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主要内容 热水管路的阻力数 不等温降水力计算的方法及步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八章 第四节 机动 目录 上页 下页 返回 结束 一个方程所确定的隐函数 及其导数 隐函数的微分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2.3 函数的微分. 四川财经职业学院 课前复习 高阶导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作业解析: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第7章 枝状管网水力工况分析与调节.
第二章 供暖工程设计 东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供热工程 GONG RE GONG CHENG 单元4 热水采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课程名称:供热工程 教学对象:建环专业 讲课章节:分户计量热水供暖系统
第2章 气体输配管网 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
第3章液体输配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 3.1液体管网水力特征与水力计算 特点: 水的密度远远大于气体,能量 方程中的位压 转化为.
1.8 支路电流法 什么是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的推导 应用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支路电流法的应用举例.
合肥市职教中心 李劲松.
第五章 管路计算 第一节 管路计算的任务 第二节 简单管路计算 第三节 串联与并联管路计算 第四节 管网计算基础 第五节 压力管路中的水击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地基附加应力之三——空间问题 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 基础底面形状, 即为荷载作用面 平面问题 荷载类型,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混合离子络合滴定的最低允许PH值的计算 报告人:肖开炯.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计算.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10.2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稳压电源质量指标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工作原理 三端集成稳压器
物理 九年级(下册) 新课标(RJ).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第三章:恒定电流 第4节 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
Three stability circuits analysis with TINA-TI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连加、乘加、乘减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第五节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 一、 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二、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计算法 三、两类曲面积分的联系.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6-1 求题图6-1所示双口网络的电阻参数和电导参数。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第八章 总线技术 8.1 概述 8.2 局部总线 8.3 系统总线 8.4 通信总线.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例题2-15讲解 主讲人 束美其.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高中数学选修 导数的计算.
第十章 机械的摩擦、效率与力分析 Mf = F21r =fvQr F21=fN21=fQ/sinθ=fvQ
复习: 欧姆定律: 1. 内容: 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表达式: 3. 变形公式: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H a S = a h.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9.6.2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1. 无输出变压器(OTL)的互补对称放大电路 +UCC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本讲主要内容 热水管路的阻力数 不等温降水力计算的方法及步骤

一、热水管路的阻力数 阻力数概念:根据 管段的阻力数s表示当管段通过1kg/h水量(单位流量)时的压力损失值。

1、串联管路的总阻力数 如图(p78)所示(类似串联电压),串联管段的总压降为: 把 带入上式得出:

—串联管段管路的总阻力数, Pa/(kg/h)2 上式表明:在串联管路中,管路的总阻力数为各串联管段阻力数之和。

2、并联管路的总阻力数 如图(p78)所示(类似并联电压),并联管路的总流量为各并联管段流量之和。 把 带入上式得出:

—并联管段的总通导数,(kg/h)/Pa1/2 由 得 G1: G2: G3= : :

由上式可见,在并联管路上,各分支管段的流量分配与其通导数成正比。 各支管段的阻力状况(阻力数s)不变时,管路的总流量在各分支管段上的流量分配率不变。管路的总流量增加或减小多少倍,并联环路分支管段也相应增加或减少多少倍。

二、不等温降水力计算 概念:所谓不等温降水力算,就是在单管系统中各立管的温降不相等的前提下进行水力计算。它以并联环路节点压力平衡的基本原理进行水力计算。 方法:当中一个并联支路节点压力损失确定后,对另一个并联支路(例如对某根立管),预先给定其管径d(不是预先给定流量),从而确定通过该立管的流量以及该立管的实际温度降。

这种计算方法对各立管间的流量分配,完全遵守并联环路节点压力平衡的水力学规律,能使设计工况与实际工况基本一致。

不等温降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 进行室内热水供暖系统不等温降的水力计算时,一般从循环环路的最远立管开始。 1、首先任意给定最远立管的温降。 一般按设计温度增加2~5℃。由此求出最远立管的计算流量Gj,根据该立管的流量,选用R(或v)值,确定最远立管管径和环路末端供回水干管的管径及相应的压力损失值。

2、确定环路最末端的第二根立管的管径。 该立管与上述计算管段为并联环路。根据已知节点的压力损失 ,从而确定通过环路最末端第二根立管的计算流量及其计算温度降。 3、按照步骤2,依次确定出该环路上供回水干管各管段管径及其相应的压力损失以及各立管的管径、计算流量和计算温度降。

4、系统中有多个分支循环环路时,按上述方法计算各个分支循环环路。 计算得出的各循环环路在节点压力平衡状况下的流量总和,一般都不会等于设计要求的总流量,最后需要根据并联环路流量分配的原则和压降变化的规律,对初步计算出的各循环环路的流量、温降和压降进行调整,水力计算才告结束。

采用当量阻力法进行水力计算。整根立管的计算阻力系数 查用附录5-7。 计算步骤: 计算最不利环路平均比摩阻Rpj 机械循环异程式单管顺流式热水供暖系统 不等温降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 采用当量阻力法进行水力计算。整根立管的计算阻力系数 查用附录5-7。 计算步骤: 计算最不利环路平均比摩阻Rpj 一般以最远立管环路为最不利环路。

计算立管Ⅴ 设计供回水干管6和的管径 计算立管Ⅳ 设立管的温降=30℃(比设计温降大5℃),求得立管流量GV。根据GV、Rpj,选择立、支管管径。 根据GV、d查,求出。 设计供回水干管6和的管径 计算立管Ⅳ 立管Ⅳ与环路6—Ⅴ—并联,由 →d查。根据、d查得:GIV。依据热负荷、流量,求出立管Ⅳ的计算温降。

按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图左侧(图5-7,p86)循环环路的初步计算流量Gj2和压力损失 。

将左侧计算压力损失按与右侧相等考虑,则左侧流量变为1180(4513/4100)0.5。 系统初步计算总流量为2434。 系统总设计流量为2573。 两者不相等。因此,需要进一步调整各循环环路的流量、压降和各立管的计算温降。

调整各循环环路的流量、压降和各立管的计算温降。 根据并联环路流量分配原则和压降变化的规律,按下列步骤进行调整。 根据a= ,计算各分支循环环路的通导数a值。 根据并联管路流量分配的规律,确定在设计总流量条件下,分配到各并联循环环路的流量。

并联环路流量分配比等于其通导数之比,即 又并联环路 则 记调整后左右两侧并联环路的流量分别 、 ,可计算出两侧调整后的流量。

确定各并联循环环路的流量、温降调整系数。 右侧环路: 流量调整系数 温降调整系数 左侧环路: 根据左侧和右侧并联环路的不同流量调整系数和温度调整系数,乘各侧立管的第一次算出的流量和温降,求得立管的最终计算流量和温降。

并联环路节点的压力损失值,可由下式确定 压力损失调整系数 右侧环路: 左侧环路: 调整后左右侧环路节点处的压力损失。 计算两侧有计算误差。

7、确定系统供回水总管管径及系统的总压力损失。 并联环路水力计算调整后,剩下最后一步是确定系统供回水总管管径及系统的总压力损失。

由于各立管的温降不同,通常近处立管的流量比按等温降法计算的流量大,远处立管的流量小。 因此,即使在同一楼层散热器热负荷相同情况下,近处立管的散热器的平均水温增高,所需的散热器面积较小些,而远处立管需要增加些散热器面积。

异程式系统采用不等温降法进行水力计算的主要优点 : 完全遵守节点压力平衡分配流量的规律,并根据各立管的不同温降调整散热器的面积,从而有可能在设计角度上去解决系统的水平失调现象。 因此,当采用异程式系统时,宜采用不等温降法进行管路的水力计算。对大型的室内热水供暖系统,宜采用同程式系统。

根据、G定d,d不连续,水平失调在所难免。 等温降与不等温降比较: 根据、G定d,d不连续,水平失调在所难免。 等温降 不等温降 相同 不同,从远至近渐减 与运行情况 不甚相符 相符 水平失调 较严重 不存在 准确程度 差 好 散热器面积 不能调整 可调整(根据各立管 的不同调整) 计算顺序 无 必须先水力计算,然后才能进行散热器面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