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典之胃痞病 胡瑕瑜.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 治疗概况. 肠易激综合症(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 )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肠功 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 存在间歇发作的腹胀、腹痛、排 便习惯及大便性状改变,而无器 质性疾病证 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肠功 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 存在间歇发作的腹胀、腹痛、排.
Advertisements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具有消除痰饮作用, 以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统称为祛痰剂.
大柴胡汤 《伤寒论》 大柴胡汤 组 成 柴胡半斤( 24g ) 黄芩三两( 9g ) 大黄二两( 6g ) 枳实四枚( 4g ) 半夏半升( 12g ) 芍药三两( 9g ) 生姜五两( 15g ) 大枣十二枚.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五苓散 药理作用 具有利尿、降血脂、 降血压、保肝利胆、抗菌、 抗炎、对肠胃平滑肌呈双 向调节等作用。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抗萎平异论治 唐江山 主任中医师. 一.概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粘膜局部或广泛性 的固体萎缩,胃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的慢 性胃粘膜病,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 可由慢性浅表性胃炎或其它慢性胃炎发展而来, 也可两者并存,其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第一节 妊娠恶阻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了解:妊娠恶阻鉴别诊断、其它 疗法。 熟悉:妊娠恶阻的定义、病因病 机、预防与调摄。 掌握:妊娠恶阻的中医的辨证论 治、西医诊断及西医治疗。
实验五. 根及根茎类 -4 ( 1 )掌握当归、柴胡( 2 种)、龙胆、天麻、白 术、苍术的组织构造特征 ( 2 )掌握当归、龙胆、黄芩、柴胡、天麻、白术 粉末特征 ( 3 )掌握当归等 10 味药材性状鉴别点 实验目的.
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 《伤寒杂病论》及其思想. 内容提示: 《伤寒杂病论》的成书与整理 《伤寒杂病论》的学术思想 要求: 了解《伤寒杂病论》的曲折命运 理解《伤寒杂病论》的主要学术思想.
伤寒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 2006 年 2 月. (三)寒热错杂痞证 1. 半夏泻心汤证 【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 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 虽以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 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 主之。但满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
第二节 芳香化湿药. 定义:凡气味芳香,具有化湿醒脾作 用的药物,称化湿药。 湿邪为患湿邪为患 湿邪化热 湿热证 清热燥湿药 苦寒 清热燥湿 暑湿湿温 湿阻中焦 芳香化湿药 辛温香燥 芳香化湿 水湿浸淫 水湿病证 利水渗湿药 甘淡平 渗利水湿 水湿积聚 水肿实证 峻下逐水药 多有毒 峻下逐水 风湿浸犯.
傷寒學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 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第三节 太阳病变证 八、痞证 (一)痞证的成因及证候特点.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哲学基础  元气论 元气论  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 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中医学的思维方法.
浅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思路 三峡大学医学院 陈良金
内 经 讲 义 21世纪课程教材 王洪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湖北中医学院中基内经教研室.
湿 阻.
和 解 剂.
气机升降理论在脾胃病中的 应用进展 王洪京 滕州市中医医院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补益药对.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5 《伤寒论》主症和主脉辨证辨证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杨运高.
头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 谢 炜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和 解 剂.
经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 临床应用 滕州市中医医院 王洪京.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民勤县人民医院 赵伯元.
胃 痛 Stomachache.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 第十 金匮教研室.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八节 理气药 定义:凡以舒畅气机为主要作用,常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证的药物,称为理气药。
主题活动三春天的聚会 ——神奇的中草药 大班(下) 文昌湖区萌水镇希望幼儿园 黎萌.
中医基础理论.
汗 证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绪论 一、中医学的含义及其学科属性 二、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中医基础理论.
痞 满.
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臨床基礎教研室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非典型肺炎处方 报告人:殷艳芳.
祛湿药对.
七、结胸证.
第二节 不 寐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十五章 理 气 药.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目的要求: ⒈了解呕吐、哕、下利病的概念及合篇意义。 ⒉ 熟悉呕吐、哕、下利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法则和禁忌。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呕 吐 一、概述 定义: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的食物、痰涎和水液等经口吐出,或仅有干呕恶心。 呕- 吐- 干呕-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林昌松.
呕 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郭淑云.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胁痛 胃脘痛 中医教研室 王明越.
噎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顾耘.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子 满 甘肃中医学院 中医系 妇科教研室.
名师垂教 呕恶、吐涎沫、头痛.
《黄帝内经》 热病分类对后世的启示.
糖尿病流行病学.
六经病小结与脉诊.
第四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主讲教师:英洪友.
积 滞 附属医院中医科 赵丽华.
消 食 剂.
胃痛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第五章 化湿药.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医经典之胃痞病 胡瑕瑜

痞者,痞满也;指的是上腹部近心窝处堵闷感,食后加重,或兼有胀痛等病症。

《内经》中称“痞者否也”,亦称满、否塞、否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进行了阐述。 《素问·太阴阳明论》: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瞋满闭塞…… 《素问· 异法方宜论》:脏寒生满病。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太阴所至,为积饮否膈。

汉代张仲景称之为“心下痞”。认为本病是因太阳病误下,导致邪热内陷,结于心下,阻碍脾胃气机的正常升降所致。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亦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伤寒论》还对本病的诊疗、类证鉴别进行了论述,并开了药物治痞之先河。 《伤寒论》第149条:若心下痞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半夏泻心汤主之。

隋朝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八痞”、“诸痞”之名,认为引起痞的原因非止一端,其病机不外乎营卫不和、阴阳隔离、血气壅塞、不得宣通。 《诸病源候论·诸痞候》:诸痞者,荣卫不和,阴阳隔绝,府藏否塞而不宣通,故谓之否。但方有八否、五否或六否,以其名状非一,故云诸否。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闭塞不通。 金元时期,李东垣的脾胃论力主脾胃内伤之说,认为饮食不节、劳役过度、七情所伤皆与本病有关。 元代朱丹溪认为“瞋满痞塞者皆土之病也”。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 并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散可消,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

清代《伤寒指掌》首次指出脾胃之称。 李用粹《证治汇补· 痞满》:初宜舒郁化痰降火,久之固中气佐以他药,有痰治痰,有火清火,郁则兼化。 张璐《张氏医通·诸气门》:肥人心下痞闷,内有湿也;瘦人心下痞闷,乃郁热在中焦;老人虚人脾胃虚弱,转运不及。

临床用药体会 党参 :甘平,为补益脾胃的常用药。 黄芪:甘温升阳,擅于“填虚塞空”。 苍白术:苍术运脾燥湿,白术健脾化湿,用于胃病,苍术宜抄,白术科生用或炒用。 木香:辛苦而温,行气消胀定痛。 降香:祛寒理气,兼入血分,降气而行血中之瘀。 木蝴蝶、八月札:疏肝理气,其余花火,肝胃郁热而见口苦、呕恶等症。 黄芩、蒲公英:清热药,胃病有热者宜之。 乌贼骨、瓦楞子:乌贼骨微温,瓦楞子性平,均有制酸作用,适用于胃痛泛酸嘈杂之症。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