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心电图检查 Electrocardiogram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心脏生理血管生理心血管功能的调节.
Advertisements

第七节 心 悸 郑祖平. 一、概述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 慌感。当心率加快时感到心脏跳动不适, 心率缓慢时则感到搏动有力。心悸时,心 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心率和 心律正常者亦可有心悸。 一般认为与心肌收缩力心搏量的变化及 患者的精神状态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多种因 素有关。
常见全身性疾病的心电图表现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于小林 Tel:
每周法治热点幻灯版:个人信息倒卖产业链悄然形成 小心,千万别让自己在网上“裸奔”
深圳大学-德州仪器DSPs实验室 基于MSP430的心电仪 深圳大学-德州仪器DSPs实验室
窦性心律 心率:70次/分 PR间期:0.16秒 QT间期:0.33秒 PⅠⅡ↑     aVR↓ QRS时间: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
心律失常.
第二十三章 围术期心律失常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
第三章 心律失常 甘肃中医学院西医内科教研室.
临床心电图学教程 上海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心血管科 邢旭斌 淘花/百度专用.
心律失常 心内科:刘晓红 院内网:
心律失常的护理 临床教研室 罗惠媛.
心电图及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处理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脏科 陈明龙.
第一章 心电图检查.
第五节 心律失常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抗心律失常实验 机能学实验室.
第八章 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EKG,
健 康 评 估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康复系 护理教研室 李敏.
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血型鉴定、人体心电图描记、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心 电 图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 周爱琴
班社会实践调查 ——大学生健康与运动状况调查.
过早搏动.
第七讲:过早搏动 一、早搏的定义 二、早搏的分类 三、名词解释 四、早搏的几种表现形式 五、早搏的心电图特点.
第六节 心律失常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第五节 心律失常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心 电 图 Electrocardiogram
生物电测量.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深一模反思 龙城高级中学 高三年级 政治科组 邢晨钟.
大学英语教学在学分制教学的比重 类别 文科 理科 大学英语 《课程要求》 总学时 周学时 总学分
实习报告 本次实习由马旭洲老师带队,成员莫文泓,陈宁悦,和永 杏,高启共4人 实习时间:42天 实习单位:杭州市农科院水产研究所.
心电图诊断(P199).
第一节 QT间期离散度概述 一、QT离散度概述 QT间期离散度,是指体表12导联心电图各导联最大QT间期与最小QT间期间的差值。近年研究表明,QT间期离散度代表不同部位心室肌复极不同步性和电不稳定性,可代表心室肌兴奋性恢复时间不一致的程度。 二、发生机制 心肌细胞电生理学中,心肌单细胞静息电位为-90mV,由K离子平衡电流形成,除极是Na离子内流,形成0相,仅1ms,然后进入复极的1、2、3、4相,但体表心电图其实是千万个心肌细胞电活动综合向量的投影,因此,要将复极相与除极相中分开,是绝对不可能的。而QT
冠心病的心电图.
心 电 图.
第二节心电图各波段的命名及正常值.
心 电 图 检 查.
第二节 心电图 的测量和正常数据.
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ECG)
心血管系统 第十一章 脉管系统 第一节 总 论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七、心的神经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术的应用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李学文 2010年9月4日.
中国心电学会 北京四季青医院 张兆国
厘清监管边界 畅通券商创新通道 吴晓灵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 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
心 电 图 学 中国医大盛京医院 董 晶.
家兔实验性高钾血症 机能实验中心 生理学教研室.
起搏器感知异常心电图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王志毅.
锁骨骨折的护理.
两种心电现象的并存与掩盖 浙江大学医学院邵逸夫医院 何方田.
第四节 心肌梗塞与心肌缺血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心电图诊断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上海通用汽车校园招聘宣讲——吉林大学站 暨2015届暑期实习生招募活动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 胡先生.
心电图 ECG, electrocardiogram
动态心电图基夲知识介绍 心内科 朱轼主任医师.
全国第八届心电图系统班讲稿 青岛大学 医学院附属医院 陈清启教授.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心电图的基础知识 Basic knowledge of electrocardiogram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张力
心电图机.
房室肥大与心室预激 心电向量图分析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心电图科 李世锋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电图科 2013中原心脏病大会 24-
第五章 三角比 二倍角与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解斜三角形.
实数与向量的积.
第三节 心房与心室肥大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第一节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ECG)
第二节 心电图的测量 和正常数据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足球竞赛规则.
第五节 心肌梗塞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心电图及心律失常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 霍海洋.
第二节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节 律性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心肌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 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传导性(conductivity) 收缩性(contractivity)
心电图学 (Electrocardiogram,ECG)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九章 心电图检查 Electrocardiogram

章节内容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第三节 异常心电图 第四节 心电图描记、分析与临床应用 本次课内容

学习目标 掌握 心电图十二导联体系的组成 熟悉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了解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前区导联的安放位置 掌握 心电图十二导联体系的组成 心前区导联的安放位置 熟悉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了解 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图测量

P161 第一节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利用心电图机自体表记录的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的曲线图形 P161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利用心电图机自体表记录的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的曲线图形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心肌细胞电激动 极化(polarization) 除极(depolarization) 复极(repolarization)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极化(polarization) 细胞膜外正电荷 不产生电流 静息状态 细胞膜内负电荷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除极(depolarization) 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改变 正负离子逆转 形成动作电位 Na+,K+

极化阶段 除极阶段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复极(repolarization) K+-Na+泵 外负内正 外正内负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一)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复极(repolarization) 复极的过程与除极相同:先开始除极的部分先开始复极 复极过程比除极要慢2~7倍

+ - B 除极阶段 - + C 复极阶段

+ - 复极方向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二)心室壁的除极与复极 单个细胞 除极与复极方向相同 除极与复极时电偶方向相反 整个心脏 除极:心内膜 心外膜 除极:心内膜 心外膜 复极:心外膜 心内膜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心电图导联:将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两点并用导线与心电图机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和装置称为心电图导联 常规12导联体系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一)肢体导联 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Ⅰ、Ⅱ、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 两肢体间电位差变化 正极部位电位变化 负极为其余两肢体的电极各串联5000欧姆电阻后并联构成的中心电端(central terminal)

双极肢体导联:标准导联Ⅰ、Ⅱ、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肢体导联的电极位置 I II III aVR aVL aVF 导联名称 正极(探查电极) 负极 左上肢 右上肢 左下肢 左上肢+左下肢 右上肢+左下肢 aVF 右上肢+左上肢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一)肢体导联 肢体导联的电极主要放置于右臂(R)、 左臂(L)和左腿(F) 连接此3点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即Einthoven三角,其中心点相当于中心电端

中心电端

二、心电图导联体系 (二)心前区导联 正极:V1~V6(单极导联) 负极:中心电端

心前区导联

心前区导联的电极位置 导联名称 正极(探查电极) 负极 V1 胸骨右缘第4肋间 中心电端 V2 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 V2与V4连线中点 左锁骨中线平第5肋间 V5 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 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选用电极位置 导联名称 正极(探查电极) 负极 V7 左腋后线V4水平处 中心电端 V8 左肩胛骨线V4水平处 V9 左脊旁线V4水平处 V3R~6R 右胸部与V3~V6对称处

心前区导联

心前区导联的意义 导联名称 主要意义 V1 反映右心室壁改变 V2 V3 反映左、右心室移行变化 V4 V5 反映左心室壁改变 V6

心前区导联的意义 导联名称 主要意义 V7 反映左心室壁改变 V8 反映后壁改变 V9 V3R~6R 反右心病变

三、心电图各波形的形成与命名 窦房结 心脏传导系统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三、心电图各波形的形成与命名 正常心脏电激动 窦房结 结间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 起源点

三、心电图各波形的形成与命名

三、心电图各波形的形成与命名 3个波 P波—心房除极 QRS波群—心室除极(振幅最大波) T波—心室快速复极 2个段 P-R段—心房复极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ST段—心室缓慢复极

三、心电图各波形的形成与命名 2个间期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Q-T间期—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 其他 J点—QRS波与ST段的交点,ST段偏移测量 U波—T波之后,机制不清

三、心电图各波形的形成与命名 QRS波命名 第一出现的正向波称为R波 Q波为R波前的负向波 S波为R波后的第一个负向波 R'波为S波后的正向波,S'波为R'波后的负向波 QRS波群只有负向波,则称为QS波 波幅≥0.5mV用Q、R、S;波幅<0.5mV用q、r、s

P168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

一、心电图测量 心电图记录纸 纵向距离:代表电压 若1mV定准电压 = 1cm , 则0.1mV/小格 横向距离:代表时间 若走纸速度=25mm/s,则0.04s/小格,0.2s/大格

一、心电图测量 (一)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正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上缘垂直地测量到该波的顶点 负向波:从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测量P波振幅:参考P波起始前的水平线 测量QRS波群、ST段、T波和u波振幅:参考QRS起始部的水平

一、心电图测量 ST段移位的测量 以QRS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线,取J点后0.04s、0.06s或0.08s处为测量点 报告ST段移位时,应说明ST段移位幅度与形态

一、心电图测量 (二)各波段时间测量 从该波段起始部的内缘测量至该波段终末部的内缘 测量P波和QRS波时,选择波幅最宽的导联 ■ 测量QT间期时,选择QT间期最长的导联 从该波段起始部的内缘测量至该波段终末部的内缘 ■ 测量PR间期时,选择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 测量P波和QRS波时,选择波幅最宽的导联

一、心电图测量 室壁激动时间(VAT) QRS波群的起点到通过R波顶峰垂直线的水平距离

一、心电图测量 (三)心率的测量(自学) (四)心电轴的测量(自学) (五)钟向转位(自学)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一) P波 位置:一定出现在QRS波群之前 形态:多呈圆钝形,可有切迹,峰间距<0.04s 方向:I、Ⅱ、aVF、V4~V6直立,aVR倒置 时间:小于0.12s 振幅:肢导联<0.25mV;心前区导联<0.20mV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二)P-R间期 正常成人PR间期为0.12s~0.20s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三)QRS波群 形态 时间 室壁激动时间 振幅 Q波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1、形态 肢导联QRS波 心前区导联QRS波 I、II、aVF导联主波向上,aVR主波向下 心前区导联R波自V1至V6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 Vl、V2导联: R/S<1 V3、V4导联: R/S ≈1 V5、V6导联: R/S>1 rS qR、qRs、Rs、R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2、时间 多为0.06~0.10s 最宽不超过0.11s 3、室壁激动时间 VATV1≤0.03s 反映心室激动波从心室肌的内膜到达外膜的时间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4、振幅 肢体导联 RⅠ≤1.5mV, RaVR ≤0.5mV, RaVL≤1.2mV,RaVF≤2.0mV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4、振幅 心前区导联 RV1≤1.0mV,RV1+SV5≤1.2mV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5、Q波 电压:<同导联1/4 R波(aVR除外) 时间:<0.04s V1~V2导联中不应有q波,偶可呈QS型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四)ST段 多为一等电位线,可有轻微偏移 下移幅度:不超过0.05mV(aVR除外) 上移幅度 肢导联和V4~V6导联不超过0.1mV V1~V2导联不超过0.3mV, V3导联不超过0.5mV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五)T 波 形态:圆钝,升支缓慢较长,降支陡而短 方向:大多与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电压 R波为主导联中,不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在心前区导联有时可高达1.2mV~1.5mV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六)Q-T 间期 Q-T间期与心率有关,心率越慢则越长 心率为60~100次/min时,QT间期的正常 范围为0.32s~0.44s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七)U波 在心前区导联易见,尤其V2 ~V4导联 方向与T波基本一致,振幅很小 U波明显增高见于高钾血症

做心电图

心电图纸

练习与思考 E A 心前区导联置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相交处为( ) A. V1 B. V2 C. V3 D. V4 E. V5 2. P波代表( ) A.心房的除极波 B.心房的复极波 C.心室的除极波 D.心室的复极波 E.心房除极、复极全过程 E A

练习与思考 E A 3. 估算心率时,若在‖导联R-R间距均为三大格,则其HR为( ) 30次/分 B. 40次/分 C. 60次/分 D. 75次/分 E. 100次/分 正常心电活动起源于( ) 窦房结 B.房室结 C. 右心室 D. 左心室 E. 左心房 E A

心电图描记、分析与临床应用

Contents 第九章 心电图评估 常规心电图描记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Learning objectives 常规心电图描记的操作步骤及 质量控制 掌握 熟悉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了解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常规心电图描记 操作步骤 质量控制 正确连接导联线 嘱病人在检查过程中不可移动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避免交流电干扰,必要时按抗交流电干扰键 嘱病人放松肢体、调整室内温度,必要时按去肌颤滤波键 应根据临床需要及心电图变化,决定描记时间的长短和是否加作导联

对大部分较单纯的心电图变化即能作出正确判断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基础 ①注意P、QRS、T各波的有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②平均心电轴的大概方位 ③波形的大小和有无增宽变形 ④ST-T的形态

对可疑或界限不明确的地方进行测量,获得较准确的参数帮助判断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定量分析 常用的参数有P-P间期、PR间期、P波时限、QRS时限、QT间期以及P波和QRS波群的振幅 对可疑或界限不明确的地方进行测量,获得较准确的参数帮助判断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考虑因素 心律问题 传导问题 房室肥大问题 心肌问题

心电图的分析方法 结合临床资料的重要性 心电图检测技术本身的局限性 个体差异的影响 许多心脏疾病(早期阶段),心电图可以正常 多种疾病可以引起同一种图形改变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①心律失常和传导障碍的诊断—不可替代 ②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和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可靠而实用的方法 ③房室肥大、心肌受损和心肌缺血、药物和电解质紊乱都可引起一定的心电图变化,有助诊断

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④除了循环系统疾病之外,心电图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危重病人的抢救、手术麻醉、用药观察、航天、登山运动的心电监测等。

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