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单元 小结 西方 人文 精神 的起 源及 其发 展 一、西方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二、启蒙思想与中国明清 之际的批判思想的比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Advertisements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课标版 历史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人民通史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总结.
二轮 通史十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三轮热点复习 选修高考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十章 会计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一节 我国会计工作的管理体制.
面临挑战的中国.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 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 清 单 元 复 习 长 沙 市 十 六 中 李 蓉 执教.
模块一 古代的中国:文明古国制度创新,农耕文明大放异彩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两晋与南朝.
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贺岁信息里蕴含着多少个皇帝,想想他们都是哪个朝代的?
简介:中国历史分期 中国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古代史 社会主义社会(1956—今) 新民主主义社会( )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状态 人民版(必修一).
第3课 从汉到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 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吴光辉.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进程 马尼拉亚太地区高级财政金融会议上,提出了一个加强地 区金融合作新机制的设想,又称“马尼拉框架协议”
第一专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全息数据库 综合能力提升 高频考点突破 1~6 7~12 13~14 备课资料集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故宫的设计与建筑,营造的是封建王朝的大一统气势与中央专制集权的威仪,集中地反映了中国古代森严的封建等级礼制,体现着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威。在故宫的总体布局上,全部宫殿以南北中轴线作严格对称的平面布置,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构成一种庄严肃穆的气势,以突出皇宫的崇高地位。太和殿居于前朝三大殿之中轴线上的中心点,是紫禁城重心所系,以此为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包括皇帝登基、册封皇后、宣布科考等。只有经过重重宫门,才能瞻仰到建于三层台基之上雄伟的太和殿,由此营造出一切以皇帝为中心的环境。故宫建筑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内廷乾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秦始皇的集权管理思想 小组作业.
●温故知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有哪些?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6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四课) 中央官制的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个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高考复习建议 历史必修一.
二轮 通史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2.秦朝是如何拓展疆土的?(西南、北方、南方)
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南京三中 孙微.
复习提问 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回顾.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 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课.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本课内容:
导航页 一、中国历史地理 主要内容 四、中国的近代化 3 二、中国人才选拔制度 三、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
朝 代 歌 夏商与西周,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清朝的建立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 常州市安家中学 郑军锋.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专题(一) 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点三:政治制度的成熟 考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课标: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历 史 全球史观 空 间 时间 世 界 中国: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等 欧洲:两牙;荷兰;英国;法国; 俄国; 德意志;意大利
2 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来形成了什么制度? 同宰相制度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早期政治制度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有中国特色的 民主政治制度 资本主义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的代议制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目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考标点击】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清朝 Qing Dynasty.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高三专题复习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根据材料分析,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丞相? 自古三公论道……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1376年,明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废除总揽地方军政大权的行中书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三司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那时,掌握实权的丞相胡惟勇骄横跋扈,擅权专恣。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同时下令废除中书省和丞相。 明朝地方体制改革后,权力集中到中央,相权扩大; (明朝)中央官制的最大变化是宰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曾多次批评元朝“主荒臣专,威福下移”,认为皇帝怠慢、中书省权重是元朝衰亡的重要原因。故明初虽设中书省,但宰相多不满员,僚属也比元朝大为削减。洪武十一年,命诸司奏事不必关白中书省。十三年,以谋反之罪杀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因而宣布废相之举。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丞相胡惟庸擅权专恣。

皇 帝 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吏 部 户 礼 兵 刑 工 1. 废除丞相制度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故此,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2、内阁形成与发展 亲自掌管 皇 帝 (1)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2)明成祖(永乐帝朱棣)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正式设立内阁制。 (标志) 吏 部 户 礼 兵 刑 工 (3)后来内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日益提高。 “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的权力, 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内阁的创立与发展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 O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部权尽归内阁”(内阁首辅) 票拟权 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侍从顾问 X(时期)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明朝季年,皇帝多不问政事,正德、嘉靖、万历,懒废堕驰,古之所无。朝政至此,遂有权臣应运而生。嘉靖朝,内阁首辅夏衍、严嵩弄权;万历朝复有徐阶、高拱、张居正专权。然有明一代,权臣终不能长久,非罢即诛,何也?阉宦与之抗衡也!其著者,有王振、汪直、刘瑾、冯保、魏忠贤。其势不下于内阁。然阉宦之势终不比于汉唐,何也?内阁与之抗衡也!

材料一:1572年,明穆宗去世,其子明神宗继位。神宗年方10岁,由张居正出任首辅。他依仗皇太后的宠幸,侵夺六部职权,六部皆俯首听命。针对明中后期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的状况,他大力整肃吏治、裁减开支、丈量土地、改革税制。张居正辅政十年,国家财政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但他的改革触犯了官僚地主利益,引起明神宗不满。他死后被抄家,削夺官爵。 材料二: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 材料三:入阁办事者,职在批答,犹开府之书记也,……

“内阁首辅”=“宰相”? 历史上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丞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并无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材料: 明朝钱宰被征编《孟子节文》,散朝回家,吟诗道:“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你昨日的诗作得好。不过我并没有“嫌”迟啊,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连忙磕头请罪。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什么?是如何实现的? 明朝监察百官的厂卫机构无孔不入 明朝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强化。

丞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丞相制 内阁制 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相似点 不 同 点 地位 职权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内侍机构,不能统帅百官 对皇权作用 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制度赋权 非法定;咨询内侍机构,不能统帅百官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皇权

明朝中央制度发展 时间 内 容 职 能 明太祖 废除丞相 六部 分理政务 明成祖 内阁制确立 参与机密事务策 内阁制发展 明神宗 内 容 职 能 明太祖 废除丞相 六部 分理政务 明成祖 内阁制确立 参与机密事务策 内阁制发展 明神宗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 ——《神宗实录》卷五一一页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及解决 西汉 唐朝 宋朝 明朝 基本特点 削夺相权。 a.频繁任免丞相。 b.设“中朝”(又称“内朝”)抑制丞相为首的“外朝”。 实行多相制度,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设门下平章、参知政事等,分化相权。 废丞相,权归六部。 相权的不断分散和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 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改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军机处设于何时?设立军机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清朝雍正时设置; 直接原因: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根本目的:加强专制统治,巩固清王朝政权。

材料一:军机处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 ——《清会典》 材料二:内阁亦与机务完全无涉,大学士“必充军机始得预政事”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清史稿·张廷玉传》谓:(军机处)秉成例而行,如邮传耳;赵翼《檐曝杂记·军机处》谓:(军机处)只供传达缮撰,而不能稍有赞划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军机处的主要特点和作用?

到雍正时,又在内阁之外另添一军机处……这只是一所很小的屋子。最初皇帝为要保持军事机密,有许多事不经内阁,径有南书房军机处发出。后来变成习惯,政府实际重要政令,都在军机处,不再在内阁……不过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也是由内阁大臣里挑选出来的,在内阁大臣里挑选几个出来到南书房协同皇帝办事……因为政府最高出命权属于皇帝,军机处不过是皇帝御用的秘书,实实在在只是皇帝的一个“南书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军机处完全按照皇帝旨意,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始终是临时机构,也没有专职,军机大臣只是承旨办事,成为清代君主集权的最佳工具。

军机处 雍正 a. 设置时间、直接原因、政务范围 b.特点:简、精、速、密 c.职能 作用: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机构简单 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b.特点:简、精、速、密 军机处 办事效率高 地处内廷 c.职能 跪受笔录,承旨遵办 作用: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隆宗门内军机处

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雍正 军 机 处 皇权到达顶峰 康熙 南 书 房 皇权得到扩大 皇太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皇权受到限制

想一想 1、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思路:联系军机处职责来思考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私人的工作班子,大臣只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2、清朝除设军机处之外,还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 实行密折制;制定法规章程

【密折制度】 地方与中央(皇帝)的沟通方式: 密折出现之前 皇帝 上一级地方 (或中央)官员 地方官员 密折出现之后 地方官员 皇帝

探讨一: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直接影响 积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消极: (2) 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3)、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 西方 2、深远影响 (3)、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 西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封建社会晚期 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线索 朝代 中 央 地 方 夏商周 秦朝 两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王位台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 形 成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内外朝制、东汉设尚书 郡国并行制 三省六部 发展 中书门下、参知政事 行省制 一省二院 废宰相制度、设内阁 顶峰 衰落 设立军机处、密折制 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缩小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延续了两千多年,它对中国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 影响具有双重性: ①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②另一方面,它对思想文化的控制、政治统治的腐败、兵役徭役的无度方面,又起着消极作用。 ③一般而言,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 ④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而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却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其危害尤为严重。

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社会影响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2、社会安定、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繁荣 明清以前 明清之后

知识导航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 1、确立 宋:再分相权 皇权不断加强 2、演变 相权日益削弱并最终废除 皇权不断加强 1、确立 隋唐:三省六部制,分割相权 宋:再分相权 2、演变 元:一省制----中书省, 二、丞相制度的废除 明太祖 三、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 内阁:参与商讨、拟定,皇帝决策 军机处:跪受笔录、提高效率,皇帝决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过程 皇帝 中央集权 地方分权 清:设立军机处 明清(强化) 明: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 元(新发展) 集中 中央集权 皇帝 地方:行省制度、加强边疆管理 元(新发展) 中央:宰相一分为三 地方:路、州县 宋(加强) 中央:三省六部 地方:道、州、县 隋唐(完善) 中央:内外朝制 地方:郡国并行制 两汉(巩固)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 郡县制 秦朝(形成)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小结 本专题要突出五个重点: 一是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二是秦的统一和“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及郡 县制; 三是两汉的内外朝制,刺史制和察举制; 四是宋太祖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五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 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 峰。

夕阳与曙光 中国逐步落伍世界 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雍正、乾隆、 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末代皇帝) 中国: 世界: 政治——封建君主专制主义空前加强 中国: 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对外——由开放走向闭关自守 中国逐步落伍世界 新航路开辟,世界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 资本主义发展迅猛,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世界:

■清朝的边疆政策■ 1.基本原则 2.理藩院: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 尊重习俗宗教(册封西藏宗教领袖) 笼络上层分子(蒙古归附) 因地制宜管理(西南改土归流) 2.理藩院: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 务机构,负责蒙古西藏和新疆事务. 香妃 乾隆25年封 为贵人,53年病卒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碑

清颁给达赖喇嘛的金印 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

3.改土归流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改土归流:强化中央统治 土司制度亦称“土官制度”。统治者推行土司制度,其目的是“以夷治夷”。   土司制实质上是封建领主制,土官既是政治上的最高统治者,又是当地的大领主,掌握着军、政、财权,对农奴有“生杀予夺”之权。土司制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统治机构,治理辖境的政治、经济、文化及诉讼、刑罚等。   明代为土司全盛时期 ,明末清初土司制度走向衰落,清王朝在雍正六年(1728)大规模的“改土归流”。   土司制度在唐宋时期称羁縻州制度,由中央王朝委任当地首领为府、州、县的文职土官,元朝加强了军事统治,设置宣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司等武职土官。明沿袭宋、元制度,并进一步完备了土官的考核、任免、贡纳、征调等制度。

秦朝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示意图示意图 郡 县 乡 里 亭 皇帝 中央 地方 道(少数民族地区) 郡守 郡尉 监御史 掌管行政 负责监察 三老 啬夫 游檄 郡 县 乡 里 亭 皇帝 中央 地方 负责地方治安并监管公文传递 道(少数民族地区) 郡守 郡尉 监御史 掌管行政 负责监察 掌管兵事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作用和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经济; 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①一方面中央集权的使用失度,导致了秦王朝的覆灭; ②另一方面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经历代王朝的调整与补充,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1.与读本课课本,完成作业本相关练习; 2.预习下一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