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因式分解.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质数和合数 中心小学 顾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一、激趣导入 提示:密码是一个三位 数,它既是一个偶数, 又是 5 的倍数;最高位是 9 的最大因数;中间一位 是最小的质数。你能打 开密码锁吗?
Advertisement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计算下面 4 道题: = 0.8 = 0.2 = 3.4 = + - + - 0.8.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数学广角 —— 集合 集合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出示题目,引发冲突 问题: 1. 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 共有多少人呢?谁来说一说? 下面是三( 1 )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开远市第一中学 2014年高考志愿填报指导会 2014年6月26日.
12.9 简单的二元 二次方程(二).
代数方程总复习 五十四中学 苗 伟.
1.1 利用平方差及完全平方的恆等式 分解因式 A 利用平方差的恆等式 B 利用完全平方的恆等式 目錄.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6.9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2) 加减消元法 上虹中学 陶家骏.
3-1 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式 第三章 一元二次方程式 主題 單元目標: 1.由生活情境中認識一元二 次方程式的意義。
14.3.2公式法分解因式 1 .平方差公式 大井镇第二中学 高德金.
八年级数学(上册) 因式分解公式法.
问题引入 你能将x4-y4分解因式吗?.
10.2 立方根.
15.2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乘除 第1课时 第十五章 分式 案例作者:浙江省衢州兴华中学 刘 芳
分式的乘除.
第十六章 分 式 分式的乘除(1
负 债 第九章 主讲老师:潘煜双 方正为人,勤慎治学.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余角、补角.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第二十七章 相似 位似图形的概念、性质与画法
第七单元 小数的初步认识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小学 叶群芳.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 推广到小数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 宋 俊.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意義 一元一次方程式的解 等量公理與移項法則 自我評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 提公因式法 班级:八(4)班 授课人: 程庭友.
计算.
6.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1) 2019年4月17日星期三.
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 兴平桑镇二中 高伟伟
实数与向量的积.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学期 第一章第四节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2)
乘法分配律.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 数 学 第 十 册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新野县城关镇南关小学:邹汉苗.
12.3.2运用公式法 —完全平方公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
高中数学必修四 第一章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2).
因式分解 儋州市第五中学 苏学荣.
14.3 因式分解 提公因式法 人教新课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15.1.4(2)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索池中学 张军.
2.3.运用公式法 1 —平方差公式.
第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2.4 用因式分解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法(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 刘晓玲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小数的大小比较.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 上册 简便算法 高效课堂编写组 王合立.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ABC ( )已知 ,則下列哪些是x6-7x5-8x4 的因 式?(複選) (A) x+1 (B) 2x+2 (C) x3(x+1)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0.5 因式分解

共4课时: 第1课时:用提公因式法分解 第2课时:用公式法分解 第3课时:综合运用 第4课时:观察与猜想

10.5 因式分解(1) ①通过与质因数分解的类比,让学生感悟数学中数与式的共同点,体验数学的类比思想 10.5 因式分解(1) ①通过与质因数分解的类比,让学生感悟数学中数与式的共同点,体验数学的类比思想 ②通过对公因式是多项式的因式分解的学习,培养换元的意识. 数 学 思 考 ①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了解因式分解和整式的乘法是整式的两种相反方向的变形 ②会确定多项式中各项的公因式,会用提取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知 识 技 能 教 目 标

通过感悟数学中数与式的共同点,让学生体会事物是互相联系的。 情感态度 通过利用因式分解进行简便计算,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解 决 问 题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 多项式中公因式的确定和当 公因式是多项式时的因式分解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对问题1需对630进行质因数分解,对于问题2,虽然可以直接把a=101,b=99代人进行计算,但如果应用平方差公式先把a2-b2变形成(a+b)(a-b)的形式再代入进行计算,将会使计算过程变得更加简洁. 活动1: 我们先来看下面两个问题: 1.630能被哪些数整除,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当a=101,b=99时,求a2-b2的值.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这两个问题解决方法和过程的讨论,使学生感知到质因数分解和把一个多项式变为几个整式的乘积是对数和式的一种恒等变形,能使演算简便.

探究题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多项式可以有不同形式的表示;利用书中的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的关系图,说明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是对一个多项式的2种不同的变形,并强调它们的特点.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结合教科书的提示思考、回答。 教师给出概念,并指出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 活动2: 教科书第36页的探究题. 提出因式分解的概念.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通过这个练习 强化因式分解的 概念. 教师出示练习,学生思考、回答。 活动3: 练习 下列由左到右的变形,是否是因式分解,为什么? (x+2)(x-2)=x2-4 x2-4=(x+2)(x-2) x2-4+3x=(x+2)(x-2)+3x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公因式的概念是提公因式法的基础,必须予以重视。教师要说明公因式提出后,另一个因式是如何确定的,为下面例题做好铺垫。 教师给出多项式,学生观察、讨论,教师提出公因式的概念. 让学生体验: ma+mb+mc=m(a+b+c)从左到右是怎样得到的。 活动4: 因式分解方法研究:提公因式法 研究多项式:ma+mb+mc各项中每个因式的特点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通过例1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确定公因式的具体的方法,以及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的步骤.例题后的问题,把提公因式的“提”的具体含意深刻化,这是提公因式法的正确性的重要保证. 师生共同完成:先找公因式,再提公因式,教师要讲清确定公因式的具体步骤,从数、字母和字母的次数3个方面进行分析。 活动5: 讲解例1 把8a3b2+12ab3c分解因式 如果提出公因式4ab,另一个因式是否还有公因式?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通过练习熟练和巩固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教师展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中教师应重点关注: ①学生是否能正确的找到公因式②提公因式后的另一个因式是否正确。 活动6: 练习及反馈 课本P38页练习 1、(1)(2)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通过本例使学生对公因式的概念加深理解,这里隐含着换元的思想,要让学生有所感受。 教师展示题目,引导学生对该多项式的每项因式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发现把b+c看作一个“整体”时公因式就是b+c,再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分解. 活动7: 例2 把2a(b+c)-3(b+c)因式分解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通过练习熟练和巩固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 教师展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中的第3小题的公因式如何确定要特别说明. 活动8: 练习及反馈 课本P38页练习 1、(3)(4)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例3是因式分解在计算中的应用,学习例3使学生对因式分解的重要性有新的认识 教师引导:观察并分析怎样计算更简单?学生思考后独立完成。 活动9: 例3:计算:0.84×12+12×0.6-0.44×12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通过练习熟练和巩固分解因式的应用. 教师展示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活动10: 练习及反馈 课本P38页练习 2、3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对因式分解概念的理解是本课的重点,公因式的确定和提公因式的具体方法是本课的关键,所以对知识的小结可从这些问题入手带领学生做深入的思考.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活动11:小结: 1、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有什么关系?归纳:怎样检查因式分解是否正确? 2、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体会到:公因式可以是什么样的式子? 3、如何确定公因式? 提公因式法的步骤是什么? 3、因式分解对我们今后解题有什么帮助? 设计意图 师生行为 问题与情境

活动12: 布置作业,复习巩固: p42、1、4(1) p43、6 目的:巩固本节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