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源導讀 王志明
文化 文化的意義:定義很多,有的說有164種,另外還有300種以上的說法。 Edward Burnett Tylor 認為文化是完整社會的生活方式,Unesco定義文化為宗教、思想、藝文、社會、價值系統、傳統與信仰 文化是文明程度(18-19世紀歐洲) 穩定社群的機制 區域文化 信仰系統
文化資源:主要是指物質的、有形的,其次為精神(非物質)的,仍以世界文化遺產(Unesco)所界定之傳統、宗教、思想、藝文等範圍。 資的中文是從貝,有財物之意;英文resource再來源,如同refined,recreation。 宗教是文化,宗教建築或活動是文化資源。 自然資源有限;文化資源無窮! 本學期主要聚焦在物質文化和大眾文化上(可以產業化、商品化)
錢穆的文化三部曲 物質文化:食衣住行 社會文化:男女為第一階段,夫妻是第二階段 宗教與藝術、語文、道德、 哲學(人文)
文化v.s.文化資源 文化:1.有人就開始2.採集狩獵生活方式接近 動物3.農業是文化的起源 文化資源:人類利用環境,食衣住行……等 飲食文化:共產、櫥櫃、冰箱;餐具;烹調;老人魚 利用動物為交通工具,太陽能船、腳踏車 冰屋:冰雪是資源或垃圾? 非物質的文化資源(語言、宗教)
文化遺產(Unesco的標準) 人類天份的傑作 表現某時期或某文化圈,建築、紀念碑、街區 現存或已消失的文化傳統,唯一或稀少的證據 見證人類歷史重要時代, 易受損或難恢復的代表性傳統聚落與土地利用 具普遍意義的思想、信仰、藝術……
文化遺產 可否再生(真實性)? 文化是否如生命一般,有興盛、有衰敗? 高文化(菁英文化)與低文化(俗民文化)的存在? 時間的重要性? (時代意義、普世價值)
文化圈(西方1、 東方4) 西方文化圈 東亞文化圈 伊斯蘭文化圈 印度文化圈 東正教文化圈
文化產業 大眾文化,相對於民俗(folk)文化;大眾文化也相對於菁英文化。 大眾文化的概念由德國阿多諾改為文化產業。 有關大眾文化主要有法蘭克福學派,法蘭克福學派的大眾文化批判理論有兩個基本的預設,一是大眾文化作為資本主義社會的文化商品,是一體化、平面化的,沒有任何美學價值並體現著統治意識形態;二是人民大眾在接受這些文化商品時是完全被動的,沒有任何能動性與創造性可言
文化理論 伯明罕學派:1964年英國伯明罕大學英語系教授霍加爾(Richard Hoggart)提出,1968年由霍爾(Stuart Hall)接任文化研究中心所長,研究轉向社會科學。費斯克(H.Fiske)認為,大眾文化是人民大眾生產的而不是文化工業生產的,文化工業所能做的,只不過是為人民提供文化“劇目”或文化資源,而“受支配者從由支配系統提供的資源與商品中創造自己的文化,這正是大眾文化的核心。 重要的是關注人民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如何使用文化資源,而不是一味地把資源的貧乏簡單地視作人民創造力的貧乏
文化與地理 環境決定論 可能論 生態論 景觀論 環境識覺 趨勢: 自給自足→專業化→七公里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