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什麼是倫理學? (What is Ethics?)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毛将后代握手言欢泯恩怨 2、美国总统奥巴马访华.
Advertisements

情境导入: 诚信是金 同学们,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请大家思考当小男孩真的遇到狼时,为什么没人去救他呢? 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狼来了.MP4.
第12週 全球經濟正義 我們有援助難民的義務嗎?
Chapter6 倫理基礎與原則 第一節 職業倫理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職業倫理的適用原則 第三節 個案討論-安隆公司.
第一節 職業倫理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職業倫理的適用原則 第三節 個案討論-安隆公司
欢迎各位家长的到来! 沟通 交流 协作 初二 班家长会.
家校同心, 师生同行 ——八(五、六)班家长会.
“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回合在一个人生里,这是他的‘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 ——胡适《追悼志摩》
欢迎各位家长光临 初二(1)班家长会
Media Ethics in Ethics and Religious Studies
節制品格簡介 員林鎮公所品格月會 2011 年 4月.
学习情境七 领队业务 【学习目标】 了解领队工作职责; 掌握领队的工作程序; 掌握领队的服务要点。 【技能目标】
蒙古与苗族的特色建筑 项艺烽小组 最炫民族风.mp3.
大聲一點又如何? 打耳光、重擊或大聲音會使聲波以極大的力量快速撞擊鼓膜而傷害鼓膜。 事先知道要聽到很大的聲音要張開嘴巴。
一分钟电话营销分享 刘瑾.
欢迎各位家长 参加初一八班的家长会!.
医学伦理学 欢 迎 各 位 同 学!.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 法律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陈海华.
通州市教研室 王作良 邮箱 06高考复习讲座 通州市教研室 王作良 邮箱
功利主義
反思,调整学习方法 迎接中考的挑战 九(7)班.
斑马线上的安全学问 学校:平安二小 班级:四年级(1)班 姓名:张海超 时间:2016年6月21日.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
热烈欢迎各位家长 初二(1)班
第8週:Aristotle Who Deserves What?
感受柏林禅寺—— 华莲的日记 2006年6月9日 周五 多云
第十课我的朋友圈.
台南市石門國民小學 九十八學年度上學期 作文教學成果
2-1熟記網路交友的注意事項 2-2分析各種網路交友的錯誤心態 2-3認識各種網路交友的正確方法
倫理學概論 摘錄自 林火旺,倫理學.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二週:論「道德」 談道德就是說教?
第1週 課程導論 為什麼要研究應用倫理學?探討哪些議題?
神與禱告系列 九之九 God and Prayer Series 9 of 9
Utilitarianism John Stuart Mill.
政治哲學 劉俊麟 長榮大學應用哲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倫理學 第12週 Virtue Theory.
貳 效益論.
哲學概論 課程網頁: 第十一講: Right and Wrong.
The Power of Moral Theories
倫理學 第2週 課程導論:What is Ethics?.
The Virtuous Life By Aristotle.
道德推理 課程網頁: 第七週 德性倫理學: 快樂或幸福是有意義生活的唯一價值嗎?
倫理學 第4週 Moral Objectivism.
第十三講:彌勒「論自由」(一) 台大哲學系教授 林火旺
第2章 對與錯的判斷準繩- 企業倫理理論與內涵
学习目标 1、知道家中被盗后要保护现场; 2、了解一些防盗的小技巧。. 学习目标 1、知道家中被盗后要保护现场; 2、了解一些防盗的小技巧。
15-16 水運會 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 4月30日 (星期六) 9:00-12:30.
Kant on Categorical Imperative
第5週 Value and the Quest for the Good
鄭先祐(Ayo) 國立臺南大學 環境與生態學院 教授
基本倫理學 效益論 效益論就是以行為產生的整體結果決定行為的道德正當性,換句話說,行為的對錯只是其結果好壞的一個函數。更具體的說,一個道德上對的行為,就是在所有可能的行為選擇中,其結果能產生最大的善或最小的惡。
道德思考與應用 課程網頁: 第四週:效益主義 道德是追求最大多數的最大幸福?
自由主義(liberalism) 課程網頁:
第2章 對與錯的判斷準繩- 企業倫理理論與內涵 授課老師:.
第四堂 功利主義「快樂計算法」: 職場倫理案例分析
第二章 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会计要素; 会计等式; 学习目标.
職場倫理 課程網頁: 第五週 道德理論Ⅰ: 效益主義.
第16週 The Fact-Value Problem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第11週 積極賦權行動 優惠政策是肯認還是歧視?
第10週 LectureⅤ The Priority of Right and Ideas of the Good §1-5
第16週 全球經濟正義 富裕國家有援助難民的義務嗎?
應用倫理學 第3週 道德理論 結果主義與非結果主義的理論.
第4週 Value and the Quest for the Good
自由主義(liberalism) 課程網頁:
A Theory of Justice (2) John Rawls.
基督教倫理學 孔祥烱博士 加拿大華人神學院 2011年.
Chapter2 The Foundational Theory of Medical Ethics
環境與資源管理的倫理議題 張子超 台灣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講 什麼是倫理學? (What is Ethics?) 法律倫理 《倫理學導論》 第一講 什麼是倫理學? (What is Ethics?)

綱目 壹、從蘇格拉底的兩句話說起 貳、道德、道德哲學與倫理學 參、道德與其他行為規範 肆、道德原則的特性 伍、倫理評價的基礎

壹、從蘇格拉底的兩句話說起 We are discussing no small matter, but “How We Ought to Live”!! An unexamined life is no life at all for a human being to live!! Plato, Apology(申辯篇)

貳、道德、道德哲學與倫理學 什麼是「道德」(morality)? 什麼是「道德哲學」(moral philosophy)? 人類文化中的風俗(customs)、戒律(precepts),以及實踐(practices),又稱「實然道德」(positive morality)或「描述道德」(descriptive morality)。 什麼是「道德哲學」(moral philosophy)? 對於實然道德做哲學或理論反省的學問。 什麼是「倫理學」(Ethics)? 實然道德+反省實然道德之道德哲學。 Louis. Pojman, Ethics: Discovering Right and Wrong, p2.

貳、道德、道德哲學與倫理學(續) 實然道德 倫理學 道德哲學 風俗 戒律實踐 規範倫理學 後設倫理學 義務論 效益論 德行論

參、道德與其他行為規範 道德與宗教 宗教來自天啟(revelation)或神權(divine authority) 證立來源不同 道德來自人類的理性與經驗 Contemplation(沈思) Perseverance (堅持) Imagination(想像) Free Will(自由意志)

參、道德與其他行為規範(續) 道德與法律 道德:實質的社會共識 有效性來源不同 法律:形式的立法授權 道德:內在主觀動機與意圖 規範對象不同 制裁方式不同 道德:實質的社會共識 法律:形式的立法授權 道德:內在主觀動機與意圖 法律:外部客觀行為 道德:訴諸良知與輿論制裁 法律:著重身體與金錢上的制裁

參、道德與其他行為規範(續) 道德與禮節 評價基礎不同 存在目的不同 (etiquette) 評價基礎不同 存在目的不同 禮節:評價行為是否恰當(proper)、 有禮(polite)的社會實踐 道德:評價行為對錯與否的社會實踐 禮節:促進人類的社會交往活動(social transactions) 道德:探索人類在社會中的存在意義

肆、道德原則的特性 Prescriptive(指導性) Universal(普遍性) Overridding(凌駕性) Public(公開性) Practicable(可行性)

肆、道德原則的特性(一):指導性 Prescriptive 處方 規定 要求 Prescription 醫生 處方 規定 要求 道德原則(MP)通常以禁制(injunctions)或者命令(Imperatives)的形式來表現,譬如「不准殺人」以及「孝敬父母」等原則。 道德原則的目的在規勸並影響人們的行為,因而具有實踐或行為導引(action-guiding)之性格。 因此,道德原則的指導性格乃是用來評價行為(appraise behaviour)、給予行動者讚美或譴責(assign praise or blame)、以及使他(她)內心產生滿足感或罪惡感( feelings of satisfaction or guilt)的一種特性。

肆、道德原則的特性(二):普遍性 在相同的情況下,MP必須一體適用於所有人,也就是如果某甲的行為X是對的,則所有其他人的相同行為也應該是對的。 在道德判斷上,除非有充分且合理的理由,否則不能因個人因素(例如性別、膚色、貧富等)而對甲與乙的相同或相似行為,給予不同的道德判斷與行為評價。 在中國儒家,道德原則的普遍性反映在「己所欲,施予人」與「己所不欲,勿施予人」的思想上;在西方社會,則是進一步發展為「相同或相似案件為相同處理,不同案件為不同處理」的形式正義原則(The Principle of Formal Justice)。

肆、道德原則的特性(三):凌駕性 指MP通常具有凌駕 情感(feelings)、美感(aesthetic)、 自利(self-interest)、法律(legal)考量的優先地位。

肆、道德原則的特性(四):公開性 (五):可行性 肆、道德原則的特性(四):公開性 (五):可行性 公開性:MP必然是公開而非秘密之原則,否則便無法指導並且評價人們的行為。 可行性:MP必須是對社會大多數人而言具體可行的原則,陳義過高的MP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規範效果,反而更有可能成為一般人藐視道德的藉口;譬如儒家修齊治平、人人皆可為堯舜的主張,就是典型的例子。

伍、倫理評價的基礎 行為(Action) 結果(Consequence) 品格(Character) 動機(Motive) VERMEER, Woman Holding a Balance

伍、倫理評價的基礎(一):行為 對錯行為之區別 任意行為與義務行為之區別 對的行為(a right act):指可被允許的(permissible)行為,又可進一步區分為兩種型態:可選擇的任意行為(optional act)以及無從選擇的義務行為(obligatory act)。 錯的行為(a wrong act):指不被允許的(not permissible)行為,也就是負有義務不做為的行為,比如說謊、偷竊就是不被允許之錯的行為。 任意行為與義務行為之區別 任意行為:指某種行為可做可不做,而其做或不做並不會產生對錯好壞的評價。譬如選修課程的選擇、聽音樂的嗜好等等,又可進一步區分為中性(neutral)行為與額外(supererogatory)行為 義務行為:指負有道德義務為某種行為,比如誠實、守信的行為。

伍、倫理評價的基礎(一):行為(續) Types of Action Right (permissible) Wrong (not permissible) Obligatory Optional Neutral Supererogatory

伍、倫理評價的基礎(二):結果 義務論(deontology) 目的論(teleology) 主張行為的對錯評價與其結果無關,而是與行為的本質是否具有義務性有關。康德(Kant, 1724-1804) 的倫理學即是典型的倫理義務論。 目的論(teleology) 主張行為的結果與對行為的評價之間具有直接關聯,邊沁(Bentham, 1748-1832 )與約翰彌爾(John Stuart Mill, 1806-1873)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即為典型的倫理目的論或結果論。

伍、倫理評價的基礎(三):品格 強調人們唯有具備完善的品行,方有可能做出真正對的行為。持此觀點的倫理學家以亞里斯多德(Aristotle)為典型代表,他認為德行(virtues)的教育是達成至善與公理社會的不二法門。

伍、倫理評價的基礎(四):動機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 所有倫理學理論無不強調行為動機或意圖的重要性。在西方以康德義務論最為重視行為人的內在動機;在中國,儒家的倫理思想則無時無刻不強調內心動機的純正性(即仁心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