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万有引力定律.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二、 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一、 微分的定义 2.3 微 分.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自由落體運動:主題 一、自由落體( Freely Falling Body ) 二、一維自由落體運動的特性 範例 1 自由落體( v 0 =0 ) 範例 2 自由落體的函數圖 範例 3 鉛直上拋 範例 4 自由落體運動公式.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内科护理学. 第四节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第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李玉环 案例 李先生, 54 岁。因腹胀、乏力及食欲下降 1 年,意识不清 2 小时入院。既往乙肝病史 20 年。 查体:意识模糊,面色灰暗、巩膜黄染、腹部膨隆, 肝未触及、脾大,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 凹陷性水肿。 血液检查:
高一物理课件 ---万有引力定律 复习 历史回顾 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小结 巩固练习 作业.
物理学中的数学故事 10电力 郑锴.
平面向量.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三章 万有引力定律 及其应用 第一节 万有引力定律.
万 有 引 力 定 律 的 应 用 版权所有—庞留根 ,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10.2 立方根.
第二节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
第三章复习课 第三章 万有引力及其应用 ---天体运动(2课时) 洛城中学 何志明.
1.1.2四种命题 1.1.3四种命题间的相互关系.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太阳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圆周运动模型的归纳 圆周运动 牛二律+运动学 动能定理 匀速率 变速率 机械能守恒 临界条件 无承托 单质点 系统 描述瞬时 与地球组成系统
1.5.3 近 似 数.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平抛运动.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物理實驗水火箭活動 水火箭製作.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 推广到小数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北湖小学 宋 俊.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看一看,想一想.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瞬时性问题 必修1 第四章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瞬时性问题
第4讲 万有引力与航天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1
太 陽 的 秘 密 檔 案.
第12课时 力.
§5.3万有引力定律 一.历史的回顾 1.地心说和本轮理论(C.Ptolemy,约前150)
⑴当∠MBN绕点B旋转到AE=CF时(如图1),比较AE+CF与EF的大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主讲:曾林海.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 数 学 第 十 册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新野县城关镇南关小学:邹汉苗.
第4课时 绝对值.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超重与失重.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第六章 物体的物理属性 折桂中学  倪辉.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郑州十一中北校屈俊良 2007年2月.
第 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锐角三角函数(1) ——正 弦.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田春林 2018年11月14日.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位似.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专题: 万有引力与航天.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2节 万有引力定律

熟了的苹果为什么向地面降落?

形成 、发展过程 内容、公式 特点 意义 应用

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历史过程 (对行星做圆周运动的研究) 时间 17世纪前 开普勒时代 牛顿时代 天体的原主运动无 需动因 受到类似于磁力的作用等 受到太阳 的引力 观点 胡克 哈雷 牛顿 伽利略 开普勒 笛卡儿 代表人物 多数人 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观察、研究,结合数学知识得出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万有引力定律,于1687年正式发表。

万 有 引 力 定律 1、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 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 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 二次方成反比。 万 有 引 力 定律 2、公式: G=6.67×10-11 N·m2/kg2; 叫做引力常量. 在数值上等于两个质量都是1kg的物体相距1m时的相互作用力。 ¥

特 点 1、普遍性 2、相互性 3、宏观性 万有引力是普遍存在于宇宙中任何有质量物质之间的吸引力,是自然界物质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之一. 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引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宏观性 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只有在巨大的天体间,或天体与物体间,它的存在才有实际上的意义.

特 点 4、特殊性 5、适用性 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和物体所在的空间及 其他物体存在无关. 只适用于两个质点间的引力,当物体之间的 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时,也适用,但应为两质心 间的距离.

1、是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第一次揭示了自然界中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 2、在文化发展史上也 有重要意义. 意 义 ¥

万 有 引 力 定 律 的 应 用 应用思路 例题分析 巩固练习

应用三条基本思路 (金三角关系) ma mg

例题1 对于公式 正确的理解是( ) A. m1与m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对于公式 正确的理解是( ) A. m1与m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 B. m1与m2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当r趋近于零时,F趋向无穷大 D.当r趋近于零时,公式不成立

解析: m1与m2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不是平衡力;当r趋近于零时,则两个物体合成为一个质点,公式不再适用。 答案:BD

例题2 (2007·全国理综Ⅰ)据报道,最近在太阳系外发现了首颗“宜居”行星,其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6.4倍,一个在地球表面重量为600N的人在这个行星表面的重量将变为960N,由此可推知,该行星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约为( ) A.0.5 B.2 C.3.2 D.4

解析:

例题3 (2007·上海单科)宇航员在地球表面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小球落回原处;若他在某星球表面以相同的初速度竖直上抛同一小球,需经过时间5t小球落回原处。(取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s2,阻力不计) (1)求该星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 (2)已知该星球的半径与地球半径之比为R星:R地=1:4,求该星球的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M星:M地。

解析

练习 1、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质量M火是地球质量M地的P倍,半径R火是R地的q倍,那么,在两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火:g地是 ( ) A. p/q2 B. pq2 C. p/q D. pq A

D 2、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 , 物体在距离地心4R(R是地球的半径)处,由于地球的作用而产生的加速度为g ,则 g/g0是( ) A. 1 B. 1:9 C. 1:4 D. 1:16 D

3.一物体在地球表面重为G1,在离地面高为h处重为G2,求: (1)离地面高h处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之比g2/g1; (2)地球的半径R

解:(1)设物体的质量为m,由G1=mg1和G2=mg2,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