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民进海宁市总支部. 民进海宁总支开展 “ 走进社区、走进部门、走进农村 ” 活动: 1 、为了积极履行民主党派的职能,搜集社情民意,为政府工作出谋划策。 2 、让民主党派走进群众,让群众了解民主党派。 3 、通过 “ 三走进 ” ,进行访贫问苦,搜集民情民声,构筑群众与政府的桥梁,
Advertisement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课标版 历史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人民通史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总结.
二轮 通史十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三轮热点复习 选修高考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6章 公务员考试录用 所谓公务员录用制度,就是关于国家录用公务员的各种规范和准则的总称。.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第2讲 单元整合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1讲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大一统与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药物分析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模块一 古代的中国:文明古国制度创新,农耕文明大放异彩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3课 从汉到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 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吴光辉.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水国寒消春日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朝《及第谣》.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图表的创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二框: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四课) 中央官制的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个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高考复习建议 历史必修一.
二轮 通史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2.秦朝是如何拓展疆土的?(西南、北方、南方)
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南京三中 孙微.
复习提问 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回顾.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 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课.
导航页 一、中国历史地理 主要内容 四、中国的近代化 3 二、中国人才选拔制度 三、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
朝 代 歌 夏商与西周,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宋辽夏金元, 明清王朝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考点三:政治制度的成熟 考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课标:
历 史 全球史观 空 间 时间 世 界 中国: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等 欧洲:两牙;荷兰;英国;法国; 俄国; 德意志;意大利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目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小学新课程标准数学第一册(人教课标版) 加减混合运算 授课人: 孙东霞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甘肃农业大学伏羲学者年度考核 伏羲杰出人才 潘晓婷,女,体育教学部教授,硕士生导师.
初稿:叶群芳(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聚英共识联 跨学科学习计划 2012.
_01自己实现简单的消息处理框架模型 本节课讲师——void* 视频提供:昆山爱达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高三专题复习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情分析 作为高一学生,在初中时曾简单学习过相关制度、措施,但仍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因此,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将认识从感性阶段上升为理性阶段,培养学生从史实出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识记: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秦汉选官制度和科举制;秦汉、隋唐、明清监察制度的内容。 (2)理解:1)如何理解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2)科举制作用的变化;3)正确评价古代的监察制度。 2.过程与方法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2)借助多媒体提供相关史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充分调动其积极性。 (3)通过认识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三省六部制的学习,借鉴其长处,做到古为今用。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举制度是中国对世界人才选拔制度的突出贡献,从而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不断创新。 (3)通过学习,了解当前我国不断深化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科举制 处理方法:采用情境设置、问题探究等方式,同时配合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出重点。 教学难点:监察与谏议制度的评价 处理方法:适当补充一些历史趣味材料,让学生对这种制度能够一分为二的正确认识。

好了歌 皇帝的烦恼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忠 奸 难 辨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君权与相权 选官制度 忠 奸 难 辨 腐 败 难 治 官 吏 难 选 地 方 难 管 监察制度 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方制度

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 情境导入 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 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预诛之,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屠嘉后悔地说: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 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权举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的官员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阅读教材第10页梳理出汉、隋唐、宋、元统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基础落实 阅读教材第10页梳理出汉、隋唐、宋、元统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朝代 中枢权力机构或制度 秦 汉武帝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汉到元的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过程来看,相权与皇权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问题探究 1 汉到元的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过程来看,相权与皇权变化的趋势是什么? 2 不要宰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可以吗? 有人说在中国古代皇权与相权关系处理得最好的是唐,请大家结合三省六部制的相关知识,给这个论点提供论据支持。 3

皇帝 丞 御史 相 大夫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秦朝中枢权力体系:三公九卿制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 相 太 尉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典 客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1)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2)九卿在职权上皇室与政府区分不明

皇帝(皇权至上) 中书省 制令决策 尚书省 执行机构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吏 部 户 礼 兵 刑 工 1、集体宰相制,相权一分为三 2、相互牵制,互为补充,避免权臣大权独揽,利于加强皇权 3、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高行政效率 4、君主专制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三省的制约 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 门下省审议复奏 然后始付尚书省颁布执行 吏 部 户 礼 兵 刑 工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中书门下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 宋朝的中枢权力体系:二府三司制 枢密院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力。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皇帝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元朝的中枢权力体系:一省制 1) 行政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 2)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贵专权,内乱频繁。

中书省→门下省→皇帝 →尚书省→工部 情景模拟 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应该是怎样的呢? 中书省→门下省→皇帝 →尚书省→工部

1、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相互监督和牵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 3、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政治腐败。 合作探究 1、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的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1、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相互监督和牵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 3、有利于保证政治清明,减少政治腐败。

2、为什么说“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深刻变化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出现了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这是相对于隋唐之前政治体制的一个明显而深刻的变化。之后的历朝,官员的行政效率有所提高,也有利于加强皇权,促进中华帝国的封建繁荣。

3、你能否从结果上对中国古代中央行政体制 演变的总趋势做一简要评价? 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特点: 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 隋唐 西周 魏晋 选官制度 汉朝 战国 科举取士:才能 世卿世禄:血缘 九品中正:门第 军功授爵:军功 察举征辟:孝廉 特点: 标准越来越科学,公正,客观

历史档案 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一) 先秦:“世卿世禄制”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世代继承祖上的权位。 (二)汉:“察举制” 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 察举制(汉武帝) a. 察举 各郡国岁举孝廉各一人 b. 征辟 征召才能之士 (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分为九等。中正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根据。 (四)隋唐至明清:科举制 以考试来选官的制度,其基本特点是“一切以呈文为去留”,自隋产生后,为历代所沿用,直到1905年清朝宣布废除科举制。

问题解析 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 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 1、容易任人唯亲 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 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①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⑴积极: ⑵消极: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学问,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③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 世界影响 很多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有着极高的赞赏和评价。美国学者柯睿格在《哈佛亚洲研究学报》上发表论文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美国汉学家卜德说:“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剑桥中国隋唐史》的编者崔瑞德认为,科举制度“为所有西方国家以考试录用人员的文官考试制度提供了一个遥远的榜样”。科举制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中国古代的科举选官制度被西方学者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科举制面向社会、公平竞争,强调凭才能而不是凭出身选拔官吏。

有人说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的批判和继承,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古为今用 有人说今天的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的批判和继承,对此应该怎样理解? 吸收了科举制公开公平公正和量才录用等因素,舍弃其不合理的因素,增加合乎时代与国情的新因素。

皇帝的烦恼之官员监察 御史大夫兼管监察 秦朝 御史大夫专管监察 刺史监察地方 汉朝 监察院、提刑按察使监督地方,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 明清

皇帝的烦恼之官员谏议 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 隋唐 设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 宋朝 取消了专门的谏议机构 明清

三、监察与谏议 思考1:古代皇帝为什么要建立监察制度? 结论: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是 中华帝国政治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思考2:监察和谏议的对象一样吗?为什么? 结论: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 象是皇帝的言行和决策。

材料两则: 请尝试对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进行综合评价。 材料一: 据史料介绍,唐太宗李世民曾是一位“广开言路,虚心纳 谏”的贤明君主。他说“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衰;以人为镜,可观得失。”在魏征与唐太宗合作的17年里,魏征给唐太宗提了几百条意见,唐太宗基本上都采纳了。 材料二: 中国历代都有臭名昭著的大贪官出现,如秦朝的赵高、汉朝的董卓、三国的黄皓、南北朝的阮佃夫、隋朝的杨素、 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桧、元朝的哈麻、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和珅……等等,层出不穷。

评价: 消极: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积极: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省六部制 课堂小结 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 科举制 监察制度 维护公平公正 特点:1)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 人才基础 廉洁高效运转 人才基础 科举制 监察制度 维护公平公正 课堂小结 成熟 特点:1)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2)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

有效训练 1、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权的措施是( ) A ① ② B ① ④ C ② ③ D ③ ④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 西汉设置刺史 ③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2、汉武帝令郡国每年各举孝、廉一人,建立起人才选拔制度,这一制度是( ) A世卿世禄 B军功授爵 C察举制 D征辟制 3、之所以说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原因是() A科举制是一种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 B很多具有文化素养的士人被皇帝控制 C提高了专制政府的行政效率 D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性

探究性课后延伸作业:我为总理提建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21日在深圳考察工作时表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不仅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随后再度强调,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不仅会葬送30多年改革开放的成果和宝贵的发展机遇,窒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勃勃生机,而且违背人民的意志,最终只会是死路一条。在这个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上,我们不能有丝毫的动摇。 请同学们根据本课学习的内容,从中国古代历史政治制度的沿革中寻找智慧,为总理出谋划策,为中国的政治改革寻找符合国情的蓝图。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