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代谢的概况 主要途径:1. 糖酵解(糖的无氧氧化) 2. 柠檬酸循环(糖的有氧氧化) 3. 磷酸戊糖途径 (二) 合成代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学习代谢途径的技巧和要求 反应过程 起始物、终产物、重要中间产物、 重要反应 ( 关键酶催化 的反应、产能与耗能反应、脱羧反应 ) 反应部位 器官,细胞内定位 生理意义 代谢调节 主要调节点,主要变构抑制剂、变构激活剂 各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和调控.
Advertisements

第七章 氨基酸代谢. NH 2 -CH 2 -COOH + ½ O 2  H-CO-COOH + NH 2 第一节 Amino acid degradation 1. 氧化脱氨基 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相应酮酸的过 程,叫氧化脱氨基作用 甘氨酸氧化酶 一. 氨的去路.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有三条途径: 1. 糖的无氧分解 2 .糖的有氧分解 3. 磷酸戊糖途径.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构成机体的成分 (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合成代谢------需要能量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1. 什么是糖?你喜欢吃糖吗? 糖在人体的作用是什么?糖重要吗?为什么? 2. 糖与疾病的发生、诊断和治疗有关系吗? 3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Metabolic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
第十章 物质代谢的 联系与调节.
第五章 糖及糖的分解代谢.
人体能量的生成 1.
人体能量的生成.
第八章 糖类代谢 糖类是生物体的基本营养物质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能源和 碳源,同时糖类物质也是现代发酵工业中最常用的原料。近年来科学研究证明,糖及其糖链在生命活动中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信息功能。通过研究糖代谢的规律,从而找出代谢特点和条件,为人类的发展提供所需产品。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两个方面,生物体内的糖代谢基本过程相类似。
第 五 章 维生素与辅酶 Vitamins and coenzymes.
糖 代 谢.
第九章 糖 代 谢 Chapter 9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第九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九章 糖 代 谢.
第30章 蛋白质的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上节课内容: 糖的有氧分解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第二阶段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 第三阶段是柠檬酸循环
第十五章 细胞代谢调控 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代谢的调节.
生物氧化.
11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第十章 糖代谢(2) Glycometabolism 河北科技大学生工学院 生物化学教研组.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第三章 糖代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糖酵解 第三节 三羧酸循环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 第五节 糖异生 第六节 糖原合成与分解.
第 九 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Metabolic Interrelationships and Regulation.
Metabolic Interrelationships and Regulation
Metabolic network and regulation
生物技术一班 游琼英
第三章 酶 Enzyme.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二篇 发酵机制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积累的产物 微生物菌体 酶 厌气发酵:
第二十二章 糖酵解作用 欧阳红生 Chapter 22 Glycolysis 动物生物技术系 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上节课内容概述: 糖化学: 糖定义,分类,二糖,多糖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糖酵解: 部位,无氧,总反应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Respiration)是将植物体内的物质不断分解的过程,是新陈代谢的异化作用方面。它既是植物能量代谢的核心,也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转换的枢纽。
第25章、戊糖途径(HMS)和糖原生成.
4 细胞代谢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
第十五章 糖类化合物习题解答 1. (1) (2) (3) (4) (6) (5) CH2OH HOCH2 CH2OH HO H H HO
第四章 柠檬酸发酵机制 性质: 分子式C6H8O7,分子量 有两种形式
Metabolic Interrelationships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生物化学习题.
第九章 物质代谢的联系与调节 Interrelationships & Regulations of Metabolism.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二节 糖酵解 glycolysis Louis Pasteur in his laboratory.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 四 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四章 糖代谢 新陈代谢概述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戊糖磷酸途径 糖醛酸途径 糖异生.
第四章 糖代谢 一、代谢总论 Metabolism 二、多糖和寡聚糖的酶促降解 三、糖的无氧降解及厌氧发酵 四、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23章 糖异生和其他代谢路径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第四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15 柠檬酸循环.
Chapter 3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ATP ADP Pi 能量 酶 酶 能量 Pi.
李载权老师教学平台页面 登陆说明: 应用药学学生账号为学号后七位,密码为 药学学生账号为学号,密码也为学号;
ATP SLYTYZJAM.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呼吸作用 SLYTYZJAM.
第9章 糖代谢 主讲教师:卢涛.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Chapter 6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糖代谢的概况 主要途径:1. 糖酵解(糖的无氧氧化) 2. 柠檬酸循环(糖的有氧氧化) 3. 磷酸戊糖途径 (二) 合成代谢: (一)分解代谢: 主要途径:1. 糖酵解(糖的无氧氧化) 2. 柠檬酸循环(糖的有氧氧化) 3. 磷酸戊糖途径 (二) 合成代谢: 主要途径:1. 糖原合成 2. 糖异生

第22章 糖酵解作用 定义:糖酵解是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ATP生成的过程。是一切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 1940年被阐明。(研究历史) Embden,Meyerhof,Parnas等人贡献最多,故糖酵解过程一也叫Embdem-Meyer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 在细胞质中进行

糖酵解的研究历史: 应追溯到4000年前的制酒工业。(发酵过程) 1854-1864年,Louis Paster的观点占统治地位:认为发酵由微生物引起的,是离不开生命物质活力的过程,即不需要空气的生命。 1897年,Hans Buchner和Edward Buchner兄弟,发现酵母汁可以使蔗糖发酵。 葡萄糖亦经酵母汁作用产生酒精。 酵母汁的发酵能力远远不如活酵母菌。并且酵母汁放置的时间越长,其发酵能力越弱。 1905年,阐释酵母汁作用原理:发酵过程需要磷酸参与。分离得到果糖-1,6-二磷酸。以后陆续分离得到6-P-G和6-P-F。 酵母汁加热或经透析都将失去发酵能力,一旦混合两种处理的酵母汁,又恢复发酵能力。表明——NAD、ATP、ADP、金属离子 针对果糖-1,6-二磷酸裂解形式进行研究,对全过程的能力学研究。( Embden,Meyerhof,Parnas ) 1940年,阐释整个糖酵解过程。

1940年糖酵解整个过程被阐明。 Embden,Meyerhof,Parnas等人贡献最多,故糖酵解过程一也叫Embdem-Meyer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 在细胞质中进行。

一、糖酵解过程 在细胞质中进行,可分为两个阶段(共10步反应): 1. 准备阶段:1 葡萄糖 → → → 2 磷酸丙糖 (-2ATP ) 共包括5步反应。 2. 储能阶段:2 磷酸丙糖 → → → 2 丙酮酸 (+4 ATP )

(一)葡萄糖的磷酸化 己糖激酶 (葡萄糖激酶)

催化这个反应的酶有: 1、已糖激酶。它以六碳糖为底物,其专一性不强,不仅可以作用于葡萄糖,还可以作用于D-果糖、D-甘露糖、氨基葡萄糖等。激酶是指能够在ATP和任何一种底物之间起催化作用,转移磷酸基团的一类酶。已糖激酶像其他激酶一样,需要Mg2+或其他二价金属离子如Mn2+作为激活剂,正常生理情况下起作用的多是Mg2+。实际上只有ATP与Mg2+ 形成的复合物后才能被酶所催化。没有结合Mg2+的ATP对酶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已糖激酶是一种调节酶。它催化的反应产物葡萄糖-6-磷酸和ADP是该酶的变构抑制剂。无机磷酸可解除葡萄糖-6-磷酸和ADP的抑制作用。

2、葡萄糖激酶 存在于动物肝细胞中,它对D-葡萄糖有专一性强,不被葡萄糖-6-磷酸所抑制。肌肉已糖激酶对D-葡萄糖的Km值为0.1mmol/L,肝葡萄糖激酶的Km值约为10mmol/L。因此平时细胞内葡萄糖浓度为5mmol/L,已糖激酶的酶促反应已达最大速度,而葡萄糖激酶并不活跃。只有当进食以后,血液和肝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变高时才起作用,将葡萄糖转化成葡萄糖-6-磷酸,再以糖原形式贮存于细胞中。葡萄糖激酶是一个诱导酶,是由胰岛素促使合成。

(二)葡萄糖-6-磷酸异构化形成果糖-6-磷酸 磷酸葡萄糖 异构酶 该反应接近平衡状态,反应的方向受底物的浓度控制。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具有绝对的底物专一性和立体专一性。6-磷酸葡萄糖酸(6PG)、赤藓糖-4-磷酸(E4P)、景天庚酮糖-7-磷酸(S7P)等对磷酸葡萄糖异构酶都是竞争性抑制剂。

(三)果糖-6-磷酸形成果糖-1,6-二磷酸 6-磷酸果糖激酶

这一步反应是酵解中的关键反应步骤。酵解的速度决定于此酶的活性,因此它是一个限速酶。 磷酸果糖激酶是分子量为340000的四聚体。它是一个别构酶,ATP是该酶的变构抑制剂,对此酶有抑制效应,在有柠檬酸、脂肪酸时对加强抑制效应。AMP或无机磷酸可消除抑制,增加酶的活性。高H+浓度(即pH值低)抑制该酶活性(生物学意义是,可阻止酵解途径继续进行,防止乳酸生成;又可防止血液pH下降,避免酸中毒)。 兔体内有三种同功酶:磷酸果糖激酶A——存在于心肌和骨骼中,受磷酸肌酸、柠檬酸和无机磷酸抑制;磷酸果糖激酶B——存在于肝脏和红细胞中,受2,3-二磷酸甘油酸抑制;磷酸果糖激酶C——存在于脑中,受腺嘌呤核苷酸的抑制。

(四)果糖-1,6-二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 和二羟丙酮磷酸 (四)果糖-1,6-二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 和二羟丙酮磷酸 1 2 4 1 3 5 2 醛缩酶 4 3 6 5 6 GAP FBP DHAP 六碳糖由此裂解生成两分子三碳糖。醛缩酶有两种不同的类型:高等动植物中的醛缩酶为Ⅰ型,有三种同工酶A、B、C,细菌、酵母、真菌以及藻类中为Ⅱ型。

(五)二羟丙酮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 丙糖磷酸 异构酶 GAP DHAP 丙糖磷酸异构酶催化此反应的速度非常迅速,二羟丙酮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总是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甘油醛-3-磷酸在酵解途径中不断被消耗,因此,反应得以向生成甘油醛-3-磷酸反向进行,实际最后生成两分子甘油醛-3-磷酸。

(六)甘油醛-3-磷酸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 形成1个高能磷酸键 生成1分子NADH+H+ 3-甘油醛磷酸 脱氢酶 1,3-BPG GAP NAD+是3-甘油醛磷酸脱氢酶的辅酶,该酶的活性部位有一个-SH,重金属离子和烷化剂如碘乙酸能抑制该酶活性。砷酸盐(AsO4)是无机磷酸的结构类似物,能破坏1,3-二磷酸甘油酸的形成(见下一张幻灯片)。 3+

O= O=C—O—As—O– O- – 1-砷酸-3-磷酸甘油酸 O= O=C—O—As—O– O=C—OH O- 水解 – O= + –O—As—O– — O – 1-砷酸-3-磷酸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在有砷酸盐存在的情况下,酵解过程可以照样进行下去,但不能形成高能磷酸键,即砷酸盐起着解偶联作用,解除了氧化和磷酸化的偶联作用。

(七)1,3-二磷酸甘油酸转移高能磷酸键基团形成ATP Mg2+ 3-PG 1,3-BPG 催化该反应的酶为磷酸甘油酸激酶(PGK),其催化机制类似己糖激酶,Mg2+需与ADP形成Mg2+-ADP复合物才能被酶催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substrate level phosphorylation)—将底物的高能磷酸基直接转移给ADP(或GDP)生成ATP(或GTP)。这种ADP(或GDP)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偶联的反应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八)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九)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烯醇化酶,它在结合底物前必须先结合2价阳离子如Mg2+、Mn2+,形成复合物,才能表现出活性。该酶的相对分子量为85000,氟化物是该酶强烈的抑制剂,原因是氟与Mg2+和无机磷酸结合形成一个复合物,取代了酶分子上Mg2+的位置,从而使酶失活。

(十)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为丙酮酸并产生一个ATP分子 高能磷酸键 丙酮酸激酶 丙酮酸激酶是由4个亚基构成的四聚体,是酵解途径中的一个重要的变构酶,其催化活性需要2价阳离子参与,如Mg2+、Mn2+;果糖-1,6-二磷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对该酶有激活作用;而ATP、长链脂肪酸、乙酰-CoA、丙氨酸对该酶有抑制作用。

1 二、由葡萄糖转变为两分子丙酮酸能量转变的估算 2丙酮酸+2ATP+2NADH+2H+ +2H2O 葡萄糖+2Pi+2ADP+2NAD+ 2丙酮酸+2ATP+2NADH+2H+ +2H2O 有氧时,2NADH进入线粒体经呼吸链氧化又可产生5分子ATP,再加上由底物水平的磷酸化形成的2个ATP,故共可产生2+5=7分子ATP 无氧时,2NADH还原丙酮酸,生成2分子乳酸或乙醇,故净产生2分子ATP

1、糖酵解是存在一切生物体内糖分解代谢的普遍途径。 三、糖酵解的意义 1、糖酵解是存在一切生物体内糖分解代谢的普遍途径。 2、通过糖酵解使葡萄糖降解生成ATP,为生命活动提供部分能量,尤其对厌氧生物是获得能量的主要方式。 3、糖酵解途径的许多中间产物可作为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提供碳骨架),如磷酸二羟丙酮 甘油。 4、是糖有氧分解的准备阶段。 5、由非糖物质转变为糖的异生途径基本为之逆过程。

四、丙酮酸的去路 1、丙酮酸生成乳酸。 动物在激烈运动时或由于呼吸、循环系统障碍而发生供氧不足时。生长在厌氧或相对厌氧条件下的许多细菌。 O O C O- +NADH+H+ C O- +NAD+ C O HO C H CH3 CH3 乳酸脱氢酶 丙酮酸 L-乳酸 葡萄糖+2Pi+2ADP 2乳酸+2ATP+2H2O 为了获得使甘油醛-3-磷酸继续氧化,必须提供氧化型辅酶NAD+

O H H C O- C O H C OH C O CH3 CH3 CH3 乳酸发酵——生长在厌氧或相对厌氧条件下的许多细菌,以乳酸为最终发酵产物,称为乳酸发酵。如乳糖的厌氧发酵。 2、酵母在无氧条件下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醇和CO2。 O H H C O- C O H C OH C O CH3 CH3 CH3 H+ C2O NAD+ NADH+H+ 乙醇脱氢酶 丙酮酸脱羧酶 TPP 乙醇 丙酮酸 乙醛 由葡萄糖转变为乙醇的过程称为酒精发酵: 葡萄糖+2Pi+2ADP+2H+ 2乙醇+2CO2+2ATP+2H2O 乙醇发酵在面制品,酿酒工业,酿醋工业上意义重大。

3、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生成乙酰CoA,参加TCA循环(柠檬酸循环),被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4、转化为脂肪酸或酮体。当细胞ATP水平较高时,柠檬酸循环的速率下降,乙酰CoA开始积累,可用作脂肪的合成或酮体的合成。

有氧情况 缺氧情况 “三羧酸循环” “乙醛酸循环” CO2 + H2O “乳酸发酵”、“乙醇发酵” 乳酸或乙醇 丙酮酸

五、糖酵解作用的调节 细胞对酵解速度的调控是为了满足细胞对能量及碳骨架的需求。 在代谢途径中,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所处的部位是控制代谢反应的有力部位。 糖酵解中有三步反应不可逆,分别由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催化,因此这三种酶对酵解速度起调节作用。

1、磷酸果糖激酶(PFK)的调控 磷酸果糖激酶是酵解过程中最重要的调节酶,酵解速度主要取决于该酶活性,因此它是一个限速酶(关键酶)。 高浓度的ATP是该酶的变构抑制剂,ATP的抑制作用可被AMP解除。 柠檬酸、脂肪酸也可抑制该酶活性。因为细胞内柠檬酸含量高,意味着有丰富的碳骨架存在(有丰富的生物合成前体),葡萄糖无须为提供碳骨架而降解。柠檬酸通过增加ATP对该酶的抑制作用而起抑制作用。 当pH下降时,H+对该酶有抑制作用。(防止缺氧时有过量的乳酸形成。) 2、6—二磷酸果糖是磷酸果糖激酶的激活剂,增加该酶与其底物的亲和力。

6-磷酸果糖激酶-1 ATP 柠檬酸 AMP 2,6-二磷酸果糖 (-) (+) 6-磷酸果糖 1,6-二磷酸果糖 ATP ADP

ADP及其产物6- P-葡萄糖变构抑制该酶活性。与磷酸果糖激酶的调节相一致。 2、己糖激酶的调控 ADP及其产物6- P-葡萄糖变构抑制该酶活性。与磷酸果糖激酶的调节相一致。 胰岛素 诱导 葡萄糖激酶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ADP 6-磷酸葡萄糖 (-) 己糖激酶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3、丙酮酸激酶的调控 ATP变构抑制该酶活性。丙氨酸变构抑制该酶活性。丙氨酸是丙酮酸接受一个氨基形成的,丙氨酸浓度增加意味着丙酮酸作为丙氨酸的前体过量。1、6—二磷酸果糖对该酶有激活作用。 不活跃的磷酸化的丙酮酸激酶 H2O ADP 减少 增加 葡萄糖浓度 Pi ATP 活跃的去磷酸化的丙酮酸激酶 激活 抑制 抑制 ATP 丙氨酸 果糖-1,6-二磷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