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中的 初等教育学院 李林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第三章 微积分学的创始人 : 德国数学家 Leibniz 微分学 导数描述函数变化快慢 --- 变化率 --- 切线 斜率 --- 相对误差 微分 描述函数变化程度 --- 函数值的增量 --- 绝对误差 都是描述物质运动的工具 ( 从微观上研究函数 ) 导数与微分 导数思想最早由法国 数学家 Fermat.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5.4 微 分 一、微分概念 二、微分的运算法则与公式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上的应用. 引例 一块正方形金属片受热后其边长 x 由 x 0 变到 x 0  x  考查此薄片的面积 A 的改变情况  因为 A  x 2  所以金属片面 积的改变量为  A  (x 0 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嗨 大家好! 我是一个常数,谁也改变不了我的大小。 我就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大家猜到我是谁了吗?
圆复习.
圣经中的数学文化.
千古绝技 “割圆术” 刘 徽 的 大 智 慧 王能超 华中科技大学 0805.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换元公式 分部积分公式 小结 1/24.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第六章 定积分 第一节 定积分的概念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第三节 定积分的积分法.
定积分习题课.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九年级数学上册 24.3 正多边形和圆(第2课时) 正多边形的画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八年级下数学课题学习 格点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数格点 算面积.
圓形不簡單 6C (25) 尹凱樺.
冀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周 长 圆 的.
同学们好! 肖溪镇竹山小学校 张齐敏.
1.5.3 近 似 数.
圓周率的發展史.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第四章 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 复合求积公式 — Romberg 算法.
24.3 正多边形和圆.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暢談圓周率 講者:梁子傑 香港道教聯合會青松中學 演出日期: 年4月11日:喇沙書院
求圓周率— 中國古代數學家的貢獻 學習單位:6M2 周界(二)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第九章 数项级数 §9.1 级数的收敛性 §9.2 正项级数 §9.3 一般项级数.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圓周率在中國.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⑴当∠MBN绕点B旋转到AE=CF时(如图1),比较A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圓的認識.
Numerical Estimation.
畢達哥拉斯 與 畢氏定理.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人教版 六年级 数学 下册.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承上启下的 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承上启下的 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承上启下? 承上:上承秦汉文化 启下:下启隋唐文化.
數學報告 π的傳奇 麗澤中學.
3.1无理数2.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4.4弧长和扇形面积 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第六模块 无穷级数 第五节 函数的幂级数展开 一、 麦克劳林 (Maclaurin) 公式 二、 直接展开法 三、 间接展开法.
在直角坐標平面上兩點之間 的距離及平面圖形的面積
H a S = a h.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圆的面积 授课教师:清远市清城区古城小学 罗志霞.
第六单元 整理和复习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复习课 浙江省诸暨市浣东五一小学 傅建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数学文化中的 初等教育学院 李林波

数学文化中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简要介绍圆周率的历史,使学生领略与圆周率有关的方法、数值、公式、性质的历史内涵和现代价值(如圆周率值精确已成为平价电脑性能的最佳方法之一);结合有关教学内容介绍古希腊季中国古代的割圆术,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的逼近思想以及数学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内涵……”

 圆周率是人类获得的最古老的数学概念之一,早在大约3700年前(即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古埃及人就已经在 用256/81(约3  圆周率是人类获得的最古老的数学概念之一,早在大约3700年前(即公元前1700年左右)的古埃及人就已经在 用256/81(约3.1605)作为π的近似值了。几千年来,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求π的努力。

什么是圆周率? 圆周率是圆周与直径之比 习惯以  表示圆周率   3.14、3.1416、22/7 圆周率有何重要?

 的应用 圆周公式: C = 2r 圆面积公式: A = r 2

 的应用 球体面积公式: A = 4r 2 球体体积公式: V = 4/3r 3

符号  的起源 1632 年,英國数学家奧特雷德(William Oughtred, 1574  1660)首先以 “/” 來表示圆周率。 希腊文中,圆周为“”,直径为 “”。 1736 年以后,瑞士数学家欧拉开始提倡以 “” 表示圆周率。 到了今天, “” 已经成为圆周率的「代号」了。

圆周率的历史发展阶段 初期:实验法和几何法 中期:分析法 晚期:计算机的介入

实验及直观时期 古时,人类对圆周率只有一个粗略的概念。  值的计算多以直观或量度而得。 《舊約聖經.列王紀上卷》第 7 章第 23 节有以下的记载: 「他(指所羅門王)又鑄造了一個銅海,樣式是圓的,高五肘,徑十肘,圍三十肘。」 换句话说,当时的人认为  = 3。 肘:〔音爪〕

实验及直观时期 在中国,在汉代以前,人们也都认为  = 3。 约于公元前一世紀写成的《周髀算经》中,就有「圆径一而周三」的说法。 后汉的天文学家张衡(78  139)认为圆周率为 92/29  3.1724。 髀:〔音比〕 同时也用 10  3.1623 表示圆周率。

阿 基 米 德 法

几何法时期 阿基米德(Archimedes, 287 B.C.  212 B.C.) 阿基米德利用了几何方法,计算出以下结果: 阿基米德的方法與劉徽的差不多,故在講座上祇介紹劉徽的方法。 即 3.1408 <  < 3.1429 或   3.14。

內外正六边形

內外正十二边形

24、48、96…从圆內接正多边形和圆外切正多边形同时入手,里外两个正多边形去逼近圆面积。 他计算出圆內接正96边形与圆外切正96边形的周长,取得圆周率的近似值 「 」 阿基米德数

割圆术 刘徽(生于公元三世紀) 三国魏晋時代人。 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 魏景元四年(即 263 年)为古籍《九章算术》作注释。 在书中,他提出了一个计算圆周率的方法。我们称这方法为「割圆术」。 魏景元為魏朝最後的一個年號,當時的皇帝是曹奐,號魏元帝。

刘 徽 割 圆术

正六边形

正十二边形

正二十四边形

割圆术

割圆术 先作一个半径为 1 单位的圆。 然后作內接正六边形。 由此逐步算出 2n  6 內接正多边形的周界。(n = 1 , 2 , 3 , …) 刘徽认为:「割之弥細,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失矣!」 劉徽的方法(阿基米德的方法亦同,)其實亦有上、下限的概念,但在講座中將不會談及。 彌:〔音尼〕 刘徽一直计算到 96 边形的周界,得   3.14 的结果。

祖冲之 祖冲之(429  500) 中国南北朝時代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文学家和工程师。 他应用刘徽的「割圆术」,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七位的正确数值。

《隋書.律曆志》 3.1415926 <  < 3.1415927 約率: 密率: 「宋末,南徐州從事史祖沖之更開密法,以圓徑一億為一丈,圓周盈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朒數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正數在盈朒二限之間。密率:圓徑一百一十三,圓周三百五十五。約率:圓徑七,圓周二十二。」 祖沖之的方法已失傳,故無法知道他使用那個內接多邊而求得上述結果。 「宋末」指南朝的宋朝。南朝為「宋齊梁陳」。 朒:〔挪玉切〕〔nuk9〕 參考音:服〔fuk9〕 3.1415926 <  < 3.1415927 約率: 密率:

祖冲之的成就 祖沖之计算出的圆周率精密度相当高,之后的九百多年中,世上再沒有人能够计算出更佳的圆周率结果。 可惜在《隋書.律曆志》卻有以下記載: 「指要精密,算氏之最者也。所著之書,名為《綴術》,學官莫能究其深奧,是故廢而不理。」 《綴術》一书已经失传! 有說《綴術》一書可能流傳往日本,或者會從日本的古籍中找到,但希望和機會不大了。

 阿基米德曾用圆内接 96边形和圆外切96边形夹逼的方法证明了 由 和 导出  公元5世纪,祖冲之指出 比西方得到同样结果几乎早了1000年

阿尔·卡西 阿尔·卡西(Ghiyath al-Din Jamshid Mas‘ud al-Kashi, 约 1380  1429) 中亚西亚地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 于撒马尔罕天文台工作。 1424 年,发表了圆周率的 17 位准确数字。 他生於卡尚,今伊朗德黑德南部的城巿。 撒馬爾干天文台位於今烏茲別克境內東南部,一個以回教建立的城巿,一個美麗的古城。

范柯倫 范柯倫(Ludolph van Ceulon, 1540  1610) 德国人,但长期居于荷兰。 1610 年,算出有 35 位的  值。 德语中,圆周率被为 “Ludolphsche Zahl”。

 十五世纪中叶,阿尔·卡西给出π的16位小数,打破了祖冲之的纪录  1579年,韦达证明  1630年,最后一位用古典方法求π的人格林伯格也只求到了π的第39位小数

分析方法 从十七世纪中叶起,人们开始用更先进的分析方法来求π的近似值,其中应用的主要工具是收敛的无穷乘积和无穷级数,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些用此类方法求π近似值的实例。

分析时期 1671 年,苏格兰数学家格雷哥里(James Gregory, 1638  1675)发表了以下数式: 1674 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646  1716)将1 代入 x 得: 韋達、華理斯、萊布尼茲三位的數式都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收歛的速度非常之慢。 格雷哥里公式的證明可參考《Breakthrough Pure Mathematics Calculus and Coordinate Geometry》2nd Edition, p.415

一百位小数 1706 年,英国数学家梅欽(John Machin, 1680  1751)建立了一个重要公式: 利用此式,再加上前面的「格雷哥里公式」,他计算出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的数值。 梅欽的譯音很多,其中有書譯成「馬信」或「馬陵」。 欽:〔音音〕 令 A = tan-1(1/5),從而 tan A = 1/5, 則 tan2A = (2 tan A)/(1 - tan2A) = 5/12。又,類似地,tan4A = 120/119。 設 B = 4A - , 則 tan B = tan(4A - ) = ((120/119) - 1)/(1 + (120/119)) = 1/239。 由此得  = 4A - B = 4 tan-1(1/5) - tan-1(1/239)。 參考自:《數學的猜想與發現》溫光編著,地質出版社  = 3. 14159 26535 89793 23846 26433 83279 50288 41971 69399 37510 58209 74944 59230 78164 06286 20899 86280 34825 34211 70679 … …

欧拉 欧拉(Leonhard Euler, 1707 - 1783) 瑞士数学家。 “” 符号的倡义者。 13岁入大学,17岁取得硕士学位,30岁右眼失明,60岁完全失明。

欧拉公式 2/6 那公式的證明,可見《天才之旅》一書。 公式參考自《神奇的 》布拉特納著,商周出版

欧拉公式

 1656年,沃里斯(Wallis)证明 取 取

 在微积分中我们学过泰勒级数,其中有 当

取 取

 在中学数学中证明过下面的等式 A C B D 左边三个正方形组成的矩形中, 由 和 可得 和 的展开式的收敛速度都比 快得多

 麦琴(Machin)给出 (Machin公式) 记 , ,得 此式求得了π的第100位小数且全部正确

蒲丰拋针 蒲丰(Comte de Buffon, 1707  1788) 法国数学家。 在 1777 年刊行的《或然算术实验》一书中,导入了一条著名的问题。

蒲丰拋针 设在一个水平面上,画一些距离相等的平行线。设该距离为 a。如果把一根质量均勻,长度为  的小针,(  < a,)任意地拋掷到这一平面上, 公式證明見《概率萬花筒》蕭文強、林建合著,廣角鏡出版社,46及47頁 或《的今昔》寧挺,福建教育出版社,58至60頁

蒲丰拋針 那么这根小针能和某一直线相交的概率是多少?

蒲丰抛针 資料來自《概率萬花筒》蕭文強、林建合著,廣角鏡出版社,第5頁及《的今昔》寧挺,福建教育出版社,第60頁

其它方法 除用古典方法与分析方法求π的近似值以外,还有人用其他方法来求π的近似值。这里我们将介绍两种方法: 概率方法 数值积分方法

 概率方法 取一个二维数组(x,y),取一个充分大的正整 数n,重复n次,每次独立地从 (0,1)中随机地取一对 数x和y ,分别检验x2+y2≤1是否成立。 设n次试验中等式成立的共有m次,令π≈4m/n。 但这种方法很难得到π的较好的近似值。

数值积分方法 还可用其它数值积分公式来求,但用此类方法效果也很难做得比用幂级数展开更好

计算机时期 1949 年 美國 ENIAC 電腦計算  到 2037 位小數 1961 年 IBM 7090 型電腦把  計算到 100265 位小數 1967 年 CDC 6600 型電腦把  計算到 50 萬位小數 1973 年 計算到 100 萬位小數 1983 年 已算到 8,388,608 位小數 1987 年 2936 萬位小數 1990 年 楚諾維斯基兄弟(The Chudnovsky Brothers)計算出 10 億位小數 1997 年 安正金田等人計算至 510 億位小數 今天 計算仍然繼續……

 的一个重要性质 兰伯特(Johann Heinrich Lambert, 1728  1777) 原籍瑞士的德国数学家 1761 年,他证明了  不能表示成分数,即  不是一个有理数。  是一个无理数。 證明見香港大學入學試1978年題目。 或《Introduction to Elementary Calculus》Third Edition, Hsieh Shin Ru, p.276, Ex9.129

无处不在的  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 1777 - 1855) 德国数学家。 计算出统计学上「正态分布」曲线的公式。 公式證明見《Applied Statistical handbook》Second Edition by W.K.Chu, Educational Publishing House Ltd., pp.64-6

Further Reading [1]梁宗臣:《数学历史典故》,第213页。 [3]华罗庚著:《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4]郑毓信著:《数学方法论》 [5]王晓勤:《圆周率议案始末》,《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年第9期,62-64。 [6]中国的一页沧桑 [7] 是文化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