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医系 陈良金 三峡大学医学院 1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 机。 2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 断和鉴别诊断。 3 、熟悉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高热 证的急救处理。 4 、了解外感发热的调护、预后 目的要求.
Advertisements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辨 证辨 证 辨 证辨 证. 辨 证 第二部分 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 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 进行分析归纳,借以推究病机, 判断病位、病性、正邪盛衰状 况的一种辨证方法。
感 冒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系 陈良金 一、概述 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 能失调,以鼻塞、流涕、喷嚏、头痛、 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一种外感疾病。 (一)定义: 病情严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传染迅速 ---- 时行感冒.
外感发热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教学目的 了解外感发热的概念、范围、病因病机。 熟悉外感发热的主要证候及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 掌握外感发热各型的证治方药。
( 一 ) 八纲辨证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with Eight Principles.
辨证论治概述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定义 1、辨证 —— 就是将四诊所得到的患 者的症状、体征、患病过程等有关 资料,运用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 析,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 以及正邪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和 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的过程。
第四章 卫气营血辨证 辽宁中医药大学 温病学教研室. ( 1 )概念: 温邪初袭人体,引起以卫外功能失调为主 要表现的一类证候。 属于外感病表证的范畴。 卫气营血的证候与病机 1. 卫分证.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温 病 教 研 室.
第一节 感冒 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学习目的 掌握外感风寒与外感风热的辨证论治。 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机。 了解感冒与伤风、时行感冒的区别;了解 感冒其它证型的辨证施治。 返回本节首页返回目录 下篇:内科病证 第一节 感冒.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第二节 辨肺病证候 概 说 概 说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1 、生理功能:肺之经脉起于中焦,下 络大肠,与大肠相表里。主气司呼吸,主 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 2 、病因:
病 机 概 念 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理. l. 掌握病机的基本概念及层次结构 2. 掌握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和疾病发展 转归的关系 3. 掌握阴阳偏胜、偏衰、互损、格拒、 亡失的病机 【病机】 【本章重点】
第二节 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 的应用.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是对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 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1 )阴阳是一属性概念 2 )阴阳代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 )阴阳双方必须相互关联(在同一层次)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第九章 脏 腑 辨 证 王明三 Tel
模块四 病因病机学说基础及应用.
第三节 望舌苔.
第四章 病因病机.
温 病 学.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病因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教学目标 第八章 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 熟悉:中医寒、热、湿邪的 性质和致病特点;肾 肝脾功能失常导致妇 科疾病的主要机制。
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风、寒、湿、燥、火外邪致病的病理变化。
中医诊断学 Diagnostics of TCM 第一章 问 诊 Interrogation
感 冒.
温 病 学 病 例 分 析 长 春 中 医 学 院 温 病 教 研 室.
第九章 外感病辨证.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
现在,为了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向同学们提出两个问题:
第三节:问 诊 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方法 三:问诊的主要内容.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中医学教程 沈世林 博士 二00六年十月.
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介绍.
痹 证 (Bi Syndrome) 概念** 病因病机** 辨证** 针灸治疗** 注意事项.
46、 痹 证.
王 付 制 作.
辨 证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宗士群.
第五章 病 机 第二节 基本病机.
第三节 脏腑病机 一、五脏病机 二、六腑病机 三、奇恒之腑病机.
第八章 八纲辨证 中医学教研室.
望 诊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全身和局部表现、舌象及排出物等,以收集病情资料的诊察方法。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第八章 病性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阴阳学说.
第七章 病因与气血津液辨证.
经行感冒.
便秘.
项目二 病机学说的基本内容.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第八章 病 机.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中医基础理论 第七章 病 机.
气血同病辩证.
第四章 病因病机 薛霁 首都医科大学 邹志东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首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黄小波.
第九章 脏腑辨证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严石林.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胃阴亏虚.
第二章 寒证 广西医科大学中医学教研室 主讲:李 展.
第十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内伤发热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医教研室 董振华.
第五章 八纲辨证 主讲:赵中玮.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 医 八 纲 辨 证 主讲人:副主任中医师古献民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什么叫八纲 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八个辨证的纲领。 什么叫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是辨证论治的总纲。是医生根据四诊所搜集的各种病情资料,将疾病的病位、性质、邪证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个纲领就叫做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的概念与源流 临床运用 八纲辨证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任何一对和其它两对相连,辩表里须与寒热、虚实相关联。在一定条件下,症候之间还会相互转化,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还会出现假象。

八纲辨证的源流 八纲辨证出处和历代医家的论述 奠基于《黄帝内经》 运用于《伤寒杂病论》 明代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说:“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明此者,万病皆指掌矣” 清代医家程钟龄《医学心悟》说“医道至繁何以得其要领而执简驭繁、受病百端,不过表里、寒热、虚实、阴阳,八字尽之,则变而不变矣。”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 通过对疾病的部位、性质、邪正盛衰的辨别将其复杂的临床表现归纳为八种最基本的证候。 表证与里证、寒证与热证、 虚证与实证、阴证与阳证, 四对既互相对立而又互有联系的八个方面证候 其实,它们并不是完整而具体的证, 只是对病情的大体分类而已。

表里辨证 表与里是用以概括和辨别疾病部位和病势趋向的一对纲领。 表与里是一对相对相对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1.从部位论 2.从病势趋向论 表与里是一对相对相对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1.从部位论 2.从病势趋向论 任何疾病的辨证,都应分辨病位的表里,而对于外感(热)病来说,其意义则尤为重要。

适用范畴 表里辨证是对外感病发展阶段性的最基本的认识,它可说明病情的轻重浅深及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掌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取得诊疗的主动权。 辩表里能判断病情的轻重、深浅及病理变化趋势进退,取得治疗上的主动权,为解表与治里提供依据。

表证 基本概念: 指外感六淫之邪气经皮毛、口鼻侵入机体, 正气(卫气)抗邪所表现轻浅证候的概括。 表证主要见于外感疾病初期阶段。 特点:有感受外邪的因素可查,具有发病急、病程短等。

临床表现 新起恶风寒,或恶寒发热、 头身痛、喷嚏,鼻塞,流涕, 咽喉痒痛,微有咳嗽,气喘等症。 舌苔薄白,脉浮。

表证的共同特征 感受六淫、疫戾 新起恶寒、或恶寒发热并见, 脉浮,舌苔没有明显变化 内部脏腑症状不明显

辩证要点 一、有感受外邪的病因可找 二、有以寒热并见为必有症状

里证 基本概念:泛指病变部位在内, 由脏腑、气血、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证候。 里证与表证相对而言,其概念非常笼统,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说凡不是表证(及半表半里证)的特定证候,一般都可属于里证的范畴,即所谓“非表即里”。

里证的成因 大致有三种情况: 1.由外邪不解,内传入里侵犯脏腑 2.外邪直接侵犯脏腑 3.情志内伤,饮食劳倦等因素,直接损伤脏腑, 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出现的种种病证 。

临床表现 症候繁多,临床表现要与寒热、虚实和脏腑辨证结合。这里仅与表证相对而言列举如下。 壮热、汗出、口渴、便结、腹痛、烦躁谵妄、腹泻呕吐、舌红苔黄或白腻、脉沉。

里证 辩证要点 一、病位已不在表,也非半表半里,邪已深入于内。 二、以病邪入侵不同的脏腑而症状而各异,通常以辩实热、实寒证为例。

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一、鉴别: 寒热 脉象 舌象 表证 恶寒发热同时并见 浮 一般舌苔薄,舌质无明显变化 里证 但寒不热、但热不寒或无寒热 沉 舌苔厚腻或无苔,舌质变化明显

表证和里证的关系 二、相互关系 有两种情况 转化 表里同病

半表半里证 在六经辨证中称为少阳病证 外邪由表内传,尚未入于里, 或里邪透表,尚未至于表, 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半表半里证。

临床表现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 默默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 机理: 病在半表半里,正邪交争,

寒热辨证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也是疾病过程中阴阳偏盛偏衰的表现。

寒证 基本概念: 指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 导致机体机能活动衰退所表现的 具有冷、凉特点的证候。 病因:多因外感阴寒邪气, 或过服生冷寒凉,阴寒内盛, 或因内伤久病,阳气耗伤。

寒证 临床表现:各类寒证证候表现不尽一致, 但常见的有: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 口淡不渴,肢冷踡卧,痰、涎、涕清稀, 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 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紧等。

寒证 辩证要点 一、阳气不足或阴盛伤阳是主要机理 二、阳气受遏或不足,不能发挥温煦形体的作用。故根据主证恶寒、肢冷、蜷卧、喜暖、面白、舌淡、苔白滑等

热证 基本概念: 指感受热邪,或阴虚阳盛,或脏腑阳气亢盛,或五志化火 导致机体机能活动亢进 所表现的具有温、热特点的证候。

热证原因 外感火热之邪 寒邪化热入里 七情过激郁而化火 饮食不节,积滞化热 房室劳伤,劫阴夺精,阴虚阳亢

热证 临床表现: 各类热证的证候表现不尽一致,但常见的有: 发热,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 面红目赤,烦燥不宁, 痰、涕黄稠, 小便短赤,大便干结, 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等。

热证 辩证要点: 以阳热亢盛或阴虚内热为主要病理机制 以发热、恶热喜冷、面红目赤、脉数为主症 有热伤津液表现,如:渴饮、便结、尿赤、苔黄干 有火热灼伤血络,迫血妄行的表现,如:吐血、衂血

寒热证鉴别要点 寒证与热证—— 是机体阴阳盛衰的反映 是疾病性质的主要体现 故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进行综合观察

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 恶寒发热及对寒热的喜恶, 口渴与否,面色的赤白, 四肢的温凉,二便、 舌象、脉象等

寒证与热证鉴别表 证 型 寒 热 口渴 面色 四肢 神态 痰 涕 二 便 舌 象 脉 恶寒喜热 不渴 淡白 冷 踡卧少动 清 稀 色 白 迟 大便稀溏 小便清长 舌淡苔白而润滑 迟 或 紧 恶 喜 渴 饮 红 赤 仰 卧 躁 动 黄 稠 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而干 数

寒热之间的关系 1.寒热错杂 2.寒热转化 3.寒热真假

虚实辨证 概念:虚实辩证施辨别人体正气强弱和病邪盛衰的两个纲领。 虚——指正气虚,是人体脏腑生理活动及维持活动的基础物质如:气、血、津液不足。 实——指邪气亢盛有余。 通过虚实辨证,可以了解病体的邪正盛衰,确定治疗原则,及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虚证 概念:虚证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产生的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虚证 病因 饮食失调→营血生化之源不足 思虑太过、悲哀卒恐、过度劳倦→耗伤气血营阴 房室不节→耗损肾精元气 久病失治、误治→损伤正气 大吐、大泻、大汗、出血、失精→阴液气血耗损

临床表现 各种虚证的表现极不一致 各脏腑虚证的表现各不相同 所以很难用几个症状全面概括 常见的有:心悸、脉结代;咳嗽痰少、颧赤盗汗;食少、腹胀、便溏;眩晕、耳鸣、视力减退、月经量少;腰痛、阳痿、肢冷。

虚证 辩证要点可归纳为两大类: 阳气不足——面色恍白,神疲乏力,气短自汗,形寒肢冷,尿清便溏,舌淡胖、嫩,脉虚弱沉迟。 阴血不足——面色淡白或萎黄,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实证 所形成的各种 临床证候的概括 人体感受外邪 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 或体内病理产物蓄积 实证是非常笼统的概念,范围极为广泛,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其病因病机主要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以及虫毒等邪气侵犯人体,正气奋起抗邪,故病势较为亢奋、急迫。二是内脏机能失调,气化障碍,导致气机阻滞,以及形成痰、饮、水、湿、瘀血、宿食等,有形病理产物壅聚停积于体内。 由于感邪性质的差异,致病的病理产物不同,以及病邪侵袭、停积部位的差别,因而各自有着不同的证候表现,所以很难以哪几个症状作为实证的代表。临床一般是新起、暴病多实证,病情激剧者多实证,体质壮实者多实证。

实证 形成原因: 一、外邪入侵人体的初期或中期,邪气亢盛而正气尚未虚衰,邪正相争处于剧烈阶段。 二、内脏功能失调,以致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停留于体内。 三、因食积、虫处于体内所致。

临床表现 常见的主要有:发热,腹胀痛拒按,胸闷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呼吸气粗,痰涎壅盛,大便秘结,或下利、里急后重,小便不利,或淋沥涩痛,舌质苍老,舌苔厚腻,脉实有力。 证候表现各不相同 很难以哪个症状 作为实证的代表 感邪性质的差异 致病的病理因素不同 病邪侵袭、停积部位的差别

实证 辨证要点: 实证是邪实正未虚,正邪剧争所致 病邪性质各异,症见多端,具体要详细参详

虚实证鉴别要点 一般说来: 虚证——身体虚弱,实证——身体粗壮。 虚证——声息低微,实证——声高息粗。 久病——虚,暴病——实。 舌质淡嫩,脉象无力——虚; 舌质苍老,脉象有力——实。

虚证与实证鉴别表 证 型 病 程 体 质 精 神 声 息 疼 痛 脘 腹 发 热 恶 寒 舌 象 脉 虚 长 久病 多 弱 萎 靡 喜 按 低 微 喜 按 按之 不痛 胀满 时减 五心烦热午后微热 畏 质嫩 少苔 或 无苔 无 力 实 短新病 壮 兴 奋 高 气 粗 拒 疼痛 不减 蒸蒸状热 质老苔厚腻 有

虚实之间的关系 虚实夹杂 虚实转化 虚实真假

阴阳辨证 阴阳辩证施概括证候类别的一对纲领,由于阴、阳分别代表事物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故疾病的性质、临床的证候,一般都可归属于阴或阳的范畴。 阴阳辨证是基本辨证大法,也是八纲辨证中的总纲

阳证 兴奋、躁动、亢进、明亮等 归 表现的表证、热证、实证 属 为 阳 证 症状表现于外的、向上的、容易发现 病邪性质为阳邪致病 病情变化较快

阴证 抑制、沉静、衰退、晦暗 归 等表现的里证、寒证、虚证 属 为 阴 证 症状表现于内的、向下的、不易发现 病邪性质为阴邪致病 病情变化较慢

阴证 概念:是指机体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或暗淡,精神萎靡,身重倦卧, 畏冷肢凉、倦怠乏力、语声低微,纳呆、 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气腥, 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 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语声低微——气虚 畏冷肢凉、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泄气腥——里寒 舌淡胖嫩,脉沉迟、微弱、细——虚寒舌脉

阴虚证 概念:是指机体阴液亏虚,而导致阴不制阳的虚热证。 临床表现:常见的有形体消瘦,两颧发赤,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眩晕心悸失眠,咽干口燥,大便干结,舌红、绛,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阴证与阴虚证的辨别 以上两者截然不同。阴证是体内阳气不足,温煦不足或代谢产物停留,而阴虚是热象虚热,津液亏损,突出一个 “干” 字。其次要注重脉、舌象。

阳证 概念:机体阳气亢盛,脏腑功能亢进导致阳热壅盛而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面色赤,恶寒发热,肌肤灼热,烦躁不安, 口渴饮冷,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语声高亢, 呼吸气粗,喘促痰鸣,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 面赤,肌肤灼热,烦躁不安,小便短赤——热证 语声高亢,呼吸气粗,喘促痰鸣,大便秘结——实证 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脉浮数、洪大、滑实——高热舌脉

阳虚证 概念:阳虚是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的病变和证候,又称虚寒证。 临床表现:常见的有面色恍白,形寒肢冷,喜踡卧,神疲乏力,痛处喜温喜按,小便清长,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微或沉迟无力。

阳证与阳虚证的辨别 两者均叫阳证,但性质截然不同。 阳证表现实热证,是阳气亢盛,功能亢进 阳虚证是阳气不足失于温煦 其次注重脉、舌象

阳证与阴证鉴别表 阴证 阳证 问 望 闻 切 四诊 恶寒畏冷,喜温, 食少乏味,不渴或喜热饮, 小便清长或短少,大便溏泻气腥 身热,恶热喜凉,恶食心烦,口渴饮冷, 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望 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倦卧, 精神萎靡,倦怠乏力、 舌淡胖嫩, 面色赤,烦躁不安, 舌红绛苔黄黑生芒刺, 闻 语声低微, 语声高亢,烦而多言, 呼吸气粗,喘促痰鸣, 切 腹痛喜按,肢凉, 脉沉迟、微弱、细。 腹痛拒按,肌肤灼热, 脉浮数、洪大、滑实

阳虚与阴虚的鉴别表 面色 寒热 口渴 出汗 两便 舌 脉 阳虚 淡白 形寒肢冷 口淡不渴 自汗 小便清长大便溏 舌淡苔白 沉迟无力或微 阴虚 两颧发赤 午后潮热五心烦热 咽干口燥 盗汗 小便黄赤大便干 舌红少苔 细数

亡阴亡阳 亡阴亡阳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由于阴液与阳气衰竭而出现的危重证候。

亡阴 亡阴证——是机体阴液衰竭所表现的一种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大汗出,汗热而粘,手足温,口渴喜冷饮,呼吸气粗,舌红干,脉细数无力。 亡阴原因:一是高热、大汗、大泻、大出血等致阴液迅速丧失; 二是阴亏日久,渐至枯竭 三是阳虚日久,反致阴液耗竭。

亡阳 亡阳是机体阳气暴脱所表现的一种危重证候。 临床表现:大汗淋漓,汗冷而清稀,肌肤冷,手足厥冷,口淡不渴,或喜热饮,气微,舌淡暗,脉微欲绝。 亡阳原因:一是邪气极盛,暴伤阳气 二是阳虚日久,渐至亡脱 三是亡阴导致亡阳

亡阴亡阳的鉴别 汗 面色 四肢 神志 呼吸 口渴 舌象 脉象 亡阴 汗热 潮红 温和 躁妄不安 喘息气短 红干 细数疾 亡阳 汗凉 苍白 厥冷 神识昏迷 气息微弱 不渴 淡润 微欲绝

思考题 什么叫八纲? 什么是表证,怎样识别表证? 寒证、热证的临床表现如何? 什么叫亡阴、亡阳?并如何鉴别?

附注:八纲研究进展 八纲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总纲。有人认为它源于《内经》,发展于仲景,规范于宋,完善于明,推普于清。 (一)八纲的现代理解 1.对八纲辩证的“证”的理解 2.“三论”在八纲中的解释 3.机体反应性的解释 (二)八纲证的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