流量, MAP=平均动脉压 CVR=脑血管阻力,CPP=脑灌注压.   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 脑血流量(CBF)= ——————————————— 脑血管阻力(CVR) 脑灌注压(CPP) = —————————— 脑血管阻力(CVR)   正常CPP值70-90mmHg 当CPP﹤40 mmHg 体动脉压在60-180mmHg以外,脑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丧失。

2.  脑移位和脑疝 3. 脑水肿: 血管源性脑水肿 细胞毒性脑水肿 渗透压性脑水肿 脑积水性脑水肿 脑外伤后多为前两者的混合性脑水肿

4. Cushing response:血压升高,心跳缓慢、呼吸减慢,多见于脑外伤所致的急性颅内压增高,一般认为是由于颅内压增高使脑干缺血受压所致的反应。 它警示CBF的自动调节功能已濒于丧失。 三种反应同时出现仅见于约三分之一的患者

5. 胃肠功能紊乱和消化道出血 多为下丘脑功能受损引起应激性溃疡所致。 6. 神经源性肺水肿:由下丘脑、延髓受压所致。

(六)颅内压增高的类型 1. 弥漫性ICP↑:脑组织移位不明显。如弥漫性脑炎,交通性脑积水,休克、窒息等引起的全脑缺血缺氧。 2.局灶性ICP↑:存在压力差,脑组织易移位。如脑肿瘤,颅内血肿,脑脓肿等。

引起颅内压增高的疾病 1 颅脑损伤 2 颅内肿瘤 3 颅内感染 4 脑血管病 5 脑寄生虫病 6 颅脑先天性疾病 1 颅脑损伤 2 颅内肿瘤 3 颅内感染 4 脑血管病 5 脑寄生虫病 6 颅脑先天性疾病 狭颅症,寰枕畸形,导水管的畸形。 7 脑缺血缺氧 8 良性颅内压增高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药物过敏。

(七)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 1.头痛(headache):较持续,压力的牵张所致。 2.呕吐(vomiting):不伴恶心的呕吐常提示颅内疾病而区别于其它原因的呕吐。由于迷走神经核团或其神经根受刺激所致。 3.视神经乳头水肿(Papilledema) 4.其它:外展神经麻痹(abducens nerve palsy) ,小儿头颅增大,前囱饱满隆起。

视乳头:正常、萎缩、水肿

2、 Cushing氏反应:血压升高、心跳缓慢、呼吸减慢。 (八)诊断 (Diagnosis) 1、症状与体征: 颅高压三主征:头痛、呕吐、 视乳头水肿, 2、 Cushing氏反应:血压升高、心跳缓慢、呼吸减慢。

2、特殊检查方法:   ①电子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主要根据脑室系统的大小,一侧脑室是否受压移位,中线结构是否受压移位,脑池(尤其是环池)的宽度是否变窄甚至消失等影像学改变以诊断有否颅高压。CT扫描异常的病人中约60%有颅高压,CT正常的病人约13%可能出现颅高压,CT扫描正常时与颅高压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40岁、收缩<90mmHg、去脑或去皮层状态。 ②磁共振成像(MRI):一般不用于早期检查。 ③腰穿:可引发脑疝,应慎重,多用于诊断炎性病变。

(九)治疗 1、一般处理 : 维持ICP〈20mmHg、CPP≧60mmHg。 床头抬高30~45°. 保持头颈一致,避免气道不畅. 防止低血压(SBP〈90 mmHg),必要时可用升压药. 控制高血压。(无心动过速可用硝酸盐类,有心速beta受体 阻滞剂,避免过度治疗而致低血压) 防止缺氧(pO2〈60 mmHg) 维持正常的二氧化碳分压(pCO2=35~40mmHg)。 轻度镇静状态。 及时CT复查除外外科情况

2、特殊治疗(以上措施无效时) 加强镇静。 如有可能则行脑室外引流,放出3~5ml CSF 甘露醇:0.25~1mg/kg,然后0.25mg/kg q6h 过度通气:pCO2=30~35mmHg. ICP仍高则应考虑复查CT,EEG以除外外科情况及一种较为少见亚临术癫痫状态,后者可引起持续的ICP增高.

3.对于难以控制的持续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可进行以下处理: 大剂量镇静药。 过度通气使pCO2=25~30mmHg。 亚低温。 去骨瓣减压。

3. 缩减脑体积 (1)高渗脱水剂:甘露醇(mannitol),50%甘油; (2)利尿剂:速尿(Furosemide),双氢克尿塞(DHCT). (3)激素: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4)白蛋白

3.减少脑脊液量 (1)CSF外引流术 (2)CSF分流术:ventricul operitoneal shunt (3)减少CSF分泌的药物:乙酰唑胺(Diamox)

4.减少脑血流量 (1)冬眠低温(hypothermia) 降低脑耗氧量,减少脑血流量,28-35℃为亚低温 (2)过度换气(hyperventilation) 它是通过引起脑血管收缩和CBF减少来降低ICP,有造成脑缺血的危险,目前用于顽固性高颅压或神经症状急剧恶化时短时间应用。 (3)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s)

病因及手术治疗 1:减少脑实质成分:颅内占位性病变切 除术,坏死脑组织清除术。 2:减少脑脊液量:脑脊液分流。 3:增加颅腔容积:去大骨辦减压术

颅内压监测 一、颅内压监测指征: 1、重型颅脑外伤(GCS=3~8分)、头部CT扫描异常(血肿、脑挫裂伤、脑水肿、基底池受压、脑室系统变窄等); 2、头部CT正常时若患者年龄〉40岁、收缩压〈90 mmHg、单侧或双侧锥体束征阳性时也应考虑行颅压监测。 3、轻型、中型脑外伤(GCS=9~15分)时,不应常规使用颅压监测,但对某些CT显示有占位性损伤的清醒患者也可考虑进行颅压监测

二、颅内压监测的方法: 以脑室导管法最常用,其次为硬膜外或硬膜下置管法。 监测的持续时间:ICP正常×48~72小时,但要充分估计到迟发性颅高压出现的可能性。

三、颅内压监测的作用: 1、诊断:可以连续地、动态地观察颅内压的变化。 2、治疗:通过颅内压的变化,指导治疗;通过脑室液的引流,降低颅内压。 3、判断预后:有大量证据表明ICP的监测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ICP正常的患者预后最好,可控制的颅高压患者预后次之,难以控制的颅高压患者预后最差。无法控制的持续高于25~30mmHg颅高压被称之为“Deadly ICP)。

四、颅内高压的治疗阈值: ICP增高的治疗需要有相对定量的指标,其目的在于防治脑疝形成的同时,也应考虑到医源性过度降颅压可能引起的其他不良后果,因为一个适当的脑灌注压(CPP)可能比ICP本身更为重要,而准确的CPP数值取决于持续的ICP及BP监测(CPP=平均动脉压—ICP)。目前较一致的观点是当颅内压上限为20~25 mmHg时,应开始进行降颅压治疗。

五、颅压监测的并发症(脑室法): 1、感染:发生率约5%(0~9.5%)。 2、血肿:发生率约1.1%。 3、堵塞:发生率约6.3%。 4、移位:发生率约3%。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