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中的 初等教育学院 李林波
数学文化中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简要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使学生领略与圆周率有关的方法、数值、公式、性质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如圆周率值精确已成为平价电脑性能的最佳方法之一);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古希腊季中国古代的割圆术,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以及数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涵……”
圆周率是人类获得的最古老的数学概念之一,早在大约3700年前(即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古埃及人就已经在 用256/81(约3 圆周率是人类获得的最古老的数学概念之一,早在大约3700年前(即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古埃及人就已经在 用256/81(约3.1605)作为π的近似值了。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求π的努力。
什么是圆周率? 圆周率是圆周与直径之比 习惯以 表示圆周率 3.14、3.1416、22/7 圆周率有何重要?
的应用 圆周公式: C = 2r 圆面积公式: A = r 2
的应用 球体面积公式: A = 4r 2 球体体积公式: V = 4/3r 3
符号 的起源 1632 年,英國数学家奧特雷德(William Oughtred, 1574 1660)首先以 “/” 來表示圆周率。 希腊文中,圆周为“”,直径为 “”。 1736 年以后,瑞士数学家欧拉开始提倡以 “” 表示圆周率。 到了今天, “” 已经成为圆周率的「代号」了。
圆周率的历史发展阶段 初期:实验法和几何法 中期:分析法 晚期:计算机的介入
实验及直观时期 古时,人类对圆周率只有一个粗略的概念。 值的计算多以直观或量度而得。 《舊約聖經.列王紀上卷》第 7 章第 23 节有以下的记载: 「他(指所羅門王)又鑄造了一個銅海,樣式是圓的,高五肘,徑十肘,圍三十肘。」 换句话说,当时的人认为 = 3。 肘:〔音爪〕
实验及直观时期 在中国,在汉代以前,人们也都认为 = 3。 约于公元前一世紀写成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圆径一而周三」的说法。 后汉的天文学家张衡(78 139)认为圆周率为 92/29 3.1724。 髀:〔音比〕 同时也用 10 3.1623 表示圆周率。
阿 基 米 德 法
几何法时期 阿基米德(Archimedes, 287 B.C. 212 B.C.) 阿基米德利用了几何方法,计算出以下结果: 阿基米德的方法與劉徽的差不多,故在講座上祇介紹劉徽的方法。 即 3.1408 < < 3.1429 或 3.14。
內外正六边形
內外正十二边形
24、48、96…从圆內接正多边形和圆外切正多边形同时入手,里外两个正多边形去逼近圆面积。 他计算出圆內接正96边形与圆外切正96边形的周长,取得圆周率的近似值 「 」 阿基米德数
割圆术 刘徽(生于公元三世紀) 三国魏晋時代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 魏景元四年(即 263 年)为古籍《九章算术》作注释。 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计算圆周率的方法。我们称这方法为「割圆术」。 魏景元為魏朝最後的一個年號,當時的皇帝是曹奐,號魏元帝。
刘 徽 割 圆术
正六边形
正十二边形
正二十四边形
割圆术
割圆术 先作一个半径为 1 单位的圆。 然后作內接正六边形。 由此逐步算出 2n 6 內接正多边形的周界。(n = 1 , 2 , 3 , …) 刘徽认为:「割之弥細,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劉徽的方法(阿基米德的方法亦同,)其實亦有上、下限的概念,但在講座中將不會談及。 彌:〔音尼〕 刘徽一直计算到 96 边形的周界,得 3.14 的结果。
祖冲之 祖冲之(429 500) 中国南北朝時代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和工程师。 他应用刘徽的「割圆术」,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的正确数值。
《隋書.律曆志》 3.1415926 < < 3.1415927 約率: 密率: 「宋末,南徐州從事史祖沖之更開密法,以圓徑一億為一丈,圓周盈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密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約率:圓徑七,圓周二十二。」 祖沖之的方法已失傳,故無法知道他使用那個內接多邊而求得上述結果。 「宋末」指南朝的宋朝。南朝為「宋齊梁陳」。 朒:〔挪玉切〕〔nuk9〕 參考音:服〔fuk9〕 3.1415926 < < 3.1415927 約率: 密率:
祖冲之的成就 祖沖之计算出的圆周率精密度相当高,之后的九百多年中,世上再沒有人能够计算出更佳的圆周率结果。 可惜在《隋書.律曆志》卻有以下記載: 「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所著之書,名為《綴術》,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是故廢而不理。」 《綴術》一书已经失传! 有說《綴術》一書可能流傳往日本,或者會從日本的古籍中找到,但希望和機會不大了。
阿基米德曾用圆内接 96边形和圆外切96边形夹逼的方法证明了 由 和 导出 公元5世纪,祖冲之指出 比西方得到同样结果几乎早了1000年
阿尔·卡西 阿尔·卡西(Ghiyath al-Din Jamshid Mas‘ud al-Kashi, 约 1380 1429) 中亚西亚地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于撒马尔罕天文台工作。 1424 年,发表了圆周率的 17 位准确数字。 他生於卡尚,今伊朗德黑德南部的城巿。 撒馬爾干天文台位於今烏茲別克境內東南部,一個以回教建立的城巿,一個美麗的古城。
范柯倫 范柯倫(Ludolph van Ceulon, 1540 1610) 德国人,但长期居于荷兰。 1610 年,算出有 35 位的 值。 德语中,圆周率被为 “Ludolphsche Zahl”。
十五世纪中叶,阿尔·卡西给出π的16位小数,打破了祖冲之的纪录 1579年,韦达证明 1630年,最后一位用古典方法求π的人格林伯格也只求到了π的第39位小数
分析方法 从十七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用更先进的分析方法来求π的近似值,其中应用的主要工具是收敛的无穷乘积和无穷级数,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用此类方法求π近似值的实例。
分析时期 1671 年,苏格兰数学家格雷哥里(James Gregory, 1638 1675)发表了以下数式: 1674 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 1716)将1 代入 x 得: 韋達、華理斯、萊布尼茲三位的數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收歛的速度非常之慢。 格雷哥里公式的證明可參考《Breakthrough Pure Mathematics Calculus and Coordinate Geometry》2nd Edition, p.415
一百位小数 1706 年,英国数学家梅欽(John Machin, 1680 1751)建立了一个重要公式: 利用此式,再加上前面的「格雷哥里公式」,他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的数值。 梅欽的譯音很多,其中有書譯成「馬信」或「馬陵」。 欽:〔音音〕 令 A = tan-1(1/5),從而 tan A = 1/5, 則 tan2A = (2 tan A)/(1 - tan2A) = 5/12。又,類似地,tan4A = 120/119。 設 B = 4A - , 則 tan B = tan(4A - ) = ((120/119) - 1)/(1 + (120/119)) = 1/239。 由此得 = 4A - B = 4 tan-1(1/5) - tan-1(1/239)。 參考自:《數學的猜想與發現》溫光編著,地質出版社 = 3. 14159 26535 89793 23846 26433 83279 50288 41971 69399 37510 58209 74944 59230 78164 06286 20899 86280 34825 34211 70679 … …
欧拉 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 - 1783) 瑞士数学家。 “” 符号的倡义者。 13岁入大学,17岁取得硕士学位,30岁右眼失明,60岁完全失明。
欧拉公式 2/6 那公式的證明,可見《天才之旅》一書。 公式參考自《神奇的 》布拉特納著,商周出版
欧拉公式
1656年,沃里斯(Wallis)证明 取 取
在微积分中我们学过泰勒级数,其中有 当
取 取
在中学数学中证明过下面的等式 A C B D 左边三个正方形组成的矩形中, 由 和 可得 和 的展开式的收敛速度都比 快得多
麦琴(Machin)给出 (Machin公式) 记 , ,得 此式求得了π的第100位小数且全部正确
蒲丰拋针 蒲丰(Comte de Buffon, 1707 1788) 法国数学家。 在 1777 年刊行的《或然算术实验》一书中,导入了一条著名的问题。
蒲丰拋针 设在一个水平面上,画一些距离相等的平行线。设该距离为 a。如果把一根质量均勻,长度为 的小针,( < a,)任意地拋掷到这一平面上, 公式證明見《概率萬花筒》蕭文強、林建合著,廣角鏡出版社,46及47頁 或《的今昔》寧挺,福建教育出版社,58至60頁
蒲丰拋針 那么这根小针能和某一直线相交的概率是多少?
蒲丰抛针 資料來自《概率萬花筒》蕭文強、林建合著,廣角鏡出版社,第5頁及《的今昔》寧挺,福建教育出版社,第60頁
其它方法 除用古典方法与分析方法求π的近似值以外,还有人用其他方法来求π的近似值。这里我们将介绍两种方法: 概率方法 数值积分方法
概率方法 取一个二维数组(x,y),取一个充分大的正整 数n,重复n次,每次独立地从 (0,1)中随机地取一对 数x和y ,分别检验x2+y2≤1是否成立。 设n次试验中等式成立的共有m次,令π≈4m/n。 但这种方法很难得到π的较好的近似值。
数值积分方法 还可用其它数值积分公式来求,但用此类方法效果也很难做得比用幂级数展开更好
计算机时期 1949 年 美國 ENIAC 電腦計算 到 2037 位小數 1961 年 IBM 7090 型電腦把 計算到 100265 位小數 1967 年 CDC 6600 型電腦把 計算到 50 萬位小數 1973 年 計算到 100 萬位小數 1983 年 已算到 8,388,608 位小數 1987 年 2936 萬位小數 1990 年 楚諾維斯基兄弟(The Chudnovsky Brothers)計算出 10 億位小數 1997 年 安正金田等人計算至 510 億位小數 今天 計算仍然繼續……
的一个重要性质 兰伯特(Johann Heinrich Lambert, 1728 1777) 原籍瑞士的德国数学家 1761 年,他证明了 不能表示成分数,即 不是一个有理数。 是一个无理数。 證明見香港大學入學試1978年題目。 或《Introduction to Elementary Calculus》Third Edition, Hsieh Shin Ru, p.276, Ex9.129
无处不在的 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 - 1855) 德国数学家。 计算出统计学上「正态分布」曲线的公式。 公式證明見《Applied Statistical handbook》Second Edition by W.K.Chu,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Ltd., pp.64-6
Further Reading [1]梁宗臣:《数学历史典故》,第213页。 [3]华罗庚著:《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郑毓信著:《数学方法论》 [5]王晓勤:《圆周率议案始末》,《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年第9期,62-64。 [6]中国的一页沧桑 [7] 是文化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