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张婴元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小儿腹腔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 内容提要 腹腔感染的分类 腹腔感染的治疗原则 腹腔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 小儿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
Advertisements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quinolones)
腹腔感染的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张克难. 腹腔感染抗菌药物应用指南 腹腔感染的分类 腹腔感染的治疗原则 腹腔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 营养与免疫调控等支持治疗.
氨基糖苷类( aminoglycosides ) 氨基环醇 + 氨基糖,配糖键 天然: 1 )链霉菌: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新霉素 2 )小单孢菌:庆大霉素、西索米星、小诺 霉素、阿司米星 半合成:阿米卡星、奈替米星.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Tetracyclines and chloramphenicols 制作:田汉文.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张媛媛.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史 1928 年,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可以分泌出抑制 金葡菌生长的物质 1940 年,分离出青霉素,并在小鼠上验证疗 效 1943 年,用发酵法大批量生产青霉素 1950’ ,发现 6-APA ,开发出半合成青霉素 1960’
Optimal antibiotic therapy strategies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药学部 梁 俊.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韩旭东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抗菌药物的优化治疗 Optimising Antibiotic Therapy 呼吸内科  查日田 2011年3月23日.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黄 祖 瑚.
肺炎的治疗 Quintessence11.
药理学 第三十二讲 化学治疗药 主讲人 赵丽娟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总学时 48学时.
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上王镇卫生院 董小利.
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培训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药学部 2014年3月.
化脓菌/肠道菌分离鉴定过程(四).
呼吸道感染诊断及 抗生素规范化使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病房 侯芳
抗生素及其临床应用.
2011年医院流行菌株 及耐药监测情况 检验科 微生物室.
第四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七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XXX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
β-内酰胺类(lactams)抗生素 具有β-内酰胺环一类抗生素。 历史: 1928年,Fleming 发现青霉素,偶然事件。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类 万古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Macrolides、Lincomycins and Vancomycins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人工合成 抗菌药.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趋势 伍勇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 洪秀华.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对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等)及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的统称化学治疗。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易耐药的第三代药物受到普遍关注。 特点: 主要用于需氧G+、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的治疗。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 平顶山市卫校 张磊.
第七章 细菌耐药性检测 第一节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 第二节 抗菌药物体外敏感性试验 第三节 细菌耐药性与产生机制 第四节 细菌耐药性检测方法
药敏试验及药敏试验 结果分析.
耐药机理及其耐药细菌的 检测与临床 长江大学临床学院检验科艾彪
第三十五章 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 [概述] 按合成的年代及抗菌特点分为四代。 第一代(60 年代):萘啶酸,已被淘汰。
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头孢菌素.
抗生素 Antibiotics 由微生物生物合成的,具有抑制或杀灭其它微生物作用的化学物质.
抗菌药概论 常用术语 抗菌谱: 抗菌范围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抑菌药 ; 杀菌药;
肺部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amionglycosides.
喹诺酮类代表药物.
第四十一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杨立志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四十章 氨基糖苷类与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及多黏菌素类.
多重耐药菌判读标准 及微生物报告单解读 检验科 徐静
第三十九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s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抗生素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
第三十九章 b-内酰胺类抗生素.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其他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Experiment Four 李玉军.
肺部感染性疾病处理原则.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万古霉素类
第三十五章 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40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2017/9/11 如何解读药敏报告 杨启文 北京协和医院 杨启文.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第三十八章 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39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
Synthesized Antibiotics
实施《指导原则》 促进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CAP抗菌治疗原则指南解读 (注:本课件为5年前版本未及时更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张婴元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感染病领域动向 社区获得感染日益受到重视 难治感染增多 免疫缺陷、多重耐药、医院获得感染 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 发病率高 CAP每年11.6人次/1000人(美、加,1996) 病死率高,高危人群(年龄两端、糖尿病等)中20-40% 难治感染增多 免疫缺陷、多重耐药、医院获得感染 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

抗菌药分类 β内酰胺类 四环素类 化学合成抗菌药 青霉素类 氯霉素类 吡咯类抗真菌药 头孢菌素类 利福霉素类 氟胞嘧啶 单环类 碳青霉烯类 头霉素类 多肽类 万古霉素 替考拉宁 抗结核药部分品种 甲硝唑 磺胺药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多粘菌素类 甲氧苄啶 氨基糖苷类 磷霉素 呋喃类 大环内酯类 制霉菌素B 喹诺酮类 林可霉素类 制霉菌素

抗感染药应用基本原则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按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及药敏用药 按患者病理、生理情况用药 按药物体内、外药效和体内过程特点用药 综合患者病情、病原种类及抗菌药特点用药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非治疗用药适应证 非预防用药适应证 药物选用不当 耐药金葡菌-第三代头孢菌素 铜绿假单胞菌-氨苄西林 肾功能减退-氨基糖苷类 肝功能减退-红霉素酯化物

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 剂量用法不当 头孢唑啉8g/日,哌拉西林6g/日 两种氨基糖苷类合用,疗程过长 给药方法:青霉素类一日一次 无指征 二联、三联、多联用药 频繁换药、加药(种类、剂量) 药物相互作用:哌拉西林、氨基糖苷类同瓶静滴 口服药:空腹、进餐

不合理用药后果 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 过敏反应严重者致命、肾衰 过敏反应 严重者致命、肾衰 耳毒性(先天、后天)、二重感染 耐药菌增多 过敏反应 严重者致命、肾衰 耳毒性(先天、后天)、二重感染 耐药菌增多 大肠埃希菌 氟喹诺酮类 R>50%, 氨苄西林 R80% 金葡菌 苯唑西林 R>60%(上海地区细菌耐药监测,2003年) 医疗费用大幅增长

病原微生物 需氧G+c 需氧g-b 金葡、表葡、其他凝固酶 肠杆菌科 非发酵菌 阴性葡球、溶链、草绿链 大肠埃希菌 不动杆菌属 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 克雷伯菌属 假单胞菌属 需氧G+b 变形杆菌属 沙门、志贺 嗜麦芽窄食 单胞菌 白喉杆菌 阴沟、产气 黄杆菌属 其他棒状杆菌 聚团肠杆菌 嗜血杆菌属 李斯德菌 枸橼酸菌属 军团菌属 需氧g-c 沙雷菌属 卡他莫拉菌、淋球菌 脑膜炎奈瑟球菌

厌氧菌g+c 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 g+b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难辨梭菌等(有芽胞) 双歧杆菌、丙酸杆菌、真杆菌等(无芽胞) g-b 脆弱拟杆菌、产黑色素拟杆菌、其他拟杆菌、梭杆菌 真菌 念珠菌属、隐球菌、曲霉、毛霉等 组织胞浆菌、孢子丝菌、芽生菌、奴卡菌等 其他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卡氏肺孢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鸟、龟分枝杆菌)

青霉素类 青霉素 溶链、肺炎链、草绿链、肠球菌等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肺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蜂窝织炎等 青霉素 溶链、肺炎链、草绿链、肠球菌等感染、急性扁桃体炎、肺炎、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蜂窝织炎等 白喉、破伤风、气性坏疽、厌氧球菌等感染 耐酶青霉素 产酶葡萄球菌所致感染 苯唑西林(oxacillin,p12)氯唑西林(cloxacillin) 广谱青霉素类 革兰阳性菌+某些革兰阴性菌 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

广谱青霉素类 氨苄西林(ampicillin) 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肠球菌、某些大肠、奇异变形杆菌等敏感菌株所致呼吸道、胆道、尿路感染、化脑、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耐药菌增多、不耐酶、皮疹等过敏反应多见 2. 阿莫西林(amoxicillin) 抗菌作用同氨苄西林 口服吸收约90%,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尿路等感染

广谱青霉素类 羧苄西林(carbenicillin) 肠杆菌科+假单胞菌 耐药菌多、剂量大、含钠量高 4. 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抗菌谱同羧苄西林,抗菌活性明显高于羧苄西林 5. 阿洛西林(azlocillin) 肠杆菌科、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强 6. 美洛西林(mezlocillin) 同阿洛西林,对肠杆菌科作用强

注意事项 无任何种给药途径用药前均需询问青霉素过敏史,并需先做皮试 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需就地抢救 高剂量应用时注意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不可鞘内注射

头孢菌素类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头孢噻吩 cephalothin(1) 头孢呋辛 cefuroxime 头孢噻肟 cefotaxime 头孢噻啶 cephaloridine(2) 头孢替安 cefotiam 头孢他啶 ceftazidime 头孢氨苄 cephalexin(4) 头孢克洛 cefaclor 头孢哌酮 cefoperazone 头孢唑啉 cefazolin(5) 头孢孟多 cefamandole 头孢曲松 ceftriaxone 头孢拉定 cephradine(6) 头孢西丁 cefoxitin 头孢唑肟 ceftizoxime 头孢美唑 cefmetazole 第四代 头孢吡肟cefepime 头孢匹罗cefpirome

第一代头孢菌素特点 对革兰阳性菌,包括产酶金葡菌作用强,仅对肠杆菌科少数细菌有效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较差 具有不同程度肾毒性 对血脑屏障穿透性差

第一代头孢菌素品种比较 抗菌作用 头孢噻吩 头孢唑啉强,头孢噻啶最强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较弱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头孢噻吩 头孢唑啉强,头孢噻啶最强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较弱 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头孢拉定相对稳定,头孢噻啶最不稳定 肾毒性 头孢噻啶最高(已淘汰) 头孢唑啉 头孢噻吩 头孢拉定 头孢氨苄均较其明显为低 临床应用 轻症感染:口服头孢氨苄、头孢拉定 重症感染:头孢唑啉、头孢噻吩

第二代头孢菌素特点 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均具相当活性 对g+c作用与第一代相仿或略低, 对g-b作用强于第一代,差于第三代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增高 肾毒性低 部分品种可穿透进入炎症CSF中

第二代头孢菌素品种比较 抗菌作用 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有抗菌活性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 头孢孟多相对不稳定,其他稳定 血脑屏障穿透性 头孢呋辛穿透性较高(17-30%),其次头孢西丁,头孢孟多低 头孢呋辛可用于小儿化脑

第三代头孢菌素特点 对革兰阴性杆菌,包括耐药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 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差于第一、二代 对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对超广谱酶(ESBLs)不稳定 无肾毒性 可渗入炎症CSF中

第三代头孢菌素品种比较 抗菌作用 铜绿假单胞菌: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其他差 肠杆菌科:头孢哌酮略差,其他均强 酶稳定性:对广谱酶除头孢哌酮略差外均稳定 蛋白结合率:头孢他啶17%,曲松83-96%, 哌酮87-90% 血浓度 头孢曲松、哌酮高 半衰期 头孢曲松7-8h,其他1-2h 排出 头孢哌酮80%胆汁,曲松40%胆汁、 头孢噻肟体内代谢 头孢他啶、噻肟主要经肾排出

第四代头孢菌素 对革兰阴性杆菌具强大抗菌作用,包括铜绿假单胞菌 对染色体介导的Bush I组AmpC酶稳定 对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沙雷菌属抗菌作用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增强 对细菌外膜通透性增加 血半衰期约2h,主要经肾排出 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用于重症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包括产AmpC酶者 治疗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感染在累积经验中

口服头孢菌素类 头孢克洛 Cefaclor 头孢丙烯 Cefprozil 头孢呋辛酯 Cefuroxime axetil 头孢替安酯 Ceftiam hexetil 头孢他美酯 Cefetamet pivoxil 头孢泊肟酯 Cefpodoxime proxetil 头孢克肟 Cefixime 头孢布坦 Ceftibuten 头孢地尼 Cefdinir 头孢地妥仑酯 Cefditoren pivoxil

第一代头孢菌素适应证 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等敏感菌株所致尿感、肺炎等 头孢唑啉常用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

第二代头孢菌素适应证 治疗适应证同第一代头孢菌素 头孢呋辛尚可用于对磺胺药、青霉素或氨苄西林耐药的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化脑的治疗 头孢呋辛可用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

第三代头孢菌素 肠杆菌科敏感菌株所致的重症感染: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腹腔感染、上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盆腔炎、骨关节感染、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第四代头孢菌素 同第三代头孢菌素,包括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对其敏感的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沙雷菌属等细菌感染 头孢吡肟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经验治疗

需注意 各代头孢菌素的口服品种用于轻症感染,注射用药用于重症感染 各代头孢菌素的口服品种均不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各代各种头孢菌素均不宜选用于肠球菌感染及MRS感染 禁用于头孢菌素类过敏者,避免用于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史者

氨曲南Aztreonam 单环β内酰胺类 对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具良好抗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亦具抗菌活性,对需氧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均无作用 对广谱β内酰胺酶稳定可被ESBLs水解 单剂0.5g,1.0g IV Cmax 58mg/L,28mg/L,尿排出68%,组织体液可达有效浓度 治疗下呼吸道、泌尿、腹腔等感染良好疗效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Imipenem/cilastatin)商品名:泰能 抗菌谱广,抗菌活性高,需氧g-b:肠杆菌科、非发酵菌,需氧g+c,厌氧菌、军团菌、李斯特菌等 对β内酰胺酶,包括ESBLs AmpC酶高度稳定 T1/2 1h 肾去氢肽酶抑制剂cilastatin同步 不良反应7.5%,胃肠道反应、皮疹、静脉炎、抽搐(0.5-2%),原有CNS疾患,肾功减退者未减量者易发生 用于多重耐药菌所致重症感染、复数菌感染、需氧+厌氧菌混合重症感染1-2g/日,严重2-4g/日,分2-4次缓慢静滴,不可用于CNS感染

碳青霉烯类 2. 美罗培南(Meropenem),商品名:美平 抗菌谱、抗菌活性与亚胺培南相仿,对g-b,尤其铜绿假单胞菌略强 对需氧g+c略弱 体内对肾去氢肽酶稳定,不需加酶抑制剂 抽搐等CNS严重反应明显少于亚胺培南,可用于CNS感染 胃肠道反应少于亚胺培南,其他适应证同亚胺培南

碳青霉烯类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Panipenem/betamipron), 商品名:克倍宁 抗菌谱、抗菌活性同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体外抗菌作用略差于亚胺培南,倍他米隆减少该药在肾积聚 胃肠道反应,抽搐等CNS严重反应明显少于亚胺培南 适应证同亚胺培南,可用于CNS感染 注意:有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者避免用 肾功能减退者减量应用

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 Augmentin 金葡、流感、卡他莫拉、大肠等肠杆菌科、厌氧菌、呼吸、尿路、皮肤软组织感染 氨苄西林/舒巴坦 Unasyn 大肠等肠杆菌科、不动杆菌、流感、金葡、厌氧菌 腹腔、盆腔、骨关节感染、呼吸、尿路感染(0.5/0.25 1.0/0.5)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Timentin 金葡、肠杆菌科、铜绿假单胞、不动杆菌、厌氧菌(3.0/0.2) 头孢哌酮/舒巴坦 Sulperazon g-b,包括铜绿假单胞,不动杆菌、厌氧菌(1.0/0.5, 0.5/0.5) 哌拉西林/三唑巴坦 g-b,包括铜绿假单胞,厌氧菌 (4.0/0.5, 3/0.375)

氨基糖苷类 杀菌剂 对g-b具高度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具抗菌作用,对肺炎链球菌、溶链等作用差 耳肾毒性 革兰阴性杆菌严重感染、葡萄球菌等g+c感染,常为联合用药,不宜作为门急诊一线用药 新霉素 毒性大,只作局部用 链霉素 抗结核治疗联合用药,心内膜炎、布 氏杆菌病联合用药(现少用) 卡那霉素 毒性大,耐药菌多,现少用 以上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无效

氨基糖苷类 庆大霉素 Gentamicin 细菌耐药严重,大肠46%,铜绿33%,克雷伯36% 妥布霉素 Tobramycin 抗菌作用与庆大霉素相仿,基本呈交叉耐药 奈替米星 Netilmicin 对g-b作用,包括铜绿假单胞较庆大、阿米卡星为差;对金葡菌作用相对较强,动物实验中耳肾毒性较低 阿米卡星 Amikacin 抗菌活性高,宜作二线药 异帕米星 Isepamicin 抗菌活性高,动物实验耳肾毒性较低 对部分AMK某些MRSA可对其敏感

注意事项 监测耳肾毒性 肾功能减退者避免用,有指征应用时减量用药,有条件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恻 新生儿、婴幼儿、老年人尽量避免应用,必需使用者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恻 妊娠期避免用 避免与肾毒性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 广谱抗微生物作用 G+c肺球、溶链、葡球、肠球 G+b白喉、破伤风等 以上感染为青霉素替代选用药 非典型病原: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 厌氧球菌、幽门螺杆菌、空肠弯曲菌等 肝、胆汁、前列腺、痰液中浓度较高 酯化物肝毒性,红霉素口服后胃肠道反应多见 妊娠期、肝功能损害者避免用

沿用大环内酯类 新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白霉素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麦迪霉素 地红霉素dirithromycin 交沙霉素 氟红霉素fluorithromycin 螺旋霉素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乙酰螺旋霉素 罗他霉素rokitamycin *米欧卡霉素miocamycin

新大环内酯类与红霉素比较 金葡 溶链 流感 莫拉 军团 支原 衣原 鸟分枝杆菌 鼠弓 形虫 消化道反应 红霉素 + ± - 1.4 阿奇 ↓ T1/2ke 消化道反应 红霉素 + ± - 1.4 阿奇 ↓ ↑ 14-57 克拉 = 4.7 罗红 13

单剂口服大环内酯类的主要药动学参数 剂量 (mg) Cmax (mg/L) Tmax (h) T1/2 AUC (mg/L.h) Bioavail (%) 蛋白结合率(%) 红 500 0.3-1.8 1.7-5 1.68 6.97 16-40 26-35 克拉 400 2.2 2.7 3.7-4.4 20 50 42-50 罗红 300 9.1-10.8 1.5-1.9 10-13 116-132 72-85 73-96 阿奇 0.4 2.5-2.6 35-48 3.4 37 12-50 地红 0.3 4 33-44 0.86 15-30 氟红 1.2-2 1-2 7.7 16.2 罗他 600 1.9 0.6 2 3.7 米欧卡 1.8 7.6

不良反应 (%) 药物 例数 总发生数% 消化 神经 过敏 中停 红 491 20.4 20.6* - 0.6 5.9 克拉 3437 不良反应 (%) 药物 例数 总发生数% 消化 神经 过敏 中停 红 491 20.4 20.6* - 0.6 5.9 克拉 3437 19.6 10.6 3.9 1.6 3 罗红 2917 4.1 3.1 0.5 1 阿奇 3995 12.0 9.6 2 0.7 地红 4263 33.1 20.0 7.6 2.8 罗他 1581 2.9 2.5 0.95 米欧卡 12169 0.54 0.38 0.15 * 例次

新大环内酯类特点 1. 抗微生物作用范围扩大或增强 流感杆菌-阿奇、肺球、溶链-克拉支 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弓形虫作用 增强-克拉、阿奇 1. 抗微生物作用范围扩大或增强 流感杆菌-阿奇、肺球、溶链-克拉支 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弓形虫作用 增强-克拉、阿奇 2. 对胃酸稳定、口服吸收↑罗红 3. 不良反应,主要胃肠道反应减少

新大环内酯类临床适应证 1. 院外获得的上、下呼吸道感染 由常见病原菌(包括流感杆菌)、其他病原微生 物所致者 1. 院外获得的上、下呼吸道感染 由常见病原菌(包括流感杆菌)、其他病原微生 物所致者 2. 皮肤软组织感染:葡球、化脓性链球菌 3. 泌尿生殖系感染:衣原体、脲原体、淋球菌等 4. 免疫缺陷者感染:分枝杆菌(鸟、龟等)、鼠弓形体等 5. 其他:空肠弯曲菌肠炎,莱姆病(Lyme dis)

林可霉素类 林可霉素(洁霉素) Lincomycin 克林霉素(氯洁霉素) Clindamycin 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 骨浓度较高,可达血浓度0.3-2倍以上 用于敏感金葡菌等感染,骨髓炎、厌氧菌感染(常为联合用药) 克林霉素抗菌活性及血药浓度均高于林可霉素,口服吸收完全 不良反应:腹泻,严重者假膜性肠炎,静滴给药, 不可静注 林可2g至少稀释于250ml,克林600mg至少100ml)

四环素类 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去甲金霉素 多西环素、甲烯土霉素、米诺环素 常见病原菌对其耐药率高、生物利用度低(口服) 不良反应多见(骨骼、齿、肝、肾等) 适用于 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立克次体病、布氏杆菌病、霍乱、回归热 8岁以下小儿、孕妇、乳妇避免用

氯霉素 伤寒、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厌氧菌 适用于敏感菌所致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等 不宜用于轻症感染,不可作为预防用药 应用中随访周围血象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对葡萄球菌(MRSA等)、肠球菌、链球菌等 G+c高度抗菌活性,包括耐药菌MRS T1/2 4-8h,主要自肾排出 24h 80-90% 血药浓度 峰30-40mg/L,谷5-10mg/L 用于上述菌所致严重肺部感染、心内膜炎、败血症等,不良反应、肾、耳毒性、皮疹等 万古 1-2g/日,去甲万古 0.8-1.6g/日,分2次缓慢静滴

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适应症,一般不宜作为预防用药 不宜常规作为粒细胞减少发热经验治疗 不宜作为局部用药 有肾、耳毒性疗程中严密观察 新生儿、孕妇、肾功能减退者避免应用,有指征时TDM下应用

磷霉素 Fosfomycin 全化学合成,结构简单,分子小 广谱抗菌:金葡、大肠、沙雷、志贺菌抗菌活性高,抑菌率>90%,绿脓79%,奇异变形77%,其他变形52% 体内分布广泛,不良反应轻微(胃肠,过敏皮疹) 磷霉素钙盐:口服吸收较差,用于尿感、肠道感染 磷霉素氨丁三醇:口服吸收增加,单剂3g用于单纯下尿感 磷霉素钠盐:可用于中、重症感染 4-12g/日,严重16g/日

喹诺酮类 萘啶酸、吡哌酸 对g-b具抗菌活性,吡哌酸对铜绿假单胞菌亦有作用 萘啶酸不良反应多见 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依诺沙星、氟罗沙星、洛美沙星 对g-b抗菌作用强,对葡萄球菌具一定作用,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作用差,对厌氧菌作用差。半衰期相对较长3-11h,组织体液药物浓度常高于血浓度 用于g-b所致尿路感染、前列腺炎、下呼吸道感染、沙门菌、志贺菌感染、腹腔、胆道感染、g-b所致皮软感染、骨髓炎等

对肺炎链球菌活性增高,对厌氧菌作用增强 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司氟沙星、托氟沙星 对肺炎链球菌、厌氧菌作用强 莫西沙星、吉米沙星 可用于社区获得性肺炎 氟喹诺酮类严重不良反应:软骨损害 不用于未成年人及孕妇、乳妇、CNS抽搐、幻觉等(肾功减退、原有CNS疾患),光毒性。肝毒性、QTc间期延长、尿毒溶血综合征

治疗厌氧菌感染药 甲硝唑(灭滴灵) metronidazole 替哨唑(甲硝磺酰咪唑) tinidazole 林可霉素类: Clindamycin, Lincomycin 头孢西丁 cefoxitin 氯霉素、碳青霉烯类

治疗真菌感染药 两性霉素B amphotericin B 去氧胆酸盐及脂质复合物 酮康唑 ketoconazole 咪康唑 miconazole 口服及静滴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口服及注射,曲霉 氟康唑 fluconazole 口服吸收完全,透过血脑屏障 伏立康唑 voriconazole 侵袭性曲霉病 氟胞嘧啶 fluorocytosine 制霉菌素 nystatin 消化道真菌感染、阴道真菌感染 灰黄霉素 griseofulven 浅部真菌病(癣) 棘白菌素类 caspofungin

抗菌药联合作用 协同作用 繁殖期杀菌剂+静止期杀菌剂 (青、头孢) (氨基糖苷类) 协同作用 繁殖期杀菌剂+静止期杀菌剂 (青、头孢) (氨基糖苷类) 2. 延缓耐药性产生 利福平+INH,两性B+氟胞嘧啶(FC) 3. 扩大抗菌谱 需氧革兰阴性菌+厌氧菌 混合感染

联合用药适应证 病因不明严重感染(粒细胞缺乏发热等) 单一抗菌药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 单一抗菌药不能有效控制的心内膜炎或败血症 肠球菌心内膜炎-氨苄+庆大 绿脓杆菌败血症-哌拉西林+庆大 4. 需长期用药有产生耐药可能者 INH+利福平,两性B+FC

抗菌药物联合 具有明显协同作用的联合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联合氨基糖苷类 其他β内酰胺类

抗菌药局部应用 皮肤、粘膜局部用药尽量避免 无效、可致过敏,耐药 治疗剂量下大多体腔内可达有效药物浓度 局部用药需具备条件 刺激性小,局部组织可耐受 不易吸收,避免毒性反应发生 杀菌力强,不易出现耐药菌株

抗菌药局部应用 局部用药 新霉素溶液、软膏、杆菌肽软膏 吡咯类抗真菌药外用(克霉唑、咪康唑) 磺胺醋酰钠(15-30%)滴眼 磺胺嘧啶银(1%冷霜)、醋磺胺米隆(10%悬液) 鞘内、脑室内注射给药 气雾吸入、膀胱保留冲洗、脓腔内注入 青霉素类等避免局部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