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 §4—1 概述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 用杆组法作平面机构的 力分析(不计摩擦力)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高等数学一 主讲 杨俊 演示文稿制作 杨俊. 高等数学一 第 3 章 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应用 第 4 章 一元函数 积分学及应用 第 1 章 函数、极限与连续 第 2 章 导数与微分.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平面向量.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四章 空间力系 §4-1空间汇交力系.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國中基本能力測驗 (基測) 報告人:魏麗琴老師.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忠孝國小自立午餐老師的叮嚀 教師指導手冊.
1.8 支路电流法 什么是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的推导 应用支路电流法的步骤 支路电流法的应用举例.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证券投资基金 投资121 06号余煜欢 09号陈秋婷 33号陈柔韵 08号潘晓峰 10号曾杰 34号谭锐权.
同学们好! 肖溪镇竹山小学校 张齐敏.
处在十字路口的中日关系.
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修正草案重點報告 報告人:徐創晃.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第四章 平面机构力分析 本章教学内容 本章重点: 本章难点: 本章教学目的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及质量代换法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第一节 点的合成运动的概念 第二节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 第三节 牵连运动为平动时的点的加速度合成定理 第四节 问题讨论与说明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⑴当∠MBN绕点B旋转到AE=CF时(如图1),比较A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复习.
3.1 力偶 力偶矩矢 3.2 平面力偶系 3.3 空间力偶系. 3.1 力偶 力偶矩矢 3.2 平面力偶系 3.3 空间力偶系.
Welcome 实验:筷子提米.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回顾: 支路法 若电路有 b 条支路,n 个节点 求各支路的电压、电流。共2b个未知数 可列方程数 KCL: n-1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4) 若A可逆,则 也可逆, 证明: 所以.
位移法 —— 例题 主讲教师:戴萍.
O x y i j O x y i j a A(x, y) y x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第十章 机械的摩擦、效率与力分析 Mf = F21r =fvQr F21=fN21=fQ/sinθ=fvQ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锐角三角函数(1) ——正 弦.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用向量法推断 线面位置关系.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制作者:王翠艳 李晓荣 o.
第3章 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Chapter 3 Kinematics and forces
第三章 平面任意力系.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Engineering Mechanic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 §4—1 概述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 用杆组法作平面机构的 力分析(不计摩擦力) 第四章 平面机构的力分析及机械效率 §4—1 概述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3 用杆组法作平面机构的 力分析(不计摩擦力) §4—4用极力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4—5用茹可夫斯基杠杆法作平面 机构的力分析 §4—6机构的机械效益

§4—1 概述 一.机械中的作用力: 1.驱动力: 驱使机件运动的力。其功为正,叫输入功。 2.阻 力: 阻碍机构运动的力。其功为负。 1.驱动力: 驱使机件运动的力。其功为正,叫输入功。 2.阻 力: 阻碍机构运动的力。其功为负。 1)工作阻力:机器完成生产过程而受到的阻力。其功叫输出功。 2)有害阻力:工作阻力以外的阻力。 3.重 力: 质心上升时为阻力,反之为驱动力。较小,常不计。 4.惯性力: 构件变速运动而产生的力。   二.力分析的种类: 1. 静 力 分 析: 不计惯性力引起的动载荷的力分析。 2. 动 力 分 析: 同时考虑动、静载荷的力分析。 3.动态静力分析: 把惯性力作为外力加在机构上后,机构处于静力平衡,可用静力分析法对其分析,此法叫动态静力分析。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4—2 构件惯性力的确定: 一.平面运动构件: 设:s. m. Js是构件的质心、质量及绕质心轴的转动惯量。 则: Fi = -m as Fiˊ= Fi Mi = - Jsα h = Mi/ Fi 简化成一个力(见图4-1a)

二.转动构件: 1.转轴不过质心: 1)α=0(等角速) Fi = -m as ,Mi = 0 2)α≠0(变角速): Fi = -m as 合成 Fiˊ= Fi Fiˊ总比Fi离A更远 Mi = - Jsα h = Mi/ Fi 2.转轴过质心: Fi≡0 , 仅可能存在Mi   三.平移构件: Mi≡0 1.等速: Fi = -m a≡0 2.变速: Fi = -m a

§4—3用杆组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不计摩擦力) 一.运动副中的反力 已知: 作用点:铰链中心 方向:⊥导路 方 向:公法线方向 作用点:接触点 未知: 大小,方向 大小,作用点 大小 二.杆组的静定条件: 1.静定条件:能列出的独立力平衡方程数等于所有力的未知 要素数。 注:满足静定条件时,构件组中所有力未知要素都可由力平衡方程求出

2.静定构件组: 1)静定构件组:满足静定条件的构件组 2)杆 组:不可再分的、自由度等于零的构件组。杆组满 足:3n-2PL=0 (4-1) n — 杆组中的构件数, PL — 杆组中的低副数 ∵每个构件可列出三个独立的力平衡方程,而每个低 副含有个未知力要素 ∴含n个构件,PL个低副的构件组要静定,必须满足: 3n-2PL=0 3)结 论: 杆组总是静定的(∵杆组满足上述静定条件) 3.平衡力(或平衡力矩): 与机构中各构件上的已知外力和惯性力相平衡的待求外力 (或外力矩)。   三.机构力分析的步骤: 力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各运动副的反力和机构上的平衡力。以下以一个实例来说 明分析步骤。 例4-1:已知条件见P.46.

解:1.运动分析: 取μL 作机构图: 见图a 取μV 作速度图: 见图b VC = VB + VCB 取μα 作加速度图:见图c aC = aB + anCB + atCB 2.确定惯性力 Fi1 = m1aS1 = m1·μa· p′s1′ Fi2 = m2aS2 = m2·μa· p′s2′ Mi2 = JS2α2 = JS2·μa·nc′/L2 Fi2 、Mi2 合成为一个Fi2′如下: Fi2′= Fi2 h2 = Mi2 / Fi2 3.杆组力分析: 对2-3杆组,受力如图d 1)对构件3: 受R23 ,Fi3 ,F3 和R43 作用,∵前三个力都通过C.∴R43 也 通过C点 2)求R43: R43a + Fi2′b + ( Fi3 - F3 ) = 0 R43 = ( F3d - Fi3d - Fi2′b )/a 3)求R12: ΣF = R12 + R43 + Fi3 + Fi2′+ F3 = 0 取μF(N/mm)作为多边形如图e) 得R12

4.原动件力分析: 1)求R41 : 对杆1: ΣF = R41 + R21 + Fi1 = 0 R41 = -( R21 + Fi1 ) 2)求M1: ΣM1 = 0 M1 = R21e

§4—4用极力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一.极力法基本原理 设:F1、F2、F3和V1、V2、V3分别是构件1、2、3上的作 用力和力作用点的速度;θ1、θ2、θ3是Fi与Vi的夹角,P14 等是机构的瞬心

1.基本原理:虚位移原理,即: ΣFiVicosθi= 0 2.应用公式: 记, гi.ωi为Fi的作用点至i构件绝对瞬心的距离和i构件的 角速度。 hi为Fi到i构件绝对瞬心的距离。 则: ΣFiVicosθi=ΣFiωiгicosθi=Σ±Fihiωi= 0 式中, θi>90°时,“±”处即“-”,否则,取“+”. 如对上例: F1h1ω1- F2h2ω2+ F3h3ω3= 0 *或 M1ω1- M2ω2+ M3ω3=ΣMiωi= 0 或 若F1. F2. F3中二力已知,一力未知,未知力即可由上式求出.

二.含弹簧机构的力分析 若上述1、2杆以拉簧相连,则F2= -F1,已知F3时,它们可 求出如下: 三.气液动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P.48. 略 *式中. Mi = Fihi ——第i杆上的作用力Fi对i构件绝对瞬心的矩 四.用极力法间接求运动副反力. 极力法中不含运动副反力,但求出外力后,有时极易求反力, 以下以R23为例说明其方法: 1.将R23沿海2、3杆分解成R23′,R23″.如图 2.求R23″: 取2为分离件,对P12取矩得 R23″= F2a′/b 3.求R23′: 取3为分离件,对P34取矩得 R23′= F3h3/c 4.求R23: R23 = R23′+ R23″

§4—5用茹可夫斯基杠杆法作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一. 基本原理 1.基本原理: 即上节讲的虚位移原理: ΣFiVicosθi= 0 (1)

2.计算公式: (1)式使用不便,简化如下:I点的绝对速度Vi在速度图中对应于线段 Pi,将Fi转90°(顺/逆时针均可)后移至速度图中的i点,再过P点作转向 后的Fi作用线的垂线,其长度为hi.显然: hi = Picosθi= (Vi/μv)cosθi 于是: ΣFiVicosθi=ΣFiμvPicosθi=ΣFihi= 0 (2) 3.速度多边形杠杆法: (2)式的实质是:将机构上的作用力Fi(含惯性力)沿同一方向转90°后移到速度图中的对应点,然后将速度多边形视作"杠杆",各力Fi对极点 P求矩,故茹氏杠杆法也叫速度多边形杠杆法.   二.解题步骤: 以下举例说明之: 例4-5:(P.49)

1)以任意长度Pb1表示VB1作速度图(右图),按§2-6,左图 等效于中图。于是: VB2 = VB1 + VB2B1 大小 ? Pb1 ? 方向 ⊥BC ⊥AB ∥BB′ 2)将已知力矩M3分解成等值反向的两个力F3. 3)将各力逆时针转90°,移到速度图中的对应点. 4)各力对极点P取矩: ∵ F2 = -F1 ∴ F2h2- F1h1- F3Pb2= 0 F1= F2= F3Pb2/b1b2

§4—6机构的机械效益 一.  定义: 机械的输出力Fo(矩)与输入力Fi(矩)之比叫机构的机械效益.记为δ: 即 二.铰器机构的机械效益:

M1 -1杆上的输入力矩 M3 -3杆上的输入力矩,与阻力矩等值反向。 ∵按极力法: M1ω1- M3ω3= 0 ∴ 三.摆动液压缸机构的转移矩: 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