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第二篇 外周神经系统药. 长春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外周神经系统主要由传出神经与传入神经系 统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局麻药.
Advertisements

守门员在比赛过程中身体会作出 哪些反应?这一系列反应是不是 自觉的、有意识的反应呢?这些 反应又是如何完成的呢?
1 第二节 脑 端脑 间脑 中脑 延髓 小脑 脑干脑桥 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 位于颅后窝、小脑腹侧 一、脑干:
神 经 系 统 检查 nerve system examination 泰山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刘 艳.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 一 ) 呼吸中枢 1.基本节律中枢 -延髓 2.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上部 3.呼吸随意控制 -高位脑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神 经 系 统 总 论 (2)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吐尔逊. 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 ( Motor system) ( Motor system)
第三节 小脑. 位置: 颅后窝、延脑和桥脑的背侧。上方隔小脑幕 与大脑枕叶相邻,前下方借小脑上、中、下三对脚与 脑干的中脑、桥脑和延髓相连。
脑脑:延髓 脑桥 脑干 中脑 间脑 小脑 端脑. 脑干 一、外形 (一)前面观:前面观 1 、延髓:脊髓前面的一裂两沟延续到延髓 下端:锥体交叉锥体交叉 前外侧沟:舌下神经出脑 前外侧沟与前正中裂间:锥体( 深面为锥体束) 前外侧沟后方的突起:橄榄( 深面为下橄榄核 ) 橄榄后方:橄榄后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元与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第二节 神经元间的功能联系及反射 第三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
二、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髓反射与运动单位.
神经系统 nervous system 神经传导通路.
第二节 脑干.
Functions of Nervous System
第八章 协调功能评定.
第十章 神经系统 主讲人:韩丽 生理学教研室.
运动障碍的 定位诊断.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The Nervous System: Motor Neurophysiology 湖南医药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第四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是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或从大脑皮质至效应器的神经元链,作为神经冲动传导的通路,称神经传导通路。
人体 解 剖 学 Human anatomy.
运动传导通路 The motor pathways
第十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第二节 肌肉运动的神经调控.
第十章 神经系统 第一节 神经系统功能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神经病学总论 第一临床学院神经神经病学教研室 陈吉相.
项目: 反射检查 康复教研室.
二、 小 脑 (一)位置: 颅后窝内,小脑幕下方,在延髓和脑桥的背面。.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第三节 :高级中枢对骨骼肌运动的控制 一、大脑皮质对骨骼肌运动的控制 二、基底神经节与小脑对骨骼肌运动的控制.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运动是行为的基础。在日常生活、工作与劳动中,人体所处的各种姿势以及所进行的多种形式的躯体运动,都以骨骼肌的活动为基础。在运动过程中,骨骼肌的舒缩活动,不同肌群之间的相互配合,均有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The Motor Pathways 运 动 传 导 路
黄淮学院生物工程系动物科学教研室 主讲教师 张世卿
小脑 Cerebellum.
小脑 1. 位置 颅后窝,与端脑枕叶底面相隔小脑幕.
小 脑 Cerebellum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陈早根.
目 录 Part Ⅱ (三)运动系统检查 motor system examination.
神经系统 第二节 脑 一、 脑 干 二、 小 脑 三、 间 脑 四、 端 脑.
第十七章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 nervous system.
往下扎根 向上生长 ——提高学考选考教学实效的几点感想 桐庐中学 李文娟
第32章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一、运动调节的基本机制 (一)脊髓运动神经元与运动单位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三)自主神经节:包括交感神经节和副交感神经节,为运动神经节,节细胞为多极运动神经元。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感受器 脊神经节 肌、肌腱、骨膜、关节 脊神经 (周围突) 皮肤的精细触觉 第1级神经元 薄、楔束核 后根 薄、楔束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2012年浙江省高考 历史备考安排和复习建议 嘉兴市秀州中学 高 良 平
第十章 肌肉力量 视频 欣赏 第一节 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肌肉力量的训练 第三节 肌肉力量的检测与评价.
第十章 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
Nervous control for movement
实验十 神经系统功能.
脊 髓 Spinal Cord.
抗帕金森病药 帕金森病(Pakinson’s disease, PD) 也称震颤麻痹。
——又称为锥体外系疾病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刘铮
第十三章 抗帕金森病药.
四、基底神经节的功能 (一)结构 尾核 壳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黑质 红核 } 新纹状体 } 纹状体 旧纹状体.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第二节 脑 端脑 间脑 脑 小脑 中脑 脑桥 脑干 延髓 人脑平均重为1400 g,(男性1375.5g ,女性 g)
第十章 神经系统的功能.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 退行性疾病药.
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 2007春 (心理系 双学位) 第二讲: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二.脊髓.
神经系统对运动和姿势的调节.
Posture & Motor Control By Nervous System
脊 髓 疾 病 ( Spinal Disease ).
脊 髓 The Spinal Cord.
锥体外系功能解剖.
神经系统总论 Introduction of nervous system
主日信息: 講題:腳步 經文:箴言16:1~9 大綱: 壹、人的心 貳、人的謀算 參、交託耶和華 肆、耶和華的指引 金句:箴16:9
脑干 brain stem 脑干由下至上分为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 脑干背面与小脑之间形成第四脑室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二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脊髓 spinal cord 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 椎管内, foramen magnum → L1下缘 cervical enlargement lumbosacral.
神经组织 神经元 1、基本形态 2、功能 3、分类 神经胶质细胞.
血流域解剖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 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二、中枢对姿势的调节 三、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运动皮层 皮层脊髓束 锥体交叉 皮层脊髓侧束 脊髓 皮层脊髓前束 前角α运动元

(一)脊髓和脑干运动神经元 1.特点:最后公路 (final common path) 感受器 传入N 传出N α运动N元 效应器

2.α运动神经元的类型 快肌(白) 大α(100~150m) 大α(100~150m) 无氧酵解,爆发力强,易疲劳 慢肌(红) 肌红蛋白 有氧氧化,不易疲劳

奥运会100米赛场

(二)运动单位(motor unit) 1.定义:一个α运动神经元和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构成的一个功能单位

2.运动单位的类型 运动N元 运动N元 四肢肌躯干 眼外肌 6~12根 2000根 小运动单位 大运动单位 精细运动 巨大肌张力

3.运动单位的特点 运动神经纤维 骨骼肌纤维 一块肌肉多个运动N元支配 有交叉分布,张力均匀

二、中枢对姿势的调节 (一)脊髓的调节功能 (二)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三)大脑皮层对姿势的调节

(一)脊髓的调节功能 1.脊动物 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的动物 C5以下,呼吸

2.脊休克(spinal shock) (1)定义: 人和动物的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 反射活动能力暂时丧失 进入无反应状态

(2)脊休克的表现 1)躯体反射消失,肌紧张性 2)内脏反射消失 外周血管扩张,BP 暂时丧失 发汗反射消失,出汗 尿,粪潴留 脊髓反射可逐渐恢复

(3)脊反射的恢复 蛙——几分钟; 犬——数天; 人——数周至数月 进化程度 原始反射先恢复 复杂反射后恢复 内脏反射部分恢复 反射复杂程度

(4)脊休克后的后遗症 1)排便排尿:潴留 失禁 2)屈反射,发汗反射亢进 3)知觉和随意运动永久丧失

(5)脊休克产生的机制 损伤本身? 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调节

(6)脊休克的恢复 高位中枢 康复: 锻炼伸肌 脊髓 易化 抑制 伸肌反射 屈肌反射

3.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 脊髓 脊髓 - - 屈肌兴奋 伸肌兴奋 伸肌抑制 屈肌抑制 痛刺激

(1)屈肌反射 (flexion reflex) 伤害性刺激 一侧肢体 脊动物 屈肌收缩,伸肌迟缓 意义:有保护作用 1%硫酸

(2)对侧伸肌反射 (crossed extensor reflex) 意义:姿势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脊髓 屈肌兴奋 伸肌兴奋 伸肌抑制 痛刺激 - 屈肌兴奋 伸肌抑制 伸肌兴奋 屈肌抑制 意义:姿势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4.牵张反射(stretch reflex) (1)定义: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时,能反射性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 感觉N 伸肌 + - 伸肌 运动N 屈肌

牵张反射的反射弧 肌梭 Ia II 脊髓 α运动神经元

(2)感受器:肌梭 肌梭 梭外肌 腱器官 肌腱

(2)感受器:肌梭 长度感受器 Ia II 梭外肌 感受装置 串联 并联 梭内肌 γ-环路 α运动N元 α运动N元 γ运动N元 α运动N元 肌肉拉长时:肌梭 肌肉缩短时:肌梭 γ运动N元 α运动N元 γ-环路 (2)感受器:肌梭 α运动N元 Ia II 梭外肌 感受装置 γ运动N元 串联 并联 梭内肌

γ-环路 α运动N元 γ运动N元 高位中枢 下传冲动

肌梭性质:长度感受器 感觉N元 加负荷 肌梭 运动N元

肌梭性质:长度感受器 肌肉收缩恢复手臂位置 手臂下落牵拉肌肉

肌梭在不同状态下传入N的放电 Ia类传入 梭外肌 梭内肌 肌肉静息时 肌肉拉长时 γ传出增多时 肌肉缩短时

牵张反射的反射弧 γ-环路 肌梭 Ia II 脊髓 γ运动N元 α运动N元

(3)牵张反射的类型 腱反射(tendon reflex) 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肌紧张(muscle tonus) 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重力)

膝反射 膝反射 腱反射 肌紧张 脊髓 大α运动f 肌梭 梭外肌 髌韧带 单突触反射,潜伏期0.7ms L5-S2 胫N 反射 叩击 中枢 神经 C5~7 肌皮N 肱二头肌肌腱 膝反射 髌韧带 L2~4 股N 肘反射 跟腱反射 跟腱 膝反射 L5-S2 胫N 反射 叩击 中枢 神经 C5~7 肌皮N 肱二头肌肌腱 膝反射 髌韧带 L2~4 股N 肘反射 跟腱反射 跟腱 腱反射 高级中枢病变 腱反射 反射弧有损伤 膝反射 单突触反射,潜伏期0.7ms 脊髓 髌韧带 Ia(12~20um) 梭外肌 肌梭 大α运动f 腱反射 肌紧张 刺激: 快速牵拉 缓慢持续 传入N:Ia(12~20um) Ia,II 小α 传出N: 大α 快肌,同步性收缩,有明显动作 慢肌,交替性收缩,无 效应器: 性质: 位相性 紧张性 反射弧: 单突触 多突触 维持姿势 意义: 辅助诊断疾病

(4)牵张反射的特点 Ia(12~20um) 脊髓 大α运动f 肌梭 梭外肌 髌韧带 感受器和效应器在同一块肌肉

(4)牵张反射的特点 感觉N 叩击膑韧带 中枢 + - 股直肌 运动N 伸小腿 半膜肌抑制 交互抑制

(4)牵张反射的特点 屈肌牵拉 伸肌牵拉 伸肌传入 屈肌传入 伸肌兴奋 伸肌抑制 屈肌抑制

(5)腱器官 肌梭 梭外肌 腱器官 肌腱

腱器官性质:张力感受器 Ib 1 3 2 腱器官 4

(5)腱器官 Ib 中间N元 Ia,II 肌梭 腱器官 长度感受器 张力感受器

腱器官:主动收缩敏感 γ-环路 Ib 肌梭 + Ia II 脊髓 - 被动牵拉 γ运动N元 α运动N元

(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1.部位:脑干网状结构 易化区和抑制区

猫脑内与肌紧张调节有关的脑区及其下行路径示意图 大脑皮层 尾核 - - 小脑 前庭核 - + + - 网状结构易化区 抑制区

特点: 易化区和抑制区协调活动 不协调表现:去大脑僵直 (decerebrate rigidity)

2.去大脑僵直 (1)定义: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抗重力肌肌紧张亢进 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 伸肌

(2)去大脑僵直出现的原因 大脑皮层 尾核 - - 小脑 前庭核 - + + - 网状结构易化区 抑制区

(3)去大脑僵直的类型 γ僵直 高位中枢 γ运动N元 γ环路 α运动N元 α僵直 梭外肌 梭内肌

(4)去大脑僵直的机制 牵张反射亢进(γ僵直) 网状脊髓束 γ环路 切断后根僵直消失

(5)人类去大脑僵直 脑干严重受损

三、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一)大脑皮层运动区和运动传出通路

1.大脑皮层运动区 (1)主要运动区 中央前回 运动前区 3 2 4 6 1

主要运动区的功能特征 1)交叉:延髓锥体 头面部双(舌下N,面N下份单) 2)区域:功能 3)空间定位: 倒立(头部正立)

肢体远端 躯干肢体近端 3 2 4 6 1

(2)运动辅助区 第一感觉区 脑岛 运动辅助区 胼胝体 运动区 第二感觉区 4区前,双侧

(3)其他运动区 3 2 4 6 8 5 7 1 19 18

2.运动传出通路 大脑皮层 内囊 (1)皮层脊髓束 锥体系 延髓 锥体交叉 皮层脊髓侧束 脊髓 皮层脊髓前束 前角α运动元

种系发生古老 种系发生较新 皮层脊髓前束 皮层脊髓侧束 躯干,四肢近端肌肉 四肢远端肌肉 姿势维持粗略运动 精细,技巧运动

(2)皮层脑干束 大脑皮层 内囊 皮层脑干束 脑干核 头面部肌肉 锥体系

(3)协调随意运动的通路 大脑皮层 锥体外系 脊髓 尾核 纹状体 丘脑底核 红核 皮层脊髓前束 黒质 网状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顶盖脊髓束 红核脊髓束 皮层脊髓侧束 网状结构 脊髓

(4)运动传出通路受损 上运动N元 大脑皮层 锥体系 锥体外系 脊髓前角α元 下运动N元

柔软性麻痹 痉挛性麻痹 原因: 下运动N元损伤 姿势调节系统 随意运动: 均丧失 麻痹范围: 局限 广泛 肌紧张: 减退,松弛 过强,痉挛 柔软性麻痹 痉挛性麻痹 原因: 下运动N元损伤 姿势调节系统 随意运动: 均丧失 麻痹范围: 局限 广泛 肌紧张: 减退,松弛 过强,痉挛 瘫痪: 软瘫 硬瘫 腱反射: 减弱,消失 增强 肌肉: 萎缩 不萎缩 Babinski’s sign: 阴性 阳性

向上 向下 扇形铺开 Babinski’s sign(-) Babinski’s sign(+) 婴儿,成人深睡或麻醉时,可(+)

(二)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1.基底神经节 新纹状体 尾核 壳核 苍白球 丘脑底核 旧纹状体 黑质 红核

2.与基底神经节损害有关的疾病 舞蹈病 帕金森病(震颤麻痹) 手足徐动症 Parkinson disease

帕金森病 舞蹈病 肌紧张 面部表情呆板 随意运动 动作缓慢,启动难 静止性震颤(手部) 病变部位 黑质 纹状体 黑质DA绝对 机制 纹状体ACh相对 治疗 L-Dopa DA 利血平(耗竭DA) M受体拮抗剂:阿托品

(三)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蚓部 半球部 前叶 原裂 中间部 外侧部 后叶 皮层小脑 脊髓小脑 后外侧裂 绒球小结叶(前庭小脑)

(三)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躯干运动 绒球小结叶(古小脑) 肢体运动 旧小脑 新小脑

1.前庭小脑 步基宽 站立不稳 受损表现 闭目难立症 至前庭核 躯体平衡眼球运动 前庭器官 绒球小结叶

2.脊髓小脑 脊髓小脑 脊髓前角内侧 视觉听觉 运动执行 脊髓前角外侧 协调随意运动和调节肌紧张 脊髓三叉

小脑性共济失调 (cerebellar ataxia) (1)技巧运动障碍,动作不协调 指鼻试验(+),轮替运动障碍,步态不稳 (2)意向性震颤 (3)肌张力减退,四肢乏力

3.皮层小脑 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 皮层小脑 运动皮层 受损:不能做协调的精巧动作 大脑皮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