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方程式 §3.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二章 反应动力学基础.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Rate Constant for the Saponification of Ethyl Acetate by a Conductometric Method 化学系基础实验中心.
Rate of a Chemical Reaction
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案例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的皂化 主讲人:孙红先 讲师.
第4章 化学反应速率 第一节 反应速率的定义 一、平均速率 以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量表示
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方程 §3.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 本章主要内容及要求: 1.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其实验测定方法。 2.了解反应速率理论:碰撞理论、过渡状态理论。
二、影响化学平衡 移动的因素.
第4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3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第 5 章 化学反应速率.
第5章 化学动力学初步 5.1 化学反应速率 5.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3 反应级数 5.4 反应机理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基础课 无 机 化 学 化学反应速度.
第4章 化学反应速率.
第7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主讲:燕翔(讲师) 单位:科学教育系.
化学反应速率 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某化学反应的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速率。
复杂反应的动力学方程 复杂反应的类型 可逆反应 在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产物的同时,产物之间也在发生化学反应回复成原料。如:
物理化学电子课件-第五章 化学反应速率及温度的选择.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第二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 反应热 二、 Hess定律 三、 生成焓.
第3章 气体反应 大气污染 Gaseous Reaction & Air Pollution Chapter 3.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2.4 化学反应速率.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第十一章 积分法 微分法 半衰期法 孤立法 平行反应 对峙反应 连续反应 链反应 一级反应.
§7.2 直线的方程(1) 1、经过两点P1(x1,y1),P2(x2,y2)的斜率公式: 2、什么是直线的方程?什么是方程的直线?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1.2 子集、补集、全集习题课.
氧化还原反应.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化学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单元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课时1 化学反应的焓变 平阳十一中 林天炜.
选修1—1 导数的运算与几何意义 高碑店三中 张志华.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实验八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 v = k ·cm (S2O82-)·cn(I-) 实验原理: 在水溶液中S2O82-与I-发生如下反应: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方程式 §3.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方程式 §3.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rrhenius方程式 §3.4 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 §3.5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3.1.1 定容反应的反应速率 3.1.2 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

3.1.1 定容反应的反应速率 如果体积不变: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aA + bB yY + zZ 对于定容的气相反应:

3.1.2 平均速率与瞬时速率 1. 平均速率 某一有限时间间隔内浓度的变化量。

40℃,5.00mLCCl4中N2O5的分解速率 2N2O5(CCl4) 2N2O4(CCl4)+ O2(g)

2N2O4 (CCl4) + O2(g) 例:2N2O5(CCl4) t1= 0 s c1(N2O5) = 0.200 mol·L-1 t2=300 s c2(N2O5) = 0.180 mol·L-1 2. 瞬时速率 时间间隔Δt趋于无限小时的平均速率的极限。

为导数,它的几何意义是c-t曲线上某 点的斜率。例如270s时的瞬时速率: A点的斜率=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方程式 3.2.1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 3.2.2 由实验确定反应速率方程的 简单方法—初始速率法 §3.2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速率方程式 3.2.1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 3.2.2 由实验确定反应速率方程的 简单方法—初始速率法 3.2.3 浓度与时间的定量关系

3.2.1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 可见: N2O5的分解速率与N2O5浓度的比值是恒定的,即反应速率υ与c(N2O5)成正比。 3.2.1 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 40℃,CCl4中N2O5分解反应的υ:c( N2O5 ) N2O5的分解速率与N2O5浓度的比值是恒定的,即反应速率υ与c(N2O5)成正比。 可见:

对于一般的化学反应:  α,β—反应级数:若α=1,A为一级反应; β=2,B为二级反应,则α+β=3,总反应级数为3。α,β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其值。通常α≠a,β≠b。 k —反应速率系数:零级反应 mol·L-1 ·s-1; 一级反应 s-1;二级反应 (mol·L -1)-1 ·s-1; k 不随浓度而变,但受温度的影响,通常温度升高, k 增大。

3.2.2 由实验确定反应速率方程的 简单方法—初始速率法 3.2.2 由实验确定反应速率方程的 简单方法—初始速率法 反应的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该反应的速率方程式: 对NO而言是二级反应,对H2而言是一级反应。 试问如何求出反应速率系数?

3.2.3 浓度与时间的定量关系 亦可写为:

lnc-t 曲线应为直线

零级、一级、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总结: 仅适用于只有一种反应物的二级反应。

§3.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rrhenius方程式

3.3.1 Arrhenius方程式 反应速率方程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两个: k和cB k与温度有关,T增大,一般k也增大, 但k~T不是线性关系。

k-T 关系图: Arrhenius方程: (指数形式) k0—指前参量 Ea—实验活化能,单位为kJ·mol-1。

显然 为直线关系, 直线的斜率为 , 直线的截距为lnk0 。 由Arrhenius方程可定义Ea:

3.3.2 Arrhenius方程式的应用 1.已知T1—k1, T2—k2,求Ea 两式相减,整理得到: 活化能的数量级在40 ~400 kJ·mol-1 ,多数为60~250 kJ·mol-1 。

2.由Ea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例题:2N2O5(g)2N2O4 (g) + O2(g) 已知:T1=298.15K, k1=0.469×10-4s-1 T2=318.15K, k2=6.29×10-4s-1 求:Ea及338.15K时的k3。

3.3.3 对Arrhenius方程的进一步分析 1. 在 ,Ea处于方程的指数项中,对k有显著影响,在室温下, Ea每增加4kJmol-1,k值降低约80%; 2. 温度升高,k增大,一般反应温度每升高10℃,k将增大2~10倍;

3. 根据 对同一反应,升高一定温度,在高温区值增加较少, 因此对于原本反应温度不高的反应 ,可采用升温的方法提高反应速率; 4. 对不同反应,升高相同温度, Ea大的反应 k 增大的倍数多,因此升高温度对反应慢的反应有明显的加速作用。

§3.4 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 3.4.1 碰撞理论 3.4.2 活化络合物理论(过渡态理论) 3.4.3 活化能与反应速率 §3.4 反应速率理论和反应机理简介 3.4.1 碰撞理论 3.4.2 活化络合物理论(过渡态理论) 3.4.3 活化能与反应速率 3.4.4 反应机理与元反应

3.4.1 碰撞理论 发生碰撞的分子应有足够高的能量 碰撞的几何方位要适当 以气体分子运动论为基础,主要用于气相双分子反应。 例如:反应 3.4.1 碰撞理论 以气体分子运动论为基础,主要用于气相双分子反应。 例如:反应 发生反应的两个基本前提: 发生碰撞的分子应有足够高的能量 碰撞的几何方位要适当

气体分子的能量分布和活化能

3.4.2 活化络合物理论(过渡态理论) 以量子力学对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研究为依据,认为从反应物到生成物之间形成了势能较高的活化络合物,活化络合物所处的状态叫过渡态。 例如反应: 其活化络合物为 ,具有较高的势能Eac 。它很不稳定,很快分解为产物分子NO2和O2。 N O O O O

Ea(逆) (正) Eac 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曲线

ΔrHm= E(Ⅱ) - E(Ⅰ)= [Eac - Ea(逆)] -[Eac - Ea(正)] ΔrHm= Ea(正) - Ea(逆) Ea(正) <Ea(逆), ΔrHm <0 ,为放热反应; Ea(正) >Ea(逆), ΔrHm >0 ,为吸热反应。

3.4.3 活化能与反应速率 浓度影响:当温度一定,某反应的活化能也一定时, 浓度增大, 分子总数增加,活化分子数随之增多,反应速率增大。 3.4.3 活化能与反应速率 浓度影响:当温度一定,某反应的活化能也一定时, 浓度增大, 分子总数增加,活化分子数随之增多,反应速率增大。 温度影响:当浓度一定,温度升高,活化分子分数增多, 反应速率增大。

3.4.4 反应机理与元反应 为元反应 反应机理: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历的真实反应步骤的集合。 3.4.4 反应机理与元反应 反应机理: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历的真实反应步骤的集合。 元反应:由反应物一步生成生成物的反应,没有可用宏观实验方法检测到的中间产物。 意义:通过实验一旦证实某一有确定反应物 和生成物的反应为元反应,就可以根据化学反应计 量方程式直接写出其速率方程式。 为元反应

复合反应: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反应组合而成的总反应。在复合反应中,可用实验检测到中间产物的存在,但它被后面的一步或几步反应消耗掉,因而不出现在总反应方程式中。 为由下列两步组成的复合反应 中间产物NO3可被光谱检测到,但是没有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控制步骤的速率方程式:

反应机理的研究是一个十分复杂而艰难的任务。 意义:若清楚反应是如何进行的,则可以有效控制反应的快慢,以获得期望产物。 一般的过程是:采用分子光谱等研究手段检测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据此推断反应历程,再以实验获得的速率方程验证。 一个合理的反应机理应满足: 全部元反应的加和应为化学计量反应方程式 由反应机理得出的速率方程应与实验所得一致

O N NO ① k1 (快, 平衡) k-1 k2 (慢) k1 (快) 例题:一氧化氮被还原为氮气和水: 根据光谱学研究提出的反应机理是: (快, 平衡) 2 O N NO ① k1 k-1 (慢) k2 (快) k1 依据这一反应机理推断其速率方程式,并确定相关物种的反应级数。

解:按照速率控制步骤(最慢的一步) 是中间产物,根据第一步的快速平衡, 则 代入 该反应对NO是二级反应,对H2是一级反应。

§3.5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5.1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 3.5.2 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

3.5.1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基本特征 催化剂:存在少量就能加快反应而本身最后并无损耗的物质。

催化作用的特点 : ①只能对热力学上可能发生的反应起作用。 ②通过改变反应途径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③催化剂有选择性,选择不同的催化剂会有 利于不同种产物的生成。 ④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催化剂才能表现活性。

3.5.2 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 第一步 第二步 总反应: 1.均相催化: 催化剂与反应物种在同一相中的催化反应。 3.5.2 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 1.均相催化: 催化剂与反应物种在同一相中的催化反应。 没有催化剂存在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为: 加入催化剂Br2,可以加快H2O2分解,分解反应的机理是: 第一步 第二步 总反应:

催化剂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活化能降低使活化分子数增加 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参与的分解反应,改变了反应机理,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增大了活化分子分数,反应速率显著增大。

2.多相催化: 催化剂与反应物种不属于同一物相的催化反应。 汽车尾气(NO和CO)的催化转化: 反应在固相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上进行,催化剂分散在陶瓷载体上,其表面积很大,活性中心足够多,尾气可与催化剂充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