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探究问题 1 、观察任意一 质点,在做什么运动? 动画课堂 各个质点在各自的平衡 位置附近做机械振动,没 有随波迁移。 结论 1 :
Advertisements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九年级物理一轮复习 第一章 声现象 知识要点. 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 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 2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固体、液体、气体 都可以作为声源,有声音一定有声源。  ( 3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必须有介质,声音可以在.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说课) 说课人 物理组 殷仁勇
体育田径课.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1.2 时间和位移 珠海市实验中学 李进辉.
高中物理必修Ⅰ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运动的描述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绍兴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吕华荣 2007年7月.
第十章 波动和声.
一次函数的图象复习课 南华实验学校 初二(10)班 教师:朱中萍.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第三节 超声与次声.
体育选项课件 健美操理论课 任课教师:黄明礼 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波的几何描述与特征现象.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山东省淄博第一中学.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看一看,想一想.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瞬时性问题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瞬时性问题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第五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 加速度 山西新兴实验中学 李立军.
E 速度的变化快慢 加速度 短跑运动员起跑瞬间,几乎同时从静止起做变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不断增大。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第三节 快与慢 飞奔的猎豹 缓慢爬行的蜗牛.
第十四章 实验与探究 第1讲 力学实验(一).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物质的简单运动复习.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注意:这里的F合为沿着半径(指向圆心)的合力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相似三角形存在性探究 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实验学校 杨国华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O x y i j O x y i j a A(x, y) y x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四课时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路原理教程 (远程教学课件) 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2.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4讲 实验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
第三章 光现象 三、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 鸡泽县实验中学.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四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初二物理 1.4测量平均速度.
第十四章 实验与探究 第2讲 力学实验(二).
机 械 波.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实验专题.
位似.
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电?.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

一、打点计时器及应用 两种常见打点计时器 电磁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1、电磁打点计时器 (1)原理 (2)构造 (3)工作电压:4-6V 交流电 直流? 交流?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1)构造:如下图 (2)原理: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放电 (3)工作电压:220V 尖端放电

打点计时器是一种计时仪器,并且能记录物体的相对位置。 使用的共同特点: 必须使用交流电 我国民用交流电频率为50Hz,所以所打的两个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 0.02s

3、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4、利用纸带求速度和加速度 △x =? △t =? 纸带的处理 ——测平均速度 (1)需测量的量: 所选取的两点间的位移△x 和时间△t 疏密与速度的关系 △t =? △x =? 纸带的处理 ——测平均速度 (1)需测量的量: (2)关系式: 所选取的两点间的位移△x 和时间△t 平均速度

4 1 2 3 . . . . . . . . . . . . . . . . .

求纸带在几段时间中的位移和平均速度 区间 0-1 1-2 2-3 3-4 0-2 2-4 △x/m △t/s v/(m·s-1) 0.01 0.014 0.018 0.022 0.024 0.040 0.08 0.08 0.08 0.08 0.16 0.16 0.125 0.175 0.225 0.275 0.150 0.250

(2)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如果s2-s1=s3-s2=s4-s3,则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1)在时间间隔很短时,平均速度可近似为瞬时速度,由a=△v/△t可计算出加速度的数值 相邻段 1~2段 2~3段 3~4段 1~4段 加速度a/m·s-2 0.625 由上述数据看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如果s2-s1=s3-s2=s4-s3,则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逐差法求加速度 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则有△s=s2-s1= s3-s2=s4-s3=……=aT2 由上式还可得到 s4-s1=(s4-s3)+(s3-s2)+(s2-s1)=3aT2 同理有s5-s2=s6-s3=……=3aT2 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1、s2……即可求出 加速度a1=(s4-s1)/3T2 a2=(S5-S2)/3T2…… 再算出a1、a2……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逐差法。

例1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中,如下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 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 S1=1.40cm,S2=1.90cm,S3=2.40cm, S4=2.90cm,S5=3.40cm,S6=3.90cm。那么 S1 S3 S4 S5 S6

(1)判断小车做什么运动? (2)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 cm/s,v2= cm/s,v3=______cm/s, v4= cm/s,v5= cm/s。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v-t图像 (4)求加速度a= m/s2

答案:(1)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 16.50 21.50 26.50 31.50 36.50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v-t图象 (4)a= 0.5 m/s2

同步练习 . 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 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 50Hz,图为一次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 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 . 1 2 3 4 5 6 1.40 3.55 6.45 10.15 14.55 19.70

. 1 2 3 4 5 6 1.40 3.55 6.45 10.15 14.55 19.70 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分别到0点的距离如图所示(单位:cm)。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计数点4所代表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v4=________m/s,小车 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0.405 0.756

二、频闪照相法及其应用

频闪照相 与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信息相比较,频闪照相是如何记录时间信息和位移信息的呢?

10

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交流电的频率,而相同时间出现的影像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因此频闪照片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和位移。利用频闪照片求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与同纸带的处理方法相同。 现在你明白了吗?

例2.小球作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周期T=0. 1s,小球相邻位置间距分别为OA=6. 51cm,AB=5 例2.小球作直线运动时的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已知频闪周期T=0.1s,小球相邻位置间距分别为OA=6.51cm,AB=5.59cm,BC=4.70cm,CD=3.80cm,DE=2.89cm,EF=2.00cm.小球在位置A时的速度大小vA=________m/s. 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__m/s2. 0.605 0.900

同步练习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牵引一条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由纸带上打出的某一点开始,每5个点剪下一段纸带.如图所示,每一小段纸带的一端与x轴相重合,两边与y轴平行,将纸带贴在坐标系中.(1)仔细研究图像,找出小车在相邻时间内位移存在的关系.(2)设Δt=0.1s,请画出该小车的v-t图象 (3)根据图象求其加速度.

y/cm 答案:(1)相邻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 (2)见图 (3)0.8 m/s2

同步练习 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探究”的实验时,所用电源频率为50 Hz,取下一段纸带研究,如图所示,设0点为计数点的起点,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第一个计数点与起始点间的距离x1=______ cm,计算此纸带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 m/s2. 3 3

三、科学探究 研究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铁架台、纸带、复写纸、重物、刻度尺 实验器材: 实验装置图: ~ 学生电源

实验步骤: 1、把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连接好电路。 2、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 3、用手握住纸带,让重物静止并靠近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然后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 4、更换纸带,重复2、3步。 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标记上0、1、2、3、4、5,并用刻度尺测量出各段的距离,计入表格并求出加速度a。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4-6V,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为220V,它们的打点周期都是0 1、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的计时仪器,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4-6V,电火花计时器工作电压为220V,它们的打点周期都是0.02S,同时还能记录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 2、在时间间隔很短的情况下,平均速度可近似为瞬时速度,进而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3、频闪照片可记录物体的时间和位移信息,因此可仿照纸带的处理方法求出物体的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