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quinolones)
Advertisements

第四十二章 四环素类及氯霉素类抗生素 Tetracyclines and chloramphenicols 制作:田汉文.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张媛媛.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研究史 1928 年,弗莱明发现青霉菌可以分泌出抑制 金葡菌生长的物质 1940 年,分离出青霉素,并在小鼠上验证疗 效 1943 年,用发酵法大批量生产青霉素 1950’ ,发现 6-APA ,开发出半合成青霉素 1960’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Drugs. 学习提要 掌握喹诺酮及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区别点 掌握各组喹诺酮药物的抗菌特性 掌握喹诺酮及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 应及产生耐药机制.
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物 磺胺类药物 其他合成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韩旭东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黄 祖 瑚.
肺炎的治疗 Quintessence11.
药理学 第三十二讲 化学治疗药 主讲人 赵丽娟 主讲单位 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 药理教研室 总学时 48学时.
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上王镇卫生院 董小利.
复 习 题 四环素的不良反应 灰婴综合症的预防.
呼吸道感染诊断及 抗生素规范化使用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病房 侯芳
第四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七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XXX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
第三十九章 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 克林霉素类 万古霉素类.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Macrolides、Lincomycins and Vancomycins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感染科 邓启文.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人工合成 抗菌药.
第三十六章 抗菌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研究内容:药物、病原体、宿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①药物对病原体的抗菌作用、机制及毒副作用;②耐药性产生及其机制;③宿主对药物的药动学过程。
第二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 张婴元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作用机制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瑞金临床医学院 洪秀华.
喹诺酮类(quinolones) 第一代:萘啶酸、吡哌酸 第二代:氟喹诺酮 诺氟、氧氟、环丙沙星 第三代:司帕、左氧氟沙星
药 理 学 Pharmacology 药理教研室.
抗菌药物概论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第三代喹诺酮的代表产品 透星之应用篇.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化学治疗(chemotherapy):对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等)及恶性肿瘤所致疾病的药物治疗的统称化学治疗。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不易耐药的第三代药物受到普遍关注。 特点: 主要用于需氧G+、G-球菌和厌氧球菌等感染,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或耐药患者的治疗。
第二章 抗微生物药 平顶山市卫校 张磊.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第三十五章 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 [概述] 按合成的年代及抗菌特点分为四代。 第一代(60 年代):萘啶酸,已被淘汰。
第三十八章 氨基糖苷类 基糖苷类化学结构中含有氨基醇环和氨基糖分子,并由配糖键连接成苷。包括两大类:
人工合成抗菌药.
药 物 化 学 Medicinal Chemistry
头孢菌素.
抗菌药概论 常用术语 抗菌谱: 抗菌范围 抗菌活性: 药物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抑菌药 ; 杀菌药;
肺部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
喹诺酮类代表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 Antimicrobial Agents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第三十六章  氨基糖苷类及多黏菌素类.
多重耐药菌判读标准 及微生物报告单解读 检验科 徐静
人工合成抗菌药 牡丹江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第三十九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s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指化学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临床最常用的一类抗生素
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
佰美诺®—广谱抗菌、快速治愈 南京优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其他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多肽类抗生素.
肺部感染性疾病处理原则.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万古霉素类
第三十五章 大环内脂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40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第三十八章 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三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三十九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synthesized antibacterial agents
第39章 -内酰胺类抗生素 -Lactam antibiotics
Synthesized Antibiotics
细菌的耐药与对策 温州医学院育英儿童医院 呼吸科 罗运春.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抗微生物药物概论 Hu Weiwei (General considerations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CAP抗菌治疗原则指南解读 (注:本课件为5年前版本未及时更新)
人工合成抗菌药 Artificial synthetic antibacterial drugs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43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人工合成抗菌药 Artificial synthetic antibacterial drugs 喹诺酮类抗菌药(quinolones) 磺胺类抗菌药(sulfonamides) 其他合成类抗菌药(others) 甲氧苄啶(trimethoprim) 硝基呋喃类(nitrofurans) 硝基咪唑类(nitronidazoles)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s

学习要求 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用药注意。 熟悉各代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学特性及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特点。 熟悉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一、概述 喹诺酮类抗菌药含有4-喹诺酮母核、人工合成。 优点:抗菌谱广、抗菌效力强、药动学特性好、安全性较大、疗效价格比高、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抗药性 等。 已成为目前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尤其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氟喹诺酮类)。

【发展概况与分代】 分代 代表药 第一代(1962-1969) 萘啶酸(nalidixic acid) 分代 代表药 第一代(1962-1969) 萘啶酸(nalidixic acid) 第二代(1969-1979) 吡哌酸(pipemidic acid,PPA) 第三代(1980-1996) 诺氟沙星(norfloxacin) (氟喹诺酮类) 第四代(1997-)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 (新型氟喹诺酮类)

各代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特性—发展趋势 第1代 差 小 中等 窄 泌尿系感染 第2代 较差 较小 中等 扩大 泌尿系、肠道感染 分代 药动学 安全性 抗菌活性 抗菌谱 应用 第1代 差 小 中等 窄 泌尿系感染 (G-,除铜绿) 第2代 较差 较小 中等 扩大 泌尿系、肠道感染 (G-,铜绿,部分G+) 第3代 良好 较大 较强 广谱 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 (G-,G+,支,衣,军,分枝,部分厌氧菌) 第4代 良好 大 强 广谱 敏感菌所致各种感染 (G-,G+,支,衣,军,分枝,厌氧菌) 药动学特性包括:口服F,药物血浓和组织中浓度,t1/2

【构效关系】 基本结构:4-喹诺酮 3位COOH和4位C=O为活性必需 R 【构效关系】 X N 8 1 2 7 基本结构:4-喹诺酮 3位COOH和4位C=O为活性必需 在C6、N1、C7、C8引入不同的基团→ 改变抗菌谱、抗菌活性、脂溶性、光敏反应、CNS毒性→形成各具特点的喹诺酮类药物。 6 3 COOH 5 4 O

【构效关系】 C6引入氟; N1引入环丙基; C7引入哌嗪环; C7引入甲基哌嗪环; C7引入甲基哌嗪环 + C8引入氟; C8引入氯或氟; 甲氧基 ↓ F 哌嗪环 X N 2 8 1 7 3 6 COOH F 4 5 O

【构效关系】 C6引入氟→抗菌活性↑ 5-100倍,与gyrase的 亲和性↑2-17倍, 如全部氟喹诺酮类。 N1引入环丙基→抗菌活性↑, 对衣原体、支原体作用↑,如环丙沙星 等。 C7引入哌嗪环→抗铜绿、金葡↑,如诺氟,环丙

【构效关系】 C7引入甲基哌嗪环→口服F↑, 穿透力↑,如氧氟、左氧氟。 C7引入甲基哌嗪环 + C8引入氟→ 脂溶性、口服F、 t1/2、抗菌谱及抗菌活性↑,如洛美-、氟罗-。 C8引入氯或氟→抗菌活性、光敏反应↑,如洛美沙星 甲氧基取代C8的氟或氯→光敏反应↓,如莫西沙星。

【Mechanism of Action】 important 1.主要机制: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对G-菌)和 拓扑异构酶Ⅳ(对G+菌),干扰细菌DNA复制,杀灭细菌。 (1)DNA回旋酶(gyrase) (2)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IV

【Mechanism of Action】 important 2.其他可能机制: (1)抑制细菌RNA及蛋白质合成; (2)诱导菌体DNA错误复制; (3)抗菌后效应(PAE)。 (4)新近研究发现: 新型氟喹诺酮类可能同时作用于gyrA和gyrB

DNA回旋酶的作用 DNA复制、转录、重组与修复均要求DNA为负超螺旋状 在DNA复制和转录时,负超螺旋结构必须先解旋,导致正超螺旋状DNA形成。DNA回旋酶的功能在于使正超螺旋状DNA恢复负超螺旋结构。 细菌DNA回旋酶为四聚体(A2B2),作用于正超螺旋: A亚基——切断后侧双链(开口活性,nicking activity) B亚基——介导ATP水解供能、前侧双链后移 A亚基——封闭切口(封口活性,closing activity) 最终使正超螺旋变为负超螺旋。

喹诺酮类抑制 DNA 回旋酶切口活性与封口活性。 切断后侧双链 在前侧封闭切口 (—) (—) 正超螺旋DNA Quinolones 负超螺旋DNA 喹诺酮类抑制 DNA 回旋酶切口活性与封口活性。

问 题 喹诺酮类药物能否影响人体DNA复制? ? 哺乳动物真核细胞中不含DNA回旋酶,而含有概念及机制上相似的拓扑异构酶Ⅱ,喹诺酮类仅在很高浓度才能将其抑制,故喹诺酮类对细菌的选择性高,而对人体的不良反应少。

拓扑异构酶Ⅳ的作用 解环连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ase)Ⅳ(四聚体C2E2)为解链酶,可在 DNA 复制时将环连的子代DNA解环连 拓扑异构酶IV 解环连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 解环连 Quinolones 拓扑异构酶IV (—) 拓扑异构酶IV × 解环连 喹诺酮类抑制拓扑异构酶IV的解环连活性→阻碍细菌DNA复制→细菌死亡。

【Resistance】 特 点:本类之间有交叉耐药性。 耐药菌: 金葡菌,肠球菌,大肠,铜绿假。 机 制:1.gyrA基因突变或拓扑异构酶变异; 2.外膜通透性降低;如OmpF缺失。 3.外排体系增强(外排泵)。 研究进展:DNA回旋酶抑制剂2-Pyridone; 外排泵抑制剂MC-207110 。 1.外膜膜孔蛋白OmpF的基因失活→膜通道关闭 2.金葡菌含有norA蛋白,并在胞浆膜上形成特殊转运通道,将药物泵出

二、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 诺氟沙星 (norfloxacin) 环丙沙星 (ciprofloxacin) 氧氟沙星 (ofloxacin) 左氧氟沙星 (levofloxacin) 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 氟罗沙星 (fleroxacin) 司氟沙星 (sparfloxacin) 培氟沙星 (pefloxacin) 依诺沙星 (enoxacin)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 吉米沙星(gemifloxacin)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 (后三种为第四代)

三、氟喹诺酮类的共性 体内过程 抗菌作用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用药注意

【Pharmacokinetics】 1.吸收:PO吸收良好,但可螯合多价阳离子如 Fe2+、Ca2+、Mg2+ 、Zn2+等 使F↓。 2.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低,穿透性好,分布广泛:肺、肾、尿、胆汁、前列腺组织中浓度>血浓, 脑脊液、骨组织、前列腺液中浓度<血浓。 3.代谢与排泄:培氟-主要肝代谢、胆汁排泄; 氧氟-、左氧氟-、洛美- 70% 原形肾排; 其他药物肝肾清除均很重要。

【Antibacterial Action】 important 抗菌性质:广谱杀菌 抗 菌 谱: 对需氧的G-菌(包括铜绿假)有强大杀灭作用; 对大多数G+菌(包括金葡菌和产酶金葡)作用良好 对分枝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厌氧菌有作用(第4代抗厌氧菌作用最强)。

【Clinical Uses】 important 1.泌尿生殖道感染: (1)对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宫颈炎、 前列腺炎等 均有效; (2)淋病:首选环丙-、氧氟-、β内酰胺类 (3)铜绿假单胞菌性尿道炎:首选环丙沙星

【Clinical Uses】 important 2.呼吸系统感染: (1)青霉素高度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 首选左氧氟-、莫西沙星,或+万古霉素; (2)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感染: 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 替代大环内酯类。 (3)结核病和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 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

【Clinical Uses】 important 3.肠道感染及伤寒: 菌痢、鼠伤寒、猪霍乱、沙门菌胃肠炎:首选 伤寒、副伤寒:首选氟喹诺酮类/头孢曲松 4.流脑鼻咽部带菌者 的 根除治疗。 5.除诺氟沙星外,均可用于:铜绿所致骨与关节感染、G-杆所致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化脑、克雷伯菌属、肠菌属、沙雷菌属引起的败血症。

【Adverse Reaction】 important 1.胃肠反应:环丙、氧氟、培氟-易引起。 2.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兴奋。表现头痛、失眠、重者精神异常、抽搐、惊厥等。常见于用量过大、有精神病/癫痫病史、与茶碱类/NSAID合用 机制: Quinolones抑制GABA与受体结合。 Quinolones抑制茶碱类代谢。 NSAID使Quinolones对GABA抑制增强

【Adverse Reaction】 important 3.皮肤反应及光敏反应: 28%(司氟、氟罗、洛美 最多见;莫西-无,左氧氟-极低)。 表现: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光照部位瘙痒、糜烂、皮肤脱落等,偶致过敏性休克。 机制:(1)过敏反应; (2)光敏性与产生1O2有关。

【Adverse Reaction】 important 4.软骨损害: (1)幼龄动物负重关节软骨损害。 (2)儿童用药后出现关节肿痛。 (培氟、氟罗-多见;诺氟、环丙-无); 5.其他: 肝肾功异常、跟腱炎、心脏毒性、眼毒性等。 随着喹诺酮类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也在↑,替马-和格帕-因严重毒性而撤离市场。

全球近20年撤出市场的喹诺酮类药物 药物 上市时间 上市国家 撤市原因 替马沙星 1992 美国 溶血性贫血、 药物 上市时间 上市国家 撤市原因 替马沙星 1992 美国 溶血性贫血、 低血糖、肾衰 格帕沙星 1997 德国 Q-T间期延长 曲伐沙星 1998 美国 肝脏毒性 阿拉沙星 1998 美国 肝脏毒性 加替沙星 1999 美国 血糖紊乱

【Caution】 important 不宜常规用于<18岁青少年儿童、孕妇、授乳妇 禁用于精神病史/癫痫病史者、喹诺酮类过敏者 慎与茶碱类、NSAID合用 或 避免合用。 与抗酸药、含金属离子药物合用时,须间隔2-4h 用药期间避免日照(环丙、氟罗、洛美、司氟-)

四、常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特点 诺氟沙星(norfloxacin,氟哌酸,淋克星) 第一个用于临床的氟喹诺酮类药; 口服 F 较低,t1/2为3-4h; 主用于敏感菌引起的肠道、泌尿道感染 和 淋病,外用可治疗皮肤及眼部感染; 对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分枝杆菌无效。

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 环丙氟哌酸,悉得欢) 体外抗菌活性最强(对G-菌); 对铜绿假、肠球菌、肺炎链球菌、葡球菌、军团菌、淋球菌 抗菌活性高; 对氨基糖苷类/第3代头孢耐药菌仍敏感。 对多数厌氧菌不敏感。

氧氟沙星(ofloxacin,氟嗪酸, 奥氟星,泰利必妥) 胆汁中浓度高(为血浓的7倍),尿中原形70%; 对结核杆菌、沙眼衣原体、部分厌氧菌 有效。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利复星) 第三代中安全性、有效性最优; 抗菌活性是氧氟-2倍,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 有较强杀灭作用,对MRSA有活性。

洛美沙星(lomefloxacin,多龙,洛美灵) 体内 抗G-、G+ 菌、结核菌 活性较强; 对多数厌氧菌的活性 < 氧氟沙星; 光敏反应多见,有报道对小鼠引起光致皮肤癌。

氟罗沙星(fleroxacin) (多氟哌酸,沃尔得) 广谱、高效、长效(t1/2>10h); 体内抗菌活性较高, 体外活性略<环丙沙星。 光敏反应多见。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拜复乐) 德国Bayer公司研制开发, 1999.9德国首先上市,我国2002年上市。 1、高效、广谱; 2、对大多数G+、G-、结核菌、衣原体、支原体、厌氧菌活性强; 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几乎无光毒性。

要点回顾 各代喹诺酮类药物的药理学特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用药注意。 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 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特点。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