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图画法 第一节 透视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透视规律 第三节 透视图的作法.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精品课程《解析几何》 第三章 平面与空间直线.
Advertisements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第七章 空间解析几何 §5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对称式方程与参数方程 三、两空间直线的夹角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福慧学校 执教者 :和兆星.
丰富的图形世界(2).
透视.
设计素描(第三章透视原理与构图) 第一节透视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市一中 九年级数学组.
优美的校园.
第3节 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次函数的图象复习课 南华实验学校 初二(10)班 教师:朱中萍.
初中数学 九年级(下册) 5.3 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七 年 级 数 学 第二学期 (苏 科 版) 复习 三角形.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 点 §3-1 两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3-2 三投影面体系中点的投影 §3-3 两点的相对位置 §3-4 重影点 例题1 例题2
如何寫工程計畫書 臺北市童軍會考驗委員會 高級考驗營 版.
机 械 制 图 万婧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第 2 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 2.1 投影法及其分类  2.2 点的投影  2.3 直线的投影  2.4 平面的投影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2-1 投影的基本知识 2-2 点的投影 2-3 直线的投影 2-4 平面的投影.
第2章 正投影的基本理论 知识点 1.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点的投影 3.直线的投影 4.平面的投影 要求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 2.1 投影法及其分类  2.2 点的投影  2.3 直线的投影  2.4 平面的投影
一、平面的点位式方程 1 平面的方位向量 过空间中一点M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 ,可以唯一确定一个平面 ,则 向量 称为平面 的方位向量
第三章 直线 基本要求 §3-1 直线的投影 §3-2 直线对投影面的相对位置 §3-3 一般位置线段的实长及它与投影面的夹角
本节内容 平行线的性质 4.3.
武昌理工学院欢迎你!.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灵寿县第二初级中学 栗 彦.
第四章 轴测图与透视图 第一节 轴测图 2.轴测图的形成:
直线与平面垂直 生活中的线面垂直现象: 旗杆与底面垂直.
2.3.1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专题二: 利用向量解决 平行与垂直问题.
2.5 直线与平面及两平面的相对位置 相对位置包括平行、相交和垂直。 一、平行问题 直线与平面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 ⒈ 直线与平面平行
实数与向量的积.
线段的有关计算.
正方形 ——计成保.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第三章 直线与平面、 平面 与平面的相对位置 内 容 提 要 §3-1 直线与平面平行 • 平面与平面平行
3.4 圆心角(1).
3.3 垂径定理 第2课时 垂径定理的逆定理.
§1体积求法 一、旋转体的体积 二、平行截面面积为已知的立体的体积 三、小结.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线段 直线 射线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小学 胡益萌.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 正方形练习⑵ 正方形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
§1.2.4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一) 高三数学组 李 蕾.
空间平面与平面的 位置关系.
《工程制图基础》 第五讲 投影变换.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3.1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3.1.2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 下册 投影和视图 珠海市金海岸中学 杜家堡 电话:
§2-2 点的投影 一、点在一个投影面上的投影 二、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三、空间二点的相对位置 四、重影点 五、例题 例1 例2 例3
9.5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2.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 淮北矿业集团公司中学 纪迎春.
4.6 图形的位似     观察思考:这两幅图片有什么特征? 都是有好几张相似图形组成,每个对应顶点都经过一点.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3.2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3.2 . 1 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 1.了解如何用向量把空间的点、直线、平面表示来出.
用向量法推断 线面位置关系.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2.3 直线的投影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将两点的同名投影用直线连接,就得到直线的同名投影。 一、直线的投影特性 ⒈ 直线对一个投影面的投影特性
位似.
5.1 相交线 (5.1.2 垂线).
正方形的性质.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透视图画法 第一节 透视图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透视规律 第三节 透视图的作法

第一节 透视投影的基本知识 一、透视图概述 当人们站在玻璃窗内用一只眼睛观看室外的建筑物时,无数条视线与玻璃窗相交,把各交点连接起来的图形即为透视图。 透视投影相当于以人的眼睛为投影中心的中心投影,符合人们的视觉形象,富有较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如图3-5所示。

透视图的效果

透视投影过程

三、透视图的特点 近大远小,近高远低。 近长远短,近高远低。 近疏远密。 互相平行的直线的透视汇交于一 点。

四、透视图的术语 基面H 画面P 视点S 基线p-p 视平面Q 视平线h-h 主视线Ss’ 主点s’ 站点s

P 视点 s' S H 视高 基面 s 视高 视距 P 站点 (s)—人站立的位置,即视 点在基面上正透影。 基线 — 基面与画面的交线。 在 画面上以 P-P表示基线,在平面 图中以 PH-PH表示画面的位置。 主点(s')—视点在画面上的正投 影。 视高 (Ss)—视点至基面的距离。 视距 (Ss')—视点至画面的距离。 视点(S)—人眼所在的位置,即 投影中心。 P 画面 视高 H 基面 s' 视点 S P 视高 s 站点 视距 透视术语

透视术语(续) 视平线(h-h)—过视点的水平面与画面的交线。 视线—过视点所引出的直线。 点的透视—由视点向空间点引出的视线与画面的交点。 直线的透视—直线两端点的透视的连线。 灭点—直线上离画面无限远点的透视。 P 画面 直线的透视方向—直线和画面的 交点与灭点的连线。 h 灭点 V 视平线 H 基面 v B A B o 视点 S b a A点透视 B点透视 视高 A o 视高 N n b p s 站点 视距 p a

五、透视图的分类 (一) 一点透视 根据物体与画面的不同位置,透视图可分为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 物体上的主要立面(长度和高度方向)与画面平行,宽度方向的直线垂直于画面所作的透视图只有一个灭点,称为一点透视,如图3-7所示。

五、透视图的分类 图3-7 一点透视

五、透视图的分类 (二) 两点透视 物体上的主要表面与画面倾斜,但其上 的铅垂线与画面平行,所作的透视图有两个 灭点,称为两点透视,如图3-8所示。

五、透视图的分类 图3-8 两点透视

五、透视图的分类 (三) 三点透视 物体上长、宽、高三个方向与画面均不平行时,所作的透视图有三个灭点,称为三点透视。在这三种透视图中,两点透视应用最多,三点透视因作图复杂,很少采用。

三点透视

第二节 透视规律 直线的透视求法 一、灭点 F Pp D0 Vp D C0 C B0 B A s Gp

推论: 画面上的直线,其透视为直线本身。

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没有灭点

两相互平行的画面平行线

与画面相交的平行线有共同的灭点,亦即它们的透视都相交于这个灭点 F

迹点和灭点 迹点N 灭点V 全透视NV F T

第二节 透视规律 二、迹点 不与画面平行的空间直线与画面的交点称为 直线的画面迹点。

F T

第二节 透视规律 三、各种位置点的透视求法 (一)点的透视规律 点的透视仍为一个点,点位于画面上时, 其透视为其本身。 第二节 透视规律 三、各种位置点的透视求法 (一)点的透视规律 点的透视仍为一个点,点位于画面上时, 其透视为其本身。 点的透视与基透视的连线必位于同一条 铅垂线上。

点的透视——点与视点连线和画面的交点 视线SA 透视A0 基投影a A0 基透视a0 点的透视与基透视的连线必位于同一条铅垂线上。

点的透视作图 A0 GL GL A0 VP ax0 GL GL

(二)画面上点的透视 A0 A0 VP

(三)基面上点的透视 s´ HL HL A0 GL a GL A A0 VP A PL PL

(四)画面后空间中点的透视 A0 GL GL A0 VP ax0 GL GL

(四)画面前空间中点的透视 B0 b´ B点 真高 B0 b´ bp GL GL B b0 VP bp GL GL b b

第三节 透视图的作法 一、一点透视 (一)视线法 视线法即利用视线的水平投影来确定点的透视 的作图方法。 1.视线法的作图原理 中心投影——过投影中心作一系列视线与实物上各 点相连,这些视线与画面即投影面相交,得到个投影 点,将各投影点相连而成的图形就是该物体的透视图 。

1、视线法的作图原理 HL PP Vc Vc A0 a A A0 VP a ax GP GL A a ax 视线法求基面上点的透视

2、视线法作一点透视方法 HL HL GL GL PL PL (c) (a) (b) 4´(5´) 3´(6´) 1(4) 2(3) 8(5) 7(6) 1´(8´) 2´(7´) PL GL HL S F PL GL HL F 10 50 60 40 30 8(5) 7(6) 1(4) 5´ 2(3) (a) (c) (b) S (a) 已知两面投影; (b) 作基透视; (c) 作高度透视

例: 作四棱柱的一点透视 HL HL GL GL PL PL

课堂练习1: 求水平线的一点透视。 基面 H a b PL s 站点 hL 视平线 画面 P GL

水平线的透视的 画图步骤 画图时 不需画外框线 基面 H a b 1. 求灭点。 2. 求各直线的透视 方向。 PL 画面线 n a b v 透视图的画图步骤 a b 1. 求灭点。 2. 求各直线的透视 方向。 PL 画面线 n a p b p v 视距 s 站点 3. 求端点的透视。 4. 连各端点的透视 并加粗。 画图时 不需画外框线 hL 视平线 画面 P V 灭点 视高 B o N o A 透视方向 L 画面交点 GL 基线

Pl s' hl gl s 例1 作出基面上的方形 网格的一点透视。 看清题意 作出画面上的点 的透视 作出竖直线的 透视方向 例1 作出基面上的方形 网格的一点透视。 例1(一点透视) 看清题意 作出画面上的点 的透视 Pl 作出竖直线的 透视方向 s s' hl 作出各水平线的 透视 gl 加粗透视图

第三节 透视图的作法 一、一点透视 (二)量点法(距点法) 所谓量点法,就是利用量点求作透视长度的作 图方法。 (1)量点法作图原理

FAB A B A1 B1 TAB 图3 量点法求取直线的透视 平行于直线AA1何BB1 心点s′ 量点M VP A A0 B0 B A1 B1 s TAB 图3 量点法求取直线的透视

量点法 FAB s′ M pL gL hL a b a1 b1 TAB a1 m fab b1 tab s (1)灭点F到量点M的距离等于灭点到视点的距离。因此,在实际绘图中,量点M的求法:在视平线上过灭点F量取长度为视点到灭点的距离处即为量点M。 (2)在平行透视中,量点与灭点的距离恰好就是视距,所以,平行透视中的量点通常为距点,利用它来左图也就是距点法。

2、量点法(距点法)作一点透视方法 例1:有一正方形放置于画面后的基面上,AB边在画面上,利用两点法求该正方形的一点透视。 PL GL HL s f F D C M C0 A0 B0

第三节 透视图的作法 一、两点透视 视线法 量点法

视线法绘制形体的两点透视 H FX FY HL GL PL 立体主视图 立体俯视图 C0 D0 B0 A0 a b c d fx fy S

视线法绘制不与画面相交的形体的透视图的作法 HL GL PL a b c d S FX FY 立体主视图 立体俯视图 A0 T fx d0 a0 t fy

PL s hL Fx Fy GL 例2 作出基面上的方形 网格的两点透视。 延长这些线至画面 画面线 视平线 灭点 灭点 基 线 站点 例2 作出基面上的方形 网格的两点透视。 例2(两点透视) 延长这些线至画面 PL 画面线 s 站点 hL 视平线 Fx 灭点 Fy 灭点 GL 基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