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毅 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平面向量.
精品课程《解析几何》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第七章 空间解析几何 §5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与参数方程 三、两空间直线的夹角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五章 二次型 §5.1 二次型的矩阵表示 §5.2 标准形 §5.3 唯一性 §5.4 正定二次型 章小结与习题.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解析几何 4.1.2圆的一般方程 邵东一中高1数学组 林真武.
圆复习.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一次函数的图象复习课 南华实验学校 初二(10)班 教师:朱中萍.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物体识别 3D建图 semantic mapping
数学模型实验课(三) 插值与三维图形.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第4章 非线性规划 4.5 约束最优化方法 2019/4/6 山东大学 软件学院.
专题二: 利用向量解决 平行与垂直问题.
线段的有关计算.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第16讲 相似矩阵与方阵的对角化 主要内容: 1.相似矩阵 2. 方阵的对角化.
§8.3 不变因子 一、行列式因子 二、不变因子.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摄像机标定和三维重建 胡占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第三章 函数的微分学 第二节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一、导数的四则运算 二、偏导数的求法.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O x y i j O x y i j a A(x, y) y x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计算机视觉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1).
在发明中学习 线性代数概念引入 之四: 矩阵运算 李尚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9.5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 纪迎春.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4.6 图形的位似     观察思考:这两幅图片有什么特征? 都是有好几张相似图形组成,每个对应顶点都经过一点.
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位似.
§4.5 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 Ⅱ ).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4 n维向量及其线性相关性(续7)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吴 毅 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视觉的多视几何 吴 毅 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 要 内 容 1. 单视几何(应用 单幅图像测量) 2. 两视几何(Epipolar Geometry 约束) 空间平面与Homography 3. 三视几何(Trifocal Geometry 约束)

1. 单视几何 成像平面 摄像机坐标系 Z X Y O M m 成像平面 O

1. 单视测量 目标、内容 研究的意义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算法

1. 单视测量 目标、内容 从单幅图像中恢复场景的全部或部分三维信息 运用射影几何理论,探索利用单幅图像实现场景测量所需的图像信息以及场景信息,从而实现对场景中距离、面积、体积等的测量

1. 单视测量 研究的意义 利用超声波、激光等来测量,很容易受到外界不可预测反射等因素的影响 基于图像的测量技术,因其所需的只是场景图像,所以更灵活、方便、即时、准确 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法庭取证、交通事故现场的测量、建筑物测量等等很多方面

1. 单视测量 研究现状 用两幅或多幅图像对场景进行重建以后进行测量的方法以及摄影测量学的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 利用单幅图像对场景进行测量,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A. Criminisi University of Oxford 目前,国内外在此方面还没有系统的研究

1.单视测量 算法 成像平面 摄像机坐标系 Z X Y O M m Xw Yw 平面测量 空间平面与其图像间的关系可由平面Homography: H 来表示(一个 的矩阵). 一般将空间平面假设为 即X-Y 平面, 则:

1. 单视测量 算法 平面测量 如果4个空间点 已知,则由它们可线性求解H: 然后通过将图像点反投到空间平面,实现空间平面上的测量 距离\面积\夹角

1. 单视测量 算法 已知一个空间平面的homography和此平面法向量方向的一组平行线、某个线段的距离,或已知另一个平面的位置,可测: 空间测量 已知一个空间平面的homography和此平面法向量方向的一组平行线、某个线段的距离,或已知另一个平面的位置,可测: 体积、身高、两个平面的距离、两个平面内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1. 单视测量 算法 Relative error: 0.69 % 物体体积的测量结果: V1 Real volume: 109265.0 cm3 Measured value: 110018.9 cm3 Relative error: 0.69 % V2 Real volume: 26826.7 cm3 Measured value: 26628.2 cm3 Relative error: 0.74 %

2. 两视几何 主要内容 外(对)极几何(Epipolar geometry) 基本矩阵、本质矩阵 重建 景物平面与单应矩阵(Homography)

2. 两视几何 外极几何 外极几何是研究两幅图像之间存在的几何。它和场景结构无关,只依赖于摄像机的内外参数。研究这种几何可以用在图像匹配、三维重建方面。 基本概念: 基线;外极点;外极线;外极平面;基本矩阵;本质矩阵

2. 两视几何 外极几何 M m'TFm=0 基线 外极点 外极平面 对极线 基本矩阵, 外极线 的矩阵 m m' l' e e' l O

2. 两视几何 外极几何 基线:连接两个摄象机光心 O(O’)的直线 外极点:基线与像平面的交点 外极平面:过基线的平面 外极线:对极平面与图像平面的交线 基本矩阵F:对应点对之间的约束

2. 两视几何 外极几何 u v R0, t0 R’, t’ O R, t 如果将世界坐标系取在第一个摄像机坐标系上,则: O’ 世界坐标系 图像坐标系 R0, t0 R’, t’ R, t O’ 如果将世界坐标系取在第一个摄像机坐标系上,则:

2. 两视几何 外极几何 M m'TFm=0 对象的数学表达: 光心: 基本矩阵 F: 是一秩为2的3×3矩阵,自由度为 7 外极点: m l' e e' l O O' m'TFm=0 对象的数学表达: 光心: 基本矩阵 F: 是一秩为2的3×3矩阵,自由度为 7 外极点:

2. 两视几何 外极几何 M m'TFm=0 对象的数学表达: 外极线: (用法向量表示) 本质矩阵 E: l' e e' l O O' m'TFm=0 对象的数学表达: 外极线: (用法向量表示) 本质矩阵 E: 是一秩为2的3×3矩阵,自由度为 5 对象之间的关系式:

2. 两视几何 外极几何 M m'TFm=0 对象之间的关系式: F不是一个一一对应的变换。 如果,m,m’是一对对应点,则: l' e e' l O O' m'TFm=0 对象之间的关系式: F不是一个一一对应的变换。 如果,m,m’是一对对应点,则: 反之,不成立。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 H是一个 射影变换矩阵 ,投影矩阵对 和 对应相同的基本矩阵 。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的变换作用 在两幅图像之间,基本矩阵将点 m 映射为对应的对极线,将对极点映射为0。不能提供对应点间的一一对应。 M l' e e' l O O' m'TFm=0 F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的代数推导 空间中一点 在两幅图像上的成像分别为: 极点 极线 因此: m'TFm=0 m m' l' e e' l 空间中一点 在两幅图像上的成像分别为: 极点 极线 m m' l' e e' l C C' m'TFm=0 M 因此: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基于代数误差的线性估计---8、7点算法 基于几何误差的非线性优化 基于RANSAC思想的自动估计算法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8点算法: 一对对应点 , 之间满足约束: 展开可以得到约束方程为: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8点算法: 对于 n 对对应的图像点对 可得到 n 个这样的方程 构造向量: 构造矩阵: 从而: 当 n>=8 时,可以线性求解 f。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8点算法: 基于代数误差的估计方法是满足某些约束下使 最小的算法 8 点算法: 步骤:1) 由对应点 (n>=8) 集构造矩阵A;2) 对 A 进行奇异值分解 ,由向量 构造矩阵F(3)对F进行SVD分解 得到基本矩阵的估计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8点算法: 8 点算法估计基本矩阵 F 的结果与图像点的坐标系有关。当图像数据有噪声,即对应点不精确时,由 8 点算法给出的基本矩阵 F 的解精度很低。 存在一种规一化坐标系,在此坐标系下估计的基本矩阵优于其它坐标系。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8点算法: 规一化变换:1) 对图像点做位移变换,使得图像的原点位于图像点集的质心;2) 对图像点做缩放变换,使得图像点分布在以质心为圆心半径为 的圆内。 H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8点算法: 规一化 8 点算法:由对应点 ,求F 1) 对两幅图像分别做规一化变换 , 得到新的对应点集; 2) 有新的对应点集和8点算法估计 ; 3)基本矩阵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7点算法: 如果求解的基本矩阵 F 不满足约束 ,即 那么不存在向量 e 使得 Fe=0,则在图像中的对极线不交于同一点 (对极点 e )。 由于基本矩阵的秩为 2 ,因此基本矩阵仅具有7个自由度,所以已知7对匹配点便足以确定基本矩阵。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7点算法: 利用SVD分解的方法得到两个对应于系数矩阵A 的右零空间的基向量 和 的矩阵基 和 ,然后利用det(F)=0性质来解出F通解 中的比例因子 ,来确定所要估计的基本矩阵。 由于基本矩阵行列式为零所对应的约束是一个三次方程,因此最后所可能得到的基本矩阵的解的个数对应于上述三次方程实数解的个数,最多可以得到 3 个解。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基于几何误差的优化: 将估计基本矩阵的问题化为数学的最优化问题,然后使用某种优化迭代算法求解. 算法如下: (1)构造基于几何意义的目标函数 (2)选取8点算法的结果作为迭代算法的初始值 (3)选取一种迭代方法(L-M方法),迭代求解最小化问题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基于几何误差的优化: 构造基于几何意义的目标函数 常用准则:(1)点到对应极线距离的平方和 (2)反投影距离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基于几何误差的优化: m m' l' e e' l O O’ 准则 (1)点到对应极线距离的平方和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基于几何误差的优化: 准则 (2)反投影距离 m m' e e' O O’ 准则 (2)反投影距离 其中 和 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射影重建所得到空间点的反投影图像点.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基于几何误差的优化: 基于准则 (2)步骤: 1. 由线性算法求出基本矩阵的初始值 ; 1. 由线性算法求出基本矩阵的初始值 ; 2. 由对应点 和基本矩阵 射影重建得到三维空间点坐标 ; 3. 由三维空间点得到新的图像点: .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RANSAC估计 例:利用 RANSAC 思想估计直线 给定7点,找最匹配的直线,使有效点到直线的距离小于0.8个单位,找到的点集为 {1,2,3,4,5, 6},然后用最小二乘法计算直线方程。 POINT X Y 1 2 3 4 5 6 7 0 0 1 1 2 2 3 2 3 3 4 4 10 2 5 4 理想直线 3 y 2 1 1 2 3 4 5 6 7 8 9 10 x

2. 两视几何 基本矩阵F 的估计方法 RANSAC估计 前面所讲的所有的方法都假设没有错误匹配点(Outliers)。实际处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匹配点。可以用 RANSAC 方法剔除错误的匹配点 基本思想:1. 通过迭代地随机抽取最小点集来找出能够使得所谓Inliers所占比例最高的最小点集 2.用此最小点集估计的基本矩阵和所识别出的Inliers一起进行进一步非线性优化,从而得到最终的基本矩阵估计值

2. 两视几何 本质矩阵 E 本质矩阵 E (Essential Matrix) 由摄像机的外参数确定,与摄像机内参数无关。 u m m’ O’ x u m 图像像素坐标系 m’ y v O 摄像机坐标系

2. 两视几何 本质矩阵 E 当摄像机内参数 K 已知时,当 F 被求出时,重建即要求出 R,t。 R t

2. 两视几何 重建 给定一基本矩阵 F,构造投影矩阵对 有了投影矩阵和图像点就可以通过三角化实现重建

2. 两视几何 重建 H是一个4×4的可逆射影变换矩阵,则 H H

2. 两视几何 例子

2. 两视几何 例子

2. 两视几何 景物平面与单应矩阵 概念 已知基本矩阵 F 确定单应矩阵H 已知单应矩阵H确定基本矩阵 F 无穷远平面的单应矩阵

2. 两视几何 景物平面与单应矩阵 概念 两幅图像上的点如果来自空间的同一个平面,则在它们之间存在一个射影变换,可以用一个33 矩阵表示,称为单应矩阵, 记为H。 x π m m' e e' H33

2. 两视几何 景物平面与单应矩阵 概念 建立世界坐标系,使得 X-Y 平面为空间平面,即为 平面,则

2. 两视几何 景物平面与单应矩阵 概念 若 是空间平面上的点在两幅图像上对应点对,则存在矩阵H使得 s为非零常数因子,H是一3×3矩阵,一般可由4对对应点求得。

2. 两视几何 景物平面与单应矩阵 概念 若两视点投影矩阵为 则空间平面 的单应矩阵H可表示为

2. 两视几何 景物平面与单应矩阵 由F 确定H 给定三对对应点: 它们对应的空间的景物点为:M1,M2,M3 则这三个景物点唯一确定了一个空间平面 如果F已求出,则这个平面的H也可以求出: e, e’ H

2. 两视几何 景物平面与单应矩阵 由F 确定H x π m m' e e'

2. 两视几何 景物平面与单应矩阵 由H 确定F 由6个点,其中4个点共面,来求解基本矩阵F: 一. 由共面的4对对应点求得 H 二. 由直线 和 确定极点e' 三.

2. 两视几何 景物平面与单应矩阵 无穷远平面的单应矩阵 当空间平面为无穷远平面时,对应的单应矩阵为无穷远平面的H:

3. 三视几何 主要内容 引言 点、线关联关系 基本矩阵、投影矩阵

3. 三视几何 引言 两幅图像之间存在约束:基本矩阵F; 三幅图像之间存在约束:三焦张量T(Trifocal Tensor);

3. 三视几何 引言 两幅图像间不能对直线产生约束 三幅图像间的独立的几何约束 L L l l’ O O’ l'' l O’’ l’ O

3. 三视几何 三焦张量由三个33矩阵{T1,T2,T3}组成。 引言 在两幅图像之间有约束: 在三幅图像之间有约束: 其中,l,l’,l’’为在三幅图像中对应的直线。

3. 三视几何 点、线关联关系 线 - 线 - 线 点 - 线 - 线 点 - 线 - 点 点 - 点- 线 点 - 点 - 点

3. 三视几何 点、线关联关系 Point – line – line

3. 三视几何 点、线关联关系 Point – line – point

3. 三视几何 点、线关联关系 Point – point – point

3. 三视几何 基本矩阵、投影矩阵 基本矩阵与三焦张量之间存在关系: 由三焦张量和外极点可得到一组投影矩阵:

小 结 1. 单视几何:应用于单幅图像测量 2. 两视几何:基本矩阵、外极点、空间平面与单应矩阵 3. 三视几何:三焦张量 参考文献: 小 结 1. 单视几何:应用于单幅图像测量 2. 两视几何:基本矩阵、外极点、空间平面与单应矩阵 3. 三视几何:三焦张量 参考文献: R. Hartley, A. Zisserman. Multiple View Geometry in Computer Vis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