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 一、 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 二、 等摩尔逆向扩散 三、 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扩散 四、 分子扩散系数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证券交易》说课程 吴夕晖 经济贸易系证券投资专业. 一、课程构思 1 、课程定位 (1) 课程地位 在课程体系:专业必修课与专业核心课程 面向职业岗位:解决经纪业务流程中的问题(学生主 要就业方向) ( 2 )课程作用 《证券交易》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科目,通过这门课 程学习,可以让学生拿到行业资格证;通过该课程的.
Advertisements

一、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及其解法 二、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简单应用 三、 小结及作业 §6.2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第七节 函数的微分 一 、微分 概念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 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 式与 微分运算法则 四 、小结.
2.6 隐函数微分法 第二章 第二章 二、高阶导数 一、隐式定义的函数 三、可微函数的有理幂. 一、隐函数的导数 若由方程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由 表示的函数, 称为显函数. 例如, 可确定显函数 可确定 y 是 x 的函数, 但此隐函数不能显化. 函数为隐函数. 则称此 隐函数求导方法.
§5 微分. 一 问题的提出 1 面积问题 设有一边长为 的正方形 2 自由落体问题 二 微分的定义 1 定义.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第八章 气体吸收 学习目的 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吸收的基本概念和吸收过 程的平衡关系与速率关系;掌握低组成气体吸收的计
中小学教育网课程推荐网络课程 小学:剑桥少儿英语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初中:初一、初二、初三强化提高班 人大附中同步课程
假冒专利罪的提起与界定 北京张黎律师事务所 二00九年十一月.
《解析几何》 -Chapter 3 §7 空间两直线的相关位置.
趣味實驗集錦 化學實驗教學 之三.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 孙淑萍 2008年3月.
《解析几何》 乐山师范学院 0 引言 §1 二次曲线与直线的相关位置.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师范教育系 黄丽清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系列CAI软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06学年度工作意见 2006年8月30日.
前言 21世纪,材料科学已经与能源科学和信息科学并列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 “振兴教育,教育创新”已提到了重要的位置。
北京东阳乐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2 分子的热运动.
一次函数的图象复习课 南华实验学校 初二(10)班 教师:朱中萍.
例题 教学目的: 微积分基本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教学难点: 变上限积分的性质与应用.
高等数学电子教案 第五章 定积分 第三节 微积分基本定理.
第五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置函数与速度 函数的联系 二、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三、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公式及积分法则 四、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五、小结
第二节 微积分基本公式 1、问题的提出 2、积分上限函数及其导数 3、牛顿—莱布尼茨公式 4、小结.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第四章 一元函数的积分 §4.1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4.2 换元积分法 §4.3 分部积分法 §4.4 有理函数的积分
定积分习题课.
第十二章 质量传输 1.质量传输的基本方式:分子传质(又称分子扩散)和对流传质。从本质上说,它们都是依靠分子的随机运动而引起的转移行为。不同的是前者为质量转移,后者为能量转移。分子传质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中均能发生。描述分子扩散通量或速率的基本定律为菲克第一定律。 2.质量传输动力:浓度差.
第八章 传质过程导论 分离过程 组分B 组分A 加入分离介质─能量或功 混合物 A+B.
第七章 传质与分离过程概论 学习目的 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传质与分离过程的基 本概念和传质过程的基本计算方法,为以后各章
膜蒸馏技术 报 告 人: 申 龙 导 师: 高 瑞 昶.
第三节 函数的求导法则 一 函数的四则运算的微分法则 二 反函数的微分法则 三 复合函数的微分法则及微分 形式不变性 四 微分法小结.
第四节 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线性微分方程 伯努利方程 小结、作业 1/17.
第三节 格林公式及其应用(2) 一、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定义 二、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三、二元函数的全微分的求积 四、小结.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习 题 课 主要内容 典型例题.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1.2 传质分离过程的分类和特征 几种物质混合在一起的过程是自发的,混乱 度或熵增加的过程。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全国高校数学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 知识点名称: 导数的定义.
第7章 吸收 传质:在多组分均相体系中,若某组分的浓度分布不均匀,就会发生该组分由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转移,即发生物质传递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质量传递过程,简称传质过程。(180页)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看一看,想一想.
第一章 流体与流体中的传递现象.
第五章 相平衡 (第二部分).
第二十二章 曲面积分 §1 第一型曲面积分 §2 第二型曲面积分 §3 高斯公式与斯托克斯公式.
实数与向量的积.
2.3.4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一、驻波的产生 1、现象.
3. 分子动力学 (Molecular Dynamics,MD) 算法
作业 P152 习题 复习:P 预习:P /5/2.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3.1 变化率与导数   3.1.1 变化率问题 3.1.2 导数的概念.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工程制图基础》 第四讲 几何元素间的相对位置.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一节 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 一、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概念 二、不定积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积分表 四、不定积分的性质 五、小结 思考题.
第4课时 绝对值.
第八章 气体吸收 Sorption process.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智能仪表与传感器技术》 第一章 传感器与仪表概述 电涡流传感器及应用 任课教师:孙静.
可见: 若能得出热效率 的值, 便可求出T2或t2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节 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 一、 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 二、 等摩尔逆向扩散 三、 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扩散 四、 分子扩散系数 五、 单相内对流传质 六、 两相间的双膜理论 七、 总传质速率方程

吸收过程: (1)A由气相主体到相界面,气相内传递; (2)A在相界面上溶解,溶解过程; (3)A自相界面到液相主体,液相内传递。 单相内传递方式:分子扩散;对流扩散 。

一、 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 分子扩散:在静止或滞流流体内部,若某一组分存 在浓度差,则因分子无规则的热运动使 该组分由浓度较高处传递至浓度较低处, 这种现象称为分子扩散。 扩散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单位截 (扩散通量)面积扩散的物质的量,J表示,kmol/(m2·s)。 费克定律:温度、总压一定,组分A在扩散方向上任一 点处的扩散通量与该处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费克定律: JA——组分A扩散速率(扩散通量), kmol/(m2·s); —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kmol/m3)/m; DAB——组分A在B组分中的扩散系数,m2/s。 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扩散沿 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理想气体: = 分子扩散两种形式:等摩尔逆向扩散,组分A通过 静止组分B的扩散。

二、等摩尔逆向扩散 两容器内的总压相等,温度、容积相等。要维持容器内的总压相等,A,B组分两个方向相反的扩散速率必然相等。

等摩尔逆向扩散:任一截面处两个组分的扩散速率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总压一定 = JA=-JB   DAB=DBA=D

等分子反向扩散传质速率方程 传质速率定义:任一固定的空间位置上, 单位时间 内通过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记作N, kmol/(m2· s) 。 NA= 气相: 分离变量,积分: 液相: NA=

讨论 1) 2)组分的分压(或浓度)与扩散距离Z成直线关系。 3)等分子反方向扩散发生在蒸馏过程中。

三、 组分A通过静止组分B的扩散 (1)整体移动:因溶质A扩散 到界面溶解于溶剂中,造 成界面与主体的微小压差, 使得混合物向界面处流动。 2 JA JB NA NMpA/p NMpB/p NM (2)整体移动的特点: 1)因分子扩散而引起的宏观流动。 2)A、B在整体移动中方向相同,流动速度正比于摩尔 分率。

1 2 JA JB NMpA/p NMpB/p NM NA ——微分式

——微分式 ——积分式 ——积分式

——积分式 液相: 讨论 1)组分A的分压(或浓度)与扩散距离Z为指数关系。 2) 、 ——漂流因子,无因次

漂流因子意义: 其大小反映了整体移动对传质速率的影响程度, 其值为总体流动使传质速率较单纯分子扩散增大的 倍数。 漂流因子的影响因素: 浓度高,漂流因数大,总体流动的影响大。 低浓度时,漂流因数 1,总体流动的影响小。 3)单向扩散体现在吸收过程中。

四、分子扩散系数 扩散系数的意义:单位浓度梯度下的扩散通量,反映 某组分在一定介质中的扩散能力,是物质特性常数之一;D,m2/s。 D的影响因素:A、B、T、P、浓度 D的来源:查手册;半经验公式;测定

分子扩散系数 (1)气相中的D 范围:10-5~10-4m2/s 经验公式 (2)液相中的D 范围:10-10~10-9m2/s

五、 单相内的对流传质 涡流扩散:流体作湍流运动时,若流体内部 存在浓度梯度,流体质点便会依 靠质点的无规则运动,相互碰撞 和混合,组分从高浓度向低浓度 方向传递,称为涡流扩散。

——涡流扩散速率,kmol/(m2·s); 注意:涡流扩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不同,不是 物性常数,其值与流体流动状态及所处的 位置有关 。 总扩散通量:

(一)单相内对流传质的有效膜模型 单相内对流传质过程 注:有效膜层内的传质为分子扩散! T TW tW t pAG pAi cAi cAL 热流体 冷流体 pAG pAi cAi cAL 气相 液相 zG zL E δT δt 注:有效膜层内的传质为分子扩散! 有效膜层

单相内对流传质过程 1)靠近相界面处层流内层: 传质机理仅为分子扩散,溶质A 的浓度梯度较大,pA随Z的变化 较陡。 pAG pAi cAi cAL 气相 液相 1)靠近相界面处层流内层: 传质机理仅为分子扩散,溶质A 的浓度梯度较大,pA随Z的变化 较陡。 2)湍流主体:涡流扩散远远大于分子扩散, 溶质浓度均一化,pA随Z的变化近似为水 平线。 3)过渡区:分子扩散+涡流扩散,pA随Z的 变化逐渐平缓。

有效膜模型 单相对流传质的传质阻力全部集 中在一层虚拟的膜层内, 膜层内 的传质形式仅为分子扩散 。 pAG pAi cAi cAL 气相 液相 zG zL E 单相对流传质的传质阻力全部集 中在一层虚拟的膜层内, 膜层内 的传质形式仅为分子扩散 。 有效膜厚ZG由层流底层浓度梯度线的延长线与流体主体浓度线相交于一点E,则厚度ZG为E到相界面的垂直距离。

(二)气相传质速率方程 ——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分系数, kmol/(m2·s·kPa)。 =传质系数×吸收的推动力 E pAG pAi cAi cAL 气相 液相 zG zL E ——以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膜传质分系数, kmol/(m2·s·kPa)。 =传质系数×吸收的推动力

气相对流传质速率方程有以下几种形式: ——以气相摩尔分率表示推动力的气膜传 质分系数,kmol/(m2·s); 各气相传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 带入上式 与 比较

(二)液相传质速率方程 液相传质速率方程有以下几种形式:

kL——以液相组成摩尔浓度表示推动力的液膜 传质分系数,kmol/(m2·s·kmol/m3); ——以液相组成摩尔分率表示推动力的液膜 传质分系数,kmol/(m2·s); 各液相传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 注意: 对流传质系数=f (操作条件、流动状态、物性)

六、 两相间传质的双模理论 相际对流传质三大模型:双膜模型 溶质渗透模型 表面更新模型 (一)双膜理论 E pAG pAi cAi cAL 气相 液相 zG zL E

双膜模型的基本论点(假设) (1)气液两相存在一个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 存在稳定的气膜和液膜。膜内为层流,A以分 子扩散方式通过气膜和液膜。 (2)相界面处两相达平衡,无扩散阻力。 (3)有效膜以外主体中,充分湍动,溶质主要以 涡流扩散的形式传质。 双膜模型也称为双膜阻力模型

七、总传质速率方程 ——以气相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总传 质系数,kmol/(m2·s·kPa); ——以气相摩尔分率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 (一)气相传质速率方程 ——以气相分压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总传 质系数,kmol/(m2·s·kPa); ——以气相摩尔分率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 总传质系数,kmol/(m2·s); ——以气相摩尔比差表示推动力的气相 总传质系数,kmol/(m2·s);

质系数,kmol/m2·s·kmol/m3); (二)液相总传质速率方程 ——以液相浓度差表示推动力的液相总传 质系数,kmol/m2·s·kmol/m3); ——以液相摩尔分率差表示推动力的液相 总传质系数,kmol/(m2·s); ——以液相摩尔比差表示推动力的液相 总传质系数,kmol/(m2·s);

(三)总传质系数与单相传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 --------以分压差为推动力的气相总吸收速率方程

(三)总传质系数与单相传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 --------以浓度差为推动力的液相总吸收速率方程

(三)总传质系数与单相传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 --------以(y-y* )为推动力的气相总吸收速率方程

(三)总传质系数与单相传质分系数之间的关系 --------以( x*-x )为推动力的液相总吸收速率方程

小结:

(四)总传质系数之间的关系

相间传质总阻力 = 液相(膜)阻力 +气相(膜)阻力 (五)传质速率的控制 1.传质阻力 相间传质总阻力 = 液相(膜)阻力 +气相(膜)阻力 注意: 传质系数、传质阻力 与推动力一一对应。

. 2.传质速率的控制步骤 (1)气膜控制 气膜控制: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气相,此吸收过程 为气相阻力控制(气膜控制)。 气膜控制的特点: pA I pAi cA cAi 平衡线 斜率= H 较大易溶气体 H大,平衡线斜率1/H,比较小。 提高传质速率的措施:提高气体流速;加强气相湍流程度。

. (2)液膜控制 液膜控制:传质阻力主要集中在液相,此吸收过程 为液相阻力控制(液膜控制) 液膜控制的特点: H较小难溶气体 平衡线 斜率= H较小难溶气体 提高传质速率的措施:提高液体流速;加强液相湍流程度。

同理: 气膜控制: m小易溶气体 液膜控制: m大难溶气体