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神经系统 The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周庭永
周围神经系统指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的所有神经成分,由神经、神经节、神经丛和神经终末装置等构成,其中与脊髓相连者称脊神经 spinal nerves,与脑相连者称脑神经 cranial nerves。在脊神经和脑神经的诸纤维成分中,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纤维成分,称内脏神经 visceral (autonomic) nervous 。内脏神经并非是一独立的神经体系,而是脊神经和脑神经的组成部分。
脊神经 Spinal nerve 一、典型脊神经的组成及分支 (一)脊神经的组成 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近椎间孔处合成。 后根 属感觉性,由内脏感觉和躯体感觉神经纤维组成。有膨大的脊神经节 spinal ganglia,由内脏感觉和躯体感觉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 前根 属运动性,由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神经纤维组成。 所有脊神经都是混合性神经,典型脊神经均含有以下四种纤维成分: 1.躯体感觉纤维 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腱和关节,将这些部位的感觉冲动传入中枢。 2.内脏感觉纤维 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传导来自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 3.躯体运动纤维 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 4.内脏运动纤维 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支配平滑肌和心肌的运动,控制腺体的分泌。
(二)脊神经的分支 1.前支 粗大,为混合性神经。主要分布于颈部、躯干前外侧部和四肢,除胸神经前支仍保留明显的节段性,其余的脊神经前支先交织成丛,自丛再分支分布于相应区域。脊神经前支形成的丛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 2.后支 细小,为混合性神经。肌支分布于项、背、腰和骶部深层肌,皮质分布于枕、项、背、腰、骶和臀部皮肤,节段性明显。 3.脊膜支 细小,为感觉性神经,又名窦椎神经。主要分布于脊髓被膜、椎骨连接等处。 4.交通支 为连于交感干与脊神经之间的细支,详见内脏神经。
二、全身脊神经分布概况 (一)颈丛 cervical plexus 1.组成 由C1~4前支组成。 2.位置 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 2.位置 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深面。 3.主要分支及分布 (1)皮支 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 和锁骨上神经. (2)肌支 颈袢和膈神经 phrenic nerve
(二)臂丛 brachial plexus 1.组成 由C5~8前支及T1部分前支组成。 2.位置 于斜角肌间隙穿出,反复分支、合并,经锁骨后方抵达腋窝。在腋窝内围绕腋动脉第二段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和后束。臂丛在锁骨后方位置表浅、为臂丛阻滞的常用部位。 3.主要分支及分布 臂丛的分支据其发出部位可分为锁骨上分支和锁骨下分支。 锁骨上分支 多为短肌支,分布于颈深肌、背浅肌、部分上肢带肌和胸上肢肌。其主要分支有: (1)胸长神经 (2)肩胛背神经 (3)肩胛上神经
(2)正中神经 median nerve ( C6~T1) 锁骨下分支 多为长支,分别起自臂丛三束,分布于上肢、胸壁的肌、关节、皮肤。其主要分支有: (1)肌皮神经(C5~7) (2)正中神经 median nerve ( C6~T1) 损伤 屈腕能力减弱,前臂不能旋前,拇、食和中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作对掌运动;出现“猿手”畸形;拇、食、中指末节皮肤感觉障碍。
(3)尺神经 ulnar nerve (C8~T1) 损伤 屈腕能力减弱,拇指不能内收,其它各指不能内收和外展,第4、5指末节不能屈曲;出现“爪形手”畸形;手内侧缘皮肤感觉障碍。
(4)桡神经 radial nerve (C5~T1) 损伤 不能伸肘、腕和指,拇指不能外展,前臂旋后功能减弱;呈现“垂腕”状态;“虎口区”皮肤感觉障碍。
(5)腋神经(C5、6) 1)走行 起自后束,伴旋肱后动脉穿经四边孔达肩部,该处紧贴肱骨外科颈、易受损伤。 2)分布 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 皮支:分布于肩部、臂外侧区上部皮肤。 3)损伤 上肢不能外展;三角肌萎缩→肩峰突出→肩部失去圆隆外形→“方肩”畸形;三角肌区皮肤感觉丧失。 (6)胸背神经(C6~8) (7)肩胛下神经(C6~7)
(三)胸神经前支 1.组成 胸神经前支共12对,第1(大部分参加臂丛)至第11对位于相应肋间隙中,称肋间神经 intercostal nerve ,第12对(小部分参加腰丛)位于第12肋下方,称肋下神经。 2.主要分支及分布
躯干皮神经的节段性分布规律 3.特点 胸神经前支的分布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同时具有重叠性。 神经节段 体表标志 T2 胸骨角平面 T4 3.特点 胸神经前支的分布保持着明显的节段性,同时具有重叠性。 躯干皮神经的节段性分布规律 神经节段 体表标志 T2 胸骨角平面 T4 男性乳头平面 T6 剑突平面 T8 肋弓下缘平面 T10 脐平面 T12 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中点平面 L1 耻骨联合上方一横掌区域
(四)腰丛 lumbar plexus 2.位置 位于腰大肌深面。 3.主要分支及分布 1.组成 由部分T12前支、L1~3前支、部分L4前支组成。 2.位置 位于腰大肌深面。 3.主要分支及分布 (1)股神经 femoral nerve (L2~4) 损伤 股前群肌萎缩,大腿变细,髌骨突出;行走时抬腿困难,不能伸小腿,髌腱反射消失;大腿前面和小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2)髂腹下神经(T12~L1)和髂腹股沟神经(L1)
(3)股外侧皮神经(L2~L3) (4)闭孔神经 obturator nerve (L2~4) 损伤 大腿内收能力减弱,仰卧时患肢不能置于健侧大腿之上,走路时患肢向外侧摆动;大腿内侧面皮肤感觉障碍。 (5)生殖股神经(L1~2)
(五)骶丛 sacral plexus 1.组成 由部分L4前支、L5前支和骶、尾神经前支组成。 2.位置 位于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2.位置 位于骶骨和梨状肌的前面。 3.主要分支及分布 (1)坐骨神经 sciatic nerve (L4~S3)
胫神经 损伤:足不能跖屈,不能屈趾,不能以足尖站立,足内翻力减弱;呈“钩形足”畸形;小腿后面及足底皮肤感觉障碍。 腓总神经 common peroneal nerve 腓深神经 腓浅神经 损伤:足和趾不能背屈,因足下垂,呈“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步行时必须用力提高下肢,呈 “跨阈步态”;小腿前、外侧面及足背皮肤感觉障碍。
(2)阴部神经(S2~4) 1)走行 伴阴部内血管出梨状肌下孔,绕坐骨棘经坐骨小孔入坐骨直肠窝。 2)分布 肛(直肠下)神经:分布于肛门外括约肌和肛部皮肤。 会阴神经:分布于会阴肌和外生殖器皮肤。 阴茎(蒂)背神经:分布于外生殖器海绵体和皮肤。 (3)臀上神经(L4~5、S1)和臀下神经(L5、S1~2) (4)股后皮神经(S1~3)
脑神经 cranial nerve
7种,但每对脑神经所含数目不定:感觉性:Ⅰ、Ⅱ、Ⅷ 一、脑神经与脊神经的比较 脊神经 脑神经 联系中枢 脊髓 脑 神经数目 31对 12对 分布范围 躯干、四肢 头颈部(Ⅹ还要分布于胸、腹腔脏器) 神经纤维种类 4种(均为混合神经) 7种,但每对脑神经所含数目不定:感觉性:Ⅰ、Ⅱ、Ⅷ 运动性:Ⅲ、Ⅳ、Ⅵ、Ⅺ、Ⅻ 混合性:Ⅴ、Ⅶ、Ⅸ、Ⅹ 纤维成分及 所支配结构 躯体运动(肌节衍化骨骼肌) 一般躯体运动(肌节衍化骨骼肌) 特殊内脏运动(鳃弓衍化骨骼肌) 躯体感觉(躯干四肢浅、深感觉) 一般躯体感觉(头面部皮肤、粘膜) 特殊躯体感觉(位听器、视器) 内脏运动(平滑肌、心肌、腺体) 一般内脏运动(平滑肌、心肌、腺体) 内脏感觉(脏器、心血管) 一般内脏感觉(脏器、心血管) 特殊内脏感觉(嗅觉、味觉) 内脏运动成分 均含有。主要是交感纤维, 仅S2~4含副交感纤维 仅Ⅲ、Ⅶ、Ⅸ、Ⅹ含副交感纤维
二、脑神经概况 (一)嗅神经 olfactory nerve 1.纤维 感觉性神经,含特殊内脏感觉纤维,传导嗅觉冲动。 1.纤维 感觉性神经,含特殊内脏感觉纤维,传导嗅觉冲动。 2.分布 嗅细胞及周围突分布于鼻腔嗅粘膜,中枢突汇成15~20根嗅丝穿筛孔入颅后止于端脑的嗅球。 3.相关损伤 筛板处骨折→撕脱嗅丝、撕裂脑膜和蛛网膜→嗅觉障碍、脑脊液鼻漏。
(二)视神经optic nerve 1.纤维 感觉性神经,含特殊躯体感觉纤维,传导视觉冲动。 2.分布 始自视网膜节细胞,经视神经管入颅,续为视交叉、视束,连于间脑。 3.相关病变 颅内压增高→视神经盘水肿(视神经的三层被膜由三层脑膜延续而来)。
(三)动眼神经 oculomotor nerve 1.属运动性神经,含一般躯体运动、一般内脏运动两种纤维成分,分别起自中脑动眼神经核和动眼神经副核。 2.分支及分布 从中脑腹侧脚间窝出脑后,向前穿过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分为上、下两支 上支:细小,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支:粗大,支配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3.副交感纤维 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下支→下斜肌支→睫状神经节ciliary ganglion (换元)→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及参与瞳孔对光反射。 4.动眼神经损伤 (1)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下斜肌瘫痪→上睑下垂、瞳孔斜向外下方。 (2)瞳孔括约肌瘫痪→瞳孔扩大、对光反射(直接和间接)消失。
(四)滑车神经 trochlear nerve 1.属运动性神经,含一般躯体运动纤维,起自中脑滑车神经核。 2.分布 在中脑背侧上髓帆上部交叉后出脑,绕过大脑脚外侧前行,穿过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越过上直肌和上睑提肌行向前内,支配上斜肌。 3.滑车神经损伤 上斜肌瘫痪→瞳孔斜向外上方。
(五)三叉神经 trigeminal nerve 1.属混合性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1)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trigeminal ganglion ,周围突分支形成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中枢突汇成粗大的感觉根,由脑桥基底部和脑桥臂交界处入脑,终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痛觉和温度觉)和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 (2)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起于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形成较小的运动根,由脑桥基底部和脑桥臂交界处出脑,随下颌神经出颅,支配咀嚼肌;运动根内还含有传导咀嚼肌本体感觉的纤维,其中枢突止于三叉神经中脑核。
2.分支及分布 (1)眼神经 只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向前穿过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 1)额神经 行于眶壁与上睑提肌之间,终支为滑车上神经和眶上神经,前者向前内经滑车上方出眶,分布于鼻背及内眦附近皮肤,后者向前经眶上切迹出眶,分布于额顶、上睑皮肤。 2)泪腺神经 沿外直肌上方行向前外,分布于泪腺、外眦和上睑皮肤。与颧神经(上颌神经分支)相交通,借此导入面神经之控制泪腺分泌的副交感纤维。 3)鼻睫神经 在上直肌与视神经之间前行达眶内侧壁,主要分布于角膜、睫状体、虹膜、泪囊和眼睑皮肤等处。
(2)上颌神经 只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向前穿过海绵窦外侧壁,经圆孔出颅后进入翼腭窝,再经眶下裂入眶。 1)眶下神经 上颌神经终末支,从上颌神经分出后,继续贴眶下壁向前,经眶下沟、眶下管出眶下孔分数支,分布于下睑、鼻翼、上唇的皮肤和粘膜。可于眶下孔处行眶下神经阻滞。 2)颧神经 较细小,在翼腭窝内分出,穿过眶外侧壁分布于颧、颞部皮肤。借交通支将来源于面神经的副交感节后纤维导人泪腺神经(眼神经分支)控制泪腺分泌。 3)上牙槽神经 分为上牙槽后(在翼腭窝内分出)、中(在眶下沟内分处)、前(在眶下管内分处)三支,在上颌骨内相互吻合形成上牙槽神经丛,分布于上颌牙、牙龈及上颌窦粘膜。
(3)下颌神经 为混合性神经,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和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经卵圆孔出颅达颞下窝。 1)咀嚼肌神经 含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分支分别支配4块咀嚼肌。 2)颊神经 沿颊肌外面向前下行,分布于颊部皮肤及口腔侧壁粘膜。 3)舌神经 经下颌支内侧下行,呈弓形越过下颌下腺上方,前行达口腔粘膜深面,分布于口腔底、舌前2/3粘膜,传导一般躯体感觉。 ☆ 面神经中的味觉纤维和副交感纤维借鼓索导人舌神经,味觉纤维随舌神经分布至舌前2/3粘膜,传导舌前2/3的味觉;副交感纤维控制下颌下腺和舌下腺的分泌。 4)下牙槽神经 混合性神经。穿下颌孔入下颌骨,在下颌骨内形成下牙槽神经丛,分布于下颌牙、牙龈;终支自颏孔穿出,称颏神经,分布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运动纤维支配下颌舌骨肌及二腹肌前腹。 5)耳颞神经 以两根起于下颌神经后干,两根间夹持脑膜中动脉(可作为两者间相互辨识的依据)向后合成一支,经下颌颈内侧转向上行,与颞浅血管伴行穿过腮腺,经耳前向上分布于颞区皮肤,并有分支至腮腺。此支导人舌咽神经的副交感纤维,控制腮腺分泌。
3.与三叉神经相关的副交感纤维 (1)上泌涎核→面神经→岩大神经→翼腭神经节(换元)→上颌神经→颧神经→泪腺神经→泪腺。 (2)上泌涎核→面神经→鼓索→舌神经→下颌下神经节(换元)→下颌下腺、舌下腺。 (3)下泌涎核→舌咽神经→鼓室神经→岩小神经→耳神经节(换元)→耳颞神经→腮腺。 4.三叉神经损伤 (1)三叉神经(完全)损伤 1)同侧面部皮肤及眼、口和鼻粘膜一般感觉丧失, 2)角膜感觉传入障碍→角膜反射消失, 3)同侧咀嚼肌瘫痪、萎缩→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闭口时患侧咬合无力。 (2)三叉神经痛 可以波及整个三叉神经或某一分支的分布范围,发病时表现为: 1)疼痛剧烈且部位和范围与受累的三叉神经或某支的皮肤分区完全一致, 2)压迫眶上孔、眶下孔、颏孔,可诱发患支分布区的疼痛发作。
(六)展神经 adbucent nerve 1.属运动性神经,含一般躯体运动纤维,起自脑桥被盖部展神经核。 2.分布 在脑桥延髓沟中线两侧出脑,向前穿过海绵窦(在颈内动脉外下方),经眶上裂入眶,支配外直肌。 3.损伤 外直肌瘫痪→患侧眼球向内侧斜视。
(七)面神经 facial nerve 1.属混合性神经,含四种纤维成分 (1)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起于脑桥被盖部的面神经核,支配面肌、部分舌骨上肌等。 (2)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起于脑桥上泌涎核,属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在翼腭神经节pterygopalatine ganglion 、下颌下神经节submandibular ganglion换元后分布于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等,控制上述腺体的分泌。 (3)特殊内脏感觉纤维(味觉纤维) 胞体位于膝神经节(颞骨岩部内、面神经管弯曲处),周围突分布于舌前2/3粘膜的味蕾,中枢突终止于脑干孤束核上部。 (4)一般躯体感觉纤维,胞体在膝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表情肌、耳部皮肤,中枢突止于三叉神经中脑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传导表情肌的本体感觉和耳部皮肤的躯体感觉。
2.分支及分布 面神经自脑桥延髓沟外侧部出脑,经内耳门进入颞骨岩部,穿内耳道底进人面神经管(与中耳鼓室相邻),先水平走行,后垂直下行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过腮腺到达面部。 面神经在(面神经)管内有膨大的膝神经节。 面神经穿经面神经管及出管后穿过腮腺时发出许多分支,因此面神经的分支可分为面神经管内分支和颅外分支。 (1)面神经管内的分支 1)鼓索 于面神经出茎乳孔前发出,行向前上进入鼓室,继穿岩鼓裂出鼓室至颞下窝,向前下以锐角从后方加入舌神经(三叉神经分支),并随其走行分布。 鼓索含两种纤维成分 味觉纤维随舌神经分布于舌前2/3的味蕾,传导味觉冲动;副交感纤维进人舌神经下万的下颌下神经节,换元后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控制腺体分泌。
2)岩(浅)大神经 含副交感纤维,自膝神经节处从面神经分出后,经岩大神经裂孔穿出前行,与来自颈内动脉交感丛的岩深神经合成翼管神经,穿翼管前行至翼聘窝,进入翼腭神经节,副交感纤维在此换元后进入上颌神经,继经颧神经抵达泪腺,控制其分泌。 3)镫骨肌神经 支配镫骨肌(鼓室内)。
(2)颅外分支 面神经出茎乳孔后立即发肌支支配枕肌、耳周围肌、二腹肌后腹、茎突舌骨肌,其主干前行进入腮腺分支组成腮腺内丛,由丛发出分支至腮腺前上、前缘、下端呈辐射状穿出,支配面部诸表情肌和颈阔肌。 3.面神经损伤 (1)面神经颅外损伤 面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不能鼓腮、说话时唾液从患侧口角流出、不能闭眼及角膜反射消失(眼轮匝肌瘫痪)。 (2)面神经管内损伤 患侧 1)面肌瘫痪体征症状, 2)镫骨肌瘫痪→听觉过敏, 3)泪腺分泌障碍→角膜干燥, 4)舌前2/3位觉丧失, 5)泌涎障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八)前庭蜗神经 vestibulo-cochlear nerve 1.属感觉性神经,含特殊躯体感觉纤维,由前庭神经和蜗神经组成。 2.分布 (1)前庭神经 传导平衡觉(如头部的位置觉、运动觉等)冲动。前庭神经节位于内耳道底部,节内有双极神经元胞体,周围突穿过内耳道底分布于内耳的椭圆囊斑、球囊斑、壶腹嵴等平衡觉感受器的毛细胞,中枢突组成前庭神经,经内耳道、内耳门入颅,于延髓脑桥沟外侧端、紧邻面神经外侧入脑,终于前庭神经核和小脑。 (2)蜗神经 传导听觉冲动。蜗神经节位于耳蜗的蜗轴内,节内有双极神经元胞体,周围突分布于Corti器(螺旋器)的毛细胞,中枢突组成蜗神经,穿内耳道底至内耳道,伴前庭神经入颅、入脑,终于蜗神经核。
(九)舌咽神经 glossopharyngeal nerve 1.属混合性神经,含五种纤维成分 (1)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起于疑核,支配茎突咽肌。 (2)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起于下泌涎核,耳神经节auricular ganglion内换元,控制腮腺分泌。 (3)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胞体位于舌咽神经下神经节(颈静脉孔处),周围突分布于咽、舌后1/3、咽鼓管和鼓室等处粘膜,以及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中枢突终于孤束核。 (4)特殊内脏感觉纤维 胞体位于舌咽神经下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舌后1/3的味蕾,中枢突终止于孤束核上部。 (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胞体位于舌咽神经上神经节(颈静脉孔处),周围突分布于耳后反肤,中枢突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2.分支及分布 舌咽神经的根丝,在橄榄后沟上部出脑,经颈静脉孔前部出颅,舌咽神经干在邻颈静脉孔的上、下缘各有一膨大的上神经节和下神经节。舌咽神经出颅后先在颈内动、静脉间下降,继而弓形向前,经舌骨舌肌内侧达舌根。 (1)舌支 舌咽神经两终支之一,含一般内脏感觉和特殊内脏感觉(味觉)两种纤维成分,经舌骨舌肌深面分布于舌后1/3的粘膜和味蕾,传导一般感觉和味觉。 (2)咽支 舌咽神经另一终支(含3~4细支),与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交织成咽丛,由丛发分支分布于咽肌及咽粘膜。传导咽壁的感觉冲动。 (3)颈动脉窦支 l~2支,在颈静脉孔下方发出,沿颈内动脉下行分布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和颈动脉小球(化学感受器),将动脉压力变化和CO2浓度变化的信息传人中枢,反射性地调节血压和呼吸。
(4)鼓室神经 含一般内脏感觉和一般内脏运动两种纤维成分。 1)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周围突出下神经节,穿颞骨岩部下面人鼓室,在鼓室内侧壁粘膜内与交感神经纤维共同形成鼓室丛,发数小支分布于鼓室、乳突小房和咽鼓管粘膜,传导一般内脏感觉。 2)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岩小神经——鼓室神经的终支,仅1支。含来自下泌涎核的副交感纤维,出鼓室在耳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随耳颠神经(三叉神经分支)分布于腮腺,控制其分泌。 3.舌咽神经损伤 患侧舌后1/3味觉消失,舌根及咽峡区痛觉消失(因还有其它感觉,所以咽反射和吞咽反射障碍多不出现),同侧咽肌无力。
(十)迷走神经 vagus nerve 1.是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最广者。为混合性神经,含四种纤维成分 (1)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起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分布于颈、胸、腹部脏器,并在器官旁或器官内的副交感种经节换元,节后纤维控制这些脏器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 (2)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起于延髓的疑核,支配咽喉部肌。 (3)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胞体位于迷走神经下神经节(颈静脉孔下方,又称结状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颈、胸、腹部脏器,传导一般内脏感觉,中枢突终于孤束核。 (4)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胞体位于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硬脑膜、耳廓及外耳道肢肤,传导一般感觉,中枢突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
2.分支及分布 迷走神经的根丝,在延髓橄榄后沟的下部(舌咽神经根的下方)出脑,经颈静脉孔出颅。迷走神经在邻颈静脉孔的上、下缘各有一膨大,分别称上神经节和下神经节。 迷走神经干在颈部位于颈动脉鞘内,在颈内静脉和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之间的后方下行,经胸廓上口入胸腔。在胸腔内,左侧迷走神经,越过主动脉弓前方,经左肺根后方至食管前面分成许多细支,形成左肺丛和食管前丛,至食管下端前面延续为迷走神经前干;右迷走神经在肺根后方至食管后面,分支构成右肺丛和食管后丛,向下延续为迷走神经后干。迷走神经前、后干随食管一起穿膈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终支为肝支、胃前支(前干)和腹腔支、胃后支(后干)。
(1)颈部的分支 1)喉上神经 起于下神经节,在颈内动脉内侧沿咽侧陛下行,至舌骨大角处分内、外两支。 喉上神经外支 细小,含躯体运动纤维,与甲状腺上动脉伴行,支配环甲肌;该支与甲状腺上动脉关系密切,甲状腺手术时应注意保护。 喉上神经内支 稍粗,伴喉上动脉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咽、会厌、舌根及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传导一般内脏感觉。 2)颈心支 有上、下两支,下行人胸腔,至主动脉弓的下方、气管杈的前面,与颈交感神经节发出的心神经交织构成心丛,调节心脏活动。上支有一分支,称主动脉神经或减压神经,分布于主动脉弓壁内,感受血压变化和化学刺激。 3)耳支 发自上神经节,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耳廓后面及外耳道皮肤。 4)咽支 起于下神经节,含一般内脏感觉和躯体运动纤维,与舌咽神经和交感神经咽支构成咽丛,分布干咽缩肌、软腭的肌肉及咽部粘膜。 5)脑膜支 发自上神经节,返回颅内,分布干颅后窝的硬脑膜,传导一般般感觉。
(2)胸部的分支 1)喉返神经 右喉返神经在迷走神经干经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处发出后,由下后方勾绕此动脉上行返回颈部;左喉返神经在左迷走神经干跨过主动脉弓前方时发出,继而勾绕主动脉弓下后方上行返回颈部。至环甲关节后方进人喉内,终支称喉下神经,分数支分布于喉。其中的持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有喉肌,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 2)支气管支和食管支 含内脏感觉纤维和内脏运动纤维。是左、右迷走神经在胸部发出的若干小支,与交感神经的分支共同构成肺丛和食管丛,自丛再发细支分布于气管、支气管、肺及食管。主要传导脏器和胸膜的感觉同时支配器官的平滑肌及腺体。
(3)腹部的分支 1)胃前支和肝支 在贲门附近发自迷走神经前干。胃前支沿胃小弯右行,沿途发出数支支胃前壁;肝支参与肝丛的构成,随肝固有动脉分布于肝、肝外胆道。 2)胃后支和腹腔支 在贲门附近发自迷走神经后干。胃后支分支分布于胃后壁;腹腔支与交感神经一起围绕腹腔干根部及其周围构成腹腔神经丛,伴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及肾动脉等血管分支分布于肝、胆、胰、脾、肾及结肠左曲以上的腹部消化管。 3.迷走神经损伤 (1)喉返神经损伤 一侧喉返神经损伤时,患侧声带肌瘫痪→声音嘶哑。若两侧喉返神经同时受损,环甲肌外所有喉肌瘫痪→声门关闭→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迷走神经干损伤 内脏活动障碍表现为脉速、心悸、恶心、呕吐、呼吸深慢和窒息等症状;同时,由于咽喉感觉障碍和肌肉瘫痪,可出现声音嘶哑、语言和吞咽困难,腭垂偏向患侧等症状。
(十一)副神经 accessory nerve 1.属运动性神经,含特殊内脏运纤维。 2.分布 由脑根和脊髓根2根汇合而成。 (1)脑根(迷走部) 起于延髓的疑核(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自橄榄后沟下部,迷走神经根丝下方出脑。 (2)脊髓根(脊髓部) 起自脊髓颈段的副神经核(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在脊神经前、后根之间出脊髓,向上经枕骨大孔入颅。 在颈静脉孔处,脑根与脊髓根汇合成副神经干,出颈静脉孔后,两根再次分开,脑根的纤维行向前内加入迷走神经,支配咽喉肌,脊髓根的纤维经颈内动、静脉之间行向后、外、下,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3.副神经脊髓根损伤 1)胸锁乳突肌瘫痪→头屈向健侧,面部朝向患侧。2)斜方肌瘫痪→患侧肩胛骨下垂。
(十二)舌下神经 hypoglossal nerve 1.属运动性神经,含躯体运动纤维。 2.分布 起自延髓舌下神经核,经舌下神经管出颅,在颈内动、静脉之间下行至舌骨上方弓形转向前上,沿舌骨舌肌外侧、下颌下腺、舌神经、下颌下腺导管下方穿颏舌肌入舌,支配全部舌内肌和舌外肌。 3.舌下神经损伤 患侧舌肌瘫痪、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附:1.第Ⅲ、Ⅴ、Ⅶ对脑神经的小结
2.眶内结构的神经管理 Ⅱ、Ⅲ、Ⅳ、Ⅴ1、Ⅵ、Ⅶ 3.舌的神经管理 Ⅴ3、Ⅶ、Ⅸ、Ⅹ、Ⅻ 4.通过颈静脉孔的结构(前向后) (另:脊髓T1节段中间带外侧核发出的交感纤维在颈上神经节换元后参与构成颈动脉丛并随颈内动脉、眼动脉达瞳孔开大肌和眶内结构。) 3.舌的神经管理 Ⅴ3、Ⅶ、Ⅸ、Ⅹ、Ⅻ 4.通过颈静脉孔的结构(前向后) 颈内静脉、 Ⅸ、 Ⅹ、 Ⅺ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