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心电图检查 Electrocardiogram
章节内容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 第四节 心电图描记、分析与临床应用 本次课内容
学习目标 掌握 心电图十二导联体系的组成 熟悉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了解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前区导联的安放位置 掌握 心电图十二导联体系的组成 心前区导联的安放位置 熟悉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了解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图测量
P161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利用心电图机自体表记录的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的曲线图形 P161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利用心电图机自体表记录的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的曲线图形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心肌细胞电激动 极化(polarization) 除极(depolarization) 复极(repolarization)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极化(polarization) 细胞膜外正电荷 不产生电流 静息状态 细胞膜内负电荷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除极(depolarization) 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 正负离子逆转 形成动作电位 Na+,K+
极化阶段 除极阶段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复极(repolarization) K+-Na+泵 外负内正 外正内负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复极(repolarization) 复极的过程与除极相同:先开始除极的部分先开始复极 复极过程比除极要慢2~7倍
+ - B 除极阶段 - + C 复极阶段
+ - 复极方向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二)心室壁的除极与复极 单个细胞 除极与复极方向相同 除极与复极时电偶方向相反 整个心脏 除极:心内膜 心外膜 除极:心内膜 心外膜 复极:心外膜 心内膜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心电图导联:将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并用导线与心电图机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和装置称为心电图导联 常规12导联体系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一)肢体导联 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Ⅰ、Ⅱ、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两肢体间电位差变化 正极部位电位变化 负极为其余两肢体的电极各串联5000欧姆电阻后并联构成的中心电端(central terminal)
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Ⅰ、Ⅱ、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肢体导联的电极位置 I II III aVR aVL aVF 导联名称 正极(探查电极) 负极 左上肢 右上肢 左下肢 左上肢+左下肢 右上肢+左下肢 aVF 右上肢+左上肢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一)肢体导联 肢体导联的电极主要放置于右臂(R)、 左臂(L)和左腿(F) 连接此3点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即Einthoven三角,其中心点相当于中心电端
中心电端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二)心前区导联 正极:V1~V6(单极导联) 负极:中心电端
心前区导联
心前区导联的电极位置 导联名称 正极(探查电极) 负极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中心电端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V2与V4连线中点 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间 V5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 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选用电极位置 导联名称 正极(探查电极) 负极 V7 左腋后线V4水平处 中心电端 V8 左肩胛骨线V4水平处 V9 左脊旁线V4水平处 V3R~6R 右胸部与V3~V6对称处
心前区导联
心前区导联的意义 导联名称 主要意义 V1 反映右心室壁改变 V2 V3 反映左、右心室移行变化 V4 V5 反映左心室壁改变 V6
心前区导联的意义 导联名称 主要意义 V7 反映左心室壁改变 V8 反映后壁改变 V9 V3R~6R 反右心病变
三、心电图各波形的形成与命名 窦房结 心脏传导系统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三、心电图各波形的形成与命名 正常心脏电激动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起源点
三、心电图各波形的形成与命名
三、心电图各波形的形成与命名 3个波 P波—心房除极 QRS波群—心室除极(振幅最大波) T波—心室快速复极 2个段 P-R段—心房复极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ST段—心室缓慢复极
三、心电图各波形的形成与命名 2个间期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 其他 J点—QRS波与ST段的交点,ST段偏移测量 U波—T波之后,机制不清
三、心电图各波形的形成与命名 QRS波命名 第一出现的正向波称为R波 Q波为R波前的负向波 S波为R波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为S波后的正向波,S'波为R'波后的负向波 QRS波群只有负向波,则称为QS波 波幅≥0.5mV用Q、R、S;波幅<0.5mV用q、r、s
P168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测量 心电图记录纸 纵向距离:代表电压 若1mV定准电压 = 1cm , 则0.1mV/小格 横向距离:代表时间 若走纸速度=25mm/s,则0.04s/小格,0.2s/大格
一、心电图测量 (一)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正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垂直地测量到该波的顶点 负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测量P波振幅:参考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 测量QRS波群、ST段、T波和u波振幅:参考QRS起始部的水平
一、心电图测量 ST段移位的测量 以QRS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线,取J点后0.04s、0.06s或0.08s处为测量点 报告ST段移位时,应说明ST段移位幅度与形态
一、心电图测量 (二)各波段时间测量 从该波段起始部的内缘测量至该波段终末部的内缘 测量P波和QRS波时,选择波幅最宽的导联 ■ 测量QT间期时,选择QT间期最长的导联 从该波段起始部的内缘测量至该波段终末部的内缘 ■ 测量PR间期时,选择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 测量P波和QRS波时,选择波幅最宽的导联
一、心电图测量 室壁激动时间(VAT) QRS波群的起点到通过R波顶峰垂直线的水平距离
一、心电图测量 (三)心率的测量(自学) (四)心电轴的测量(自学) (五)钟向转位(自学)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一) P波 位置:一定出现在QRS波群之前 形态:多呈圆钝形,可有切迹,峰间距<0.04s 方向:I、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 时间:小于0.12s 振幅:肢导联<0.25mV;心前区导联<0.20mV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二)P-R间期 正常成人PR间期为0.12s~0.20s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三)QRS波群 形态 时间 室壁激动时间 振幅 Q波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1、形态 肢导联QRS波 心前区导联QRS波 I、II、aVF导联主波向上,aVR主波向下 心前区导联R波自V1至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 Vl、V2导联: R/S<1 V3、V4导联: R/S ≈1 V5、V6导联: R/S>1 rS qR、qRs、Rs、R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2、时间 多为0.06~0.10s 最宽不超过0.11s 3、室壁激动时间 VATV1≤0.03s 反映心室激动波从心室肌的内膜到达外膜的时间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4、振幅 肢体导联 RⅠ≤1.5mV, RaVR ≤0.5mV, RaVL≤1.2mV,RaVF≤2.0mV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4、振幅 心前区导联 RV1≤1.0mV,RV1+SV5≤1.2mV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5、Q波 电压:<同导联1/4 R波(aVR除外) 时间:<0.04s V1~V2导联中不应有q波,偶可呈QS型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四)ST段 多为一等电位线,可有轻微偏移 下移幅度:不超过0.05mV(aVR除外) 上移幅度 肢导联和V4~V6导联不超过0.1mV V1~V2导联不超过0.3mV, V3导联不超过0.5mV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五)T 波 形态:圆钝,升支缓慢较长,降支陡而短 方向:大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电压 R波为主导联中,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在心前区导联有时可高达1.2mV~1.5mV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六)Q-T 间期 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越慢则越长 心率为60~100次/min时,QT间期的正常 范围为0.32s~0.44s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七)U波 在心前区导联易见,尤其V2 ~V4导联 方向与T波基本一致,振幅很小 U波明显增高见于高钾血症
做心电图
心电图纸
练习与思考 E A 心前区导联置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为( ) A. V1 B. V2 C. V3 D. V4 E. V5 2. P波代表( ) A.心房的除极波 B.心房的复极波 C.心室的除极波 D.心室的复极波 E.心房除极、复极全过程 E A
练习与思考 E A 3. 估算心率时,若在‖导联R-R间距均为三大格,则其HR为( ) 30次/分 B. 40次/分 C. 60次/分 D. 75次/分 E. 100次/分 正常心电活动起源于( ) 窦房结 B.房室结 C. 右心室 D. 左心室 E. 左心房 E A
心电图描记、分析与临床应用
Contents 第九章 心电图评估 常规心电图描记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Learning objectives 常规心电图描记的操作步骤及 质量控制 掌握 熟悉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了解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常规心电图描记 操作步骤 质量控制 正确连接导联线 嘱病人在检查过程中不可移动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避免交流电干扰,必要时按抗交流电干扰键 嘱病人放松肢体、调整室内温度,必要时按去肌颤滤波键 应根据临床需要及心电图变化,决定描记时间的长短和是否加作导联
对大部分较单纯的心电图变化即能作出正确判断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基础 ①注意P、QRS、T各波的有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②平均心电轴的大概方位 ③波形的大小和有无增宽变形 ④ST-T的形态
对可疑或界限不明确的地方进行测量,获得较准确的参数帮助判断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 常用的参数有P-P间期、PR间期、P波时限、QRS时限、QT间期以及P波和QRS波群的振幅 对可疑或界限不明确的地方进行测量,获得较准确的参数帮助判断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考虑因素 心律问题 传导问题 房室肥大问题 心肌问题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的重要性 心电图检测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个体差异的影响 许多心脏疾病(早期阶段),心电图可以正常 多种疾病可以引起同一种图形改变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①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的诊断—不可替代 ②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③房室肥大、心肌受损和心肌缺血、药物和电解质紊乱都可引起一定的心电图变化,有助诊断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④除了循环系统疾病之外,心电图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手术麻醉、用药观察、航天、登山运动的心电监测等。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