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与明朝的建立 专制主义的强化 从靖难之役到仁宣之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7 的乘法口诀. 7 的乘法口诀 外海中心小学 林秀屏 七九 六十三 七二 十四 七四二十八 七七 四十九 七五 三十五 七六 四十二 七八 五十六 七一 得七 七三 二十一.
Advertisements

7 的乘法口诀 长沙市雨花区和平小学 王 慧 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齐天大圣在 炼丹炉中关了 七七四十九天 孙悟空不管三 七二十一,举 起金箍棒就打。
学 弈 广东佛山南海狮山镇联表小学朱瑞仪 学 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 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 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 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 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课标版 历史 第2讲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
导入新课.
元朝 (1271—1368年).
人民通史版 第一部分 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罗马 专题总结.
二轮 通史十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三轮热点复习 选修高考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元明清代法律制度.
中国传统文化 第三讲 中国传统制度文化.
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封建政治制度的演变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题(一) 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模块一 古代的中国:文明古国制度创新,农耕文明大放异彩
第十七章 明朝专制制度的加强 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第四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两晋与南朝.
第3课 从汉到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 马鞍山市红星中学 吴光辉.
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
分題一 香港的成長與發展 第 1 章 從英國管治到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 專題 1:二十世紀上半葉英國管治的主要特色.
朱棣 制作:林 健    李梅芳.
明 月 有 情 还 顾 我 , 清 风 无 意 不 留 人 。 (徐骏)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水国寒消春日长, 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朝《及第谣》.
Starter: What is that secret number?.  6  7  8  9  10  Liù 六  Qī 七  Bā 八  Ji ǔ 九  Shí 十.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蓝创科技 王庆铭 二零一五年四月.
第28课 禁锢与封闭.
课堂练习.
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程标准: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哪两对矛盾?
第6单元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四课) 中央官制的变化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个矛盾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 地方管理制度的变化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君主专制政体 的演进与强化.
高考复习建议 历史必修一.
二轮 通史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二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南京三中 孙微.
复习提问 秦朝开创了怎样的政治制度? 这种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如何?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回顾.
第2课时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及明 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三课.
导航页 一、中国历史地理 主要内容 四、中国的近代化 3 二、中国人才选拔制度 三、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四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专题(一) 睢宁县第二中学 王俐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考点三:政治制度的成熟 考纲: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 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课标:
月 年 日 执教者:吕国平.
历 史 全球史观 空 间 时间 世 界 中国: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珠江流域等 欧洲:两牙;荷兰;英国;法国; 俄国; 德意志;意大利
2 明朝废除宰相之后,明太祖深感“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为此他采取了什么措施?后来形成了什么制度? 同宰相制度相比有何本质的不同?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目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日 月 明 生 星 期 今 天 昨 你 我 他 的 幾 是 qí wŏ Rì yuè jīn tā míng tiān de shēng
买球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012年十一月十三号 Do Now Write the following in pinyin: 1) 今天是七月十九号吗
【考标点击】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Shǔ huā shēnɡ 数 花 生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明成祖 - 靖難之變 成因: 惠帝削藩 太祖分封藩王後遺症 經過: 惠帝聽從臣黃子澄等建議削藩 燕王棣以“清君側 靖國難“攻入應天府
分享者: 鄭雅文老師 Brisbane Queensland Australia 昆士蘭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鱼(条) (个) 鱼(条) (个)
第四单元 表内乘法(一) 6的乘法口诀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焦村中心学校 王章莲.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1.
美洲華語第六冊第五課 村長分牛 (第二週).
高三专题复习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7的乘法口诀 新乡市凤泉区宝山路小学 孙继霞.
杀害伯利恒 四境婴孩。 大希律 ( BC) 亚基老 (4 BC - 6 AD) 犹太、撒玛利亚、以土买 (犹太人和外邦人各半) 特拉可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朱元璋与明朝的建立 专制主义的强化 从靖难之役到仁宣之治 第十二讲 明朝的建立与开创期政治 朱元璋与明朝的建立 专制主义的强化 从靖难之役到仁宣之治

元末起义 天高皇帝远,民少相公多,一日三遍打,不反待如何!黄溥《闲中今古录》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草木子》 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曽见?贼做官,官做贼,混愚贤,哀哉可怜!《辍耕录》卷23《醉太平小令》 天遣魔军杀不平,不平人杀不平人,不平人杀不平者,杀尽不平方太平。《辍耕录》卷27《扶箕诗》

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膓。兄弟异路,哀动遥苍。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居未两月,寺主封仓。众各为计,云水飘扬。。。。。。。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而强。时乃长淮盗起,民生攘攘,于是思亲之心昭著,日遥盻乎家邦。已而既归,仍复业于于皇。住方三载,而又雄者跳梁。初起汝颍,次及鳯阳之南厢。未几陷城,深髙城隍;拒守不去,号令彰彰。友人寄书,云及趋降,既忧且惧,无可筹详。傍有觉者,将欲声扬。当此之际,逼迫而无已。试与知者相商,乃告之曰:果束手以待罪,亦奋臂而相戕?知者为我画计,且默祷以阴阳。如其言往卜去守之何祥。神乃阴阴乎有警,其气郁郁乎洋洋。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 ——《皇陵碑》 明皇陵

马皇后 朱元璋

明教与大明帝国 1351年,颖州白莲教首领刘福通起义。 1352年,25岁的朱元璋投靠郭子兴。 1355年,韩林儿称“小明王”。郭子兴病亡,小明王命朱元璋任元帅。 1356年,朱元璋攻克江南重镇集庆(今江苏南京),继续尊小明王之正朔,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之策略,发展生产,积蓄力量。 1363年,朱元璋打败陈友谅,确立了其在南方的霸主地位。 1364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 1366年,朱元璋害死小明王,停止使用“龙凤”年号。 1367年,朱元璋击败张士诚、方国珍,南方大局已定。 1367年,朱元璋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为号,发动北伐。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同年八月,攻克大都,元亡,改大都为北平。 “大明”之国号,私见以为出于韩氏父子之“明王”,明王出于大小明王出世经。大小明王出世经为明教经典,明之国号实出于明教。。。。太祖因明教建国,故以明为国号。 ——吴晗《明教与大明帝国》

明祖陵神道

行政制度 “中书之政,分于六部”,六部分割了原来宰相的权力,成为皇帝之下中央处理政务的最高一级机构。 六部在明初地位很高,但明中叶以后,既受制于内阁,又受制于宦官,权力大不如前。 皇 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明初的开国创制 行政制度 监察机构——督察院 洪武十三年(1380),罢御史台,洪武十五年,置督察院。长官是左右都御史,下设道监察御史。 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又被称为“言官”。 喉舌之司——通政使司 掌收内外章奏,沟通内廷与外廷的联系。

行政制度 省 府 州 县 布政使司 民政、财政 省 都指挥使司 军政 提刑按察使司 监察、司法

北平行都指挥使司夜巡铜牌

卫所制度 一般5600人设一卫,长官为指挥使,下辖5千户所;每千户1120人,长官为千户,下辖10百户所。 卫所军士皆另立军籍,称军户。以军屯为经济支柱。 卫所制有唐府兵制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色彩。

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旧制,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外统之都司,内统于五军都督府。而上十二卫为天子亲军者不与焉。征伐则命将充总兵官,调卫所军领之。既旋,则将上所佩印,官军各回卫所,葢得唐府兵遗意 。 ——《明史》卷89《兵志序》 稽古兵制,莫善于周,莫不善于宋矣。能鉴宋而法周者,其明初之制乎!当洪武初,重兵屯京师,以逺田三畆易城外民田一亩为屯田,不足又移各卫以就田。真所谓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诚千古之善法也。 ——《春明梦余录 》卷42《兵制》   兵部有出兵之令而无统兵之权,五军〔都督府〕有统兵之权而无出兵之令。……合之则呼吸相通,分之则犬牙相制。 ——《春明梦余录》卷三十《五军都督府》

卫所与军屯 明初创卫所制度,划出一部分人为军,分配在各卫所,专负保卫边疆和镇压地方的责任。军和民完全分开。中叶以后,卫军废驰,又募民为兵,军和兵成为平行的两种制度。  在明代初期,军费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军饷的大部分由军的屯田收入支给。在国家财政的收支上,军费的补助数量不大。——吴晗《明代的军兵》

明初之学校、科举制度 恢复科举制 洪武三年诏曰汉唐及宋,取士各有定制。然但贵文学而不求徳艺之全。前元待士甚优,而权豪势要毎纳奔竞之人,夤縁阿附,輙窃仕禄。其懐材抱道者耻与并进,甘隠山林而不出。风俗之弊,一至于此。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通古今、名实相称者。朕将亲策于廷,第其高下而任之以官。使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与官。 ——《明史》卷70《选举二》

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子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人,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赐同进士出身。状元、榜眼、探花之名,制所定也;而士大夫又通以乡试第一为解元,会试第一为会元,二三甲第一为传胪。 《明史》卷70《选举志》 科举制度 殿 试 进↑士 会 试 举↑人 乡 试 生 员

明初的学校 農桑,衣食之本;學校,道理之原。朕嘗設置有司,頒降條章,使敦篤教化,務欲使民豐衣足食。理道暢焉。何有司不遵朕命,徃徃給由赴京者皆無桑株數目學校縁由甚與朕意相違。特勅中書,令有司今後敢有無農桑、學校者,論擬違制,杖降罰,歴三年後,注以吏事出身。民有不奉天時而負地利者,如律究焉。於戲!彛倫不整,實君師之過,坐享民供,亦豈職分之當為!斯言既出,臣民聽行,永懐多福,故兹詔諭,想宜知。 ——《農桑學校詔》

明初的学校 洪武二年,太祖初建国学,谕中书省臣曰:“学校之教,至元其弊极矣。上下之间,波颓风靡,学校虽设,名存实亡。兵变以来,人习战争,惟知干戈,莫识俎豆。朕惟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京师虽有太学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校,延师儒授生徒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于是大建学校······十五年颁学规于国子监,又颁禁例十二条,于天下镌立卧碑,置明伦堂之左,其不遵者,以违制论。盖无地而不设之学,无人而不纳之教。庠声序音、重规迭矩,无间于下邑荒徼、山陬海涯。此明代学校之盛,唐宋以来所不及也。 ——《明史》卷69《选举一》

专制主义的加强 胡蓝党案与皇权的强化 朕膺天命,君主華夷,當即位之初,会集羣臣,立綱陳紀,法體漢唐,畧加增減,亦參以宋朝之典,所以内置中書、都府、御史臺、六部,外列都指揮使司、承宣布政使司、都轉運鹽使司、提刑按察司及府州縣綱維庻務,以安兆民。朕嘗發號施令,責任中書,使刑賞務當。不期任非其人,致有丞相汪廣洋、御史大夫陳寜,晝夜滛昏,酣歌肆樂,各不率職,坐視廢典,以致丞相胡惟庸構羣小,夤縁為姦,或枉法以恵罪,或執政以誣賢,因是發露,人各伏誅。特詔天下罷中書,廣都府升六部,使知更官,定制行移,各有所歸,庻不紊煩。於戲!周職六卿,康兆民於宇内,漢命蕭曹,肇四百年之洪業。今命五府六部,詳審其事,務稱厥職,故茲詔諭! ——《廢丞相、大夫罷中書詔》

胡惟庸事件正像一个传说中的故事,时间越后,故事的范围便越扩大······ 这样,胡惟庸私通外夷,东通日本、高丽,西通卜宠吉儿,南通三佛齐,北通沙漠,东西南北诸夷,无不与胡惟庸之叛逆,发生关系。 胡惟庸的本身品格,据明人诸书所记是一个枭猾阴险专权树党的人。以明太祖这样一个十足地自私惨刻的怪杰自然十不能相处在一起。一方面深虑身后子懦孙弱,生怕和他自己并肩起事的一班功臣宿将不受制驭,因示意廷臣,有主张地施行一系列的大屠杀,胡案先起,继以李案,晚年太子死复继以蓝案。胡惟庸的被诛,不过是这一大屠杀的开端。 ——吴晗《胡惟庸党案考》

明祖以布衣起事,与汉高同,故幕下士多以汉高事陈说于前,明祖亦遂有一汉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 甚至胡、蓝之狱,诛戮功臣,亦仿俎醢韩、彭之例,此则学之而过甚者矣。 ——《明祖行事多仿汉高》 明祖籍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举取天下之人而尽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 胡党既诛,犹以为未尽,则二十六年又兴蓝党之狱,于是诸功臣宿将殆尽······ 胡狱有《昭示奸党录》,族诛至三万余人;蓝狱有《逆臣录》,诛至万五千人。 ——《胡蓝之狱》 《逆臣录》五卷,收录蓝狱中近千人供词。

废宰相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实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空印案与郭桓案 钱谷之数,府必合省,省必合部,数难悬决,至部乃定。省府 去部,逺者六七千里,近亦三四千里,册成而后用印,往返非 期年不可。以故先印而后书,此权宜之务,所从来久,何足深 罪!且国家立法,必先明示天下而后罪犯法者,以其故犯也。 自立国至今,未尝有空印之律,有司相承,不知其罪,今一旦 诛之,何以使受诛者无词? ——《明史》卷139《郑士利传》 郭桓者,户部侍郎也。帝疑北平二司官吏李彧、赵全徳等与桓 为奸利,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 系死者数万人,核赃所寄借徧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 ——《明史》卷94《刑法志二》

“治乱世用重典”——《大诰》与《大明律令》

对直接危害国家统治的谋反、贼盗以及重大经济犯罪,其量刑重于唐代。后人评价《大明律》的特点是“轻其轻罪,重其重罪”。 《大诰》者,太祖患民狃元习,徇私灭公,戾日滋。十八 年采辑官民过犯,条为《大诰》······次年复为《续编》、 《三编》,皆颁学宫以课士,里置塾师教之。囚有大诰者罪减等。 ——《明史》卷93《刑法志一》 《大明律令》,包含285 条律和145条令,从内容 上看,多是沿袭唐律,但 对直接危害国家统治的谋反、贼盗以及重大经济犯罪,其量刑重于唐代。后人评价《大明律》的特点是“轻其轻罪,重其重罪”。

特务政治 检校 锦衣卫 专主察听在京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无不奏闻。 “有这几个人,譬如人家养了恶犬,则人怕。” 检校 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凡盗贼奸宄要秘密辑访,街涂沟洫要经常注视,是一个组织完备的军事特务机构,和皇朝的府、部、院都没有隶属关系,由皇帝直接指挥,只对皇帝负责。 “幽絷惨酷,害无甚于此者。太祖时,天下重罪逮至京者,收系狱中,数更大狱,多使断治,所诛杀为多。” 锦衣卫

明孝陵 康熙题字

从靖难之役到仁宣之治 靖难之役 明初分封诸子,各拥军队,承担镇守要害、抵御边患等任务,同时也造成了诸王权势过大的隐患。在诸王中,燕王朱棣长期统兵作战,势力最强。 1398年,明太祖死,其孙即位,是为建文帝。着手削弱诸王权力。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史称“靖难之役”。1402年,叛军攻克京师,建文帝失踪。朱棣称帝,年号永乐,是为明成祖。

永乐政局 明成祖 1、削藩 2、永乐十九年(1421),迁都北京,原京师更名为南京,作为陪都。 3、五次亲征,打败瓦剌、鞑靼,巩固了北方边境。

《永乐大典》共22937卷,分装11095册,辑录明初以前书8000余种

仁宣之治 鼠图 (宣宗)朱瞻基 吏称其职,政得其平,纲纪修明,仓庾充羡,闾阎乐业,岁不能灾。盖明兴至是历年六十,民气渐舒,蒸然有治平之象矣。 《明史·宣宗纪》 明有仁、宣,犹周有成、康,汉有文、景,庶几三代之风焉。 《明史纪事本末》卷28《仁宣致治》 鼠图 (宣宗)朱瞻基

宣宗出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