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 儿童品行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如何? 一个人智力高低与成绩的 关系怎样? 学生的兴趣与学科成绩的 关系如何? 经费投入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人的身高与体重有关吗?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Advertisements

高等数学( XJD )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返回 高等数学( XAUAT ) 高等数学( XJD ) 求导法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求导方法 高阶导数 微分法则 导数与微分关系图导数与微分关系图.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习题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测验题.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求 导 法 则求 导 法 则 基本公式 导 数 导 数 微 分微 分 微 分微 分 高阶导数 高阶微分 一、主要内容.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 内 容 要 点 二. 重 点 难 点 三. 主 要 内 容 四. 例 题与习题.
第三节 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实例 : 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1 第五章 相关关系. 2 学习内容 识记相关、散点图、相关系数的含义; 理解各种相关系数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熟练掌握常用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 恰当选用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
第五章 二次型. 第五章 二次型 知识点1---二次型及其矩阵表示 二次型的基本概念 1. 线性变换与合同矩阵 2.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一、二阶行列式的引入 用消元法解二元线性方程组.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四种命题 2 垂直.
财务绩效评价计分方法 1、基本指标计分 财务绩效定量评价的基本指标计分是按照功效系数法计分原理,将评价指标实际值对照相应行业标准值,按照规定的计分公式计算各项基本指标得分。    (1)单项指标得分= 本档基础分 调整分 + 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 功效 系数 实际值-本档标准值 调整分=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数 学 分 析 第九章 定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学基本公式 主讲:师建国.
第5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 5.1 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5.2 微积分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十九章 直线相关和回归分析.
线性相关分析.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第十章 方差分析.
数据挖掘工具性能比较.
医学统计学 6 主讲人 陶育纯 医学统计学 6 主讲人 陶育纯
第七章 参数估计 7.3 参数的区间估计.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习题 一、概率论 1.已知随机事件A,B,C满足 在下列三种情况下,计算 (1)A,B,C相互独立 (2)A,B独立,A,C互不相容
数列.
抽样和抽样分布 基本计算 Sampling & Sampling distribution
6.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1) 2019年4月17日星期三.
模型分类问题 Presented by 刘婷婷 苏琬琳.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5.2 常用统计分布 一、常见分布 二、概率分布的分位数 三、小结.
实体描述呈现方法的研究 实验评估 2019/5/1.
1.2 有理数 第1课时 有理数 伏家营中学 付宝华.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第六章 Excel的应用 一、Excel的单元格与区域 1、单元格:H8, D7, IV26等 2、区域:H2..D8, HS98:IT77
第4章 Excel电子表格制作软件 4.4 函数(一).
3.1.2 空间向量的数量积运算 1.了解空间向量夹角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掌握空间向量数量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概 率 统 计 主讲教师 叶宏 山东大学数学院.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4课时 绝对值.
多层循环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i As Integer, j As Integer
学习任务三 偏导数 结合一元函数的导数学习二元函数的偏导数是非常有用的. 要求了解二元函数的偏导数的定义, 掌握二元函数偏导数的计算.
第一部分:概率 产生随机样本:对分布采样 均匀分布 其他分布 伪随机数 很多统计软件包中都有此工具 如在Matlab中:rand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5.2 抽样分布   确定统计量的分布——抽样分布,是数理统计的基本问题之一.采用求随机向量的函数的分布的方法可得到抽样分布.由于样本容量一般不止2或 3(甚至还可能是随机的),故计算往往很复杂,有时还需要特殊技巧或特殊工具.   由于正态总体是最常见的总体,故本节介绍的几个抽样分布均对正态总体而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2.3.运用公式法 1 —平方差公式.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平方和可以分解为三项: (10.10).
相关关系 主讲人:孟迎芳.
回归分析实验课程 (实验三) 多项式回归和定性变量的处理.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问题 儿童品行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如何? 一个人智力高低与成绩的 关系怎样? 学生的兴趣与学科成绩的 关系如何? 经费投入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人的身高与体重有关吗?

2 相关分析

3 学习内容 识记相关、散点图、相关系数的含义; 理解各种相关系数的意义和适用条件, 熟练掌握常用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 恰当选用相关系数进行相关分析。

4 与前面所学内容的关系 集中量数和差异量数主要用于描述单 变量数据资料的分布特征。 相关关系描述双变量数据相互之间的 关系(两列或多列的两两之间)。

5 事物的关系

6 一、相关 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果关系 一种现象是另一种现象的原因,而另一种现象 是结果。 共变关系(互依关系) 表面看起来有联系的两种事物都与第三种现象 有关。 相关关系 即两类现象在发展变化的方向与大小方面存在 一定的联系。

7 相关的类别 正相关两列变量变动方向相同,如身高和体重。负相关 两列变量变动方向相反,如练习时间和错误次 数。 零相关 两列变量无关系,一列变量变动时,另一列变 量做无规则运动,如相貌与成就。

8 二、相关系数 含义: 相关系数是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现形 式,是用来表示相关关系强度的指标。作为样 本统计量,常用 r 表示;作为总体参数,一般用 ρ 表示,并且是指线性相关而言。 性质: 取值介于 至 之间,常用小数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相关的性质,绝对值大小表示强弱; 注意:相关密切程度不能只看相关系数的大小,而 应注意样本量,经过统计检验才能确定。

9 相关的方向

10 相关的形状

11 相关的程度 完全相关: -+1 零相关: 0 高度相关:强相关低度相关:弱相关

12 变量个数 简相关:两个变量复相关:三个或以上变量

13

14 三、散点图 含义: 通过点的散布形状和疏密程度显示变量 间相关趋势和程度的统计图。 通过散点图推断相关关系的方法。利用原始数据作图;利用标准分数作图。

15 正相关

16 负相关

17 零相关

18 例题 10 名学生两次测验成绩的结果如下表。

19

20 相关的特点 相关系数不等距,只能比较,不能直接作 加、减、乘、除。 相关不等于因果:相关系数只能描述两个 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及密切程度,并不能 揭示二者之间的内在本质联系。 不同群组的相关量,一般不直接比较。不同类型数据,相关方法不同。

21 例题 5 名学生的身高(公分)与体重(公 斤)的测量结果如表。试问身高与体 重有无 关系?

22

23

24

25

26

27

28 一、积差相关的概念与适用资料 概念: 积差相关,又称积矩相关,是英国统计学家皮 尔逊于 20 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的方法, 因而也称皮尔逊相关,是求直线相关的基本方 法。 意义:以离差乘积的关系说明事物关系。 适用条件: 1 、成对的数据,数据部少于 30 对; 2 、两列变量都是连续变量; 3 、两列变量总体都为正态分布; 4 、两列变量之间的关系是直线性的。

29 二、积差相关计算公式 基本公式:应用标准分数计算:用原始数据计算:

30 例题 现从 05 级心理班考试焦虑分数中随机抽取 9 人的情 绪分( E )和忧虑分( W )如表。试用定义式求其 相关系数。

31

32

33 例题 10 名辅导员工作年限与辅导能 力的评定等 级如表。试问二者是否有关?

34 等级相关法 意义使用条件计算检验

35 意义 定义:以等级资料研究变量之间相互 关系的方法。 资料形式 : 1 、 等级评定资料 1 、 等级评定资料 2 、可以转化为等级资料的非等 级资料 2 、可以转化为等级资料的非等 级资料

36 使用条件 多列变量均为等级或顺序变量; 成对变量数目可少于 30 ; 变量可呈非正态分布。

37 分析方法 Spearman 等级相关  无重复等级法  无重复等级法  有重复等级法  有重复等级法 Kendle 和谐系数  无重复等级法  无重复等级法  有重复等级法  有重复等级法

38 无重复等级时

39 计算过程 1 、排列等级 2 、求等级差及其平方 3 、求等级差平方和 4 、带入公式

40

41

42 练习 10 名辅导员工作年限与辅导能力的评 定等级如表。试问二者是否有关

43 结果

44 10 名 学生两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如表所 示。试问两次成绩之间有无关联?

45 有重复等级时

46 具体步骤 确定等级 求 D2 及其 ∑D2

47 求 ∑x2 和 ∑y2

48

49 代公式

50 练习 某公司想找出员工人数( X ) 与管销费用( Y :万元)的线 性关系,随机抽取 10 家公司的 ( X , Y )资料如下表。试问二 者之间是否呈现线性关系。

51

52 质与量的相关 两列变量求相关:一列是等比或等距的测量数据;另一列是按性质划分的类别。质与量相关包括: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多系列相关

53 关于二分变量 概念: 按事物某一性质划分的只有两类结果的 变量,称为二分变量。 分类:真正的二分变量:如男女。 人为的二分变量:本来是连续型的测量 数据,但是人为划分为两个类别,如及 格与不及格。

54

55 点二列相关法 定义:检验一列正态连续变量与一列 “ 二分 ” 名称变量之间相关的统计方法。 “ 二分 ” 名称变量:将变量按其性质分 为两极情况。 r bp

56 计算公式

57 求比例

58 求均数

59 求标准差

60 代公式

61 二列相关法 定义:一列正态连续变量和一列人为 二分名称变量间的相关分析方法。 “ 二分变量 ” 的特点  正态性  正态性  人为性  人为性 r b

62 某测验中一简答题满分为 10 ,学生的得分 情况如表所示。现人为规定 0~4 分为未通过 ( 0 ), 5~10 通过( 1 ),则有上表结果。

63 公式

64 求总均数和标准差

65

66 求 p 、 q 的平均数

67 求正态曲线纵线高度 y

68 代公式

69 练习 某研究者编制了一成就测验。 某研究者编制了一成就测验。现欲知其中一论述题的区分度。 随机抽取、 150 名学生按一定标 准把该题得分划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结果如下表。求该题与总分的相关。

70 相关系数的合并 应用范围: 对同一总体几个样本的相关系数进行合成,或 求平均相关系数。 转换原因: 相关系数不是等距尺度,因此不能简单求平均 数,应先转化后求平均。 方法: 1 、 Z-r 转换 2 、求 Z 的平均数,公式为: 3 、 r-Z 转换

71 今有三个样本相关系数,欲求平均的相关系 数。具体见下表: 查 r — Z r 转换表 r=0.397

72 二、相关系数值的解释 相关系数不是等距的测量值(无倍数关系, 不能简单求平均)。 相关系数大小与样本量有关,只有通过统 计检验才能说明含义。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小有时会受到 其他变量的影响。 相关不等于因果。

73 三、相关系数的用途 作为相关分析的指标。 高级心理统计方法中反映变量之间关 系的指标。 作为心理测量中作为信效度和区分度 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