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汽车行驶特性 1.学习目的: 道路设计是以满足汽车行驶的要求为前提的。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dvertisement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电涡流缓速器.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3.4 空间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第四章 空间力系 §4-1空间汇交力系.
第八章 向量代数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五节 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一、空间直线的点向式方程 和参数方程 二、空间直线的一般方程 三、空间两直线的夹角.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青岛理工大学精品课程 汽车运用工程 汽车与交通学院 2015年04月.
圆复习.
超导磁悬浮小列车.
例7-1 荡木用两条等长的钢索平行吊起,钢索的摆动规律为j= j 0sin(pt/4)。试求当t=0和t=2s时,荡木中点M的速度和加速度。
1、自行车转弯: 2、汽车转弯: 3、火车转弯:.
一、驱动力 车辆总体动力学主要研究车辆总体的受力情况及力的转移变化、平衡规律。 车辆的行驶方程为: 汽车的驱动力为:
第2章 汽车行驶理论 2.1 概述 2.2 汽车的牵引力及牵引力平衡 2.3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 2.4 汽车的制动性能
汽车动力学.
第2章 汽车行驶理论.
道路勘测设计 冯晓新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道桥系.
第1章 汽车传动系概述.
道路勘测设计 冯晓新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道桥系.
第一章 地面-轮胎力学. 第一章 地面-轮胎力学 问题回顾 汽车六大性能: 1.计算汽车的通过性时,满载还是空载? 2.发动机与轮胎的受力是什么关系?
第九章 电动汽车技术 第一节 动力蓄电池电动汽车 一、动力蓄电池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
第6讲 公路运输车辆概述 主要内容: 1、掌握汽车总体结构组成 2、汽车行驶的基本条件; 学习目的: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蓄能器 1 功用 (1)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 特点: 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
第五节 电动汽车的研究 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数 学 分 析 第九章 定积分 第二节 微积分学基本公式 主讲:师建国.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 伯努利方程 小结、作业 1/17.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汽车底盘维修(行驶、转向、制动系统) 检查转向器的润滑油情况 建议学时:0.25 学时.
第2章 Z变换 Z变换的定义与收敛域 Z反变换 系统的稳定性和H(z) 系统函数.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2 边缘分布 边缘分布函数 边缘分布律 边缘概率密度.
乒乓球回滚运动分析 交通902 靳思阳.
地基附加应力之三——空间问题 分布荷载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计算 空间问题 基础底面形状, 即为荷载作用面 平面问题 荷载类型,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混合离子络合滴定的最低允许PH值的计算 报告人:肖开炯.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杏坛中学 高二数学备课组.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3.1 习 题(第三章)
直流無刷馬達的選擇.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专题二: 利用向量解决 平行与垂直问题.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实数与向量的积.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2019/4/18 道路勘测设计 第四章 冯晓新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道桥系.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5.3万有引力定律 一.历史的回顾 1.地心说和本轮理论(C.Ptolemy,约前150)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实验教学系列课件 ----动力性测试 汽车动力性能测试实验 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0年12月 编制.
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应用 主讲教师:戴萍.
分数再认识三 真假带分数的练习课.
第十章 机械的摩擦、效率与力分析 Mf = F21r =fvQr F21=fN21=fQ/sinθ=fvQ
滤波减速器的体积优化 仵凡 Advanced Design Group.
第三节 函数的微分 3.1 微分的概念 3.2 微分的计算 3.3 微分的应用.
第四节 向量的乘积 一、两向量的数量积 二、两向量的向量积.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3.2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三角 三角 三角 函数 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章 汽车行驶特性 1.学习目的: 道路设计是以满足汽车行驶的要求为前提的。 第二章 汽车行驶特性 1.学习目的: 道路设计是以满足汽车行驶的要求为前提的。 汽车运动基本规律及对公路的要求,指导公路设计;保证公路的使用品质、服务等级。汽车行驶理论是公路线形设计的理论基础。 2.研究内容: 研究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 分析汽车运动的基本规律; 研究汽车主要动力性能 分析影响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因素。

舒适:视觉上:线形美观,赏心悦目,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 生理上:平稳、不颠簸,离心力小 心理上:轻松,有安全感,心情愉快。 3.汽车行驶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安全:保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避免发生翻车、倒溜、侧滑等; 迅速:行驶速度——平均技术速度。 经济:运输成本:低 运输生产率:高 评价汽车运输工作效率的指标有: 汽车运输生产率——周转率 运输成本——油料及轮胎消耗,保养周期 舒适:视觉上:线形美观,赏心悦目,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 生理上:平稳、不颠簸,离心力小 心理上:轻松,有安全感,心情愉快。

第一节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一、汽车的驱动力 汽车的动力来源: 汽车行驶的驱动力来自它的内燃发动机。 第一节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一、汽车的驱动力 汽车的动力来源: 汽车行驶的驱动力来自它的内燃发动机。 在发动机里热能转化成机械能经过传动系变速和传动,将曲轴的扭矩传给驱动轮,产生Mk的扭矩驱动汽车驱动轮旋转,轮胎对路面产生向后的水平推力,则路面对车辆产生向前的推力,驱使汽车行驶。

汽车传动系统:

发动机输出的功率N与产生的扭矩M的关系: T r M

发动机转速特性曲线: N-n曲线、M-n曲线、耗油量ge-n曲线

东风EQ-140发 动机外特性曲线

发动机转速特性经验公式: 式中:Nmax——发动机的最大功率(kW); nN——发动机的最大功率所对应的转速(r/min) 式中:Mmax——最大扭矩(N·m); MN——最大功率所对应的扭矩, nN——最大功率所对应的转速(r/min); nM——最大扭矩所对应的转速(r/min);

2.驱动轮扭矩Mk 发动机曲轴上的扭矩M经过变速箱(速比ik)和主传动器(速比i0)两次变速 两次变速的总变速比为:γ=i0·ik; 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为ηT<1.0; 传到驱动轮上的扭矩Mk为: Mk=MγηT 驱动轮上的转速nk为: 车速V与发电机转速关系:

3.汽车的驱动力

二、汽车的行驶阻力 1.空气阻力 汽车在行驶中,由于迎面空气质点的压力,车后的真空吸力及空气质点与车身表面的摩擦力阻碍汽车前进,总称为空气阻力。 式中:K——空气阻力系数,它与汽车的流线型有关; ρ——空气密度,一般ρ=1.2258(N·s2/m4); A——汽车迎风面积(或称正投影面积)(m2); v——汽车与空气的相对速度(m/s),可近似地取汽车的行驶速度。

1.空气阻力 将车速v(m/s)化为V(km/h)并化简,得 对汽车列车的空气阻力,一般可按每节挂车的空气阻力为其牵引车的20%折算。

2.道路阻力 道路阻力是由弹性轮胎变形和道路的不同路面类型及纵坡度而产生的阻力,主要包括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 (1)滚动阻力 弹性轮胎反复变形时,其材料内部发生摩擦要消耗一部分功率。在柔性路面上汽车行驶时汽车的不仅轮胎变形,而且路面也会变形,其接触面之间产生摩擦要消耗部分功率(路面支反力前移,与车轮重力形成反向力矩)。另外,由于路面的不平整而造成轮胎震动和撞击引起部分功率的消耗。

(1)滚动阻力 滚动阻力与汽车的总重力成正比,若坡道倾角为α时,其值可用下式计算。 Rf=Gfcosα 由于坡道倾角α一般较小,认为cosα≈1,则 Rf=Gf (N) 式中:Rf——滚动阻力(N); G——车辆总重力(N); f——滚动阻力系数,它与路面类型、轮胎结构和行驶速度等有关,一般应由试验确定,在一定类型的轮胎和一定车速范围内,可视为只和路面状况有关的常数,见表2-4。

(2)坡度阻力 汽车在坡道倾角为α的道路上行驶时,车重G在平行于路面方向的分力为Gsinα,上坡时它与汽车前进方向相反,阻碍汽车行驶;而下坡时与前进方向相同,助推汽车行驶。坡度阻力可用下式计算 Ri=Gsinα 因坡道倾角一般较小,认为sinα≈tgα=i,则 Ri=Gi (N) 式中:Ri——坡度阻力 (N); G——车辆总重力(N); i ——道路纵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RR=G(f+i) 式中:f+i——统称道路阻力系数。

3.惯性阻力 汽车变速行驶时,需要克服其质量变通运动时产生的惯性力和惯性力矩称为惯性阻力,用RI表示。 汽车的质量:平移质量 旋转质量 平移质量的惯性力 旋转质量的惯性力矩

惯性阻力计算: 式中:δ——惯性力系数(或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δ=l+δ1+δ2ik2 式中:δ1——表示汽车车轮惯性力的影响系数,一般δ1=0.03~0.05; δ2——表示发动机飞轮惯性力的影响系数,一般小客车δ2=0.05~0.07,载重汽车δ2=0.04~0.05; ik——变速箱的速比。 汽车的总行驶阻力R为: R=Rw十RR十RI

三、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与行驶条件 1.汽车的运动方程式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当驱动力与各种行驶阻力之代数和相等的时候,称为驱动平衡。其驱动平衡方程式(也称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为 T=R=Rw+RR+RI 代入表达式,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为:

2.汽车的行驶条件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当驱动力等于各种行驶阻力之和时,汽车就等速行驶;当驱动力大于各种行驶阻力之和时,汽车就加速行驶;当驱动力小于各种行驶阻力之和时,汽车就减速行驶,直至停车。所以,要使汽车行驶,必须具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即 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即驱动条件) : T=R

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 驱动力小于或等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即 T≤Gk 式中:——附着系数,主要取决于路面的粗糙程度和潮湿泥泞程度,轧胎的花纹和气压,以及车速和荷载等,计算时可按表2-5选用; Gk——驱动轮荷载,一般情况下,小汽车为总重的0.5~0.65倍,载重车为总重的0.65~0.80倍。

第二节 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行程 动力特性:能反映汽车动力性能的指标。 第二节 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行程 动力特性:能反映汽车动力性能的指标。 汽车的动力性能:指汽车所具有的加速、上坡、最大速度等的性能。汽车的动力性愈好,速度就愈高,所能克服的行驶阻力也愈大。 一、汽车的动力因数 汽车的运动方程式:T = Rw+RR+RI 改变形式, T - Rw= RR+RI 上式等号左端T-Rw称为汽车的后备驱动力,T、RW之值均与汽车的构造和行驶速度有关。 代入表达式,

为使不同类型汽车的动力性进行比较,且有相同的评价尺度,将上式两端分别除以车辆总重G,得 令上式左端为D,即 D称为动力因数,它表征某型汽车在海平面高程上,满载情况下,每单位车重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性能。

海拔荷载修正系数λ: 当道路所在地不在海平面上,汽车也不是满载,由于海拔增高,气压降低,使发动机输出功率、汽车的驱动力及空气阻力都随之降低,所以,应对动力因数D进行修正。方法是给D乘以一个修正系数λ, λ称为动力因数D的海拔荷载修正系数,其值为

式中:ξ——海拔系数,见图2-5

或ξ=(1-2.26×10-5H)5.3 式中:ξ——海拔系数,见图2-5 其中,H为海拔高度(m); G——满载时汽车的总重力(N);

二、汽车的行驶状态 由 得 式中:ψ——道路阻力系数, 当汽车的动力因数为D,道路阻力为ψ,汽车的行驶状态有以下三种情况: 当ψ<D时: 加速行驶 当ψ=D时: a=0 等速行驶 当ψ>D时: 减速行驶

汽车的行驶状态 平衡速度:任意的D=ψ相应等速行驶的速度,用VP表示。 临界速度:每一排档最大动力因数Dmax对应的速度,用Vk表示。

汽车的最高、最小速度 汽车的最高速度:是指节流阀全开、满载(不带挂车)、在表面平整坚实水平路段上作稳定行驶时的速度。 某一排档的最高速度Vmax : 汽车的最小稳定速度:是指满载(不带挂车)在路面平整坚实的水平路段上,稳定行驶时的最低速度(即临界速度Vk)。

三、汽车的爬坡能力 汽车的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时克服了其它行驶阻力后所能爬上的纵坡度。 , a=0,则 i=λD-f 最大爬坡度:指汽车在坚硬路面上用最低档作等速行驶时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cosα<1,sinα≠tgα=i, λDImax=fcosα+sinα 解此三角函数方程式,得最大坡角:

四、汽车的加、减速行程 1.计算加、减速行程 由ds=vdt,a=dv/dt,得 设初速V1,终速V2,则

2. 加、减速行程图 东风EQ-140加、减速行程图

加、减速行程图用法  

第三节 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是指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汽车尚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 稳定性:纵向 横向 表现:滑移 倾覆

纵向稳定性: 表现:倾覆 滑移(倒溜)

横向稳定性: 表现:倾覆 滑移(侧滑)

一、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 1.纵向倾覆 : 临界状态: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Z1为零 。 Z1L - Gl2cosα0 + Ghgsinα0=0 Z1L = Gl2cosα0 - Ghgsinα0=0

2.纵向滑移(驱动轮滑转) 临界状态:下滑力等于驱动轮与路面的附着力 Gsinα=Gk 因为sinα  tgα= i,则纵向滑移临界状态条件: 纵向滑移的极限状态——倒溜发生条件: Gsinα=G i = tgα =  结论:当坡道倾角α≥α或道路纵坡度i≥i时,汽车可能产生纵向滑移。

3.纵向稳定性的保证 一般 接近于1,而 远远小于1, 所以, i < i0 即汽车在坡道上行驶时,在发生纵向倾覆之前,首先发生纵向滑移现象。 道路设计只要满足不产生纵向滑移,就可避免汽车的纵向倾覆现象出现。 汽车行驶时纵向稳定性的条件为

二、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 1.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其作用点在汽车的重心,方向水平背离圆心。 离心力 受力分析: 横向力X——失稳 竖向力Y——稳定

将离心力F与汽车重力G分解为平行于路面的横向力X和垂直于路面的竖向力Y,

将离心力F与汽车重力G分解为平行于路面的横向力X和垂直于路面的竖向力Y, 由于路面横向倾角α一般很小,则sinα≈tgα=ih,cosα≈1,其中ih称为横向超高坡度, 采用横向力系数来衡量稳定性程度,其意义为单位车重的横向力,即

2.横向倾覆条件分析 横向倾覆: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由于横向力的作用,使汽车绕外侧车轮触地点产生向外横向倾覆。 汽车内侧车轮支反力N1为0。 倾覆力矩等于或大于稳定力矩。

横向倾覆平衡条件分析: 倾覆力矩:Xhg 稳定力矩:

横向倾覆平衡条件分析: 倾覆力矩:Xhg 稳定力矩: 稳定、平衡条件: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小平曲线半径R min:

横向滑移: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因横向力的存在,可能使汽车沿横向力的方向产生横向滑移。 横向力大于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横向附着力。 3.横向滑移条件分析 横向滑移: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因横向力的存在,可能使汽车沿横向力的方向产生横向滑移。 横向力大于轮胎和路面之间的横向附着力。 极限平衡条件: 横向滑移稳定条件:

4.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横向力系数μ值的大小。 现代汽车在设计制造时重心较低,一般b≈2hg,而 h<0.5,即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在发生横向倾覆之前先产生横向滑移现象。 在道路设计中只要保证不产生横向滑移现象发生,即可保证横向稳定性。 保证横向稳定性的条件:

三、汽车行驶的纵横组合向稳定性 汽车行驶在小半径平曲线上时,较直线上增加了一项弯道阻力。 对上坡的汽车耗费的功率增加,使行车速度降低。对下坡的汽车有沿纵横组合的合成坡度方向倾斜、滑移和装载偏重的可能,这对汽车的行驶是危险的。

汽车行驶在纵坡为i(tgα)和超高横坡为ih(tgβ)的下坡路段上,作用在前轴上荷载W1为

离心力F分配在前轴上的荷载W2为

前轴总荷载ΣW为 : 在平直路段上,作用于前轴的荷载W'为 在有平曲线的坡道上,前轴荷载增量与W的比值为 对载重汽车,一般hg/l2≈1,则

纵坡折减: 直坡道上ih≈0则I=i。即汽车沿直坡道下坡时,前轴荷载增量与在平直路段前轴荷载的比率等于该路段的纵坡度。在曲线上如果也以直线上相同大小的最大纵坡imax作为控制,则有下式成立 最大纵坡在平曲线上的折减计算方法:

第四节 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的制动性是指汽车行驶中强制降低车速以至停车,或在下坡时能保持一定速度行驶的能力。 一、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第四节 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的制动性是指汽车行驶中强制降低车速以至停车,或在下坡时能保持一定速度行驶的能力。 一、汽车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评价汽车制动性的指标:制动效能(制动距离) 制动效能的热稳定性 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二、制动距离: 制动距离是汽车从制动生效到汽车完全停住,这段时间内所走的距离。

1.制动平衡方程式 汽车制动时,制动力P取决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附着力。在附着系数较小的路面上,若制动力大于附着力,车轮将在路面上滑移,易使制动方向失去控制。所以P值的极限值为 P = G 汽车在部分滑动部分滚动的情况下附着力最大。 制动平衡方程式为 :-P = RW + RR + RI P + RR + RI = 0 (忽略空气阻力)

2.制动距离 制动距离:

第五节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汽车完成运输工作所消耗的燃油量称为燃油消耗量,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通常用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或一定燃油量能使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衡量。 已知发动机的功率V和转速n后,可在发动机台架试验获得的发动机负荷特性图上查出燃油消耗率ge。ge是指发动机每千瓦小时的燃油消耗量。

汽车以等速V在道路上行驶时,每百公里所做的功w为 : 则百公里消耗量Q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