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对一碳化合物的同化 一、自养微生物CO2的固定 1、Calvin循环 2、羧酸还原反应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章 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第二节 氨基酸的降解 第三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第四节 氨基酸衍生的其它含氮化合物.
Advertisements

第 29 章 脂类的生物合成. 甘油的合成 脂肪酸的合成 二者分别转变为 3— 磷酸甘油和脂酰 CoA 后的连接.
1 学习代谢途径的技巧和要求 反应过程 起始物、终产物、重要中间产物、 重要反应 ( 关键酶催化 的反应、产能与耗能反应、脱羧反应 ) 反应部位 器官,细胞内定位 生理意义 代谢调节 主要调节点,主要变构抑制剂、变构激活剂 各代谢途径之间的联系和调控.
古诗、名言的诵读: 1 、《游子吟》 ( 唐乐府 ·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 晖。 ) 孟郊 2 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 之心掺杂其间(法国) 3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罗曼 · 罗兰) 4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
吉大二院 于桂云. 第一节 概述 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 女性生殖器官自然防御功能 病原体 病原体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水产品加工技术 董益生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4年1月 2017/3/2.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有三条途径: 1. 糖的无氧分解 2 .糖的有氧分解 3. 磷酸戊糖途径.
第二篇 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构成机体的成分 (小分子合成大分子) 合成代谢------需要能量 物质代谢 能量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九年级化学 下册 横岗中学 周庆明
天天五蔬果 蔬食的好處 林依慧 營養師.
九年级化学 下册.
猜一猜 有个老公公,天亮就上工。 哪天不上工,准是下雨或刮风。 (太阳).
糖 代 谢.
第九章 糖 代 谢 Chapter 9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第九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九章 糖 代 谢.
第28-29章、脂代谢 28.1 脂肪细胞是哺乳动物脂肪的主要贮存处 28.2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氧化
第30-31章、 氨基酸代谢.
第十五章 细胞代谢调控 物质代谢途径的相互联系 代谢的调节.
第30章 蛋白质的降解 及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低碳生活 从我做起! 10级物理系 张羽菲
11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第十章 糖代谢(2) Glycometabolism 河北科技大学生工学院 生物化学教研组.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第三章 糖代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糖酵解 第三节 三羧酸循环 第四节 磷酸戊糖途径 第五节 糖异生 第六节 糖原合成与分解.
第二节 脂肪的代谢 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脂肪动员 脂肪细胞内的TG由甘油三酯脂肪酶连续 催化水解成甘油与脂肪酸并释放入血的过 程。
第 六 章 脂 类 代 谢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三酯酰甘油的中间代谢 第三节 类脂代谢 第四节 血 脂.
第十二元 化学与生活 课题1 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
第二十三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生物技术一班 游琼英
第十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 第二节 氨基酸的分解 第三节 氨基酸分解产物的转化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 八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肝 性 脑 病.
30 蛋白质降解和 氨基酸的分解代谢.
上节课内容概述: 糖化学: 糖定义,分类,二糖,多糖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糖酵解: 部位,无氧,总反应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Respiration)是将植物体内的物质不断分解的过程,是新陈代谢的异化作用方面。它既是植物能量代谢的核心,也是植物体内有机物转换的枢纽。
4 细胞代谢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
溫室效應.
第四章 柠檬酸发酵机制 性质: 分子式C6H8O7,分子量 有两种形式
Metabolic Interrelationships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 四 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四章 糖代谢 新陈代谢概述 糖酵解 三羧酸循环 戊糖磷酸途径 糖醛酸途径 糖异生.
第四章 糖代谢 一、代谢总论 Metabolism 二、多糖和寡聚糖的酶促降解 三、糖的无氧降解及厌氧发酵 四、葡萄糖的有氧分解代谢
第十一章 微生物产能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糖解途径 一、EMP途径 二、HMP途径 三、ED途径 四、PK途径 五、HK途径.
第八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15 柠檬酸循环.
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蛋白质.
第五章 脂类代谢 Metabolism of Lipids 类脂 脂肪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赵 晶.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生物固氮)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酶 三、影响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
第10章 脂类代谢 主讲教师:王玉.
李载权老师教学平台页面 登陆说明: 应用药学学生账号为学号后七位,密码为 药学学生账号为学号,密码也为学号;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16* 母 鸡.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制作者:靖江市刘国钧中学 薛晓燕.
氮循环 肖子聪.
第9章 糖代谢 主讲教师:卢涛.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大头婴儿 大头婴儿的头比较大,面部肌肉松驰,表情比较呆滞,对外界事物的刺激反应较低。为什么婴儿长期吃劣质奶粉会出现这种症状?
光合作用.
Tel: 环境微生物学 侯森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Tel:
第四章 微生物的营养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 1、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微生物的四种营养类型。 3、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对一碳化合物的同化 一、自养微生物CO2的固定 1、Calvin循环 2、羧酸还原反应 第十二章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 第一节 微生物对一碳化合物的同化 一、自养微生物CO2的固定 1、Calvin循环 2、羧酸还原反应 3、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反应 二、甲基营养菌一碳化合物的同化 1、核酮糖单磷酸循环 2、丝氨酸-异柠檬酸裂解反应

CO2受体再生 磷酸戊糖 磷酸己糖 CO2 CO2固定 固定的CO2还原 丙酮酸 类脂 氨基酸 ß-羟基丁酸 Calvin循环 核糖 二磷酸核酮糖 CO2 CO2固定 磷酸甘油醛 磷酸甘油酸 固定的CO2还原 丙酮酸 类脂 氨基酸 ß-羟基丁酸 Calvin循环

草酰乙酸 柠檬酸 顺乌头酸 乙酸 异柠檬酸 ATP CoASH 乙酰CoA a-酮戊二酸 CO2 CO2 CoASH CoASH 还原的铁氧还蛋白 CO2 CO2 CoASH CoASH 琥珀酰CoA 丙酮酸 CoASH ATP ATP FADH2 琥珀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NADH2 延胡索酸 Pi 苹果酸 草酰乙酸 CO2 固定CO2的还原羧酸反应

磷酸戊糖异构酶和表异构酶 6-磷酸阿拉伯-3己酮糖 6-磷酸果糖 磷酸丙糖 细胞物质 转醛醇酶转酮醇酶 5-磷酸核酮糖 核酮糖单磷酸循环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苹果酸 苹果酸CoA 乙酰CoA 3-磷酸甘油酸 2甘油酸 草酰乙酸 3-磷酸甘油酸 2丝氨酸 2羟基丙酮酸 柠檬酸 苹果酸硫激酶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苹果酸 苹果酸CoA 乙酰CoA 3-磷酸甘油酸 2甘油酸 草酰乙酸 羟基丙酸还原酶 3-磷酸甘油酸 2丝氨酸 2羟基丙酮酸 柠檬酸 乙醛酸 C1 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 异柠檬酸 2甘氨酸 细胞物质 乙醛酸 琥珀酸 丝氨酸-异柠檬酸裂解反应

第二节 生物固氮 一、生物固氮 二、固氮微生物和固氮体系 三、固氮作用的机制 四、固氮作用的抑制剂及氢的作用 五、固氮的防氧保护机制 六、固氮产物的同化

固氮微生物和固氮体系 (一)、共生固氮体系及其微生物 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 快生型根瘤菌与慢生型根 瘤菌 2、佛氏固氮菌(Frankia)与非 豆科植物共生 3、蓝细菌与植物或真菌的共生 ( 地衣)

(三)、联合固氮体系及其微生物 (二)、自生固氮体系及其微生物 属或种 好 氧自 生固 氮菌 固氮固氮菌属(Azotobacter) 贝氏固氮菌属(Beijerinckia)德氏固氮菌属(Derxia) 固氮单胞菌属(Azotomonas)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厌 氧自 生固 氮菌 巴氏梭菌(Clostridium pasteurianum) 丁酸梭菌( Clostridium butyrium) 丙酮丁醇梭菌( Clostridium acetobutyricum 兼 性厌 氧自 生固 氮菌 肺炎克巴氏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阴沟克氏杆菌( Klebsiella .cloacae) 中间埃氏杆菌( Escherichia intermedia) 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 光 合固 氮菌 红螺菌属( Rhodospirillum) 绿硫菌属(Chlorobium) 蓝细菌 (三)、联合固氮体系及其微生物

固氮作用机制 N2 + 8 e- + 8H+ + nATP 2NH3 + H2 + nADP+nPi 固氮酶 Mg 2+ 固氮酶的性质 性质 巴氏梭菌(Clostridium pasteurianum) MoFe蛋白 Fe蛋白 棕色固氮菌属(Azotobacter vinelandii) MoFe蛋白 Fe蛋白 分子量 220000 55000 216000 64000 亚单位 2×59500 2×50700 2×27500 4×56000 2×33000 Fe 22-24 4 24-32 5.40 Mo 2 0 1.54-2 0 -SH 30 12 37 - S2- 22-24 4 20-25 -

不同来源的钼铁蛋白和铁蛋白的互补作用 来自下列微生物的铁蛋白 A B C D E F G H I J 来自下列微生 物的铁蛋白 A 棕色固氮菌 (+) O + + + B 巴氏梭菌 O (+) O O O O C 肺炎克氏杆菌 + O (+) + + + + D 多粘杆菌 O + + (+) + + + E 圆褐固氮菌 O O + + (+) + + F 黄色分枝杆菌 + + + (+) + G 柱孢鱼腥藻 (+) + H 绿假单胞菌 O (+) I 红色红螺菌 + (+) J 根瘤类菌体 + O + (+)

固氮酶对氧的敏感性 固氮酶的来源 在20度空气中搅动的时间(min) 固氮酶失活程度 圆褐固氮菌克氏杆菌 多粘杆菌 巴氏梭菌 60 10 活力无影响 失活20% 失活70% 失活75% 固氮酶还原的底物 底物 产物 说明 迅速 缓慢 N2 HCCH NH3 H2C=CH2 CH3CH=CH2 CH4 + NH3 H2 CH3CCH HCN H+

催化反应的电子供体 铁氧还蛋白 黄素氧还蛋白 NAD(P)H+H 丙酮酸 三羧酸循环 异柠檬酸 e- ß-羟基丁酸 聚ß-羟基丁酸 O2 (好氧固氮菌) ß-羟基丁酸 聚ß-羟基丁酸 (根瘤菌) O2 (氧化磷酸化) -ATP 铁氧还蛋白 黄素氧还蛋白 H2O 光合色素 光合磷酸化 (光合细菌、蓝藻) N2 乙酰磷酸+CO2

N2的还原过程 2NH3 H2 N2 氢酶 Fd C2H4 Fe蛋白 C2H2 还原产物 HCN MoFe蛋白 (Mg,ATPNase)red Fd C2H4 Fe蛋白 C2H2 Nase ox +ADP+Pi Mg ATP (Fe 蛋白Mg ATP)red MoFe蛋白 还原产物 ATP Mg HCN

固氮的防氧保护机制 N2 营养细胞 异型胞 固氮酶 蛋白质 铁氧还蛋白 NH+4 ATP (CH2O)n NAD(P)H+H PSI CO2 CO2 光 光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