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所建立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论名 分别所了知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真如之法相 译礼 思维所证真如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痴明苦无苦,法性非彼性。 现入缘生法,众生依他作, 是因不见有,见无黑暗相。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 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建立人无我 抉择真如之二无我 造论之理 建立法无我 大乘经庄严论 所思维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 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 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 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 慧知心外无,复证心亦无, 具慧知无二,住无彼法界。 具慧无念智,恒成普平等, 依彼重罪净,如剧毒除毒。 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论义 宣说所造 论之正文 思维所修六通威力 思维得诸功德之因成熟自相续 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 末义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解说菩提分法

3 开始的认识束缚与解脱是大小乘共同的讲法。这一颂唯一从大乘见解认识轮涅的真实相
所建立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论名 分别所了知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真如之法相 译礼 思维所证真如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痴明苦无苦,法性非彼性。 现入缘生法,众生依他作, 是因不见有,见无黑暗相。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 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建立人无我 抉择真如之二无我 造论之理 建立法无我 大乘经庄严论 所思维 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论义 开始的认识束缚与解脱是大小乘共同的讲法。这一颂唯一从大乘见解认识轮涅的真实相 宣说所造 论之正文 思维所修六通威力 思维得诸功德之因成熟自相续 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 末义 解说菩提分法

4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 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1、大乘实相胜义角度安立轮涅平等 2、世俗名言谛中如何安立轮涅差别

5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外道耽著人我而承许束缚解脱,成为颠倒; 声闻耽著法我而承许法本体束缚解脱,也没了知法之自性,因此也是颠倒的; 大乘法理中宣说诸法无二,故是平等,轮涅与缚解具有合理性,如此显现为轮回之法,就胜义本性或实相而言,无明灭至老死灭之间的寂灭涅槃,无明之缘产生行等至老死之间的轮回,这两者无有任何差别,因为轮涅一切法自本体平等无生无灭,因此轮回自性涅槃。

6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两种讲法 若问:异生凡夫住于轮回、圣者获得涅槃的差别是如何呢? 那是说轮涅二者并不是我与法的实性在胜义中存在而成为异体,而是由有没有如实证悟我与法的本体不存在成为如此的, 虽然胜义中轮涅是平等的, 1、但依靠修习证悟有实法实相无常、苦、空、人无我的善法究竟而灭尽轮回投生,为声闻缘的寂灭, 2、行持无分别智慧摄持的六度善业道究竟时,连意性身之生也灭尽,因此也寂灭轮回的习气,获得不住之涅槃。

7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 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1、大乘实相胜义角度安立轮涅平等 2、世俗名言谛中如何安立轮涅差别 性空 缘起 是故应如是观外【内】因缘法缘相应义,应以五种观彼外【内】因缘法。何等为五?不常,不断,不移,从于小因而生大果,与彼相似。

8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佛说老女人经 老女人言:生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老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病从何所来,去至何所?死从何所来,去至何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从何所来,去至何所?眼耳鼻口身心,从何所来,去至何所?地水火风空从何所来,去至何所? 佛言:善哉,问是大快,生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老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病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死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色痛痒思想生死识,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眼耳鼻口身心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地水火风空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诸法皆如是。 教证等

9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譬如两木相揩,火出还烧木,木尽火便灭。 佛问老女人:是火从何所来,去至何所? 老女人言:因缘合便得火,因缘离散火便灭。 佛言:诸法亦如是,因缘合乃成,因缘离散即灭。法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目见色即是意,意即是色。二者俱空,无所有成。灭亦如是。 譬如鼓不用一事成,有皮有[壴*桑],有人持桴打鼓,鼓便有声。是声亦空,当来声亦空,过去声亦空。是声亦不从皮,亦不从[壴*桑],亦不从桴从人手出,合会诸物,乃成鼓声。声从空尽空,万物亦尔,本净无所有因作法。法亦无所有。 教证等

10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譬如云起阴雾便雨,不从龙身出,亦不从龙心出,皆龙因缘所作,乃致此雨。诸法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 譬如画师先治壁板素,便和调诸彩自在所作,是画不从壁板素出,亦不从人手出。随意所作,各各悉成。生死亦如是,各自随所作行。 譬祸生泥犁,天上人间亦尔。有余是者不着着便有。 老女人闻之大欢喜言,蒙佛恩得法眼,虽身羸老,今得开解。 教证等

11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 深入缘起,能离有无,行于中道,离我、我所。 譬如云起阴雾便雨,不从龙身出,亦不从龙心出,皆龙因缘所作,乃致此雨。诸法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 譬如画师先治壁板素,便和调诸彩自在所作,是画不从壁板素出,亦不从人手出。随意所作,各各悉成。生死亦如是,各自随所作行。 譬祸生泥犁,天上人间亦尔。有余是者不着着便有。 老女人闻之大欢喜言,蒙佛恩得法眼,虽身羸老,今得开解。 教证等

12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两种讲法 若问:异生凡夫住于轮回、圣者获得涅槃的差别是如何呢? 那是说轮涅二者并不是我与法的实性在胜义中存在而成为异体,而是由有没有如实证悟我与法的本体不存在成为如此的, 虽然胜义中轮涅是平等的, 1、但依靠修习证悟有实法实相无常、苦、空、人无我的善法究竟而灭尽轮回投生,为声闻缘的寂灭, 2、行持无分别智慧摄持的六度善业道究竟时,连意性身之生也灭尽,因此也寂灭轮回的习气,获得不住之涅槃。

13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所建立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论名 分别所了知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真如之法相 译礼 思维所证真如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痴明苦无苦,法性非彼性。 现入缘生法,众生依他作, 是因不见有,见无黑暗相。 此以胜义理,有寂无少别, 然说行善业,灭生得寂灭。 建立人无我 抉择真如之二无我 造论之理 建立法无我 大乘经庄严论 所思维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 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 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 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 慧知心外无,复证心亦无, 具慧知无二,住无彼法界。 具慧无念智,恒成普平等, 依彼重罪净,如剧毒除毒。 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论义 宣说所造 论之正文 思维所修六通威力 思维得诸功德之因成熟自相续 所获得(不可思议果菩提) 末义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解说菩提分法

14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 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
大乘菩萨以证悟诸法无我的无分别智慧【现观中的无住加行、不行加行】由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中得果之理: 菩萨于一大阿僧祇劫供养如来、闻思修正法,圆满一阿僧祇之间善加积累六度所摄的无量福慧资粮自性,或者,善加积累能至圣地彼岸的资粮,对经等佛典之诸法的教义无常、苦、空、无我之义,如理思维,以寂止之等持与无有怀疑抉择的胜观完全决定。 这以上三句讲解了资粮道。 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15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 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
如此积累资粮及思维决定正法的缘故,了悟色声等、瓶子柱子等以名称诠表的所有具行相的外境,只是以意分别认定为所取,除此之外义本体无说离名,就称为暖位明得之智。【“悟诠具相境”是资粮道的结果,或者是暖位最初修行的境界现前的。】【麦彭仁波切:资粮道行者以抉择诸法无自性的方式进行修持,从而获证在所取无实方面的最初明相。明相的进一步增上,即是暖位与顶位;】【依明得定,发下寻思,观无所取,立为暖位。】

16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 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
菩萨了知仅是以名称诠说或仅是分别某某法,尤其觉悟意义,现见由心显现外境,即称顶位明增等持。【依明增定,发上寻思,观无所取,立为顶位。谓此位中,重观所取名等四法,皆自心变,假施设有,实不可得,明相转盛,故名明增,寻思位极,故复名顶。】

17 菩萨善积累,无边福慧资,思法决定故,悟诠具相境。 证彼唯诠境,正住现唯心,尔后现量证,法界离二相。
了知显现为所取分的诸法于心前显现,犹如梦境,心以外的外境并不存在,心真正安住于唯心自性中,即称为忍位一向真如等持,因为证悟了真如远离所取能取一方所取自性不存在。【印前所取空,顺后能取空,名印顺定,亦即止也。下如实智,亦即观也。如实智之初位,故名为下。此忍自有三位差别。印前,即下忍。顺后,即中忍。忍识亦空,即上忍。大乘止观云,强观诸法唯是心相,虗状无实,复当观此能观之心,亦无实念。正同此中四加行观。】 之后现量证悟法界远离所取能取二相,获得见道。 思维暖位、顶位、忍位同、异。

18 慧知心外无,复证心亦无,具慧知无二,住无彼法界。
是怎样呢? 慧知心外无,复证心亦无,具慧知无二,住无彼法界。 忍位时,以分别心认知心以外的所取或外境不存在后,证悟若无所取则能取它的心也不存在,所取能取相互观待的缘故无有所取则能取也不存在,即是世第一法无间等持。【依无间定,发上如实智,(双)印(能所),二取(皆)空,立世第一法。谓前上忍,唯印能取空。今世第一法,二空双印。从此无间必入见道,故立无间名。异生法中此最胜故,名世第一法。】 其后,具智慧者了悟所取能取二者无有自性后现前无分别智慧,以现量各别自证安住于无有所取能取二法之相的法界中,断除了见断烦恼与所知障。

19 具慧无念智,恒成普平等,依彼重罪净,如剧毒除毒。
之后在修道,具慧者依靠无分别智慧的力量,从二地至十地间,恒常于内外诸法或一切的一切趋于平等,不分别所取能取法,成为无二平等,依存于菩萨相续或阿赖耶识依他起性从无始时以来积累难知难断如莽莽密林般的烦恼障及所知障、所取能取的习气重重罪过得以清净。 比如,剧毒的药只是几滴注入毒瓶里,所有毒都变成药,只要闻味、品尝就能消除所有毒,就像大毒药攻毒一样,以无分别智能从根本上遣除修道所断如毒般的细微障,现前佛地无分别大智慧。

20 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众经撰杂譬喻 阿难白佛:「佛生王家,坐于树下念道六年,得佛如是,为易得耳?」 佛告阿难:「昔有长者,居甚大富众宝备具,唯无赤真珠以为不足,便将人入海采珠。经历险阻乃到宝处,刺身出血油囊裹之悬着海底,珠蛤闻血香唼食之,乃得出蚌。剖蚌出珠,采之三年方得一佩。 发还到海边,同伴见其得好宝,欲共图之,俱行取水,众人推着井中覆之而去。堕在井底久,其人见有师子从傍穴来饮水,其人复惶怖,师子去后寻孔而出还到本土。其伴归到家,呼曰:『卿得吾一佩,无人知兼欲见害,卿可密尽相还,吾终不言卿也!』其人怖懅尽还其珠。 教证等

21 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珠主得已持还,家有两儿着珠共戏,共相问曰:『此珠出生何处?』 一儿曰:『生我囊中。』一儿曰:『生室瓮中。』 父见笑之,妇曰:『何笑?』 答曰:『吾取此珠勤苦乃尔,小儿依我得之,不识本末,谓生瓮中。』」 佛告阿难:「汝但见我成佛,不知我从无数劫学之勤苦,至今乃得谓之为易,如彼婴儿谓珠生囊中矣!」 是以修诸万行,积功累劫,非但一事一行一身而可得也! 教证等

22 三大劫等诸说法,义为速圆或久圆,一生解脱依智力,方便精进及胜智,以此三者而修持,则有无上广大力。
如何证悟胜义真如之次第 心性休息大车疏 三大劫等诸说法,义为速圆或久圆,一生解脱依智力,方便精进及胜智,以此三者而修持,则有无上广大力。 ……如是所说的大劫也是以利根钝根而安立的,利根的三大劫也是根据次第平等积累二资粮而言的,但具有广大心力者每一刹那中便可圆满数劫资粮,因此不需要积累三大劫资粮。密宗就利根钝根而言,心力大者每一刹那便可圆满无量资粮,连续修学迅速一生等可得解脱的说法是合理的。也就是说,获得灌顶后修生圆二次第就进入了小资粮道,之后若依靠大精进与大方便勤修,则即生便可获得见道。获得见道后无生无死而即生可以究竟修道,证得菩提果。即获得见道以后,如果欲求,那么七日也可以成就菩提。 教证等

23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能永久防护三门所有罪行的佛陀所说妙法十二契经等初中末均善妙的缘故,智慧安住于一切善妙安立所说义的根本究竟法界中,这是所有经义合一而作为所缘,为此也称根本心。 【问:云何总聚缘?答:心根安法界,此明入第一义智故,由此慧安住法界,是故此心名根。】 【尊者指点说:“应当将一切法归纳为一个要诀来修持。”】

24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如此入定中,思维法界的正念相续越来越上进,后得,了知仅仅是自心分别念外无有他法存在——唯心,并且心也无有自性,这样的坚稳菩萨不久迅速趋至力、无畏等果法功德大海彼岸而成佛,称为无学者。此处“念相续”,多数版本中说“正念因”是不正确的,因为安慧论师的《大疏》及《摄乘论》中引用教证也说是正念相续。

25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华严经: 若修习正念,  明了见正觉, 无相无分别,  是名法王子。 教证等

26 佛说妙法善安立,慧住根本法界中, 念相续知唯分别,坚稳速至德海岸。 能永久防护三门所有罪行的佛陀所说妙法十二契经等初中末均善妙的缘故,智慧安住于一切善妙安立所说义的根本究竟法界中,这是所有经义合一而作为所缘,为此也称根本心。如此入定中,思维法界的正念相续越来越上进,后得,了知仅仅是自心分别念外无有他法存在——唯心,并且心也无有自性,这样的坚稳菩萨不久迅速趋至力、无畏等果法功德大海彼岸而成佛,称为无学者。此处“念相续”,多数版本中说“正念因”是不正确的,因为安慧论师的《大疏》及《摄乘论》中引用教证也说是正念相续。

27


Download ppt "非有无同异,无生灭减增, 无净成清净,彼为胜义相。 我见非我相,非恶处相异, 唯二迷乱生,解脱唯迷尽。 唯依迷乱士,常苦不证悟,"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