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 (二)能力训练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天平游戏(二).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18.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公式法).
知识结构 三角函数.
第三章 三角函数与解三角形 第三节 两角和与差及二倍角 三角函数公式.
§3.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2.两角和与差的余弦. 3.两角和与差的正切.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换元公式 分部积分公式 小结 1/24.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课前探究: 给定一个角 , 角 的终边与角 的终边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三角函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7.1 複角公式.
复习: 什么叫做锐角三角函数(即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 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叫做锐角三角函数。
正、余弦定理的应用 主讲人:贾国富.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第十八章 平行四边形 18.1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湖北省赤壁市教学研究室 郑新民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 和正切公式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8.1 锐角三角函数(2) ——余弦、正切.
2.1.2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 之间的位置关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6.4不等式的解法举例(1) 2019年4月17日星期三.
实数与向量的积.
2.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1.
2.6 直角三角形(二).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四章 一次函数 4.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1)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祝 辉.
3.3圆心角(2).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成长经历.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人教版高一数学上学期 第一章第四节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2)
复习: 若A(x1,y1,z1) , B(x2,y2,z2), 则 AB = OB - OA=(x2-x1 , y2-y1 , z2-z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解三角形 赵伟.
辅助线巧添加 八年级数学专项特训: ——倍长中线法.
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鄢陵县彭店一中 赵二歌.
三角函数 内蒙古五原一中 党国强 复 习 课.
正弦、余弦函数的性质 华容一中 伍立华 2017年2月24日.
高中数学必修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
2.3.运用公式法 1 —平方差公式.
4.7 二倍角的正弦、 余弦、正切.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课堂 §3.1.1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 高一(5)班 教师:王琦.
1-4 和角公式與差角公式 差角公式與和角公式 1 倍角公式 2 半角公式 和角公式與差角公式 page.1/23.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接3.
1.4.2 正弦函数、 余弦函数的性质.
锐角三角函数(1) ——正 弦.
****九年级数学组汇报教学 课题:§ 锐角三角函数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九○三班.
1.2轴对称的性质 八 年 级 数 学 备 课 组.
3.4 角的比较.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1.4.2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三角函数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蓝波.
3.1.2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 余弦、正切公式.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授课者:章咏梅.
1.4.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
生活中的几何体.
4.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及诱导公式.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正方形的性质.
§3.1.2 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l1 // l2 l1 ⊥ l2 k1与k2 满足什么关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3.2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 (二)能力训练点 1.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提高学生的变形能力. 2.通过综合运用公式,使学生掌握有关的技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联系变化的观点,自觉地利用联系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及其推导. 2.教学难点:公式的应用. 3.教学疑点:二倍角的正切公式是有条件的,使用时要先考虑公式是否有意义,再选择恰当的公式.

三、课时安排 建议1课时. 四、教与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我们大家一起回忆六个公式. 生:(板书) sin(α±β)=sinα·cosβ± cosα·sinβ 师:对于这些公式大家一方面要从公式的推导上去识记它,另一方面要从公式的结构特点上去记忆.我们还要注意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用.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生:(板书) sin(α+α)=sinαcosα+cosα·sinα 得  sin2α=2sinα· cosα. cos(α+α)=cosα·cosα-sinα·sinα 得  cos(α+β)= cos2α-sin2α 师:这样我们很轻松地得到二倍角的三个公式,但对于公式tg2α= 生:要使tg2α有意义及1-tg2α≠0,tgα有意义.

生:利用诱导公式. 师:下面请同学想想看公式 cos2α= cos2α-sin2α还有没有其它的形式? 生:有.(请这位同学板书) ∵  sin2α+cos2α=1, ∴  sin2α=1-cos2α或 cos2α=1-sin2α. ∴  cos2α=2cos2α-1 =1-2sin2α. 师:(板书三个公式,并告诉学生公式记号分别为S2α、C2α、T2α,C2α的另外两种形式叫做升幂公式.再通过变形为,cos2α=

意以下问题(板书)1° 用sinα和cosα表示sin2α、cos2α.用 tgα表示tg2α. 即用单角的三角函数表示复角的三角函数. α°C2α 有求和形式,T2α是有条件的. (三)应用举例 的值. 师:要求sin2α必须知道sinα和cosα,要求tg2α必须知道tgα,故我们可先求cosα与tgα,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16的解答. 例2  (1)用sinθ表示sin3θ, (2)用cosθ表示cos3θ. 师:我们没有关于3θ的公式,但我们可以将3θ表示为2θ+θ的形式,请同学们按刚才的思路自己完成这两道题(教师巡视,及时提醒同学,只能用sinθ表示sin3θ,也只能用cosθ表示cos3θ).

例3  求证[sinθ(1+ sinθ)+ cosθ(1+cosθ)]. [sinθ(1-sinθ)+cosθ(1-cosθ)]=sin2θ. 思考题:请同学们比较式子两边的结构提出证题的方向? 生:左边都是单角的三角函数,右边是二倍角,因为左边比右边明显复杂的多,所以应由左边证向右边,注意把单角的三角函数变为二倍角. 师:(板书) 证明:左边=(sinθ+ sin2θ+cosθ+cos2θ)(sinθ-sin2θ+cosθ-cos2θ) =(sinθ+cosθ+1)(sinθ+cosθ-1)=( sinθ+cosθ)2-1 = 2sinθ·cosθ = sin2θ=右边. ∴  原式成立.

师:这道题大家都会感到无从下手,很难看出有什么公式可以直接使用,两个角50°与10°似乎还有一线希望,但由于受函数限制难以沾边(正弦与正切)所以很难发挥它的作用.大家来想想看有什么办法可以打破这一僵局(让学生讨论). 生:可以尝试把正切化弦看看有否公式可用. 师:好的(板书).

小结:本道题在尝试把正切化为弦(正、余弦)后,果然获得成功,其实把正切化为弦就是一条重要的思路,请同学们切记“遇切、割化弦”这一规律吧!另外本题的解答过程还反映了逆用公式的重要性,希望大家一并记下. 例5  把一段半径为R的圆木锯成横截面为矩形的木料,怎样锯法才能使横截面的面积最大? 问题1.要使横断面面积最大矩形与圆有什么关系?(让学生讨论) 生:矩形应内接于圆. 师:既然矩形内接于圆,那么矩形的对角线就是圆的直径长度为2R. 问题2.怎样表示矩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要注意引入辅助量)

生乙:设对角线(即直线)与矩形一边的夹角为θ,则矩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R·sinθ和2R·cosθ,于是S= 4R2·sinθ·cosθ. 师:对于甲同学提供的方案暂不评说,但乙同学提供的方案却能很快求出问题的解.(教师板书)S=4R2sinθ·cosθ= 2R2·sin2θ. ∵  sin2θ≤1,∴  S≤2R2. 当 sin2θ= 1时,S取最大值 2R2. 所以,当2θ=90°时,即θ=45°时,圆内接矩形的面积最大,这时圆内接矩形为内接正方形. 小结:甲同时提供的方案也可以解决问题,但要用到二次函数求最佳的方法,比较烦,课后大家可尝试.但是以角做为辅助量,在一些场合却给大家带来许多便利,望大家能好好掌握.

(四)总结 本课结合公式Sα+β,Cα+β和Tα+β是α=β,得到二倍角公式,大家要注意C2α 有三种形式,而 T2α 是有条件的公式,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正用、逆用和变用,做到灵活应用. (五)练习 课本P.219中练习1、2、3、4、5、6. 第7题做课外练习. 五、作业 P.225中习题十六:1、2、3.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