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三垂线定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 11 三垂线定理(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应用. (二)能力训练点 1 .初步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应用的规律. 2 .善于在复杂图形中分离出适用的直线用于解题. 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强化训练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和转化的思想.
Advertisements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新海实验中学苍梧校区 王欣.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福慧学校 执教者 :和兆星.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市一中 九年级数学组.
四种命题 2 垂直.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1.1.3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 高二数学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余角、补角.
第8课时 直线和圆的 位置关系(2).
初中数学 七年级(上册) 6.3 余角、补角、对顶角(1).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同学们好! 肖溪镇竹山小学校 张齐敏.
9.4两个平面平行.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八年级 上册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第2课时).
12.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第2课时).
9.7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与二面角 1. 平 面 的 斜 线 和 平 面 所 成 的 角 X.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选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 第2.1.2节 第一课时 数科院084 陈麒羽.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直线与平面垂直 吴县中学数学组 赵永.
直线与平面垂直 生活中的线面垂直现象: 旗杆与底面垂直.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专题二: 利用向量解决 平行与垂直问题.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正方形 ——计成保.
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
2.6 直角三角形(二).
D B A C 菱形的判定 苏州学府中学 金鑫.
2.2.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图们市第一高级中学 数学组 南善花.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成长经历.
10.3平行线的性质 合肥38中学 甄元对.
4.2 证明⑶.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高中数学课件) 伯阳双语数学科组 张馥雅.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 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东城中学 孙雅力.
2.6 直角三角形(1).
平行线的判定 1.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夹角 曾伟波 江门江海中学.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13.3 等腰三角形 (第3课时).
§1.2.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一) 高三数学组 李 蕾.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3.4圆周角(一).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鄢陵县彭店一中 赵二歌.
轴对称在几何证明及计算中的应用(1) ———角平分线中的轴对称.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一).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3.2 . 1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1.了解如何用向量把空间的点、直线、平面表示来出.
9.3-2直线与平面垂直.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正方形的性质.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11  三垂线定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垂线定理及其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2.通过对三垂线定理的探求过程,进一步渗透立体几何证明中的转化思想.具体体现在线线与线面垂直的辩证关系上; 3.能初步掌握三垂线定理与三垂线定理逆定理的应用.注意培养学生对变异形式下三垂线定理的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三垂线定理的引入与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 2.变异位置下三垂线定理的应用. 教学设计过程 师:请同学回忆空间中的两条直线具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思维从问题开始,点明这节课是研究空间两直线位置关系的继续) 生:相交、平行或异面. 师:对.我们可把上述三种情况表述为

其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这种特殊位置关系我们已经研究过了.两条直线相交与异面的另一特殊位置关系——空间两直线互相垂直,值得作深入的研究.而相交两直线的垂直问题,我们已经在平面几何中作过系统的研究,现在我们重点研究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况. (进一步点明研究空间直线和直线的垂直问题) 我们的问题是:如何判定两条异面直线的垂直位置关系呢? 生:根据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的定义来判定.即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90°,则称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师:回答得很好.实际上是根据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直角来判定的.这是由两条异面直线垂直的定义来判定,即定义法.但这样归结为定义判定往往在操作上不是很简便,在今后的证明中运用也不太方便,能不能换一个角度考虑呢?有没有判定两条异面直线垂直的比较简便的方法呢? (进一步调动学生思维,抛开定义去探求新的判定方法) 生:可利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来判定.即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它就和这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而平面内存在无数多条直线与该垂线异面,这样就可以判定了. 师:很好!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证明线线垂直的基本思维方法.要证线线垂直,只需证线面垂直.

(为三垂线定理的证明埋下伏笔!) 如图1,若l⊥α,a α,则l⊥a. 但这里l⊥α,情况太特殊了,如果l与a斜交呢?即l为平面α的斜线,能不能判定平面内的直线a与直线l垂直呢? 画出图2,a α,l∩α=O,(l α).这时你又如何判定a与l是否垂直呢? (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 师:进一步启发(分析图2)根据线面垂直的定义,我们知道 如果直线a能垂直于过直线l的一个平面,那么a⊥l. 于是,新问题是:如何找出这样一个平面——过l且与a垂直的平面呢?我们知道,满足条件的这样一个平面必须有两条相交直线(l当然不在其内)都与直线a垂直,能不能先解决一部分,即先作出一条与l相交的直线又与a垂直呢?

(启而不发,由学生思考) 生:过l上一点P(异于点O),作PA⊥α于A,则由线面垂直的性质有a⊥PA. 师:很好!在图3中,作出PA⊥α于A(此时不连结AO),并板书 由PA∩PO=P,确定平面PAO,要使a⊥l,只需a⊥平面PAO.故只要有平面PAO内的另一条直线与a垂直就行了!而平面PAO内的哪一条线用起来最方便呢?

生: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师:对吗?请同学看是否正确? 生:不对,首先应刻画“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师:对!这非常重要(板书三垂线定理).试分析定理中的关键词语,并用符号语言表述. 如图4,PA⊥α于A,PO∩α=O,AO是PO在平面α上的射影.a α,若a⊥AO,则a⊥PO. 请写出条件和结论.(板书) 已知:PA⊥α于A,PO∩α=O,(这里已隐含AO为斜线PO在平面α上的射影)a α,a⊥AO. 求证:a⊥PO. (请学生完成证明过程.事实上通过前面的探求过程等于已把这条定理证明了.只要请学生到黑板板演,并订正即可)

两位同学总结了这三个垂直,哪个垂直是关键呢?显然平面α的垂线PA是关键!我们如何记忆这条定理呢? 生甲:平面内一直线只要与射影垂直,则与斜线垂直. 生乙:我记忆为先有平面内垂直,再转化到空间的垂直关系. 师:很好!两位同学的记忆方法各有千秋,可按自己的习惯给予记忆.实际上两位同学的本质是一样的,还应强调PA⊥α于A的前提条件和a α内的关键词语. 要深刻理解该定理的证明思路,证明中主要体现了什么数学思想? 生:转化的思想,即要证线线垂直,只要转化为证线面垂直,就可以了. 师:请同学探求一下平面内的直线a就这一条吗? 生:不止一条,因为在平面α内,只要与a平行的直线,就一定和射影垂直,则它必定和斜线垂直,这样的直线是一组平行直线.

师:演示一组抽拉投影片.如图5,只需将动片(含直线a的抽拉片)左、右抽动,即可显示这一组平行直线.当且仅当a通过O点时a与PO是共面垂直,而其余的都是异面垂直关系. 师:你能构造三垂线定理的逆命题吗?判断它是真命题吗?并证明. (前面在三垂线定理的探求过程中,已把它的大前提、小前提及结论分析清楚,故在这里学生可比较顺利地构造出它的逆命题) 生:只要把三垂线定理中的小前提a⊥AO,与结论中的a⊥PO互换一下就可以了.

(师把板书中的条件a⊥AO与结论a⊥OP互换) 是真命题吗? 生:是!与三垂线定理的证明思路一样.

例1  如图6,PA垂直于以AB为直径的圆O平面,C为圆O上任一点(异于A,B).试判断图中共有几个直角三角形,并说明理由. (这是立体几何中一个重要图形.既有线面垂直问题,又有线线垂直,既有三垂线定理的应用,又有平面几何知识的运用) 生甲:两个.分别是Rt△PAC,Rt△PAB. 生乙:三个.还应有Rt△PCB. 师:谁是直角?理由是什么

生乙:∠PCB,由三垂线定理可证. 师:你能叙述一下吗?根据三垂线定理的操作程序叙述清楚. 生乙:因为PA⊥⊙O平面,PC∩⊙O面=C,因为∠ACB=90°,即BC⊥AC,所以BC⊥PC. 师:生乙证明中,什么地方还应再强调一下. 生丙:BC 平面⊙O. 师:除这三个直角三角形外,还有吗? 生:还应有一个Rt△ABC,因为直径上的圆周角为直角. 师:好!这样才全面认识了这个空间图形.事实上图形P-ABC是一个三棱锥.原来三棱锥的四个面可以都是直角三角形,请同学思考:你能再构造一个三棱锥,使它的四个面全是直角三角形吗?(课下继续思考) 师:通过例1,作出判断的关键是什么? 生:平面的垂线PA是关键,有它就能保证前三个Rt△.

课堂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对“平面内是否存在与平面的斜线垂直的直线”问题的探讨.具体方法是把问题转化为“平面内的直线与平面的斜线在平面上唯一的直线——射影”的位置关系的研究,而得出三垂线定理.这充分体现了研究立体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降维转化的思想方法,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来解决. 对三垂线定理本质的理解有如下四点: (1)从证明思路看 a⊥AO a⊥平面AOP a⊥PO (2)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是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定理.对证明线线垂直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