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信道及其容量 §4.1 信道分类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4.5 信道的组合 §4.6 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1.2 信号的描述和分类.
信息论 复习.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第三章 函数逼近 — 最佳平方逼近.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第一章 行列式 第五节 Cramer定理 设含有n 个未知量的n个方程构成的线性方程组为 (Ⅰ) 由未知数的系数组成的n阶行列式
恰当方程(全微分方程) 一、概念 二、全微分方程的解法.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主要内容 § 3.1 多维随机变量及联合分布 联合分布函里数 联合分布律 联合概率密度 § 3.2 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第5章 §5.3 定积分的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换元积分法 定积分 分部积分法.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例1 :甲击中的环数; X :乙击中的环数; Y 平较高? 试问哪一个人的射击水 : 的射击水平由下表给出 甲、乙两人射击,他们
第二章 矩阵(matrix) 第8次课.
元素替换法 ——行列式按行(列)展开(推论)
!!! 请记住:矩阵是否等价只须看矩阵的秩是否相同。
计算机数学基础 主讲老师: 邓辉文.
§2 求导法则 2.1 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下面分三部分加以证明, 并同时给出相应的推论和例题 .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第四章 信道及其容量.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习题 一、概率论 1.已知随机事件A,B,C满足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计算 (1)A,B,C相互独立 (2)A,B独立,A,C互不相容
抽样和抽样分布 基本计算 Sampling & Sampling distribution
线性代数 第二章 矩阵 §1 矩阵的定义 定义:m×n个数排成的数表 3) 零矩阵: 4) n阶方阵:An=[aij]n×n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复习.
第十章 双线性型 Bilinear Form 厦门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网址: gdjpkc.xmu.edu.cn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定理21.9(可满足性定理)设A是P(Y)的协调子集,则存在P(Y)的解释域U和项解释,使得赋值函数v(A){1}。
第16讲 相似矩阵与方阵的对角化 主要内容: 1.相似矩阵 2. 方阵的对角化.
§8.3 不变因子 一、行列式因子 二、不变因子.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1.设A和B是集合,证明:A=B当且仅当A∩B=A∪B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4) 若A可逆,则 也可逆, 证明: 所以.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第一节 二维随机变量 第二节 边缘分布 第三节 条件分布 第四节 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
第一部分:概率 产生随机样本:对分布采样 均匀分布 其他分布 伪随机数 很多统计软件包中都有此工具 如在Matlab中:rand
第二章 信息量和熵.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5月12日4时19分 / 45.
§5.2 抽样分布   确定统计量的分布——抽样分布,是数理统计的基本问题之一.采用求随机向量的函数的分布的方法可得到抽样分布.由于样本容量一般不止2或 3(甚至还可能是随机的),故计算往往很复杂,有时还需要特殊技巧或特殊工具.   由于正态总体是最常见的总体,故本节介绍的几个抽样分布均对正态总体而言.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 方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难点:连续变量函数分布与二维连续变量分布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定义5 把矩阵 A 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的矩阵,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第三章 从概率分布函数的抽样 (Sampling from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s)
第四章 函数的 积分学 第七节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与分部积分法 一、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 二、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4.5 最大公因式的矩阵求法( Ⅱ ).
第三章 线性方程组 §4 n维向量及其线性相关性(续7)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1.2.2 充要条件 高二数学 选修 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信道及其容量 §4.1 信道分类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4.5 信道的组合 §4.6 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4.1 信道分类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4.5 信道的组合 §4.6 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4.7 波形信道 2019/7/3

§4.1 信道分类 信道是传输信息的媒质或通道。(输入→信道→输出) 说明 (1)信道输入是随机过程。 §4.1 信道分类 信道是传输信息的媒质或通道。(输入→信道→输出) 说明 (1)信道输入是随机过程。 (2)信道响应特性是条件概率P(输出值为y|输入值为x),又称为转移概率。 (3)信道输出是随机过程,输出的概率分布可以由输入的概率分布和信道的响应特性得到。(全概率公式) (4)根据信道输入、信道响应特性、信道输出的情况,可将信道分类:离散信道(又称为数字信道);连续信道(又称为模拟信道);特殊的连续信道——波形信道;恒参信道和随参信道;无记忆信道和有记忆信道;等等。 2019/7/3

=P(Y1=y1|X1=x1)P(Y2=y2|X2=x2)…P(YN=yN|XN=xN),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定义4.2.1和定义4.2.2(p104) 如果 (1)信道的输入为随机变量序列X1, X2, X3, …,其中每个随机变量Xu的事件集合都是{0, 1, …, K-1}, (2)信道的输出为随机变量序列Y1, Y2, Y3, …,其中每个随机变量Yu的事件集合都是{0, 1, …, J-1}, 则称该信道为离散信道。如果更有 (3)P((Y1Y2…YN)=(y1y2…yN)|(X1X2…XN)=(x1x2…xN)) =P(Y1=y1|X1=x1)P(Y2=y2|X2=x2)…P(YN=yN|XN=xN), 则称该信道为离散无记忆信道(DMC)。如果更有 (4)对任意x∈{0, 1, …, K-1},y∈{0, 1, …, J-1},任意两个时刻u和v,还有P(Yu=y|Xu=x)=P(Yv=y|Xv=x), 则称该信道为离散无记忆平稳信道。 2019/7/3

P(Yu=y|Xu=x); x∈{0, 1, …, K-1},y∈{0, 1, …, J-1},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关于定义4.2.1和定义4.2.2的注解 “离散”的含义是时间离散,事件离散。即:信道的输入、输出时刻是离散的,且输入随机变量和输出随机变量都是离散型的随机变量。 “无记忆”的含义是信道响应没有时间延迟,当时的输出只依赖于当时的输入。 “平稳”的含义是信道在不同时刻的响应特性是相同的。 “离散无记忆平稳信道”是最简单的信道,信道在某一时刻u的响应特性 P(Yu=y|Xu=x); x∈{0, 1, …, K-1},y∈{0, 1, …, J-1}, 就能很简单地计算出信道在任意时间段的响应特性。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一、有关DMC的容量定理 (所说的DMC都是离散无记忆平稳信道) 设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一、有关DMC的容量定理 (所说的DMC都是离散无记忆平稳信道) 设 DMC在某个时刻输入随机变量为X,输出随机变量为Y。 信道响应特性为转移概率矩阵 [p(y|x),x∈{0, 1, …, K-1},y∈{0, 1, …, J-1}], 它是一个K×J阶矩阵(其中p(y|x)=P(Y=y|X=x))。 X的概率分布为{x, q(x), x∈{0, 1, …, K-1}}。 Y的概率分布为{y, w(y), y∈{0, 1, …, J-1}}。 以下的结论是我们已知的。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1)转移概率矩阵的每一行都是一个概率向量。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2)对任意y∈{0, 1, …, J-1},由全概率公式有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3)I(X; Y)是概率向量{q(x), x∈{0, 1, …, K-1}}和转移概率矩阵[p(y|x),x∈{0, 1, …, K-1},y∈{0, 1, …, J-1}]的函数。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4)设转移概率矩阵[p(y|x),x∈{0, 1, …, K-1},y∈{0, 1, …, J-1}]确定,希望选择概率向量{q(x), x∈{0, 1, …, K-1}}使I(X; Y) 达到最大。则见定理2.6.2。 定义4.2.3(p105) 离散无记忆信道的信道容量定义为如下的C。达到信道容量的输入概率分布{x, q(x), x∈{0, 1, …, K-1}}称为最佳输入分布。 其中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定理4.2.2(p106) (1)输入概率分布{x, q(x), x∈{0, 1, …, K-1}}是最佳输入分布的充分必要条件为:对任何满足q(k)>0的k, 都取一个相同的值;对任何满足q(k)=0的k,I(X=k; Y)≤此相同的值。 (2)此时此相同的值恰好就是信道容量C。 (定理4.2.2实际上叙述了定理2.6.2的含义。)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注解 给定一个DMC信道的响应特性,也就是说给定一个信道的转移概率矩阵[p(y|x),x∈{0, 1, …, K-1},y∈{0, 1, …, J-1}], 达到信道容量时所对应的最佳输入分布是满足定理4.2.2条件的概率向量{q(x), x∈{0, 1, …, K-1}} 。 其信道容量是每个使得q(k)>0的k所对应的半平均互信息量I(X=k; Y)。 如果对DMC信道没有任何简化,要计算最佳输入分布并不容易。但是,通常使用的DMC是很简单的(比如,以下的准对称信道和对称信道),最佳输入分布很容易求出。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二、对称DMC和准对称DMC的 信道容量与最佳输入分布的计算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二、对称DMC和准对称DMC的 信道容量与最佳输入分布的计算 定义4.2.4~5(p108) 设DMC的转移概率矩阵为 若P的任一行是第一行的置换,则称信道是关于输入为对称的。 若P的任一列是第一列的置换,则称信道是关于输出为对称的。 若信道是关于输入为对称的,又是关于输出为对称的,则称信道为对称信道。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命题1 若DMC关于输入为对称的,则 对任意k∈{0, 1, …, K-1}都成立。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命题1 若DMC关于输入为对称的,则 对任意k∈{0, 1, …, K-1}都成立。 证明 {p(y|x),y=0~ J-1}与{p(y|k),y=0~ J-1}互为置换,所以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命题2 若DMC关于输出为对称的,则当输入分布等概时,输出分布等概。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命题2 若DMC关于输出为对称的,则当输入分布等概时,输出分布等概。 证明 此时{p(y|x),x=0~ K-1}与{p(0|x),x=0~ K-1}互为置换。设q(x)=1/K,x∈{0, 1, …, K-1}。则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定义4.2.6(p108) 若DMC的转移概率矩阵P的列的全体可分成若干个列子集,每个列子集所对应的P的子阵都满足以下两条性质: (1)任一行是第一行的置换, (2)任一列是第一列的置换。 则称信道为准对称信道。 (特别若列子集只有一个,即转移概率矩阵P本身的任一行是第一行的置换,任一列是第一列的置换,则称信道为对称信道。 ) 例4.2.2 准对称信道的例子。(见p108~109)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几个简单的结论: (1)准对称信道一定是关于输入为对称的。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几个简单的结论: (1)准对称信道一定是关于输入为对称的。 (2)对称信道不仅是关于输入为对称的,也是关于输出为对称的。 (3)对称DMC当输入分布等概时,输出分布等概。 (4)准对称DMC当输入分布等概时,输出分布局部等概。(准对称DMC当输入分布等概时,若j和l属于转移概率矩阵的同一个列子集,则wj=wl。) (5)对称信道未必有J=K。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定理4.2.3(p109) 对于准对称DMC信道, (1)达到信道容量的最佳输入分布为等概分布; (2)信道容量为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定理4.2.3(p109) 对于准对称DMC信道, (1)达到信道容量的最佳输入分布为等概分布; (2)信道容量为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证明 根据定理4.2.2的含义,只需要证明:当输入分布为等概时,对任意k∈{0, 1, …, K-1},半平均互信息量I(X=k; Y)都取相同的值。(此时,该相同的半平均互信息量I(X=k; Y)就是准对称信道容量C。) 换句话说,只需要证明:当输入分布为等概时,对任意k∈{0, 1, …, K-1},I(X=k; Y)与k无关。 设转移概率矩阵P的列的全体被分成S个互不相交的列子集: {0, 1, …, J-1}=Y1∪Y2∪…∪YS;Y1、Y2、…、YS互不相交; 对任意s∈{1, 2, …, S},列子集Ys所对应的子阵都满足:任一行是第一行的置换,任一列是第一列的置换。自然有以下三个结论。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结论一:准对称信道是关于输入为对称的,所以对任意k∈{0, 1, …, K-1}, 结论二:对每个列子集Ys,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结论一:准对称信道是关于输入为对称的,所以对任意k∈{0, 1, …, K-1}, 结论二:对每个列子集Ys, 结论三:对每个列子集Ys,取定ys∈Ys。则对任意y∈Ys,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于是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于是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例4.2.3 特殊的对称DMC:KSC(p109) 其中0<p<1。 称p为错误概率。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例4.2.3 特殊的对称DMC:KSC(p109) 其中0<p<1。 称p为错误概率。 特别当K=2时,记为BSC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此时有: 达到信道容量时的最佳输入分布为等概分布; 对应的输出分布也是等概分布;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此时有: 达到信道容量时的最佳输入分布为等概分布; 对应的输出分布也是等概分布; 信道容量是转移概率矩阵任何一行所对应的半平均互信息量,即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例4.2.4 特殊的准对称DMC:2元对称删除信道(p110)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其中0≤p<1,0≤q<1。 当q=0时,2元对称删除信道就成为BSC。 当p=0时,2元对称删除信道就成为2元纯删除信道。 达到信道容量时的最佳输入分布为等概分布。 信道容量是转移概率矩阵任何一行所对应的半平均互信息量。(见p111) 例4.2.4 特殊的准对称DMC:2元对称删除信道(p110) 输入事件集为{0,1};输出事件集为{0,?,1};转移概率矩阵为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定义4.2.7 (p111)特殊的对称DMC:模K加性噪声信道。设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定义4.2.7 (p111)特殊的对称DMC:模K加性噪声信道。设 DMC的输入随机变量为X,X的所有事件为{0, 1, …, K-1}; DMC的噪声随机变量为Z,Z的所有事件为{0, 1, …, K-1}; DMC的输出随机变量为Y,Y的所有事件为{0, 1, …, K-1}; X与Z相互独立; Y=X+Z(modK)。 称此DMC为模K加性噪声信道。 此时, p(y|x)=P(Y=y|X=x)=P(X+Z(modK)=y|X=x) =P(x+Z(modK)=y|X=x)=P(Z=y-x(modK)|X=x) =P(Z=y-x(modK))。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这就是说,如果记P(Z=z)=sz,则转移概率矩阵为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显然模K加性噪声信道是对称DMC。信道容量为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三、一般DMC的信道容量与最佳输入分布的计算 (p112)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三、一般DMC的信道容量与最佳输入分布的计算 (p112) (当DMC不是准对称信道时,求解信道容量和最佳输入分布并不容易) 若DMC的转移概率矩阵P是可逆方阵(此时K=J)。 则可以先假设最佳输入分布{q(x), x∈{0, 1, …, K-1}} 中每个概率q(x)都满足q(x)>0。在这个假设下, 求出信道容量C; 然后求出最佳输入分布对应的“最佳输出分布” {w(y), y∈{0, 1, …, K-1}} ; 然后求出最佳输入分布{q(x), x∈{0, 1, …, K-1}}。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此时,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2019/7/3

{β0, β1, …, βK-1 }={C+logw(0), C+logw(1), …, C+logw(K-1)}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这是K个未知量 {β0, β1, …, βK-1 }={C+logw(0), C+logw(1), …, C+logw(K-1)} 的线性方程组,系数矩阵是可逆方阵,因此唯一解出{β0, β1, …, βK-1 }为 2019/7/3

={C+logw(0), C+logw(1), …, C+logw(K-1)},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求出了{β0, β1, …, βK-1 } ={C+logw(0), C+logw(1), …, C+logw(K-1)}, 还不能确定C和{w(0), w(1), …, w(K-1)}的值。但是我们还有另一个等式: w(0)+w(1)+…+w(K-1)=1。 于是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求出了信道容量C,立即得到了“最佳输出分布” {w(y), y∈{0, 1, …, K-1}}和对应的最佳输入分布{q(x), x∈{0, 1, …, K-1}}。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例 设DMC的输入事件为{0, 1},输出事件为{0, 1},转移概率矩阵为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例 设DMC的输入事件为{0, 1},输出事件为{0, 1},转移概率矩阵为 求信道容量和最佳输入分布。先假设最佳输入分布{q(0), q(1)} 满足q(0)>0,q(1)>0。因此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因此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例 特殊的DMC,称为Z信道:输入事件为{0, 1},输出事件为{0, 1},转移概率矩阵为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例 特殊的DMC,称为Z信道:输入事件为{0, 1},输出事件为{0, 1},转移概率矩阵为 其中0<ε<1 。求信道容量和最佳输入分布。先假设最佳输入分布{q(0), q(1)} 满足q(0)>0,q(1)>0。因此 2019/7/3

2019/7/3

§4.2 离散无记忆信道 容易验证: q(1)>0; q(0)+q(1)=1。需要验证: q(0)>0。 2019/7/3

§4.5 信道的组合 总设有如下两个DMC,分别称为信道1和信道2。 信道1的输入事件为全体x,共有K个输入事件; §4.5 信道的组合 总设有如下两个DMC,分别称为信道1和信道2。 信道1的输入事件为全体x,共有K个输入事件; 信道1的输出事件为全体y,共有J个输出事件; 信道1的转移概率矩阵为[p1(y|x)]K×J; 信道1的信道容量为C1,最佳输入分布为{x, q1(x)}。 信道2的输入事件为全体u,共有N个输入事件; 信道2的输出事件为全体v,共有M个输出事件; 信道2的转移概率矩阵为[p2(v|u)]N×M; 信道2的信道容量为C2 ,最佳输入分布为{u, q2(u)}。 2019/7/3

[p((y, v)|(x, u))](KN)×(JM), §4.5 信道的组合 定义4.5.1(p121) 信道的输入事件为全体(x, u),共有KN个输入事件; 信道的输出事件为全体(y, v),共有JM个输出事件; 转移概率矩阵为 [p((y, v)|(x, u))](KN)×(JM), 其中p((y, v)|(x, u))= p1(y|x)p2(v|u)。 则称该信道为信道1与信道2的积信道。(又称该信道为信道1与信道2的独立并行信道) (在物理上,积信道是两个信道的并行使用) 2019/7/3

§4.5 信道的组合 定理4.5.1(p122) 积信道的 信道容量为C=C1+C2, §4.5 信道的组合 定理4.5.1(p122) 积信道的 信道容量为C=C1+C2, 最佳输入分布为{(x, u), q(x, u)},其中q(x, u)=q1(x)q2(u)。 证明 此时 2019/7/3

§4.5 信道的组合 2019/7/3

§4.5 信道的组合 2019/7/3

§4.5 信道的组合 所以I((XU)=(xu); (YV))=I(X=x; Y)+I(U=u; V)。注意到 §4.5 信道的组合 所以I((XU)=(xu); (YV))=I(X=x; Y)+I(U=u; V)。注意到 对任何满足q1(x) >0的x,I(X=x; Y)=C1; 对任何满足q1(x) =0的x,I(X=x; Y)≤C1; 对任何满足q2(u) >0的u,I(U=u; V)=C2 ; 对任何满足q2(u) =0的u,I(U=u; V)≤C2。 于是 对任何满足q1(x)q2(u)>0的(xu),I((XU)=(xu); (YV))=C1+ C2 ; 对任何满足q1(x)q2(u)=0的(xu),I((XU)=(xu); (YV))≤C1+ C2 。 根据定理4.2.2(p84) ,积信道的信道容量为C=C1+C2,最佳输入分布为{(x, u), q1(x)q2(u)}。 2019/7/3

§4.5 信道的组合 定义4.5.2(p123) 信道的输入事件为全体{x}∪{u},其中{x}与{u}不相交;共有K+N个输入事件; §4.5 信道的组合 定义4.5.2(p123) 信道的输入事件为全体{x}∪{u},其中{x}与{u}不相交;共有K+N个输入事件; 信道的输出事件为全体{y}∪{v},其中{y}与{v}不相交;共有J+M个输出事件; 信道的转移概率矩阵为 则称该信道为信道1与信道2的和信道。 2019/7/3

§4.5 信道的组合 定理4.5.2(p123) (证略) 2019/7/3

§4.5 信道的组合 定义4.5.3(p124) 构造一个信道,使得 该信道的输入是信道1的输入; 信道1的输出再输入信道2; §4.5 信道的组合 定义4.5.3(p124) 构造一个信道,使得 该信道的输入是信道1的输入; 信道1的输出再输入信道2; 信道2的输出就是该信道的输出。 则称该信道为信道1与信道2的级连信道(串联信道)。 请注意:此时 信道1的输出事件全体恰好是信道2的输入事件全体,即 {y}={u},J=N。 2019/7/3

[p(v|x)]K×M=[p1(y|x)]K×J [p2(v|y)]J×M, §4.5 信道的组合 注: (1)级连信道的转移概率矩阵为 [p(v|x)]K×M=[p1(y|x)]K×J [p2(v|y)]J×M, 即 这一结果来自于全概率公式和马尔可夫性。 (2)级连信道的信道容量C满足C≤min{C1, C2}。这一结果也容易证明。 2019/7/3

§4.5 信道的组合 例 设信道1的转移概率矩阵为 其中0<p<1。则 (1)信道1的最佳输入分布是等概分布,信道容量为 §4.5 信道的组合 例 设信道1的转移概率矩阵为 其中0<p<1。则 (1)信道1的最佳输入分布是等概分布,信道容量为 2019/7/3

§4.5 信道的组合 (2)将信道1自级连N次,级连信道的转移概率矩阵为 级连信道的信道容量为 2019/7/3

§4.5 信道的组合 (3)令自级连的次数N→+∞,则级连信道的转移概率矩阵趋向于 信道容量趋向于0。 2019/7/3

§4.6 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定义 设 (1)信道的输入为随机变量序列X1, X2, X3, …,其中每个随机变量Xu都是连续型的随机变量。 (2)信道的输出为随机变量序列Y1, Y2, Y3, …,其中每个随机变量Yu都是连续型的随机变量。 (3)转移概率密度 f((Y1 Y2…YN)= (y1y2…yN)| (X1 X2…XN)=(x1x2…xN)) =f(Y1=y1|X1=x1)f(Y2=y2|X2=x2)…f(YN=yN|XN=xN), 则称该信道为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如果进一步有 (4)f(Yn=y|Xn=x)=f(Ym=y|Xm=x),(此时简记为fY|X(y|x)) 则称该信道为平稳的(恒参的)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2019/7/3

§4.6 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设平稳的(恒参的)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其一元转移概率密度为fY|X(y|x)。设一元输入概率密度为fX(x)。因此一元输出概率密度为如下的fY(y),输入、输出平均互信息量为如下的I(X;Y) 。 2019/7/3

§4.6 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一、可加噪声信道 定义4.6.1(p101的变形) 设平稳的(恒参的)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为: §4.6 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一、可加噪声信道 定义4.6.1(p101的变形) 设平稳的(恒参的)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为: 输入随机变量为X;噪声随机变量为Z;X与Z相互独立;输出随机变量为Y=X+Z。 则称该信道为可加噪声信道。 注:此时 fY|X(y|x)=f(Y=y|X=x)=f(X+Z=y|X=x)=f(x+Z=y|X=x) =f(Z=y-x|X=x)=f(Z=y-x)=fZ(y-x); f (X, Y)(x, y)=fX(x)fY|X(y|x)=fX(x)fZ(y-x); 2019/7/3

§4.6 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功率”本来表示单位时间所做的功。但是这里却变成了一次(输入、噪声、输出)所做的功。不过这种变化并不影响信噪比的值。 2019/7/3

§4.6 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例4.6.1(p126) 高斯可加噪声信道, 2019/7/3

§4.6 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二、平均功率受限的可加噪声信道 §4.6 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二、平均功率受限的可加噪声信道 定义(p127的变形) 对于可加噪声信道,限定:其信号功率不超过S,其噪声功率等于σ2,此时信噪比不超过(S/σ2)。在此限定之下,输入、输出平均互信息量的最大值C称为平均功率受限的信道容量。 问题:似乎信道没有给定? 2019/7/3

§4.6 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定理4.6.1(p127) 设可加噪声信道,限定:其信号功率不超过S,其噪声功率为σ2,此时信噪比不超过(S/σ2)。则 (1)平均功率受限的信道容量为 (2)当且仅当信道为高斯可加噪声信道(X~N(λ,S), Z~N(μ,σ2))时,输入、输出平均互信息量达到该C。 2019/7/3

§4.7 波形信道 定义4.7.1(p106) 信道的输入是一般的随机过程{X(t), t≥0};信道的输出是一般的随机过程{Y(t), t≥0}。称此信道为波形信道。 定义4.7.2(p106) 信道的输入是一个随机过程{X(t), t≥0}; 信道的噪声是一个随机过程{Z(t), t≥0}; 两个随机过程{X(t), t≥0}与{Z(t), t≥0}相互独立; 信道的输出是 Y(t)=X(t)+Z(t), t≥0。 这种特殊的波形信道称为可加噪声信道。 2019/7/3

§4.7 波形信道 在实际应用中,总是对波形信道进行采样,采样信道是时间离散的信道。其输入是随机变量序列 X1, X2, X3, …, §4.7 波形信道 在实际应用中,总是对波形信道进行采样,采样信道是时间离散的信道。其输入是随机变量序列 X1, X2, X3, …, 其输出是随机变量序列 Y1, Y2, Y3, …, 但信道一般不是无记忆的。 采样信道单位时间的容量为 2019/7/3

§4.7 波形信道 定理4.7.1(p133)可加噪声信道输入平均功率不超过S,噪声的双边功率谱密度为N0/2,频带限制在[0, W]时,信道容量为 2019/7/3

解释 频带限制在[0, W]时,单位时间的采样次数为2W。 “输入平均功率S”是单位时间的输入所做的功,因此每次采样时输入所做的功为S/2W。 “噪声的双边功率谱密度N0/2”本来指的是固定频率成分的噪声的功率。但是有以下两个因素: (1)噪声为白噪声,不同频率成分的噪声的功率相同。 (2)单位时间内2W次采样得到了2W个不同的噪声频率成分(!),每个噪声频率成分的功率相同,它们的和就是单位时间内噪声所做的功,即噪声功率。换句话说,每次采样时噪声所做的功=每个噪声频率成分的功率=N0/2。 综上所述,每次采样的“信噪比”为(S/(2W))/(N0/2), 2019/7/3

习题课 4.1 计算由下述转移概率矩阵给定的DMC的容量。 2019/7/3

习题课 该信道为对称DMC,达到信道容量的最佳输入分布是等概分布,对应的输出分布也是等概分布,信道容量C是由转移矩阵任何一行所计算出来的“半平均互信息量”: 2019/7/3

该信道为对称DMC,达到信道容量的最佳输入分布是等概分布,对应的输出分布也是等概分布,信道容量C是由转移矩阵任何一行所计算出来的“半平均互信息量”: 2019/7/3

该信道为和信道,和信道的输入事件为{0,1,m},和信道的输出事件也为{0,1,m}。其中两个分信道分别如下: 2019/7/3

习题课 2019/7/3

习题课 4.3 求图P.4.3中DMC的容量及最佳输入分布。 2019/7/3

习题课 2019/7/3

I(X=0; Y)=I(X=2; Y)≥I(X=1; Y)。 习题课 (a) 困难: (1) 本题中的DMC不是准对称信道,不能用简单的方法计算信道容量与最佳输入分布。 (2)如果采用一般信道容量与最佳输入分布的计算方法 (见p112) ,本题的计算量比较大,并且所求出的“最佳输入分布”中有的概率是负值。 技巧:观察与猜测。设最佳输入分布为{q(0), q(1), q(2)}。我们猜想q(0)=q(2)=1/2,q(1)=0,因此应有以下的等式&不等式: I(X=0; Y)=I(X=2; Y)≥I(X=1; Y)。 如果经过验证,以上的等式&不等式确实成立,则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而且此时信道容量为C= I(X=0; Y)=I(X=2; Y)。 2019/7/3

习题课 验证过程:首先求出对应的最佳输出分布为{w(0), w(1), w(2)}。根据全概率公式, 2019/7/3

习题课 其次验证等式&不等式“I(X=0; Y)=I(X=2; Y)≥I(X=1; Y)”是否成立。 2019/7/3

习题课 等式&不等式“I(X=0; Y)=I(X=2; Y)≥I(X=1; Y)”成立。因此 {q(0), q(1), q(2)}= {1/2, 0,1/2} 确实是最佳输入分布。 此时信道容量为 C= I(X=0; Y)=I(X=2; Y)=3/4 2019/7/3

习题课 问题一:凭什么猜想q(0)=q(2)? 答 转移概率矩阵的形状具有某种对称性,似乎应该有 q(0)=q(2)。 因此 答 转移概率矩阵的形状具有某种对称性,似乎应该有 q(0)=q(2)。 因此 I(X=0; Y)=I(X=2; Y)。 问题二:凭什么猜想q(1)=0? 答 理由1:转移概率矩阵的中间行为(1/3, 1/3, 1/3)。这说明,当输入值为1时,输出值取0、1、2是等概的。换句话说,当输入值为1时,得不到输出值的消息。因此,q(1)似乎应该很小。 理由2:已知I(X=0; Y)=I(X=2; Y)。如果假设q(1)=0,只需要验证“I(X=0; Y)≥I(X=1; Y)”;而如果假设q(1)>0,则需要验证“I(X=0; Y)=I(X=1; Y)”。前者更容易验证。 问题三:为什么不猜想“最佳输入分布”中的两个概率等于0? 答 如果“最佳输入分布”中的两个概率等于0,则第三个概率等于1。此时输入随机变量X实际上是一个常数,其平均自信息量(熵)等于0。因此0≤I(X;Y)≤H(X)=0,即“信道容量”为C=I(X;Y)=0,矛盾。 习题课 2019/7/3

(b) 这是准对称信道。因此最佳输入分布为 {q(0), q(1), q(2)}= {1/3, 1/3,1/3}, 对应的最佳输出分布为 2019/7/3

习题课 此时信道容量为 2019/7/3

习题课 4.8 一PCM语音通信系统,若信号带宽为W=4000Hz,采样频率为2W,且采用8级幅度量化,各级出现的概率为1/2,1/4,1/8,1/16,1/32,1/64,1/128,1/128。试求所需的信息速率(bits/s)。 (这是什么类型的习题?似乎与信道及信道容量没有关系) [4.8的解答] 每次采样获得的信息量,是随机变量的平均自信息量(熵),为 (1/2)×log2+(1/4)×log4+(1/8)×log8+(1/16)×log16 +(1/32)×log32+(1/64)×log64+(1/128)×log128+(1/128)×log128 = (1/2)+(2/4)+(3/8)+(4/16)+(5/32)+(6/64)+(7/128)+(7/128) =127/64(bits)。 信息速率为127/64(bits)×8000=15875(bits/s)。 2019/7/3

(5/2)(bits)×16k=40k (bits/s)。 习题课 4.12 若要以R=105 bit/s的速率通过一个带宽为8kHz、信噪比为31的连续信道传送,可否实现? [4.12的解答] 连续信道的带宽为8kHz,说明该连续信道可以通过采样频率不超过16kHz的采样,变成一个“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 进一步简化:我们把该“时间离散的无记忆连续信道”看作是一个“高斯可加噪声信道”(p126)。 因此,在每次采样中传送的信息量为(1/2)log(1+ 31)=(5/2)(bits)。 带宽为8kHz,说明每秒种的采样次数不能超过16kHz。 因此,每秒种传送的信息量不能超过 (5/2)(bits)×16k=40k (bits/s)。 40k<105,因此不能实现R=105 bit/s的信息速率。 20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